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强烈反对人种优劣论的,就像犹太人智商不比华人高,南非黑人也未必是天生比犹太人差,应该是一种从小养成的类似于“习得性无助”或者“习得性乐观”、“习得性封闭”或“习得性开放”在从根本上影响着一个阶层、一个种群、一个区域人群的总体思维方式和文化行为习惯,进而决定着他们将来是成为富人还是成为穷人。
阶层、族群甚至地域人群的阶层固化仿佛像魔咒一样,烙在每一个不同文化人群的基因里。贫穷者继承的不仅是贫穷,还有与生俱来的自卑和封闭,不论他跑到哪里,给他什么样的环境,似乎都难以改变贫穷的命运。就像薛涌上面所说到的,“有些贫困是境遇贫困,即自己不走运出生在社会底层;有些则是行为贫困,即他们的社会文化行为,如吸毒、犯罪、性行为过烂、无心读书等等,导致了他们的贫困。对前者,提供了机会就能使他们成功;但对后者,提供什么机会也无济于事。”问题在于,天生的境遇贫困会导致行为贫困,而行为贫困根源于他们内心深处的文化贫困。而文化熏陶与教育熏陶的最终成果是人格,是思维方式。因此,归根结底是思维方式贫困。文化在这里并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根植于每个人思维方式的、作为人的内核而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