壹湾吧 关注:821贴子:21,382

回复:【愚人一生~四海一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劝诫书】
我不明白你这么痴迷网络有什么意义。
或许对你来说是种精神寄托,现实中的怀才不遇导致你习惯在网上发表一些看似高深莫测、文化气息浓厚的帖子去寻找存在感、或者到处认干女儿干儿子以在大城市工作名校上学为荣寻找做父亲的尊严。你越没有什么,你就越渴求什么。
说实话,对于社会现象、传统文化、经典名著你的见解相当粗鄙浅薄,并无探讨的价值。
好吧这也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你沉溺于网络虚幻,急于和现实摆脱关系,沉浸在自己捏造的小世界里,隔绝了自己最至亲的血肉关系!
作为父亲,你与儿子的关系并不融洽,一天24小时请问你能抽出几分钟来考虑儿子的需要,知冷知热体贴关怀尽到一个做父亲的责任?
作为子女,你与二老的关系也好不到哪里去,你能做到常回家看看为老人做一顿饭,嘘寒问暖尽到传统文化中你不愿提及的孝道?
“发奋”的帖子里其实提到的比我说的更全面,你看到帖子时不眠不休想的不是反省,而是以为自己或者儿子和人家有什么过节才导致他发贴。我清楚明白的告诉你,如果不是因为发自内心的关心,出于真心希望你改掉这些毛病好好过日子的目的,谁也不会耽误那么多时间去关注你说的那些话,冒着被误解的风险写那么长的帖子去提醒你!
有的吧友说的对,一个人一个生活方式,人家根本犯不着因为你独特的生活方式去得罪你。可他为什么这么做?为的不仅仅是你,还有你可怜的儿子,盼望你能早日回到生活的正轨,像一对正常的父子一般享受天伦之乐!
你改没改那是后话,但你不仅不理解油盐不进,反拿他失去至亲之痛来反击他,你私信他的那些约架一类的内容大家也看到了,这是一个成年人能办的事吗?
“夜行者”在他自己的帖子里明确表明和你没有任何关系,不知道你当时看到后是什么感想,父子在世不相认老死不相往来,这与子欲养而亲不待,哪个更痛?
我这几天之所以没有回复你,是因为你这个人真的很固执,你脑子里想的永远是自己那一套,谁说也没用,说了也是白说,我不愿再多浪费口舌。
用对贴吧的依赖填补你精神的空虚,无异于饮鸩止渴,结果只会让身边的亲情关系愈加疏远,失去人生在世最珍贵的东西。而虚幻的网络带给你的虚荣心只是泡影一场,昙花一现,毫无价值!
“不哭”也曾真心拿你当长辈真诚待你,若你继续执迷不悟,别再说我和其他人一样难以沟通,而是你根本没有沟通的必要了。不要把什么都推到别人身上,希望你能反思反省,戒网,重新走入现实,做一个正常的、不装的父亲。
~鸢尾的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7楼2014-04-10 20:14
回复
    【邀请“老七”】
    总之在我这儿仅做个挂名吧主就行,日常没什么意外,可以根本没必要过来。小吧全有我那些学生小友担任,我(包括小号)仍在你那儿及另外两个吧那儿担任小吧。没有特重要的事,你可以根本不管这儿,只有出现我们处理不了事的时候再找你好了。怎么样?叔对你没什么二心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8楼2014-04-11 11:24
    回复
      【评点“西游记·石猴勇闯水帘洞”】:
      本段作者重点突出了“事实上我们对一件事物的恐惧往往不是因为它的危险,而在于这件事物的未知,所以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伟大的。一个人想要成大事必须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虽然可能要冒着很大的风险,但这是应付的代价。事事想要别人先来,只会观望的人虽然可能会避免很多潜在的风险,但却容易被别人捷足先登。” 确实是经典之见。
      所谓“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及“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不都是这个道理么?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本来智谋超人的萧何、张良、曹参、陈平为什么在气魄上却输于本是地痞无赖出身的刘邦一着?“挥剑斩蛇”时的刘邦,大无畏的豪杰行为不就已鲜明地突现出那些智谋之士所缺乏的这种勇为人先的英雄气概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9楼2014-04-12 00:20
      回复
        【恼怒】
        老七如见:烦转“夜行者”酌时与我回个电话。小子简直就是太神经了:我们上网流量内网上联系,应该是免费联系;移动通讯,每月五百分钟网内免费通话(每月实际通话不过一二百分钟)。但小子偏偏拒绝本不花钱的网上及通话联系,非要花钱手机信息联系不可。虽然每条一毛钱的信息费也不算什么,但这样本末倒置轻重不分的错误思想却分明是万万要不得啊!
        不要觉得叔太奇葩又上纲上线,小题大作,确实是太难容忍这样是非不分的错误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1楼2014-04-13 20:18
        回复
          【隐士】
          所谓“大隐隐于市”者,即真正的隐士并不是非得需要什么条件,貌似浑浑噩噩平淡无奇的人生中,其实是大智若愚心中自有主张,根本无需别人知道自己的真正思想。然而,更多的所谓隐士,则纯粹是把其作为达到自己真正目的的一种手段,其中就包括“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及汉光武刘秀的那位同学严光严子陵“裘衣垂钓”:貌似刻意在躲避刘秀的寻找,然而大热天却披件冬天御寒的皮袍去钓鱼,其实不正是故意做作以引起别人的注意,反而让刘秀更容易找到他么?
          不过,就当时的姜子牙来说,也不应该做一个隐士,而是应该大力施展自己的作为以拯救天下苍生,所以他本人当时根本就没有做隐士的思想,就是在等待时机罢了。而严光的资料要少一些,对当时社会的影响,及对中国历史的贡献根本无法与姜子牙相提并论,所以我们也就没必要把他搞那么清楚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4楼2014-04-18 03:49
          回复
             【评点“西游”】:
            “祖师听了孙悟空的话,‘咄’的一声,跳下高台,手持戒尺骂了孙悟空一顿,还在他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将中门关了撇下大众而去。那一班听讲的人都吓坏了,都纷纷责怪孙悟空。但孙悟空只是陪笑,原来他已经洞悉师父的意思…”
            ————
            【愚人点评】
            所谓“心有灵犀一点通”,以及“言传不如意会”等,每个人的理解力不同,接受能力自然也就不同了。所以,古人在师傅教徒弟学做手艺活的时候好区分为:一等人,看到就会;二等人,一教就会;三等人,打骂都教不会。这样,以悟空能悟透祖师的本意,自然为极其聪明伶俐的一等人了。然而,若仅凭先天性的那点聪明才智,没有后天的勤奋努力,能学到真正的本事么?不劳而获的侥幸成果,毕竟还是不那么可靠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5楼2014-04-18 19:25
            回复
              【与小友“龙魂”的公开信】
              浩程如见:
              “愚人一生”吧中已为你代开了《理性探讨 共同进步~龙魂专贴》,以后可以充分利用以与更多的好朋友交流。记住,与“愁字锁眉头”你们两人永远是我的骄傲,是所有当代学生学习的楷模,真心盼望你们永远做好这个表率。能够理性上网,你们做的真的太好了,都显得我分明要自惭形秽了。不过,伯伯并没嫉妒你们吆,尤其“锁眉头”宁宁是伯伯最得意的女儿,更是伯伯的骄傲。
              你邮寄来的《北京市区图》,一直搁放在一边,因为身边确实没有去过京城及对那儿熟悉的人。等你时间宽裕的时候,对照着地图我们爷俩好好唠一唠,相隔千里沟通交流,使伯伯了解繁华京城及你的家乡内蒙大草原,就让大家羡慕去吧,哈哈…
              虽然开了专贴,你也没必要经常过来,还是学习要紧,以及每日签到以后也由我代签吧,你在保证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偶尔进来转转好了。起码在放暑假之前,一定不要放松学习,升级考试一定要尽力考个好成绩,ok,努力!
              好,记住,“愁字锁眉头”你们永远是伯伯的骄傲,ok!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6楼2014-04-20 03:55
              回复
                【公开信·续】
                本信本就没打算发在“东平”吧,不然在那儿肯定又要会引起众怒了。就像朋友们告诫我之前有时发帖显得张扬,以致好像显摆自己而引起众人不平。这次再次这样夸奖你及宁宁(愁字锁眉头),自然又要会影响大家的情绪了。MD,我只是彰显宣扬我们之间难得的纯洁友谊,以影响及带动更多的人都增加这样的友谊,哪儿有伤害别人打击别人的思想呢?所以说,对牛弹琴不只牛笨人亦不明~它根本就不懂音乐,你跟它弹的什么琴?
                现在,愈来愈证明我建个人小吧的正确,这样说还要感激这次遭受“东平”吧的打击呢。不然还是生活在那种尔虞我诈互相欺骗的氛围环境中,真的太悲哀了。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结识的学生小友们一个一个素质确太好了,能够与你们成为好朋友,真的是今生一大幸运也。就像华人首富李嘉诚,与大学生合影时谦逊地说到:与你们一起合影,是我的荣幸,我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商人,而你们却是人类的精英…你看这样的素质,与那些颐指气使的世俗势利之辈根本不可相提并论吧?
                所以还是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我的宗旨仍然是:大家谈得来就多亲多近,谈不来就敬而远之,何必像疯狗那样四面树敌,无缘无故逮着谁咬谁呢?再则又像站在穿衣镜前与自己交流一样:你笑他也笑,你恼他也恼,你挥拳打过去,结果不是打的自己么?所以我们大家相处间只能相互尊重,和谐相处,怎能轻易去打击及伤害别人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7楼2014-04-21 08:55
                回复
                  【评点《西游记》重点词句】:
                    事实上数量很重要,但质量更重要。曾经我也和孙悟空一样认为七十二变更厉害。但后来发现三十六变是天罡变化,七十二变是地煞变化,天罡是排在地煞之前的。可能会有人疑问,猪八戒不是会天罡三十六变吗,怎么会打不过孙悟空呢?那是因为猪八戒的功夫没练到家,而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学习得非常好。也就是孙悟空七十二变的层次高于猪八戒三十六变的层次,所以孙悟空比猪八戒厉害。天罡变化应该要比地煞变化高一个层次。至于能不能将它的威力发挥到极致,还是在于使用者。
                  ————
                  【愚人点评】: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种事物都会程度不同地有它的缺点,就看运用的人怎样去发现,怎样去发挥了。就像古时候那些勇猛无敌的彪悍战将,使用哪一种兵器不重要,运用得得心应手出神入化才最重要。比如,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中五虎上将:关羽、黄忠使用的刀,马超、赵云使用的枪,张飞使用的矛,都是这个道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8楼2014-04-22 07:01
                  回复
                    说西游道西游:
                    【评点《西游记》重点词句】:
                    那么躲避三灾利害的方法有哪些?主要有三种,一是吃那些能延寿的食物,比如蟠桃人参果、金丹圣水、唐僧肉之类的东西;二是在三灾厉害到来前赶紧找那些厉害的神仙,让他们罩着自己,这样上天就不好降灾给他们了;三是要学会变化…
                    【愚人点评】:
                    少不读《三国》
                    老不读《西游》
                    男不读《水浒》
                    女不读《红楼》
                    ~趣解“四大古典名著”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及部分人能够赞同的见解,肯定还会有更中肯更贴切的另外不只哪一种解法了。在这儿就只说“老不读《西游》”,以后再论及那三部好了。
                    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一个人到了老年浑浑噩噩时,若总沉浸在只担心哪一天会突然离开人世,其时若再迷信《西游》读的入了迷,那么肯定就要会产生幻觉融入其中了:怎样才能趋吉避凶长生不老呢?你想,结果肯定会要说谁谁到,怕谁谁来~本来就已经年老体衰精力日渐衰弱,再这样整天胡思乱想,不分明是作枷自受更加剧衰老了么?这样能不更加尽快地离开人世了么?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9楼2014-04-22 09:57
                    回复
                      【香港吧·愚人一生·四海一奇】
                      http://tieba.baidu.com/p/2840070608?share=9105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0楼2014-04-22 15:24
                      回复
                        【艾特好朋友】:
                        你我接触时间应该不短了,但就是彼此不熟悉是吧?就在我们联系之前,刚刚删除了包括你在内的五十多个关注好长时间的历史吧之类的吧友,因为平时一点联系没有,反妨碍艾特其他好友,所以斟酌再三决定删除一批。
                        就像我们跟帖对话中,我说“有缘终相会”,你主动来访确实出我意料。当时只是觉得反正之前又没什么隔阂,多交个朋友又何妨?这样自然也就热情欢迎你了。
                        我们第一次QQ联系问你那么多个人信息,还请理解。就像自己没有某项缺点,才能去指责有某项缺点的人那样,因为我的个人信息向来公开根本就不是秘密,所以只要是倾心相交的知心好友,我自然也要会尽量问清对方的一些信息了。
                        晚上能否再QQ再详聊一次?再问你几个不便公开交流的话题。放心,绝不会伤害到哪一个人。真的有我要伤害要去攻击的人,一定会提前通知对方然后堂堂正正地去攻击去伤害。再注意一个小事就是注意艾特你去读读我一则《专贴的妙用》,以便更明白在自己所关注的吧中开设专贴的益处。如果方便注意晚上联系,ok!
                        ~呼唤最早的吧友之一,(吉林)沮渠蒙逊yf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1楼2014-04-23 17:08
                        回复
                          【艾特好朋友】:
                          ok,你好,本帖公开发帖,我们就不秘密联系了。首先又看到你那么迷恋钟情“南北史”,并且那么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很好,太好了,这样我也就想好你在本吧的专贴名《蒙逊·愚人~探讨南北史》或《探讨南北史~蒙逊·愚人专贴》。愚人者,我也,我们两人就专谈南北朝历史,少谈其它,因为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我衷心希望你能够把主要精力转移到我们探讨学问中(南北史只是我们探讨的部分罢了),而慢慢远离那些无谓的争端。尤其要以我为诫,注意艾特你好好读读好朋友们苦心告诫我的《劝诫书》,我想一定会改变你以前的思想观念的。好,本帖就先谈这些,设立专贴后我们再着实聊,以谈学问(南北史)为主,谈人生为辅(因为这个包涵面要太广了)。而我最大的心愿,则是更多的朋友加入我们两个人的这个小圈子,一起谈“南北史”,一起谈人生,ok!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2楼2014-04-26 02:21
                          回复
                            【艾特好朋友】:
                            嗨!我们沟通还是未能彻底啊,并且你明白的太少了:
                            一,我的重点只是我们两人主要探讨南北朝的历史,这一点我觉得我们两人应该可以能够走到一起吧?
                            二,我衷心盼望你走出之前的阴影,当然只能是我对你的良好建议,而并非是无理地干涉你的私人生活,要你怎样怎样,还请理解。
                            三,哪儿是要你非固定在哪一吧不可?而是你现在关注的一百多个吧太多了。当然,这与我那个关注上千多个吧的小友根本算不了什么。但我们性质不同,所以其关注那么多,可以理解。而我们以学习历史为主,尤其只着重于南北史这段断代史,则就不应该关注这么过多过滥了,所以我建议最好不超过十个,因为就这十个还不知究竟能不能全部充分利用上呢。
                            最后一点,你不舍“南北朝”吧,我不仅很理解,并且很赞同这种怀旧及执着情节。但还是希望你更着重于“愚人一生”吧者,因为这儿环境太宽松,太适合每一个人的发展了。不知道我有没有告诉你,我拟定的简简单单的吧规即是:
                            一,国家法规内文明发帖,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二,很无聊,丝毫无意义的水帖只删帖不封号,可短暂停留。
                            你看除了我这个个人小吧,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宽松环境的贴吧吧?并且这个简单的吧规,我们制定者却又有着完全的主动,就像我对“壹湾”吧吧主“李大胡子”所说:
                            就一句“国家法规内”,我们已占据完全主动,因为解释起来伸缩性会要很大。试想,国家法规内,能不文明么?恶意攻击国家、团体或个人,能是文明么?所以我一再倡导大家文明发帖,理性争论,不正是在这个原则上么?
                            好,唠叨这么多,还是只说重点吧:先搞好我们两人的“探讨南北史专贴”,再说其它,一步一步慢慢来。再记住,我只关注我们究竟能否专心探讨南北史。其它对你的所有建议,都只是建议,只是我个人建议仅供参考。而千万不要误会我是多管闲事,是干涉你的私人生活,我们之间就“ok”了!
                            我们的专帖谁开谁主动。比如开主题帖的一方可以删除两方的帖子,而跟帖的一方只能删除自己的帖子,所以为了尊重你,还是建议由你来开,还请理解。专贴的名称,我也只是建议,如果觉得不妥或有更贴切的名称,你就放心斟酌好了。
                            期盼,期盼我们早日开帖!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3楼2014-04-26 03:08
                            回复
                              【艾特好朋友】:
                              “回复本拿比:你好,听‘蒙逊’介绍你是一个很值得信赖的朋友,所以很高兴认识您。"
                              ~哈哈,以上是对"本"明确的回复,没辱没我们的关系吧?很高兴你我之间的距离越拉越近。因为之前对"本"确实不熟,所以很少接触,但如果真的是一个可交的人,还是很希望与之交往的,好朋友多多益善么!对于我们之间之前的小插曲,我也是很理解他的,理解他也是抱着息事宁人的好意劝诫我的,只是不深入调查就盲目听信一面之词,有失我们做人的原则。记住,无论面对什么样的争端,我们都应该秉着就事论事对事不对人的思想,全面客观地去分析。说的严重些,比如像法官断案,你能凭自己的好恶轻易判断双方的对错么?哈哈,是不是比喻不当小题大作了?总之,能够又多了你这个值得信赖的好朋友,真的好高兴。至于"本"及你对我介绍的那个小友我们能否走到一起,自然只有靠大家的努力,所以无论结局怎样都可以理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4楼2014-04-26 05: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