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吧 关注:3,600,743贴子:72,929,886

【悲苦讲堂】面向高考和高中学习的心态和精神指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


1楼2014-04-09 20:43回复
    楼主曾经发过一个帖子。讲了高中三年从普通中学如何最后考上清华的经历。
    http://tieba.baidu.com/p/999419969?pn=1
    许多同学曾经在里面问过问题。得益于他们的反馈和问题,我想我应该重新开一个专帖,讲清楚一个根本的问题:
    1) 学习中如何获得好成绩。
    从这个问题说开去。


    2楼2014-04-09 20:43
    回复
      通过许多人的反馈,我们可以把问题(1):如何获得好成绩? 划归成以下几个问题:
      2) 我该采用什么方法?
      3) 我环境里的障碍很多,怎么办?
      4) 我动力不足,或者心态不好,或者总是怀疑自己,怎么办?


      3楼2014-04-09 20:45
      回复
        对于(2) 我该采用什么方法?
        贴吧和互联网有茫茫多的资源和方法,我想这是一个搜索——实践——总结和调整的过程,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是难事。
        我在这个帖子里面重点讲(3)和(4):
        (3)我环境里的障碍很多,怎么办?
        (4)我动力不足,或者心态不好,或者总是怀疑自己,怎么办?


        4楼2014-04-09 20:47
        回复
          对于这个问题(3)我环境里的障碍很多,怎么办?
          我们都知道这个问题的重要。环境不好,影响效率和分心啊。
          我想说的是,环境里的障碍,归根到底,可以转换成问题(4)的一个变种,也就是,
          ”我为什么不能克服这些障碍?“或者”我为什么不能绕开这个障碍",或者“我为什么不能设法创造一些别的环境/小环境?”
          如果你没有想过,那么就是另一个问题(4)的变种,“我为什么没有想过这个主动改变的问题?”
          所以问题都可以回归到最后一个问题:
          (4) 我的心态、精神或者动力不足,怎么办?或者说,我没有要强烈改变的愿望,怎么办?


          5楼2014-04-09 20:50
          回复
            以下是正文。我打算分成几个部分来讲心态问题。
            第一部分: 学习成绩有多少部分,是心态问题或者说,思维问题,精神动力的问题?
            第二部分: 怎么样解决心态问题,或者说思维问题、精神动力问题。
            首先是第一部分。
            学习成绩有多少和心态问题,或者说,精神动力问题有关?
            我认为几乎是百分之八十以上,在很多情况下,几乎是百分之百。
            如果心态好,精神动力充足,志向坚定不疑,那么就算成绩一开始不好,最后也能变好。此所谓“虽弱易强”。 如果心态不好,精神动力不够坚定,或者志向模糊,那么就算基础很好,成绩不错,但是如果遇到挫折,或者应对环境不适当,也容易变得不好。此所谓“虽强易弱“。
            每一个人都可以学得很好;我说得好,是指普通基础的人,高中三年好好学,一定能上600分至少。绝大部分人的问题,都是精神和心态的不够好所导致的问题,葬送了他们的潜力,抹杀了他们的成长的可能。最悲哀的是他们还不自知,或者干脆就甘愿如此。
            精神的成长让一个人有机会具备无限的可能。
            而精神的丧失或者死亡,就让一个人变得只靠本能行事,那么惯性丧失的一天,就是它停下脚步,从此止步不前的一天。


            6楼2014-04-09 20:58
            回复
              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什么是好的心态。或者说,什么是好的状态?
              大家都知道,状态好的人,仿佛”过目不忘“,仿佛”精神无穷充沛“,仿佛”不知疲倦“。
              应该谁都会想要吧这种状态吧。
              楼主不谦虚的说,高中三年大约至少每天有7~8个小时都是这样。这就够了。它足以让楼主的数理化都不太依赖老师;然后楼主在没人辅导,自学的情况下,搞定了高考的700分,数学和物理的省赛区二等奖(或者说全国二等奖),同时看了茫茫多的小说,也不耽误高三寒假打了一周的魔兽,有一个学期每周六都和同学周末打一两个小时的扑克,外加给一些同学答疑解惑,寒暑假在家睡到自然醒。
              关键是如何到达这种状态。我保证这不是处于”天分“。因为我绝非一开始就有的。楼主小学的时候逃学去电子游戏厅,去网吧的事情也没少做。成绩也就是尚好而已。没有谁觉得楼主就真的天分过人。


              7楼2014-04-09 21:05
              收起回复
                所以楼主的看法是,高中三年的课程本质上并不难。每一个人,如果每天真正能学进去7~8个小时,应该是考到600+绰绰有余。如果想玩,还能有大把的时间玩。
                困难的是,如何真正学进去。也就是,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学习的效率?
                这是一个困难的问题。但我在这里试图回答它,讲清楚它。
                这篇文章一定是给有缘人看的。所谓”道“不可轻传。不是因为不愿意,而是不能。不是师傅不愿讲,而是徒弟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去接受。
                这个接受,是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徒弟自己,如果经历过师傅的种种,走过同样的路,想必也能明白。但是要在短期之内尽可能获得师傅的真意,那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毕竟世间没有免费的午餐。但是如果徒弟足够聪明,或者说,天赐的悟性,刚好能看出其中的真意,那就是说明,这是为它准备的。
                就像司马迁在史记里写,”以待后世圣人君子“。他不是写给同代人看的。
                我也不是写给每一个人看的。 我尽力表达清楚,阐发清楚。至于读者有没有耐心,有没有理解,这就不是我所能保证的了。要真正理解一个“道理”,很多时候,必须有相应的”经历”。人的经历千差万别,所以我也只能尽力去写,而无法保证谁都能懂。


                8楼2014-04-09 21:13
                收起回复
                  嗯。


                  9楼2014-04-09 21:25
                  回复
                    所以,悲苦第二个结论:
                    1) 如果非要比较,请怀有一个开阔的格局。是和院子里的小伙伴,还是和天下人。
                    2) 最好的比较,是和自己比较。”胜人者力,自胜者强。” 更重要的是,和自己比较,确保你自己一生都能有一颗清明的心,一生都在前进。不仅仅是这三年。


                    11楼2014-04-09 22:08
                    回复
                      效率问题,来自于正确的方法,或者说,好的知识结构。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是,你学了什么东西,只看书是不算会的。至少要经历三遍。
                      也就是 1)知道它是啥 ,就像刚看完了某一个定理。 2) 会用。 接着上面的步骤,你得做10道或者50道和这个定理有关的习题。 3) 再次归纳。 也就是从你做题的经验中,反复思索这个定理的本质,重新抽象出这个定理在“千变万化”的形式中,不变的规律。这些规律是如何和其他规律产生联系的?如何不和其他你的知识结构产生矛盾?如何能够帮助你理解其他的知识?
                      这个第三步至关重要。它首先必须有充分的联系为基础。它的本质就是,建立“知识网络”的过程,也就是说,这个知识点不再是一个单独的知识点,而是和你已经记住的其它知识点,产生各种联系,比如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等。 这是人的大脑真正理解的知识体系,通过这样的组织结构,大脑才能真正理解所学的东西,而不是靠死记硬背。
                      我再举一个具体的例子,说明什么叫知识网。
                      比如化学好了。酸碱性质,一开始只不过是抽象的定义,说有两类东西,一类是酸,一类是碱。他们的特点是,一个有氢根,一个有氢氧根。
                      然后就是做许多习题,比如问你 氢氧化钠算什么? 硫酸算什么?他们之间,哪些会反应,哪些不会?
                      做了许多这样的习题,见过许多这样的物质之后,你就会发现,凡是有氢根和氢氧根的,氢根和氢氧根 容易像干柴烈火一样,遇到一起变成水。 所以酸和碱 容易生成 水 + 盐。 这就是一个基本的性质。 那么你就会问,为什么有这样的分类方法呢? 酸和碱的程度由什么决定?
                      这些就会和之前或者之后学的,离子键的强度,原子核的原子序数,元素周期表等等产生关系,金属的定义,非金属的定义,各自的性质,等等,都有联系。
                      把这些东西融汇贯通变成一个互不矛盾,互为补充的大网,你就算是比较明白高中化学了。考试无非就是从一张大网中,随机地去测试几个点,看你会不会。你要是大网没有遗漏的知识点,全会,那就无懈可击,只剩下粗心成为失分的可能。
                      结成大网之后,你基本就不会忘记。时隔多年都会记起。而且能应用自如。因为知识网是和谐自洽的体系,一旦任何一个定理你弄错了或者记错了,它就会和其他的相关定理和知识体系产生矛盾,你就会发现哪里出了错,迅速排查出来问题,而不是云里雾里,不知道为什么会错,错在哪里。
                      数学尤其如此。比如根系关系和圆锥曲线的关系,等等。限于篇幅和时间,就留给大家自己去学习体会了。
                      悲苦的结论三:
                      提高效率的关键点,在于,学习了的知识要融汇贯通。不要忽略第三步,也就是不要忘记把新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网的一部分。然而要做到第三步,要有做题和练习作为铺垫。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呢? 在于它是根本上提高效率的事情。你做完第三步,就不会忘记。否则你做完第一步、第二步,将来还是会忘。忘了又得重做,增加了无穷多的工作量,最后考试还是全然地手忙脚乱。做完了第三步,你将来复习起来会非常容易。而不是一头雾水仿佛又要重新学习一遍。
                      所以许多人问我,做题重要还是看书重要? 答案就是看你处于之前我说的三部曲中的哪一步。如果是第一步刚做完,就该做题;但是不能死做题;做了一定量的习题之后,要合上书思考,把这个概念和知识或者定理,变成自己知识网络的一部分,思考它和其他你已经理解的事情之间的联系,让他们融合在一起,自洽而不矛盾。这才叫“真的理解”。否则还是背书而已。真的理解之后,你才能“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12楼2014-04-09 22:27
                      回复
                        第二个部分: 心态问题、思维问题或者精神动力不足问题的根本解决办法。
                        首先,科学研究表明,人类的“理性”,比如自控力,是有限的。你不能让它做无穷多的事情。比如既要学习,又要约束自己不去玩。
                        关键在于习惯。有限的理性要用于塑造良好的习惯。 然后进而把习惯变成本能。
                        什么叫做习惯,或者本能? 这就是让你不需要理性驱动,就能去做的事情。这样你的大脑可以用于做那些更需要你去做的事情。
                        如果你每天都在纠结几点起床,起床之后做什么,大脑很快就会耗竭。哪里还有力气学习。
                        关键是养成习惯。几点起床,坐到桌前,学习什么,这些都变成日常的行为流程,不需要费力就能搞定的事情,你的脑力才可以节省下来用于学习。
                        当然定期的回顾、反省也是有必要的。总的来说,不宜在每天纠结自己要干什么事情上耗费太多。患得患失,人就耗竭掉了。
                        养成一个习惯,和之前“掌握一个知识点”一样,需要若干个流程。不要试图一蹴而就。
                        第一就是: 确定某一个习惯。
                        第二就是:反复练习,直到它成为你的习惯。
                        第三就是: 深化习惯,奖赏你的习惯,从习惯中获得乐趣,让他成为你的本能。
                        习惯就是你不需要理性就会去做的事情。
                        本能就是你需要用理性才能控制自己不去做的事情。
                        生命哲学的关键就是在于培养本能。孔子的门人说,”夫子之言天道与性命,不可得而闻也”。
                        不可得而闻也,但是我今天写在这里的,其实就是"身心性命之学“范畴里的东西。
                        真正杰出的人,你往往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一股强烈的意志,或者说是本能。无论是追求智慧,追求理性,追求美德,或者追求有所作为,他们都需要”理性“来控制自己不去追求。稍一”放松“,他们就会不断努力提高自己和改变人类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你说,他们不杰出是否很难?
                        升华自己的本能。增强自己的生命力和意志力,就是靠读书、思考、实践。这需要一定的悟性,但是也有许多路径可循。
                        人是用来被超越的。世界上最大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庸众和超人的距离。这是尼采的话。其实老子也说过差不多的话,”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但是被这句话刺伤的其实大多还是普通人。因为超人没有”自我“,他们不会因为自尊心被攻击而受到伤害。超人没有自尊心。就像圣人没有自尊心一样。他们只追求真实。
                        从孔子身上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例子。孔子和弟子失散之后,他在城门等待他的弟子。他的弟子见到他说,我遇到一个人,说您在这儿那。他形容您说,“略过几十字,彷徨若丧家之犬。” 孔子说,前面的形容未必准确,但是”丧家之犬“ 真是说的太好了。
                        孔子何曾为周围的人对它的观察所生气过?孔子没有”小我“的自尊心,也不在意别人的看法。说得对,他便开怀大笑。说得不对,他便说不对。
                        总之消解了自我,人可以进一步把理性用于强化自己的好的本能、培养本能,而不是,让自己的理性浪费在,用于维护自己的自尊心或者维护自己的自信心,或者浪费在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上。
                        别人对你的看法其实是根据你做了什么而形成的;不在于你是否关注他们。有这个功夫,还是观察自己,注意自己,提高自己好。
                        每一念都欣欣向善,那么最后就能到达一个自己也难以想象的境地。


                        13楼2014-04-09 22:45
                        收起回复
                          再讲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小我“的情绪问题。
                          这其实是一个非常常见的问题。我们都有喜怒哀乐。
                          喜怒哀乐是常见的事情,无需压抑,无需否认。
                          我一再强调,也是贯穿这个帖子的一点,但没有明确提出的基本准则,就是”真实“。或者说”诚“。不自欺,亦不欺人。这很空洞,所以我没有一开始就说出来。我只讲它每一处的体现。
                          我们必须对自己诚实,唯此,才有提高的可能。这就像要修建高楼,必须测量准确地基。否则所建造的,很可能是危楼。这太危险了。
                          人性中有许多的情绪,我们无可逃避。在没有学会如何消解自我以前,我们能做的,首先是自己对自己承认。这无需害羞,我们都有真实的情感需要。比如被爱护,被喜欢,被崇拜,被接纳,被肯定,等等。会害怕,会焦虑,会担心,会牵挂别人。
                          学会自己和自己相处的第一点就是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一切情绪。但是不要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比如我很悲伤,我就任由悲伤流过心头。我静静体会我的情绪的喜怒哀乐,上下翻腾,但是我就这样去感受它。所以,我不压抑。清楚地体会自己的感情,那么情绪就不会积累。
                          然而要做什么事情,这应该交由理性控制。古人说,哀而不毁。就是说,如果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你很悲伤。你可以充分去感受自己的悲伤心情,但是不要因此不吃饭,不睡觉,去寻死。
                          比如魏晋的名士。千里去拜访自己老友的坟墓,在墓碑前大哭一场,然后离开。
                          要知道,人人都可以成圣贤。”圣人必可以学而至“。圣人是自洽的。至少,是让你自己的存在,不依赖于外界对你的评价和观察。你自己评价自己,自己观察自己,却采用客观而真实的立场。不过誉,不毁过。基于你自己的真实情况,你方能做出最好的选择和行动。如果自己蒙上了自己的眼睛,就迟早会陷于危机之中。
                          我们从小习惯了父母和环境对我们的评价,用他们的眼睛来观察自己。可是我们完全明白,他们只能看到一部分。你所能获得的最好的评价、最准确的评价,只能来自于自己。前提是,你能学会如何真实、超脱地评价自己。
                          老师绝大部分都是针对全班的平均水平。那么你需要自己为自己寻找对策;用具体的问题去向老师求助,不要问太过于模糊的问题,因为任何人对于模糊的问题,也只能给出模糊的回答,因为他们对于模糊的问题,需要太多的信息去做出更准确的回答。但这些信息,只有你自己才有。即使老师给出了回复,你也要评判他的建议是否合情合理。


                          14楼2014-04-09 22:57
                          收起回复
                            悲苦老师,你的3个贴子写得很好我反复看了有几十次了,都融入我的脑里。,可有生活为人处世方面你可漏了,例如做人要有责任感,报恩,忘记仇恨等。请为我解答,老师。我是不是应该要有孝心,遵从父母要求,可是他们观念可能有些错的,但他们认为这样才行,从不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青春福利版15楼2014-04-09 23:21
                            收起回复
                              总之,以真实为出发点,你所做的结论和选择才是靠谱的。
                              不过我们在高中的年龄,往往难以看到世界的真实。容易被一些言论和片段之词,迷惑了头脑。比如,对于未来,对于希望,对于现实的制约,等等。是否要上大学?好大学有多重要?一个人靠自己不断努力,未来到底有多少希望?
                              我给出我自己的观察,供你们参考。信与不信,留待你们自己去判断。
                              (1) 真实的世界,远没有那么美好。但是也远比许多悲观的人所认为的,要有希望得多。对于个人而言,世界怎样,不构成你前进的障碍。
                              这个世界的规则,目前的几十年,胜过以往所有的时代:奖励知识、技能和实力,远胜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
                              比如有人说:我从小就听大人们说,学数学没有用,除了做研究。是真的吗?
                              真实答案,来自于一个很好的网站,叫”知乎“,说是:错。很多人学数学长大了没有用,是因为他们的数学从来没有学好到能让他们用数学就能找到工作的地步。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Cambridge数学系读书的概率方向博士生,还没有毕业前,就会有猎头来找他们,基本工资,不包括奖金,最低是第一年人民币一百万,正常在5年内这个数字还会以20%增长。但这都不算是好工作。他们若愿意善用自己的知识,所能创造给世界的价值,比这个多得多。当然钱不是人唯一的追求,我只是举一个例子,说明知识可以带来力量。但是你得知道他们怎么用。很多人觉得读书没有用,是因为他们没有念好书,或者说不会念书。
                              当然每年在Cambridge数学系毕业的概率方向的博士或许不超过10个人。但是数学的有用,是普遍适用的。全球有那么多的大学,大家都可以接触到最好的教材,那么只要学习并且证明给其他人你会使用它,那么钱、物质收入绝不是问题。
                              这个世界的一个时代潮流,就是从1800年的机器稀缺——也就是资本稀缺,积累了200年,到2000年以后,不再是物质资本稀缺,而是人力资本的稀缺。我们从谷歌给计算机毕业的学生第一年开出的2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20万)的起薪就能看出来。
                              (2)每一个人都能无限提升自己。但是很多人的”自我“构成了自己止步不前的障碍。这需要客观看待自己心中那个无限膨胀的自我,把它变小、放回原处。充满希望地提高自己,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不断充实自己。这个世界的未来属于每一个对于自己和未来抱有希望的人。名校教育也好、家庭背景也好,不再是关键,未来的社会会找到更好、更客观地评估一个人的办法。而关键在于你用手中的资源如何教育自己,如何规划自己,如何去走未来的道路,如何从绝对意义上增加自己的实力。在信息变得逐渐透明的时代,个人的意志力、精神力或者强大的生命本能变得更为重要。有主动性的人将变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而停留不前的人,简单的工作,很可能将来慢慢被智能机器所取代,生活可能更加不如意。
                              (3)写给男生们。一无所有的年龄是最好的年龄,因为你们可以完全把自己献给自己。奋斗很重要,很重要。不要对于童话般的爱情抱有太多幻想。不是不存在,而是大部分男生、女生,对于感情都完全处于自己的本能支配,而不是理性。情绪都是出自于本能。而女生的本能,都是追求安全感,就好像男生的本能是追求好看/青春/清纯/性格好 的女生。可是一无所有的年龄,男生拿什么给女生”安全感“? 现实就是如此,这也和道德无关,这和本能有关。人就是这样进化的,男女都是有道理的。所以对于男生,还是好好奋斗,给自己也给自己未来的别人,一个好的生活环境。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准备,这个过程中的精神磨砺,对于男生也是必不可少。


                              16楼2014-04-09 23:2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