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信吧 关注:317贴子:1,185

回复:【转】银行客户经理手记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银行和企业来说,这都不是个好消息。很多大企业,等着银行每年增加点额度,好弥补上一年的亏损,可是今年这形势,各家银行新增额度可以很难。企业要做好过苦日子的准备,银行要做好不良资产猛增的准备。
  所以对于今年准备上新项目的人,或者准备借款创业的人,还是坚持“现金为王”比较好。“钱荒”很有可能从银行间市场转移到实体经济。


49楼2014-02-27 22:00
回复
    从新兴市场走向成熟市场
      有一次和一位同学交谈当前的形势,他自己家里有一家精密铸造企业。精密铸造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从韩国、台湾地区转移到大陆,主要是我们的劳动力价格比较低。他有一个客户是台湾的,有一次到他厂里来考察。当看到我们当地的企业一年新上一个项目、而且全用短期贷款时,他说这是在找死,台湾没有这么干的工厂。台湾的企业,很少有上新项目的,尤其是铸造这样的传统行业。台湾的企业经历过经济周期的洗礼,能生存下来的企业都很成熟。他们会在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积累资金,在经济下行的时候收购其他企业。这位台湾老板还给他个建议,趁着现在房价高,把房子都处理掉(同学手里有四套房子),等到房地产泡沫破了时候,这些钱可以多买一倍的房子。这位同学讲的时候也是嘿嘿笑,不过到现在他也没卖掉自己手里的房子。


    51楼2014-02-27 22:01
    回复
      还听一位做轮胎的企业老板讲,园区里有一家日本工厂,好多年了,只生产橡胶助剂,也不想着上点新项目,园区里都给他们批了地了,就是不上。而当地的企业,几乎是年年有项目,尤其是大企业,不上项目政府不同意。
        这大概就是新兴市场和成熟市场的区别。过去我们的经济高增长,得益于我们在新兴市场中不断发展,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空白市场多,机会也多,所以赚钱很容易。可是现在看看,提的最多的是“产能过剩”,空白市场几乎没有了,蛋糕不再变大了。有一次听一位老板讲他的发展规划,今年开多少家店,明年开到多少家,三年内开到全省。他到日本学习的时候,觉得日本一家饭馆开了几十年还是三家店,觉得他们有些不思进取。


      52楼2014-02-27 22:01
      回复
        我所在的工厂就快倒闭了,这家老板融资的方式很多,有和人联保的,也有用自己儿女家人的名义注册多个公司,自己给自己担保的,前几天看到一张银行的催还款通知,就是以他弟弟的名义替自己担保200万,其实都是一个厂,因为在其他地方另租了一栋楼做为分厂,有时候很可笑,厂里同时准备了几个不同的厂牌,会计临时通知挂哪个我们就挂上哪个。
          就这样貌似撑了2年,现在终于撑不下去了,法院里多个往来单位和个人起诉的金额......
          -----------------------------
          这属于典型的逃废债,在2000年之前的时候经常出现,那时候的风气就是觉得银行的钱不赖白不赖。现有几乎没有这种情况发生了,地方政府也不敢支持这种行为,尤其是民营企业,即使倒闭了也是拍干卖净。而且现有的贷款都是追加实际控制人提供无限连带责任保证,公司不还个人也跑不了。


        53楼2014-02-27 22:01
        回复
          五、后继乏人
            严格地说,这家企业没有跑路,也没有倒闭,只是老板换了。但是在企业债务承接方面,还是捏了一把汗。
            刚到这家工厂的时候,被门口镶在墙里面的门牌吸引住了:“国营**县第一棉纺厂 一九八六年”。呵呵,这家企业己经有20多年的历史。这是一家改制企业,老板是大股东,当时58岁。走到这个厂里,仿佛真回到了八十年代,门是老式带窗棂的门,地面是水磨石地面,办公室门口挂着白底红色仿宋体的“财务科”三个字,连办公室的桌子似乎都用了20年了,会计还拔着算盘。董事会成员签字的时候,发现他们也都50多岁了,不过所有的人都喊董事长为“厂长”。不容易啊,多少国营企业破产了,老厂长带领大家生存了下来,保住了饭碗。当时我想,企业都干了30年的,大风大浪都挺过来了,还能在这一年完了?我也太衰了吧?


          54楼2014-02-27 22:01
          回复
            不幸的事情还真发生了。转过年来,老厂长到县里说,我不干了。
              那贷款怎么还?我发现,近三年这家企业的贷款猛增,原来一直维持在2000万左右的水平,第二年增长5000万,第三年到老厂长准备撂挑子的时候,贷款己经到了8000万。这8000万似乎超过了企业的净资产。
              终归是国有改制企业,政府管也得管,不管也得管。政府找了另外一家民营企业,把企业接过来了,承接了企业的所有债务。


            55楼2014-02-27 22:02
            回复
              由于这家企业还在经营,也不便揣摩和评论其中的是是非非。改制企业的接班,似乎是一个非典型性问题,巧的是那一年碰上了两个。对于改制企业,尤其是改制不彻底的企业,从形式上是民营,从实际上还是沿袭了国营企业的体制,感觉就像骡子一样,他本身就是个四不像,也生不出后代来。


              56楼2014-02-27 22:02
              回复
                楼主,负债比到多少为不健康,多少濒临崩溃啊?
                  -----------------------------
                  我觉得关键是看现金流。资产很多,看似负债率不高,但是不能变现,还不了到期债务,现在企业倒闭都是因为资金链断裂的问题。


                57楼2014-02-27 22:03
                回复
                  已经到蛮吃力的阶段了,要怎么应对?
                    -----------------------------
                    措施一:退出激进预算
                    大家都在寻找拯救资金链的秘笈,但现金流紧张只是一个结果,而非原因,现金枯竭不过是压跨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作为企业管理者而言,首先需要审视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否是由于激进的财务预算,将投资以及规模的扩张放在了首要目标而忽视了对利润质量的管理?或者当营运现金流出现负值的情况下仍不断地追加投资?或者太过依赖于单一的融资渠道?所有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一个太过乐观和激进的并且失去监控的财务预算。


                  58楼2014-02-27 22:03
                  回复
                    措施二:改善成本
                      对于已经处于现金流危机边缘的企业而言,最快速的方法是将现金从日常的营运中怎样解放出来。裁员、减薪、关闭生产线或卖掉价值贡献率不高的项目都是企业常用的手段。


                    59楼2014-02-27 22:03
                    回复
                      措施三:加强库存管理
                        由于钢铁、石油、有色金属等大宗货物价格暴跌,存货贬值所导致的企业亏损比比皆是。尽管零库存是企业比较希望的状态,但如何使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不受影响?因为几乎所有企业都在减产,需求变得难以预计,极大地挑战了企业销售预测的准确性。
                        销售人员要更多去了解客户的生产计划和库存计划,并且制定产成品库存目标,再根据产成品目标制定原料库存目标,以此安排原材料的采购计划。为最大程度减少库存,公司每周甚至每天安排采购计划;对于小品种,实行零库存的订单生产。


                      60楼2014-02-27 22:04
                      回复
                        楼主写的很接地气!学习啦!终于明白为什么很多企业跑路了啊,难啊!
                          我是山西南部一地级市,现在我们这里私人借贷有抵押、有担保的情况下还是3分利,年利率36%。如果关系真的很不错的话那最少也是2分,我们这里很多企业都是借贷的,因为银行贷款部容易。呵呵。。。。。煤炭行情不行,说句实话,小姐们现在都开始不赚钱啦!
                          -----------------------------
                          不光是煤炭,现有大宗商品都不赚钱。我们这里往山西内蒙运柴油的,今年量很小。因为钢厂开工率低,焦炭用的就少,煤矿的煤运不出去。他们往矿上供柴油,结果柴油也送不出去。钢铁、煤炭、成品油价格全部低迷,这不是暂时性的,我觉得也不是周期性的,这是工业化时代结束的标志,大炼钢铁、煤老板大发财的时代结束了。
                          至少做煤炭贸易的,更不容易。我们这里,山西的煤矿直接把煤炭送到电厂,不要钱!先欠着!这些贸易商还怎么干?


                        62楼2014-02-27 22:04
                        回复
                          这个例子也是中小企业无法交班了例子,更典型一些。
                            这是一家做化工的企业,他的历史也相当辉煌的,他做这一行二十多年,今年53岁。他是最早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以至于带动了一大批从业者,全县70%的从业者都是他们镇上的,被称为“**帮”的领头人。他也带出了一批老板,带动了一大批人致富,给他供货的、销货的有几十人,到他厂里的时候,小轿车排了一大排,全是装货、卸货、结账的。跟着他干的,据说手里现金过千万的就有好多。


                          63楼2014-02-27 22:05
                          回复
                            他最后的贷款,应该有4000多万,上一年的时候,只有2000多万。所以说这也是一个信号,企业贷款大幅猛增,而且是在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之下,对于这种十年以上的年的老企业,应该说这种贷款需求是不正常的。到下半年,有一家银行贷款到期,宣布无力归还,只有一句话,你们起诉我吧。
                              又遇上了一只黑天鹅。
                              我和同事们笑着说,这TM的没法干了,企业没法看,没车没房的我们不贷,结果开好车住好房的跑了。觉得新企业不稳定,结果老企业也撂挑子不干了。企业到底怎么看?


                            64楼2014-02-27 22:05
                            回复
                              年轻的创业者说,现在事业不好干,人家老企业的底子厚。年龄大的老板说,现在事业不好干,是年轻人的天下。
                                关于他为什么宣布举手投降,有两种说法,一是年龄大了,现在的同行业都是二三十岁的小伙子,人家敢闯敢干,再说年轻人的生活习惯和消费方式和他们这一代人不同,走不到一个圈子里去。二是公司后继乏人,没有合适的接班人,这成为他越干越累、最后不想干的最主要原因。


                              65楼2014-02-27 22:0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