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航空大学吧 关注:217,634贴子:8,260,585

【转】各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印象——转自《那年那兔那些事儿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各国教科书中的中国印象,内容较多,段段更来,望兔们别插楼


1楼2014-04-07 15:31回复
    【2、俄罗斯】俄罗斯历史书中的中国
      俄语中的“中国”(Kitay)一词实际上是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的谐音,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中国”在俄语中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直译过来叫做“天下”。如果说前一个称呼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性词,那么俄罗斯人今天在使用“天下”一词称呼中国时,包含着的尊重与称赞之情不言而喻。
    中国与俄罗斯联邦互为近邻,交往渊源已久,而且利益攸关。应该说,俄罗斯对中国的影响不可谓不广泛,这一民族的文学、音乐、芭蕾、绘画、电影等等,都曾给中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记。那么,中国在俄罗斯人眼中生着一副怎样的“面孔”?俄罗斯人如何理解过去和现在的中国?
      让我们不妨走进俄罗斯学校教材中,看看他们的普及读本怎样向本国青少年灌输关于中国的概念。
    俄罗斯学校——俄大学前教育无中、小学之分,只分为10或11个年级——使用的教材并非由国家统一标准,所以版本较多。由阿斯特列里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明史》对中国的介绍比较详细,也最有代表性。这本书是俄联邦教育部推荐教材,供10年级和11年纪学生使用。
      《世界文明史》课本中只对几个国家单独开辟章节进行介绍,在俄罗斯以外的国家中,中国所占篇幅最多。


    6楼2014-04-07 15:34
    回复
      书中介绍,正是借助于苛刻的批判眼光,中华文明对待“异己”总是格外小心,她也因此得以孕育出其一脉相承的独特文化。有别于欧洲人对理性和行动的重视,中国人更看重情感、直觉、沉思与无为;欧洲人经常只看到事物表面的相互关联,但是中国人却能洞察事物内里蕴含的秩序与规律。
        书中对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哲学进行了介绍,不但用俄文拼写出这两个字的中文读音,并且作了相关解释。书中这样阐释——“‘阴’‘阳’概念涵盖了世界中存在的一切矛盾与对立关系,这两种元素的有机结合构筑了世界的动态平衡,也给生命赋予了独特魅力”。
      中国人对“小”与“大”的理解也为俄罗斯人所称道。教材中介绍说,中国人从不忽视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因为在他们看来,小事物中常蕴含着大道理,所谓“见微知著”,“以小见大”。中国人总是力求洞察事物的本质,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追寻“大道”,追求自我完善。
      谈到中国人的智慧,书中这样介绍:在古代中国人眼中,智慧总是隐而不显,没法直接用语言或行为展示出来。智者不显山露水,就是所谓“真人不露相”。智者总是通过沉思而非语言或是行为来参悟事物本质。
      中国人的家庭观念很强。作为中华文明中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书中称中国人的家庭观是一种“家庭崇拜”。书中这样描述:“中国人在所有亲人包括自己面前很有责任感,他意识到自己没有权力做出辱没祖先的事情。所以中华文明的道德观念非常发达。”
      教科书在文后给学生们拟出了几道思考题,其中一道题是:为什么说“中国人是天生的,不是学来的”?
      赞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世界文明史》最后一章对全球化趋势背景下的中国发展现状做了介绍。谈到当代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文中特别提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行这一理论的首要目的是消灭贫穷,让人们过上小康生活。为此中国进行了经济改革,扩大了与外部世界的接触……”
        “经历了最初阶段的震荡后,中国在20世纪末期平稳地转变为世界上发展最为迅猛和稳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也成功地融入许多国际机构,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中国精心制定的内外政策使她逐步成为对世界格局有着重要影响力的大国之一。”


      8楼2014-04-07 15:36
      回复
        接下来是德国了,敬请期待。。。。。。


        9楼2014-04-07 15:37
        回复
          与参加“中国时代”的许多德国年轻人聊天,发现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盎然。谈起他们何时开始对中国有了最初的了解,他们说,在小学。
            今年13岁的中国女孩芸芸跟着在德国工作的父母在柏林的一所小学上5年级。她告诉记者,她的德国同学对中国非常感兴趣,经常问她好多关于中国的问题,例如中国的春节,还有十二生肖等等。
            芸芸学校发的课外读物上有这样一段对中国春节的描述,“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通常在每年的1至2月,这个时候,中国人家庭团聚,而孩子们常常会收到一个特殊的礼物——装着钱的红纸包……”
            芸芸说,她的德国老师曾经让她在上课的时候向同学们讲中国的这些习俗。她告诉他们,红包又叫压岁钱,红纸代表好运,而孩子们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11楼2014-04-07 15:38
          回复
            对于中国的崛起,大多数德国人,包括中学生,都是不会表示怀疑的。中国多年来近两位数的发展速度更是让他们对中国的发展坚信不疑。
            2006年在中国驻德使馆曾经举办过一次“德国中学生汉语节”。来自德国各地十多所中学上百名德国学生参加了这次活动。他们唱汉语歌,甚至还用汉语演话剧。一些中学生坦白地告诉记者,他们都对中国经济的发展感到十分惊奇,十分想到中国看一看,一个以这样速度发展的国家是如何改变的。
              一些学生还告诉记者,他们学汉语,除了对中国文化感兴趣之外,更主要是认为随着中国地位的不断提升,掌握汉语将成为他们今后事业发展的一大优势。


            13楼2014-04-07 15:38
            回复
              中国,仍旧充满争议
                对中国的崛起,在德国高中的课本和课外书上,也能感受到“威胁”和“担忧”的情绪。
                《政治和时间史》上这样写道:“到16世纪,中国还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她统治海洋,主宰世界贸易。如今的中国似乎想要继承这一切。这个大国正在努力成为超级大国,无论是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军事上。”


              16楼2014-04-07 15:39
              回复
                【4、日本】日本历史教科书
                日本教育借重中国传统文化
                日本的教科书有很多种,并由多家出版社出版,编写人员不同,教科书的内容也不尽相同,但所有出版社的教科书都要经文部科学省审定。由于日本和中国有着两千多年交往的历史,无论哪种教科书中,关于中国的内容都很丰富,尤以高中课本为甚。


                17楼2014-04-07 15:40
                回复
                  古典内容不少于中国高中课本
                    就中国古典的内容来说,其在日本高中教科书中的份量可以说不少于中国的高中课本。
                    日本学生学习的《国语综合》相当于中国高中的语文课,教育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国语综合》采用率为26.9%,在国语综合教科书中排行第二,主要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现代文编,是日本现代的小说、随笔和诗歌,占181页,第二部分是古文篇,有和歌、物语、军纪物语,从182页至263页,第三部分是汉文篇,从264页至338页,全是中国古典的内容,包括中国的寓言故事如守株、矛盾;《史记》的节选如管鲍之交、鸡口牛后、先从隗始;唐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的《登颧雀楼》、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以及论语的部分章节等,这些篇幅占到《国语综合》的三分之一。


                  18楼2014-04-07 15:41
                  回复
                    另外的一本教材《伦理》相当于中国的德育课,总共分为五章,涉及到中国的内容也不少,在《人的自觉》一章中主要介绍了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老庄思想,在人与宗教一节中介绍了中国的佛教。在第二章《外来思想和日本传统思想》一节中,介绍了佛教对日本人的影响,儒教在日本的展开等。从中可见,日本很注意用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教育日本的年轻人。
                    古典内容不少于中国高中课本
                      就中国古典的内容来说,其在日本高中教科书中的份量可以说不少于中国的高中课本。
                      日本学生学习的《国语综合》相当于中国高中的语文课,教育出版株式会社出版的《国语综合》采用率为26.9%,在国语综合教科书中排行第二,主要内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现代文编,是日本现代的小说、随笔和诗歌,占181页,第二部分是古文篇,有和歌、物语、军纪物语,从182页至263页,第三部分是汉文篇,从264页至338页,全是中国古典的内容,包括中国的寓言故事如守株、矛盾;《史记》的节选如管鲍之交、鸡口牛后、先从隗始;唐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之涣的《登颧雀楼》、李白的《早发白帝城》以及论语的部分章节等,这些篇幅占到《国语综合》的三分之一。


                    19楼2014-04-07 15:41
                    回复
                      从采用率最高的世界历史教科书来看,它没有宣扬侵略有理论调,对日本军国主义有一定程度的反省,对南京大屠杀也有记述,但是没有使用“侵略”二字,南京大屠杀也没有写明死亡人数。


                      21楼2014-04-07 15:41
                      回复
                        《日本史》也是日本高中必修课,山川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史》采用率为32.6%,在所有日本史教科书中排名第一。日本史涉及中国的内容更具体,并记述了慰安妇和日本强征劳工的史实,虽然从字里行间可以看出对那场战争的否定态度,但其反省并不深刻,同样有意删除了侵略战争的字样。倒是采用率排名第二的东京书籍出版社出版的历史教科书明确写明“侵略”中国的字样。
                          至于扶桑出版社出版的日本右翼分子宣传侵略有功、侵略有理、否认南京大屠杀和慰安妇等史实的歪曲历史的教科书,在日本高中采用率不到1%。不知是采用率太少的缘故,还是由于其他原因,记者在国立教育研究所没有找到这本教科书。


                        22楼2014-04-07 15:41
                        回复
                          拉近与现代中国的距离
                            《世界地理》教科书专节介绍了现代中国的面貌,帝国书院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地理》采用率占41.9%,在所有世界地理教科书中占压倒优势,主要特点是图文并茂。其中第三节《国家规模的地域调查》一开始就通过几张图片介绍了中国,分别是中国春节北京地坛舞狮子、万里长城、北京朝阳公园打太极拳的人们、桂林山水……从人文景观、自然风物到文化习俗,给人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接下来介绍的是中国的饮食文化中的四大菜系:北京菜、广州菜、上海菜、四川菜;中国人打招呼的习惯也与吃有关,见面时总问:吃过了吗?
                            它的第二部分介绍了中国汉族的文化,不同方言汉字的读音不同,汉民族的婚姻观和信仰,独生子女政策;第三部分是中国的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文化,主要介绍了壮族、苗族、蒙古族和藏族等。另外还有中国的少数民族保护政策,旅游开发和少数民族;第四部分则介绍了中国经济增长和都市生活。教科书中这样写到,中国1978年实行经济改革和开放政策,通过引进外国投资,工业发展迅速,从80年代,对外国企业优惠的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在沿海陆续涌现,出口增长,现在中国的家电等生产量占世界首位,其中有些出口到日本,在日本到处可以看到中国生产的产品。


                          23楼2014-04-07 15:41
                          回复
                            至于中国人生活方式发生的变化,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广州人的生活。另外,《世界地理》也写到,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北京、上海等大都市也出现了买不起房、交通堵塞、大气污染、水质污染等环境问题。该书的第五部分介绍了中国社会差距拉大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用具体数字说明西部农村与都市的差距。《世界地理》对中国现状的介绍比较全面,学生学习之后,会增强对中国的理解和兴趣。


                            24楼2014-04-07 15:42
                            回复
                              总之,日本高中教科书关于中国的内容十分丰富,日本人关心中国,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各个领域的联系日益密切有关,也与日本教科书全面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和现状有很大关系。但是在关于日本近代史的部分,日本历史教科书还是存在着反省侵略战争不够深刻的特点,而日本年轻人对那段历史的认识也越来越模糊。


                              25楼2014-04-07 15: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