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研究吧 关注:318贴子:1,015
  • 7回复贴,共1
天地定位,山泽(不)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是逆,是故《易》逆数也。


1楼2014-04-12 09:59回复
    白话文:天和地固定位置不变,山与泽不通水汽,雷和风互相迫近,水与火不相照射,是八卦的相对作用错乱了。按自然规律过去的事物发展顺利,要主持未来的变化是违逆了自然规律,因此《易经》中两个八卦相对错乱的卦象是违逆自然规律的。


    2楼2014-04-12 10:01
    回复
      包牺氏创作的八卦是能够促进万物生长变化的八种自然物,八种自然物相对作用的错乱状况就是“八卦相错”。“天地定位”是天和地的位置固定不运转,于是没有昼夜四季变化,这是违逆自然规律的。“山泽通气”是泽中水汽上升、经风力吹到山地降落为雨水滋润万物,多余的水又流回泽中,这是合于自然规律的。所以后面论述八卦对万物的神奇作用时说:“山泽通气,然后能变化,既成万物也。”这里可能遗漏了一个“不”字,应该改为“山泽不通气”才合理。因为只有泽中水气不能滋润山中的生物,山中泉水也不能流入泽中,才是“八卦相错”,也才能与“水火不相射”相对应。“雷风相薄”是雷电与风经常迫近,因为雷电是风力吹动水汽对流、互相摩察形成的,它们经常迫近在一起就会造成无休止的狂风雷雨,这也是违逆自然规律的。“水火不相射”是天上太阳的火光不能照射地面江河湖海中的水,则不但不能蒸发水汽变成云雨滋润万物,而且会象地球的两极一样、长年冰彐覆盖。“八卦相错”是指天、地,雷、风,山、泽,水、火这八种自然物的相对作用错乱了,也就是违逆了自然规律。


      3楼2014-04-14 07:49
      回复
        “数”有规律性和必然性的意义,“往”是过去、“来”是未来,“知”有主持的意思,“逆”是违背,《易》指《易经》的卦象和爻象。“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是说按照自然规律发展下去的事物都很顺利,需要人为的主持那没有到来的自然变化,一定是违背了自然规律。《易经》中的卦象都是两个八卦在阴阳两个卦位上相对排列的错乱现象,所以是违背自然规律的“逆数”。天地自然物相对作用的错乱现象,说明了万事万物的相对作用都有违逆自然规律的时候,易学的任务就是要变革错乱,促使各种事物进入自然变化的轨道。


        4楼2014-04-14 07:51
        回复
          哥们儿!!偏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5-01 18:43
          回复
            老师有没有在看《物演通论》,能把它和《易经》放一起来评价一下吗?


            6楼2016-05-02 14:05
            回复
              【原文】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译文】天与地有固定位置,山与泽都共同承受自然界的阴晴变化,雷与风相互接近,水与火不相互谋求。八卦互相交错组合,推算以后的顺利,了解未来的情况要预测,所以《周易》是预测计算的。
              注释:“通”共同的。《战国策·赵策二》:“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
              “气”自然界的冷暖,阴晴的变化。《左传·昭公元年》:“天有六气。”
              “薄”接近。《荀子·天论》:“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未薄而疾。”
              “射”谋求,逐取。《新唐书·食货志》:“江淮豪贾射利。”
              “数”计算。(推算。)《老子》:“善数不用筹策。”
              “往”以后。《论语·八佾》:“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顺”顺利。《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日拒之,事更不顺。”
              “知”了解。《左传·隐公三年》:“宋宣公可谓知人矣。”
              “逆”预测,揣度。《孟子·万章上》:“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谓得之。”


              IP属地:辽宁7楼2016-09-02 12:45
              回复
                天地昼夜运转、四时变化,是没有固定位置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8-05-23 09:4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