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替魏延翻一案,
一部《三国演义》,读者何止千万。诸位读者怕也不是只读一遍。
俺也读《三国演义》,从初中开始,直至今天,仍然在读。我读《三国演义》,并不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有多高,因为咱不懂文学。更不是为了学着带兵赴疆场,因为咱不是元帅将军,而是小人物一个。就是因为这部小说是一部接近历史的小说。看一遍有一遍的味道!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过千,个个都有特点,这不能不说那个罗老头有些能耐。小说写得热闹些咱赞成,不然谁看?所以适当虚构一些情节也是很好滴。但是俺认为在有些地方你不能弄得彻底翻了个。咱也不知罗老头喜欢谁,厌恶谁。反正有的被他毫无道理地拔高了,而有的又被他绝不留情地贬死了。
别人先不说,今天单说那个魏延。诸位千万别小看那个魏延,他可是《三国演义》里决不可忽视的家伙。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可以说文韬武略他都有。虽不在五虎上将之列,但能耐却不比五虎上将低。若弄个六虎上将,肯定就有他了。这可能是因为受名额的限制,或者是因为那时他还属于一个小字辈?自他死后,蜀中无大将,谁都知道。可他也是一个比较狂的人物。有点类似关羽。外表也像,是个红脸汉,面如重枣嘛!哈!还有呐,两人虽然姓不同,名字却是差不多。关云长,魏文长,你看巧合不巧合。
魏延对刘备的忠诚是绝不容怀疑的,对刘氏江山那是忠心耿耿的。他对刘备的崇拜也是绝对真切的。魏延对刘备和刘氏江山的忠诚,从少到死,一直未变。直到他被那个从西羌来的杂种叫马什么呆的暗害之前,还是想着刘氏江山的存亡。反过来,刘备对他也是相当信任的,对他的能力也是相当认可的。对刘备这个所谓的皇叔,本人并不看得上眼,可单单在对待魏延的态度上,让俺看到刘备的识人用人的眼光比那个摇鹅毛扇的大吹强多了。
“脑后有反骨”,“魏延反马岱斩”。这真是千古第一奇冤!比莫须有还莫须有!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是怎么出场的?第一次出场是在襄阳城!那时刘备一万个不敌曹操,只得弃城,率百姓而走,日行仅十余里。如此走法,不很快就会被那个兵强马壮的曹丞相的大军赶上?又无个城池可以躲避,在旷野之中,不让曹丞相赶尽杀绝才怪。好不容易逃到了了襄阳城下,人们都哭天喊地想着进城。刘备大呼,贤侄开门!可人家蔡瑁害怕刘备这只枭会吃了他,紧逼城门,死活不让进。这时魏延出场了。跃上城门,砍断绳索,打开城门,大呼:皇叔请进!刘备想进,张飞更是等得不迭,跃马就想进入。可是文聘这个愚忠的东西横插一杠子。阻止魏延的正当之举,和魏延大战了起来。当时人家文聘是员大将,而魏延不过是一小头目。两人的武艺谁高谁低先不说,但人家文聘带的兵将多那是真事,而魏延不过几十人。两人战了大半天,结果魏延一看,只剩下自己一人了,其部属全都战死了。魏延一看不妙,也就直奔长沙投韩玄而去了。想想看,在文聘大军围困之中,人家文聘又非等闲之辈,就是那么好走的?这一点罗老头没说,可这里边肯定有点问题。是文聘故意放走魏延的,还是魏延像赵子龙一样冲出曹营策马而走?不敢妄断。反正魏延没战死,走了。其实既是文聘故意放走了魏延,这场争战也可以看出,至少魏延的武艺不在文聘之下。魏延没有战败,而是怕被围而走。要知道开战之时,文聘的兵有多少?魏延才有几人?文聘的兵再熊,可也能壮胆。人多势壮嘛!
魏延第二次出场,是在长沙城。这次他帮了关羽的大忙。赤壁之战之后,赵云张飞各取一郡,关羽不服,主动请缨,去取长沙。而且只带了五百校刀手。这个关羽也是狂得没边。他哪知道,长沙是个大地方,城墙坚固,将勇兵多。在这里,他碰上了一个难缠的对手,那就是黄忠黄汉升。黄忠是员老将,年过六旬,而关羽正值壮年,竟然硬是拿不下他。这位二将军可就犯了难了。那边军令状已经立下,拿不下长沙城也怕人头难保。谁知天佑有福之人。那个韩玄是长沙太守,却不大分是非。关羽和黄忠大战了一场,一还一报,本是义士所为,可那韩玄却死认为黄忠通敌。非欲斩之不可。魏延实在看不下去,提剑登城,振臂一呼,应者数百。斩了韩玄,救了汉升,成全了云长。你说这事魏延做得漂亮不漂亮!
在这里,俺认为,魏延斩韩玄不算不忠,情急之下,别无选择,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韩玄当时听劝,绝不会如此。再者,这也和魏延一心想拥戴刘备是相呼应的。襄阳城没帮得了刘备,这次帮一下关羽,是为不错。关羽特喜,很是感激魏延。怎么看得出来?您想啊,那位二将军对谁客气过?可当他把魏延领到刘备面前时,一口一个魏将军,其实那时魏延还算不上真正的将军。还是小头目一个,并且赋闲。关羽如此称呼他,还不能说明问题?特别是那个自称什么管仲乐毅的诸葛子想杀魏延之时,关羽大吃一惊,拼命相救:魏将军乃有功之人,何故斩之?这分明都有了责问之意。这一下子,也就留了个后遗症:魏延和关羽都成了人家丞相最不喜欢的人。诸葛亮斩魏延的理由是什么?“脑后有反骨”!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嘛!当然,这位诸葛先生还说了一些别的理由,可这些个都是刘备关羽曾经干过的!战乱时期,不可能事事都按常规来。再说,诸葛先生为什么对别的降将不是这个态度?魏延错就错在他帮的是关羽!若换成别人,他魏将军也许脑后就无反骨了。这里的缘由是什么?不说可能大家都明白,就是因为关羽不够尊敬他这位比神仙还能的大能人。一个关羽就够烦人的,若再加一个帮手,还了得?我不敢杀关羽,还不敢杀你魏延?哼!
(累了,先写到此,歇歇,以后继续!)
一部《三国演义》,读者何止千万。诸位读者怕也不是只读一遍。
俺也读《三国演义》,从初中开始,直至今天,仍然在读。我读《三国演义》,并不是因为它的文学价值有多高,因为咱不懂文学。更不是为了学着带兵赴疆场,因为咱不是元帅将军,而是小人物一个。就是因为这部小说是一部接近历史的小说。看一遍有一遍的味道!
《三国演义》塑造人物过千,个个都有特点,这不能不说那个罗老头有些能耐。小说写得热闹些咱赞成,不然谁看?所以适当虚构一些情节也是很好滴。但是俺认为在有些地方你不能弄得彻底翻了个。咱也不知罗老头喜欢谁,厌恶谁。反正有的被他毫无道理地拔高了,而有的又被他绝不留情地贬死了。
别人先不说,今天单说那个魏延。诸位千万别小看那个魏延,他可是《三国演义》里决不可忽视的家伙。他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可以说文韬武略他都有。虽不在五虎上将之列,但能耐却不比五虎上将低。若弄个六虎上将,肯定就有他了。这可能是因为受名额的限制,或者是因为那时他还属于一个小字辈?自他死后,蜀中无大将,谁都知道。可他也是一个比较狂的人物。有点类似关羽。外表也像,是个红脸汉,面如重枣嘛!哈!还有呐,两人虽然姓不同,名字却是差不多。关云长,魏文长,你看巧合不巧合。
魏延对刘备的忠诚是绝不容怀疑的,对刘氏江山那是忠心耿耿的。他对刘备的崇拜也是绝对真切的。魏延对刘备和刘氏江山的忠诚,从少到死,一直未变。直到他被那个从西羌来的杂种叫马什么呆的暗害之前,还是想着刘氏江山的存亡。反过来,刘备对他也是相当信任的,对他的能力也是相当认可的。对刘备这个所谓的皇叔,本人并不看得上眼,可单单在对待魏延的态度上,让俺看到刘备的识人用人的眼光比那个摇鹅毛扇的大吹强多了。
“脑后有反骨”,“魏延反马岱斩”。这真是千古第一奇冤!比莫须有还莫须有!在《三国演义》中,魏延是怎么出场的?第一次出场是在襄阳城!那时刘备一万个不敌曹操,只得弃城,率百姓而走,日行仅十余里。如此走法,不很快就会被那个兵强马壮的曹丞相的大军赶上?又无个城池可以躲避,在旷野之中,不让曹丞相赶尽杀绝才怪。好不容易逃到了了襄阳城下,人们都哭天喊地想着进城。刘备大呼,贤侄开门!可人家蔡瑁害怕刘备这只枭会吃了他,紧逼城门,死活不让进。这时魏延出场了。跃上城门,砍断绳索,打开城门,大呼:皇叔请进!刘备想进,张飞更是等得不迭,跃马就想进入。可是文聘这个愚忠的东西横插一杠子。阻止魏延的正当之举,和魏延大战了起来。当时人家文聘是员大将,而魏延不过是一小头目。两人的武艺谁高谁低先不说,但人家文聘带的兵将多那是真事,而魏延不过几十人。两人战了大半天,结果魏延一看,只剩下自己一人了,其部属全都战死了。魏延一看不妙,也就直奔长沙投韩玄而去了。想想看,在文聘大军围困之中,人家文聘又非等闲之辈,就是那么好走的?这一点罗老头没说,可这里边肯定有点问题。是文聘故意放走魏延的,还是魏延像赵子龙一样冲出曹营策马而走?不敢妄断。反正魏延没战死,走了。其实既是文聘故意放走了魏延,这场争战也可以看出,至少魏延的武艺不在文聘之下。魏延没有战败,而是怕被围而走。要知道开战之时,文聘的兵有多少?魏延才有几人?文聘的兵再熊,可也能壮胆。人多势壮嘛!
魏延第二次出场,是在长沙城。这次他帮了关羽的大忙。赤壁之战之后,赵云张飞各取一郡,关羽不服,主动请缨,去取长沙。而且只带了五百校刀手。这个关羽也是狂得没边。他哪知道,长沙是个大地方,城墙坚固,将勇兵多。在这里,他碰上了一个难缠的对手,那就是黄忠黄汉升。黄忠是员老将,年过六旬,而关羽正值壮年,竟然硬是拿不下他。这位二将军可就犯了难了。那边军令状已经立下,拿不下长沙城也怕人头难保。谁知天佑有福之人。那个韩玄是长沙太守,却不大分是非。关羽和黄忠大战了一场,一还一报,本是义士所为,可那韩玄却死认为黄忠通敌。非欲斩之不可。魏延实在看不下去,提剑登城,振臂一呼,应者数百。斩了韩玄,救了汉升,成全了云长。你说这事魏延做得漂亮不漂亮!
在这里,俺认为,魏延斩韩玄不算不忠,情急之下,别无选择,是可以理解的。如果韩玄当时听劝,绝不会如此。再者,这也和魏延一心想拥戴刘备是相呼应的。襄阳城没帮得了刘备,这次帮一下关羽,是为不错。关羽特喜,很是感激魏延。怎么看得出来?您想啊,那位二将军对谁客气过?可当他把魏延领到刘备面前时,一口一个魏将军,其实那时魏延还算不上真正的将军。还是小头目一个,并且赋闲。关羽如此称呼他,还不能说明问题?特别是那个自称什么管仲乐毅的诸葛子想杀魏延之时,关羽大吃一惊,拼命相救:魏将军乃有功之人,何故斩之?这分明都有了责问之意。这一下子,也就留了个后遗症:魏延和关羽都成了人家丞相最不喜欢的人。诸葛亮斩魏延的理由是什么?“脑后有反骨”!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嘛!当然,这位诸葛先生还说了一些别的理由,可这些个都是刘备关羽曾经干过的!战乱时期,不可能事事都按常规来。再说,诸葛先生为什么对别的降将不是这个态度?魏延错就错在他帮的是关羽!若换成别人,他魏将军也许脑后就无反骨了。这里的缘由是什么?不说可能大家都明白,就是因为关羽不够尊敬他这位比神仙还能的大能人。一个关羽就够烦人的,若再加一个帮手,还了得?我不敢杀关羽,还不敢杀你魏延?哼!
(累了,先写到此,歇歇,以后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