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俄罗斯】俄罗斯历史书中的中国
俄语中的“中国”(Kitay)一词实际上是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的谐音,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中国”在俄语中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直译过来叫做“天下”。如果说前一个称呼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性词,那么俄罗斯人今天在使用“天下”一词称呼中国时,包含着的尊重与称赞之情不言而喻。
中国与俄罗斯联邦互为近邻,交往渊源已久,而且利益攸关。应该说,俄罗斯对中国的影响不可谓不广泛,这一民族的文学、音乐、芭蕾、绘画、电影等等,都曾给中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记。那么,中国在俄罗斯人眼中生着一副怎样的“面孔”?俄罗斯人如何理解过去和现在的中国?
让我们不妨走进俄罗斯学校教材中,看看他们的普及读本怎样向本国青少年灌输关于中国的概念。
俄罗斯学校——俄大学前教育无中、小学之分,只分为10或11个年级——使用的教材并非由国家统一标准,所以版本较多。由阿斯特列里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明史》对中国的介绍比较详细,也最有代表性。这本书是俄联邦教育部推荐教材,供10年级和11年纪学生使用。
《世界文明史》课本中只对几个国家单独开辟章节进行介绍,在俄罗斯以外的国家中,中国所占篇幅最多。
俄语中的“中国”(Kitay)一词实际上是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契丹”的谐音,俄罗斯人对中国的这一称谓沿用至今。
“中国”在俄语中还有另外一个称呼,直译过来叫做“天下”。如果说前一个称呼只是一个约定俗成的中性词,那么俄罗斯人今天在使用“天下”一词称呼中国时,包含着的尊重与称赞之情不言而喻。
中国与俄罗斯联邦互为近邻,交往渊源已久,而且利益攸关。应该说,俄罗斯对中国的影响不可谓不广泛,这一民族的文学、音乐、芭蕾、绘画、电影等等,都曾给中国人留下深刻的印记。那么,中国在俄罗斯人眼中生着一副怎样的“面孔”?俄罗斯人如何理解过去和现在的中国?
让我们不妨走进俄罗斯学校教材中,看看他们的普及读本怎样向本国青少年灌输关于中国的概念。
俄罗斯学校——俄大学前教育无中、小学之分,只分为10或11个年级——使用的教材并非由国家统一标准,所以版本较多。由阿斯特列里出版社出版的《世界文明史》对中国的介绍比较详细,也最有代表性。这本书是俄联邦教育部推荐教材,供10年级和11年纪学生使用。
《世界文明史》课本中只对几个国家单独开辟章节进行介绍,在俄罗斯以外的国家中,中国所占篇幅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