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24日
漏签
0
天
黄河科技学院吧
关注:
226,697
贴子:
9,641,004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306
回复贴,共
11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黄河科技学院吧
>0< 加载中...
回复:大四理工学长讲述他们的宿舍,他们的大学生活!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行僧
度己度人
名动四方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IT领域实力对比图】:专业领域实力对比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考研考博可以参考。基本上涵盖多个IT领域的一级学科:电子,通信,计算机,控制,软件,光学,仪器,医工交叉。覆盖面算是比较广了。
行僧
度己度人
名动四方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经验:射频板子的设计,需要反复的迭代,不断在测试中发现问题,不断在问题中发现背后的科学机理,改进设计,指导系统集成。
2025-05-24 06:41:39
广告
行僧
度己度人
名动四方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2022.9.12星期一,中秋佳节,明月伴着清荷,在京疫情又暗流涌动,居家过节,唯有科研,鲜花和美食不负,特意买了一份五仁月饼,但愿“求仁得仁”,家人健康,成果满满。
行僧
度己度人
名动四方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平台的差异】在顶尖的理工大学,如果你学习的是微电子,或者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领域,集成电路领域,普通的高校可能老师上课只讲诉PPT,但是,在顶尖的理工大学,报这个选修课,学生可以实际操作光刻机等仪器,自己加工一片芯片,了解到整个芯片加工的流程和工艺。比如在北航的学生有一门选修课:《芯片加工技术入门》课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mL4y1A7hP?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3359dc868adab9ee1f8437563ee5b0bf
灵炬离
一代宗师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兄弟们干就完了,我是2012级车辆工程,当年交通学院连教学楼都没有,只有东阶5上课,硕士毕业签了华为硬件开发岗,年薪30W+,然后违约读博了,在北京,快毕业了
,说实话 黄科大确实很垃圾
,都不敢写简历上,既来之则安之,只能好好加油干哇。
,加油 加油
行僧
度己度人
名动四方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博五了,压力不小,希望能尽早破局。
行僧
度己度人
名动四方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2023.12.31,2023年的最后一天,一个人坐在偌大的教研室,空荡荡的。今年家里发生了很多大事,幸运的是,所有人都在。小家伙的诞生,给冷清的家里添了些活力,他的眼睛看着让人无法抵抗,显得那么真诚,纯粹。第二篇论文昨天修改后重新提交系统,忐忑的心情等待着专家的审阅。北航这边读博,出不完的差,干不完的项目,写不完的报告,一堆事情,唯独自己的课题研究,好像大家都不关心,只能自己上心,大龄的青年,面临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有学业压力,还有不得不干的项目,一旦家里有人出事,就能体会到巨大的压力。这就是青年微机吧,这也是我g特色的博士培养,这么看起来还是国外更注重学术交流,每周交流的都很(。・∀・)ノ゙嗨,国内太卷了,现在听新闻还说要扩招。。。
贴吧用户_aKWQ8JS831
声名远扬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你的意思,来这必须考研,不考研没得机会呗。
2025-05-24 06:35:39
广告
行僧
度己度人
名动四方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2024.9.24日凌晨5点
又是一个学期的开始,对于我来说,这不仅仅是新学期的起点,更是身份的转折点。从低年级博士转变为高年级博士,这个过程并非一朝一夕的轻松过渡,而是经过了多年的积累、反思与努力才走到今天。当初进入博士生涯时,我满怀斗志,期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大展拳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意识到,这条路远比想象中更加艰难、漫长。
这几年,我选择了潜心专研,将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实验室和书本中,默默做着自己的事情,少了和同学朋友的联系,也少了那些无关紧要的社交活动。并不是不愿意与人交流,而是逐渐明白,学术的道路上有很多事情需要静心思考,有太多的问题需要在深夜里独自面对。焦虑、困惑、疲惫时常侵蚀着我,尤其是当实验失败,或者写作瓶颈时,我时常会感到彷徨和无力。这种孤独感有时候让我怀疑自己选择的方向是否正确,但我知道,这条路本身就意味着承受孤独,承受不确定性。
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也不断提醒自己,不要为短期的成就感或挫败感所左右。我明白,博士研究不仅仅是为了一篇篇文章和几个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能力、一种解决复杂问题的方式。这是一个在探索未知中成长的过程,失败往往比成功更能教会我如何调整思路,如何重新定义问题。我曾经数次遇到过实验数据和理论模型不匹配的情况,每次都不得不重头再来,重新设计实验,这种反复让我明白,科研不只是追求最终的结果,过程中的思辨、纠错、调整同样重要。
在这个过程中,我终于交出了两篇二区的论文,也成功在top一区期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还有几篇其他领域的文章也相继发表,几项专利申请终于获得了授权。这些似乎是在为我多年的努力做一个阶段性的总结,然而我深知,这些仅仅是我在博士研究中的一部分积累。除了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发表相应论文,我还承担了作为多个国际知名SCI期刊审稿人的责任。这个角色让我从一个研究者的身份扩展到了另一个层次,站在学术的前沿,去审视他人的工作。这种体验不仅仅是一个荣誉,更是对我的学术眼光、判断力和专业知识的考验。通过审阅他人的研究,我也不断反思自己论文的写作和研究方法。每次审稿都会让我对自己的研究过程产生新的理解和改进的想法。例如,有些论文在结构上清晰简洁,逻辑严密,让我看到如何更加有效地组织自己的论点;有些则在技术细节上非常精细,令我警醒自己在数据处理或实验设计上的任何疏忽。事实上,审稿人这一角色让我在学术的旅程中获得了双向的成长,我不仅帮助了他人,也在此过程中提升了自己。
发表论文和获得专利固然重要,但更让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终于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落在了祖国的空天领域,这不仅是对我个人学术生涯的肯定,更是对我内心情怀的一种回应。
在毕业路上还有最大拦路虎的盲审/质量监控。对于我们这种特色的学校,研究的都要落地,几乎都偏向工程,特别是硬件领域的大团队。在偏向工程实验的研究中,数理创新确实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短板,尤其是当面对盲审这样严格的审核机制时,心中难免会产生很多不安和担忧。数理创新在学术论文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是证明研究的理论深度和科学意义的重要指标。然而,对于以实验为主的工程类研究来说,如何平衡实际应用与理论创新之间的关系,成为了我们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
看到很多同事因为盲审未通过,尤其是审稿标准如此严格——所有审稿人的评分都要在85分以上,哪怕只有一个低于85分就无法通过,这样的高要求让我们这些投身于实验研究的人倍感压力。相比那些拥有深厚数学基础和理论创新的研究,工程实验虽然能解决实际问题,但在盲审中,往往难以与那些富有数理深度的论文相提并论。这种差距是显而易见的,也是盲审过程中特别令人担忧的地方。面对这种局面,很多时候我们会感到无力。作为研究者,我们希望自己的研究不仅能够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同时也希望它们能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但往往两者难以兼顾。在工程实验中,我们主要依赖数据和结果的实际表现,而并非复杂的数学模型或推导。虽然这些实验对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审稿人眼中,这种缺乏理论创新的研究可能显得不够"学术",从而在评分上难以获得高分。
行僧
度己度人
名动四方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2024.9.24日凌晨5点
博士论文的无力感,有时就像是一座无形的高墙,挡在我们面前,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随着论文进入更深入的阶段,这种感觉往往愈发强烈。一开始,可能我们充满了激情和信心,坚信自己能够在科研道路上有所突破,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这种无力感,尤其是在面对关键的突破时显得尤为明显。每当我陷入这样的困境时,我都会感觉到自己的思想被某种无形的束缚限制住了,明明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始终无法找到突破口。这种感觉甚至会逐渐侵蚀自信,让人质疑自己是否真的适合走这条学术之路。无论是在数据分析、实验设计,还是理论模型推导上,总会有一段时间让人感到无从下手。尤其是当我们发现,所有的努力似乎都没有带来显著的进展时,这种无力感就会变得更加明显。每天重复的工作,实验结果一再不如预期,理论创新迟迟无法实现,甚至连写作进度都变得艰难,这一切让人感觉自己在无尽的循环中打转,似乎离目标越来越远。
想想自己的同学,他们去了中科院去了南京大学,去了复旦大学,去了北大,去了清华,还有去了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东南大学,很多都已经毕业了。有的甚至3年就毕业了,因为每个学校都有不同的特色和风气或者说是传统。我们这边的传统就是奔着最高年限七八年毕业。。。。。。。压力很大。来北京之前一直听过一句话:玩在北大,学在清华,吃在师大,累死在我航。一个和空天紧密结合的大学,主动它的培养不能是为了学术创新,为了发论文,而是要解决工程中的实际痛点,要把研究落地到相关的设备上。总体感觉中科院的博士是全国性价比最高的基本都是3年,补助还挺高。找工作也没限制,读博期间出国交流个一年半载也没啥。
我之前在成电工作都是提前一年都找好了,而且一周收七八个offer,在这边不能随便找工作,更别说出国交流,我现在一个简历都没投,师兄都毕业答辩了,也没投一个简历,这边管的很严格,和综合类的大学传统不一样。这也是一种烦恼。不排除好几个同学他们导师做信号处理的,偏学术,论文多,中间还出国待了一年,毕业直接去了京内某985/211高校。感觉我们班和往年情况,留北京的占据七八成,毕业应该有超过一半的人去了航空航天领域的研究所。
行僧
度己度人
名动四方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https://www.sohu.com/a/778280394_121651744
2024年最新15所被美国制裁的中国大学名单!
北航是最早被制裁的高校!这能看出它的性质,这里面做科研比较不一样和其他综合高校。硕士2.5年制,可以感受一下,博士的话,难!进来很难,出去更难!(我们班当时博士110人左右,就我和另一个天津工业大学的一个同学本科是双非院校。我当时申请读博时候手里有2篇文章+3专利,加上硕士是成都那个电子科技大学的背景。博五年底统计毕业人数,我们班只有4个毕业,95%以上都没毕业),和中科院小伙伴比他们几乎95%都是3年毕业。这样对比就更了解了。
曾经的考拉
一代宗师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牛啊
行僧
度己度人
名动四方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