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世界小说吧 关注:3,530,101贴子:94,550,210

你所不知的《西游记》,原来我们都误会读者了~解读西游记,转起~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在前面
   《西游记》的故事家喻户晓, 表面上看,讲的是唐僧取经,师徒四人不畏艰险战胜困难,终成正果。
   但细看此书,里面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根本就无法用常理解释。
比如:
1. 大闹天宫的孙悟空,连玉皇大帝、十万天兵天将都奈何不了他,可为什么后来在西天路上反而还斗不过一些妖怪呢?
2. 唐僧为什么要去西天取经? 取回经来究竟是干什么用的? 真的是为了普度众生吗?
3. 孙悟空一个筋斗就是十万八千里,完全可以飞到西天把经书取来,为什么还要慢慢吞吞地走过去呢,难道不嫌麻烦么?
4. 孙悟空被关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烧了49日也没有烧死。可为什么差点被红孩儿吐的一把火给烧死了?
5. 神仙们既然可以长生不死,那么,为什么一个个的还要跑去吃王母娘娘的蟠桃呢?
6. 玉皇大帝真的是昏庸无能吗?那么,他又怎么可能成为万神的主宰呢?
7. 唐僧既然是有道高僧转世,为什么他总是过不了惊恐之关?老是被吓的屁滚尿流?
8. 妖怪们为什么都盯着要吃唐僧肉?他们究竟凭什么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为什么就没有任何一个妖怪对此产生怀疑呢?
9. 妖精抓到唐僧后,总是不急着吃掉,他们究竟在等什么呢?为什么就没有一个急性子抢了就咬一口吃的?
   等等。这么多的矛盾、硬伤,当然,还远远不止这些,可以说比比皆是。作者解释得了吗?于是, 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语:“看了西游记, 说话象放屁。”
可是, 《西游记》的作者会有那么弱智吗? 我们通观西游记全书,发现这些矛盾并不是简单的笔误,而分明是作者重点刻意描写的对象。
那么,我们只能认为这是作者在有意巧设机关,故意写出一个有违逻辑、前后矛盾的西游故事,为我们出了一个天大的“谜语”,就看我们是否能够猜中谜底。
作者的布局功夫之高,乃世所罕见。其实,解谜的“玄机”就隐藏在小说《西游记》的原文之中。这些矛盾都是有解的,只是多数读者都没有认真看而已。
我们把全书中所有矛盾的地方联系起来看,都可以根据原著所给出的依据,而将其中的玄机一一破译开来!!!
   西游记究竟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下面,我将采用逻辑推理的手法, 重新解读《西游记》。


IP属地:福建1楼2014-04-19 22:41回复
       郑重申明:
    本文讨论的范围:
    1.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和其他的神话故事无关。
    2. 仅限于小说《西游记》中的故事情节、逻辑关系进行推理。
    3. 小说《西游记》中虚设的人物角色,与现实无关。小说中的宗教根本不是现实中的宗教,小说中的唐僧也不是现实中的玄奘法师,这个很早就有定论了。切勿自作多情,对号入坐!
    读者需知:小说故事,纯属虚构。


    IP属地:福建4楼2014-04-19 22:41
    收起回复
      (3) 殷小姐为什么要绣球招亲
         丞相殷开山有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
         丞相的姑娘为什么要打绣球招亲? 绣球招亲是一种近乎荒诞的婚配方式, 打着谁, 嫁给谁, 赖都赖不脱的, 丞相会同意吗?! 这样一个娇女儿, 绝对是大美女一个, 怎么可能乱嫁呢?
         再看看这大街上, 什么样的人没有啊, 捡破烂的, 讨米要饭的, 都可以来“重在参与”一下, 绣球往大街上一扔, 谁抢到了, 小姐就归谁, 哪管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她的父母就忍心这样糟蹋作践自己的女儿?
         一般来说,抛打绣球卜婿,是有一个“人选范围”限定的。
      比如说,被选择的对象,当大于或等于两人以上时,他们现有的外部条件已知都基本上一致,家庭条件都好,品德才能都好,人才相貌都好,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选择了,才用打绣球的方式,听天意。
      这样选出来的结果才是合理的。因为这个“人选范围”已经决定了这个范围之内的任何一人都是可以的。
      而温娇小姐打绣球的“人选范围”是什么呢?并没有既定的选择对象,而是大街上的所有人。你看:
      “唐王御笔亲赐状元,(陈光蕊)跨马游街三日。不期游到丞相殷开山门首,有丞相所生一女,名唤温娇,又名满堂娇,未曾婚配,正高结彩楼,抛打绣球卜婿。适值陈光蕊在楼下经过。”
      陈光蕊中状元后,骑着马是在大街上游街,这“不期”、“适值”、“经过”就充分说明了陈光蕊并没有存心要走到这里来,更没有走到丞相府里去。陈光蕊在大街上随机漫步,仅仅只是路过这里而已。
      那么,温娇小姐对着大街上的所有人抛绣球,打着谁, 就嫁给谁, 很显然是不合理的。抛这个绣球, 百分之百的有问题!
         现在既然这样做了, 那就一定有“不得不这样做”的原因。
         这个原因, 就是我在上一回中所说的: 小姐在结婚之前, 肚子已经被人搞大了!这个证据是确凿的。
         小姐的肚子被人搞大了, 而且她的爹妈肯定是已经知道了, 所以才会如此急切切地办这个绣球招亲。怎么说是急切切地呢?你看:
      “恰打着光蕊的乌纱帽。猛听得一派笙箫细乐,十数个婢妾走下楼来,把光蕊马头挽住,迎状元入相府成婚。那丞相和夫人,即时出堂,唤宾人赞礼,将小姐配与光蕊。拜了天地,夫妻交拜毕,又拜了岳丈、岳母。”
      也就三五分钟的事儿, 我们的陈光蕊同志还没有反应过来, 就已经结了婚!
      古代的人结婚虽然不需要办理结婚证, 但程序也够复杂的, 我们只按最简单的说, 纳采礼是要择吉日的, 合婚压庚是要择吉日的, 定亲过门也是要择吉日的, 迎娶拜堂, 都是要选择吉日的啊!
         不择吉日, 难保白头携老, 而“吉日”又不是天天有的, 丞相根本就等不了, 所以,干脆全部省了, 直接拉进来就拜堂入洞房, 多省事儿。
         甚至连姓什名谁, 家居何处, 是否婚配, 这些最起码的都没有问, 反正是打着你了, 你不许赖婚!
         尽快的把小姐嫁出去, 只要是个男人就行, 这就是绣球招亲的真相!
         有的朋友说, 丞相办这个绣球招亲, 就是冲着“新科状元”来的。这个是说不通的。因为:
      1. 丞相的女儿一般要配皇亲国戚的, 即使嫁省长都亏了, 新科状元才市长的级别, 在丞相的眼里,和大街上的那些人也只略高一点。
         2. 如果丞相真的看中了新科状元, 就会请人去探, 去说, 也不至于当街抛打绣球,让别人也有抢到的机会。
         3. 如果目标就是新科状元陈光蕊, 那么,小姐打的准吗? 万一打到别人了怎么办?
         4. 或是陈光蕊根本就不走到这条街上来, 咋办?
      可见, 小姐打绣球招亲的目标, 并不是专冲着“新科状元”来的, 而是任何一个男人。事已至此, 又能咋办呢? 尽量地朝着看的顺眼的男人打呗。
         小姐在结婚之前, 肚子被人搞大了, 当然免不了丞相的一顿呵斥, 但不管怎样, 做爹妈的还是得为女儿掩羞遮丑, 所以, 绣球招亲就是一个较好的补救办法。
         那么, 除了抛绣球招亲之外, 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行方案呢? 比如说: 是谁搞的小姐, 就把小姐嫁给谁, 小姐情郎, 两全其美, 这样岂不是更好? 这个方案才应该是首选啊, 丞相为什么不采纳呢?
      假设1: 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那么, 小姐的情郎当时就应该在现场, 正等着接绣球咧, 只怪小姐没打准,“恰打着陈光蕊”而已。
         但这也说不通, 因为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那直接嫁就得了。也就不存在绣球招亲了。
      假设2: 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如果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而采用绣球招亲, 打着谁, 嫁给谁, 那么, 其背后的隐意就是: 可以嫁给大街上的任何一个人, 也不成全你!
         但这也说不通, 情郎也可以来抢到绣球啊。
         所以, 这两个假设都不能成立, 既不是丞相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也不是丞相不允许小姐嫁给情郎。
      那么,问题就不是出在丞相小姐这一边, 问题是出在情郎这一边! 是这个情郎把小姐的肚子搞大了, 又把她甩了, 不要她了!
      怎么办呢? 眼看着小姐的肚子一天天凸起来, 丞相也没招了, 时间紧迫, 那就打绣球吧, 打着谁, 嫁给谁, 只要是个男人就行。


      IP属地:福建11楼2014-04-19 22:43
      回复
          (4) 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
           唐僧的亲爹绝不是新科状元陈光蕊, 因为他的母亲温娇小姐与陈光蕊结婚的时间仅为8至18天, 这么短的时间, 温娇不可能确认怀了孕。并且,在陈光蕊被水贼刘洪打死后,只三个月,温娇就生了唐僧。
        那么,唐僧的亲爹究竟是谁呢?
        这很不好猜。与温娇小姐相关的丞相府内外、甚至朝廷等等,只要是有可能产生接触的所有成年男性,从理论上讲,都是值得怀疑的对象。而单单只能排除陈光蕊一个人。
        因此,嫌疑对象非常多。我们采用“假设--求证”的方法来论断推理,那么,假设谁最合适呢?我认为假设那个“水贼刘洪”,才是最合适的。
        因为:只有“当唐僧的亲爹为刘洪”的时候,才能够将全文中所有的谜团、矛盾一一破解开来! 才可以在逻辑关系上,全部准确无误。而假设其他人则都不能。
           当唐僧的亲爹是刘洪的时候, 我们的温娇小姐才会心甘情愿地陪着杀夫仇人睡上六千五百七十个夜晚, 才会过上十八年世外桃源般的真正属于自己的日子。在温娇小姐眼里, 刘洪才是真正的情郎, 一个为了自己才杀人的人而已。
        否则就根本无法解释如下事件:
        1. 为什么温娇小姐有条件报仇,却一直没有报仇?
           2. 为什么温娇小姐有条件自杀,却一直没有自杀?
           3. 为什么直到刘洪死了之后,温娇小姐也自杀了?
           为什么?因为刘洪才是温娇小姐的情郎!只有这样才解释得通。
        当年在洪江渡口, 刘洪、李彪两个水贼杀了陈光蕊,如果真的只是为了劫财劫色, 那么, 这两个水贼就会财物平分, 女人也要平分, 先轮奸, 再商量: 这个女人究竟是杀掉, 还是藏起来压寨。
           可都不是, 钱也没要, 居然是: 刘洪穿了光蕊衣冠,带了官凭,同小姐往江州上任去了!
        我们再看这一幕的细节:“先将家僮杀死,次将光蕊打死”。
           家僮是“杀”的, 一刀就解决了, 光蕊是被“打”死的!打, 比杀要慢得多, 刘洪为什么要打? 打是在泄愤,多数是边打边骂:“我叫你干...!”
           小姐见他打死了丈夫,也便将身赴水,刘洪一把抱住道:“你若从我,万事皆休;若不从时,一刀两断!”
           这句话真是耐人寻味啊, 你若跟我过日子的, 我也不计较你跟陈光蕊的事了, 反正你已经有了我的孩子, 你若不跟我过日子, 我就跟你一刀两断!
        刘洪若真的是劫色, 根本就用不着说这番话了, 先捶她两捶, 看她老不老实!
           而作者用的“一刀两断”这个词实在是妙啊。各位看官, 你们都以为刘洪是要杀小姐么? 不是滴, 是在用“分手”吓唬小姐!
           “一刀两断”,百分之百的指“分手”! 为什么?因为小姐本来就是准备去跳河自杀的呀, 你还再用杀她吓唬的了么?! 所以, 小姐不是怕死, 而是怕分手!
        刘洪把她的肚子搞大了, 为什么又不要她了呢? 现在怎么又在船上呢? 只有一种解释: 刘洪的家庭反对他娶温娇小姐。
           刘洪与温娇应属自由恋爱, 因为家庭反对, 才不能结婚,不能去抢绣球, 如果是他自己不爱小姐了, 他现在也不会化装偷跑到这船上来打死陈光蕊。 现在, 已经把光蕊打死了, 你若不从我, 我就再回去, 看你怎么办! 小姐怕的就是这。
           刘洪的家庭势力一定不小, 如果比丞相低, 也不敢那样做, 两家大概是势均力敌, 而且是对头, 这从后面可以看的出来, 刘洪在官场上应付自如, 绝不是一梢公水贼做得了的, 丞相在知道真相后, 一纸公文就能解决的问题, 却要跑到皇帝那儿讨来六万御林军去剿, 就说明刘洪的家庭势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各位看官啦, 看书得仔细, 作者这样写, 都是有用意的, 你自己想不通了, 却说作者水平臭, 这是什么道理?!
        刘洪是爱小姐的, 因为小姐已经结了婚, 刘洪的爹妈才放松了监控, 刘洪才得以脱身, 尾随而来, 买通开船的李彪, 化装成梢公, 打死光蕊, 与小姐私奔, 改名换姓, 连显赫的家世都放弃了, 情愿与小姐躲在江州过小日子。如果是在京城, 那她们就是不可能的故事。
        刘洪必然是深谙官场之道, 行事分寸恰倒好处, 才得以十八年来不升不降不调不露。否则,一个水贼又怎么能够胜任得了!不露出马脚才怪咧!
        小姐十八年来必然是经常写信回去: 爸妈, 我很好, 很幸福, 勿来, 勿念, 光蕊工作很忙, 有时间我们就回来看您。
           小姐要是不帮刘洪打掩护, 请问:她能瞒得住一十八年吗?! 你怎么解释?!
        详细分析:
        1. 丞相这边
           为什么丞相没来看过她?这只有两种情况:
           a. 是丞相不想见到她!自从女儿出了丑,希望快点把她嫁出去,越远越好!
           b. 是小姐写有隐瞒真相的信件寄来,才可以阻止丞相过来看她。
        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可以导致丞相没来看她。
           2. 小姐这边
           小姐如果想报仇,十八年中一定有机会写信回去。但是一直没有。这就足以证明小姐写有隐瞒真相的信件寄回,或是没有任何信件寄回。总之是没有揭发刘洪。
        所以,只有这样解释,逻辑上才是通顺的。
           若只按表面文字, 刘洪只见了小姐一眼, 就被迷住了, 顿时淫心大发, 杀人劫色, 何等的猖狂! 大家可以想象得到,这究竟是个怎样的色魔?
        那他怎么当了市长之后,反而又收敛了呢? 按这个色魔的本性, 再加上江州土皇帝的权利, 应该更加有条件滥发淫威才对啊, 应该比原先更加色胆包天才对呀。
        可是他跟小姐过的一直很好, 从小姐要僧鞋, 找寺院这一段可以看出, 他都是顺着小姐的。直到丞相发兵来捉, 从梦中惊醒, 也没有发现他有一妾。
        可见刘洪其实根本就不是什么色魔。
        如果小姐怀的那个孩子(唐僧), 不是刘洪的, 刘洪会对小姐这么好? 而且十八年来,人都半老了, 还这么好, 那就只能说明: 小姐与刘洪才是真正的原配夫妻。而且从感情上讲, 比任何一对夫妻都要好的多。


        IP属地:福建12楼2014-04-19 22:44
        收起回复
            (5) 小姐为什么要弃婴江中
          上回推出的结论:刘洪与温娇才是真正的的原配夫妻,而唐僧则是刘洪与
          温娇所生。只有这样解释,逻辑上才是清晰、通顺的。
          但是,有的朋友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唐僧是刘洪与温娇所生,那么, 刘洪
          又怎么会要杀掉自己的亲生儿子呢?
          今天就来解答这个问题。
          “忽然刘洪回来,一见此子,便要淹杀”。
             是不是真的如此呢?事实上,刘洪并没有杀这个孩子。
          刘洪打杀陈光蕊与家僮的时候,是何等的干净利索!那么,请问:刘洪如
          果要想杀掉一个婴儿,究竟简不简单? 究竟需要耗费多少必要时间?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只要刘洪愿意,可以在任意时间,采用任意手段,马
          上令这个婴儿当场毙命!可是他并没有这样做。
             刘洪如果要杀一个婴儿, 只要一秒钟, 怎么可能拖了一个月还不动手呢?
          婴儿的下落,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原文中写道:
          “幸喜次早刘洪忽有紧急公事远出。小姐暗思:此子若待贼人回来,性命
          休矣!不如及早抛弃江中,听其生死。”
          由此可见:做出这个弃婴决定的人,并不是刘洪,而是小姐本人。小姐是
          在背着刘洪的情况下,一个人偷偷跑到江边去弃婴的。
          那么,小姐为什么要弃婴江中?
          一般的说法是:小姐担心刘洪害死儿子。这个说法根本就是说不通的!因
          为把婴儿抛弃到江中去,婴儿在江中只可能死亡的更快!
             这个行为所产生的后果,要比她所担心的可能发生的后果还大些,还快些
          。所以从逻辑上就是说不通的。
             各位女士先生们啊, 凭良心说, 把自己的孩子抛弃江中,听其生死, 还有
          没有这个婴儿活的命?! 这个婴儿能够被他人捡到的几率究竟有多少?
          如果她真的是希望这个婴儿活,那么,她至少有以下办法:
          1. 她可以向刘洪求情,她完全能够求得了这个情, 反正我已经顺了你, 你
          就饶了这孩子一命吧。总要比丢在江里好得多!
          怎样证明她能够求得了这个情呢?那就是:从孩子一出生就要杀掉,一直
          到满月了,还没有杀掉。这就说明小姐求情很有效, 刘洪已经饶了这孩子一命。
          2. 她可以把孩子放到街上人多的地方去,这样,孩子被别人捡到的概率只
          会更大。总要比丢在江里好得多!
          她是怎样做的呢?她是直接抱着孩子往江里丢。原文中写道:“正欲抛弃
          ,忽见江岸岸侧飘起一片木板,小姐即朝天拜祷,将此子安在板上,用带缚住,
          血书系在胸前,推放江中,听其所之。”
          可以想象得到,要是没有那片木板忽然飘过来,孩子肯定就直接抛向了江
          中!
          就是有那片木板托着,孩子在江中飘荡,也不是很容易就能被人发现的!
          只要有两三天没被人发现,那么,这个婴儿就会必死无疑!!!
          既然她怕刘洪谋害此子, 性命休矣, 难道她丢弃江中, 听其生死, 不一样
          也是性命休矣?!甚至,死的还要更加快些!
          所以,把孩子丢往江里,就是很有问题的做法。
             那么, 温娇小姐究竟为什么要抛弃掉自己的孩子呢? 书中有很明确的答案

          因为在唐僧出世的时候, 有一个叫南极星君的神仙跑来告诉温娇小姐说:
          “此子异日声名远大,非比等闲。”
             这就是告诉她, 你的儿子不会死的, 将来还很不一般。
          南极星君又交代她说“汝可用心保护。”可是,她并没有用心保护, 不但
          不用心保护,反而还往江里扔, 往江里扔,就是要他死!
             为什么要他死? 就是因为南极星君对温娇说: “汝夫已得龙王相救,日后
          夫妻相会,子母团圆,雪冤报仇有日也。”
          听到这番话, 小姐的反应很不正常, 居然是“无计可施。”
          此子留下是个祸根! 将来必然要来找她和刘洪报仇。这才是弃婴江中的真
          正原因!所以, 温娇小姐才做出了一个很艰难的抉择: 背着刘洪, 弃婴江中!
          因为这个孩子是个灾星, 他们走到今天这一步, 完全是由这个孩子所赐,
          这个孩子从怀上起, 他们就厄运不断! 可以说他们对这个孩子是恶恨之极!
          而且, 神仙明确的告诉了: 这个孩子将来还要再次危害他们!
             所以这个孩子从一生下来, 他们就不想要了!留下来必是个祸根!
             因此,为什么要抛弃婴儿的过程,非常清楚:
          1. 不是刘洪要抛弃婴儿。
             2. 是温娇小姐背着刘洪去抛弃的婴儿。
             3. 抛弃婴儿的目的,是怕这个婴儿长大了再次危害他们。因为这是神仙说
          的,小姐听了,是“句句记得”!


          IP属地:福建14楼2014-04-19 22:45
          收起回复
            (16) 大闹天宫之谜
               小说《西游记》的前7回,是以孙悟空为主线索的。
               孙悟空大闹天宫,是西游记中非常精彩的一段故事。不过, 这里面的谜团
            也比较多, 孙悟空为什么要大闹天宫? 天宫的神仙为什么就拿他没办法? 大闹天
            宫的结果是什么? 其中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幕隐情呢?
            有因必有果, 有果必有因, 我们不妨从故事的结果来反推试试看。
               反观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 不是别的,而是导致了如来佛祖成为这一事件中的最大受益者!
               如来佛祖降伏了孙悟空之后, 玉皇大帝请了一桌客。注意了, 这饭局是有
            名堂的, 低层次的人, 可能是在“饭”不在局, 而这高层的交往, 可是在“局”
            不在饭。
            当时, 有个神仙提议道:“感如来无量法力,收伏妖猴。蒙大天尊设宴呼唤
            ,我等皆来陈谢。请如来将此会立一名,如何?”
               吃一餐饭, 还要立个名, 讲究真是多。
               其实,在西游记中,有许多“饭局”都是有名目的。比如:“蟠桃宴”、
            “丹元大会”、“兰盆会”、“仙酒会”、“钉耙宴”等等。
            这些宴会的共同特点是:
            1. 请客吃饭之前,先有个宴会的名目,
               2. 然后再到各处去邀朋唤友来吃饭。
            而这一次却是相反的。开始并没有宴会的名目,先请人来吃饭,吃着吃着
            ,就有人想起来了,要给饭局取个名目。
            纵观西游记中所有的饭局名目,都是由请客者预先取定好的,而这一次却
            不是的。这一次是叫“被邀请者”来取。
            这有什么问题呢?
            这其实是:众神仙们出了一个很难回答的题目,叫如来佛回答。
            因为如来佛帮玉皇大帝收伏了妖猴,玉皇大帝才请他吃饭。所以,叫如来
            佛取名的用意就是,大家都想听听如来佛怎样说, 想看看如来佛究竟是怎样看待
            这件事情的。
            当时,如来佛只带了两个人, 而许多神仙中的厉害角色基本上都在场。这
            个问题其实是不太好回答的, 不要想的太简单了。
            因为给宴会取名本身就是主人的事,所以最常见的回答方式应该是:“客
            随主便,请玉帝立一名。”这样,既给了玉帝面子,也回答了其他人出的难题。
            如果玉帝也执意要如来取名,那么,如来就可以取个“降妖会”之类的与
            主题相关的名目也就行了。
            但是,如来佛没有这样,而是在所有的神仙面前,口出惊人之语:“今欲
            立名,可作个安天大会。”
            各仙老异口同声,俱道:“好个‘安天大会’!好个‘安天大会’!”
            安天大会! 如来佛真是有量, 也不避讳什么了, 没有他, 这天上就不得安
            宁, 他这口气也太狂了!
               孙悟空自称“齐天”, 如来佛却道“安天”! 这“安”可比“齐”的能耐
            大多了!
               而各仙老说的“好个安天大会”, 也没有那么简单! 不同层次的人, 理解,
            说法, 表情, 语气, 肯定都是不同的!
            我们不知道玉皇大帝在听到“安天大会”这个词后, 是什么样的表情, 紧
            接着是: 长头大耳、短身躯的南极老寿星到了。
               寿星见玉帝礼毕,又见如来,谢曰:“先听说那妖猴被太上老君弄到八卦
            炉里烧炼,以为这一下必要平安了,没想到他又反出。幸好如来善伏此怪,听说
            玉帝在此设宴奉谢,故此我闻风而来。没有他物可献,特具灵芝瑶草,碧藕金丹
            奉上。”
               如来欣然领谢。
            玉皇大帝是什么样的表情, 不知道, 但他肯定会说: 你老同志吃了没有?
            大家一块儿吃吧, 再搬把椅子, 拿套餐具来!
               寿星得座。
            不一会儿, 只见赤脚大仙又到。向玉帝前行了个礼,又对佛祖谢道:“深
            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谢宴

               通过安天大会, 如来佛祖展现了自己的法力, 使所有的神仙都见识到了自
            己的狠气,也使许多神仙明目张胆的倒向了自己这边。
            同时, 还探清了玉皇大帝的实力, 玉皇大帝并没有多大的能耐, 不过是个
            虚位元首而已, 应该抓住时机, 一步步地扩张、推进自己的地盘。
            所以,西游记的故事,从大闹天宫一结束,紧接着就是如来传经,东进扩
            张。
               如来佛并不是天上的神仙,所以在天上是没有他的席位的。但这一次,是
            奉诏上天的,一上去就露了脸,大出风头。你看:
            如来佛一回去,众弟子问他是怎么回事,如来道:“玉帝大开金阙瑶宫,
            请我坐了首席,立安天大会谢我。”大众听言喜悦,极口称扬。
               不管怎么说, 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最终结果, 是导致了如来佛祖一出场就扬
            名立万了, 孙悟空闹了这么大一场事, 仅仅只是给如来佛祖做了个衬托, 而他自
            己却落得个牢狱之灾! 什么好处也没得到。
            那么, 孙悟空与如来佛之间, 是否存在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呢?


            IP属地:福建33楼2014-04-19 23:02
            回复
              (24)天蓬元帅究竟为何下凡
              上回说了,天蓬元帅下凡,应该是有任务的,那他究竟是去执行什么任务
              呢?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看,大概只有两种情况,下面分别一一述之:
                 有一种说法是:玉皇大帝派天蓬元帅为卧底,混进取经的队伍搞破坏。
              也就是说,天蓬元帅下凡的任务,就是去充当“卧底”的,他在玩“无间
              道”。这种说法,乍一看上去,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但是逻辑上讲不通。
              因为这个时候的玉皇大帝,还并不知道如来佛会向东土传经扩张。如来传
              经,那是500年后的事情了!
              《西游记》第8回中,讲明了“传经东进”计划是在如来佛的“兰盆会”上
              确定的新路线。“兰盆会”是什么时候的事?是在安天大会之后,“凡间有半千
              年矣”。半千年,即约为500年。
              因此,天蓬元帅不应该是专门为了混进取经队伍当卧底才下凡的。第一,
              他并不知道唐僧会在500年后去取经!第二,就算他知道,也未必就能混得进去
              !要明白,取经的人员,那可都是观音菩萨亲自把关挑选出来的。
              所以,玉帝派猪八戒“卧底”说,不能成立。
                 那么,我们只能进一步继续往下寻找答案。
              天蓬元帅下凡后,投胎为猪八戒,虽然人身相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他
              的那个宝贝“钉耙”还在,只有这把钉耙才是和原先完全相同的地方。所以,这
              把钉耙就成为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钉耙的来历,见《西游记》第19回:
              那怪(八戒)道:你错认了!这钯岂是凡间之物?你且听我道来—
                 此是锻炼神冰铁,磨琢成工光皎洁。
                 老君自己动钤锤,荧惑亲身添炭屑。
              由此可见:这把钉耙,根本就不是凡间之物,而是天上的“太上老君”亲
              自动手,挥锤打造的。因此,可以说,这把钉耙算得上是宝贝中的宝贝了。
                 这可不是猪八戒乱吹的。另见第89回,妖怪偷了他们三人的棒、耙、杖之
              后,大开“钉耙宴”。钉耙是上等宝贝,排第一的。
              那么,这个钉耙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我们来看原文中是怎么讲其功效的

              这钯下海掀翻龙鼍窝,上山抓碎虎狼穴。
                 诸般兵刃且休题,惟有吾当钯最切。
                 相持取胜有何难,赌斗求功不用说。
                 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
              最后这一句话,道出了真相:“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
              !”对付铜头铁脑的人,用这把钉耙,是最佳工具!
              在《西游记》中,各路神仙、妖怪的本事都不是一样的,各有特点,各有
              所长。并不是你会的别人也会,你有的别人也有。这“铜头铁脑一身钢”的,还
              只有孙悟空是的,别人都不是的。
              所以呢,天蓬元帅应该是派下来消灭孙悟空的。拿这个钉耙把猴子耙死的!
                 因为天蓬元帅下凡的时间和孙悟空被镇压的时间是最接近的,而下凡的地
              点和孙悟空被镇压的地点也是最接近的。
              那么,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带着这样一把钉耙,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呢
              ?怎么偏偏就这么巧呢?
              很显然,“消灭孙悟空”,才是N种可能性中最大的一种。
              孙悟空已经被镇压了,不便于直接把他打死,只好暗地里下手。如果天蓬
              是执行其他任务的话,就没必要改头换面嘛。
              其实,猪八戒的本事和孙悟空差不多的。在《西游记》第19回有交手的记
              录, “他两个自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那怪不能迎敌,败阵而逃。”也就
              是说,猪八戒和孙悟空可以持续拼杀达八、九个小时之长!
              所以,玉皇大帝派他来消灭孙悟空,就是比较合适的。
              当时,孙悟空被山压着,仅仅只有个脑袋伸在外面,根本不可能与猪八戒
              相斗,猪八戒拿着太上老君亲自用神冰铁打造的九齿钉耙, 管你是铜头铁脑一身
              钢,这一钯就叫你魂消神气泄!几耙子就把孙猴子耙死了!
                 后来,在高老庄的时候,孙悟空撞着猪八戒了,猪八戒是怎么骂他的?“
              哏!你这诳上的弼马温,当年撞那祸时,不知带累我等多少!”
              1.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并没有连累天庭的什么神仙。
                 2.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也不认识天蓬元帅,也不存在连累天蓬的事。
              那么,天蓬遭贬之后,为什么他不怪自己调戏嫦娥?反而要说是孙悟空闯
              祸连累了他呢?可见,调戏嫦娥是假,消灭悟空是真。玉皇大帝派他来消灭孙悟
              空,所以他就受到了连累。


              IP属地:福建46楼2014-04-19 23:30
              回复
                (24)天蓬元帅究竟为何下凡
                上回说了,天蓬元帅下凡,应该是有任务的,那他究竟是去执行什么任务
                呢?我们联系上下文来看,大概只有两种情况,下面分别一一述之:
                   有一种说法是:玉皇大帝派天蓬元帅为卧底,混进取经的队伍搞破坏。
                也就是说,天蓬元帅下凡的任务,就是去充当“卧底”的,他在玩“无间
                道”。这种说法,乍一看上去,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但是逻辑上讲不通。
                因为这个时候的玉皇大帝,还并不知道如来佛会向东土传经扩张。如来传
                经,那是500年后的事情了!
                《西游记》第8回中,讲明了“传经东进”计划是在如来佛的“兰盆会”上
                确定的新路线。“兰盆会”是什么时候的事?是在安天大会之后,“凡间有半千
                年矣”。半千年,即约为500年。
                因此,天蓬元帅不应该是专门为了混进取经队伍当卧底才下凡的。第一,
                他并不知道唐僧会在500年后去取经!第二,就算他知道,也未必就能混得进去
                !要明白,取经的人员,那可都是观音菩萨亲自把关挑选出来的。
                所以,玉帝派猪八戒“卧底”说,不能成立。
                   那么,我们只能进一步继续往下寻找答案。
                天蓬元帅下凡后,投胎为猪八戒,虽然人身相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他
                的那个宝贝“钉耙”还在,只有这把钉耙才是和原先完全相同的地方。所以,这
                把钉耙就成为一条极为重要的线索。
                我们先来看一下这个钉耙的来历,见《西游记》第19回:
                那怪(八戒)道:你错认了!这钯岂是凡间之物?你且听我道来—
                   此是锻炼神冰铁,磨琢成工光皎洁。
                   老君自己动钤锤,荧惑亲身添炭屑。
                由此可见:这把钉耙,根本就不是凡间之物,而是天上的“太上老君”亲
                自动手,挥锤打造的。因此,可以说,这把钉耙算得上是宝贝中的宝贝了。
                   这可不是猪八戒乱吹的。另见第89回,妖怪偷了他们三人的棒、耙、杖之
                后,大开“钉耙宴”。钉耙是上等宝贝,排第一的。
                那么,这个钉耙究竟是干什么用的呢?我们来看原文中是怎么讲其功效的

                这钯下海掀翻龙鼍窝,上山抓碎虎狼穴。
                   诸般兵刃且休题,惟有吾当钯最切。
                   相持取胜有何难,赌斗求功不用说。
                   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
                最后这一句话,道出了真相:“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钯到魂消神气泄
                !”对付铜头铁脑的人,用这把钉耙,是最佳工具!
                在《西游记》中,各路神仙、妖怪的本事都不是一样的,各有特点,各有
                所长。并不是你会的别人也会,你有的别人也有。这“铜头铁脑一身钢”的,还
                只有孙悟空是的,别人都不是的。
                所以呢,天蓬元帅应该是派下来消灭孙悟空的。拿这个钉耙把猴子耙死的!
                   因为天蓬元帅下凡的时间和孙悟空被镇压的时间是最接近的,而下凡的地
                点和孙悟空被镇压的地点也是最接近的。
                那么,他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带着这样一把钉耙,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呢
                ?怎么偏偏就这么巧呢?
                很显然,“消灭孙悟空”,才是N种可能性中最大的一种。
                孙悟空已经被镇压了,不便于直接把他打死,只好暗地里下手。如果天蓬
                是执行其他任务的话,就没必要改头换面嘛。
                其实,猪八戒的本事和孙悟空差不多的。在《西游记》第19回有交手的记
                录, “他两个自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那怪不能迎敌,败阵而逃。”也就
                是说,猪八戒和孙悟空可以持续拼杀达八、九个小时之长!
                所以,玉皇大帝派他来消灭孙悟空,就是比较合适的。
                当时,孙悟空被山压着,仅仅只有个脑袋伸在外面,根本不可能与猪八戒
                相斗,猪八戒拿着太上老君亲自用神冰铁打造的九齿钉耙, 管你是铜头铁脑一身
                钢,这一钯就叫你魂消神气泄!几耙子就把孙猴子耙死了!
                   后来,在高老庄的时候,孙悟空撞着猪八戒了,猪八戒是怎么骂他的?“
                哏!你这诳上的弼马温,当年撞那祸时,不知带累我等多少!”
                1.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并没有连累天庭的什么神仙。
                   2. 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也不认识天蓬元帅,也不存在连累天蓬的事。
                那么,天蓬遭贬之后,为什么他不怪自己调戏嫦娥?反而要说是孙悟空闯
                祸连累了他呢?可见,调戏嫦娥是假,消灭悟空是真。玉皇大帝派他来消灭孙悟
                空,所以他就受到了连累。


                IP属地:福建47楼2014-04-19 23:30
                回复
                  (26)紧箍咒的威力
                    话说唐僧受观音菩萨点化,离了大唐国,去西天取经,当他来到五行山时
                  ,揭了那道帖子,放出了孙悟空,收做徒弟。这是《西游记》的第14回的故事。
                     悟空打死猛虎那段,描写的特残忍:打的脑浆迸万点桃红,牙齿喷几珠玉
                  块,将虎拖来,变出一把牛耳尖刀,剁去爪甲,割下头来,又是挑,又是剥,又
                  是刮,又是割的,折腾出四四方方一块虎皮。
                  唐僧看了,不仅未动任何恻隐之念,反而口里称赞,心中暗喜。喜什么呢
                  ?这徒儿好手段,去西天,成正果,功德有望了。
                  悟空打死六贼,唐僧说:你全无慈悲之心,如何去得西天,做得和尚?但
                  又说:还好是山野中无人查考,若到城市,你也乱打,我可怎能脱身?慈悲心还
                  算有一丁点,但主要是怕自己受到牵连。
                  可猴子受不得人气,不用开赶,自己走:“你既是这等,说我做不得和尚
                  ,上不得西天,不必恁般绪浩恶我,我回去便了!”呼的一声,就不见了。
                  撇得那长老孤零零的直叹气,悲怨不已。
                     唐僧的情绪,从喜悦降到悲怨,正在搓叹之际,观音菩萨化装成一个死了
                  和尚儿子的老太婆走过来了,她送给唐僧一套衣帽,实为紧箍咒。并交代道:“
                  他若不服你使唤,你就默念此咒。”唐僧牢记在心。
                     不多时,孙悟空转来了。且看唐僧如何下套,哄那猴子戴上紧箍。
                     行者道:“师父,你若饿了,我便去与你化些斋吃。”三藏道:“不用化
                  斋。我那包袱里,还有些干粮。”行者便解开包裹,见到一顶嵌金花帽,行者道
                  :“这衣帽是东土带来的?”
                  当然不是从东土带来的。是刚才观音菩萨送过来的。我们的唐僧同志,他
                  究竟会不会撒谎呢?他当时又是怎么回答的呢?
                  三藏就顺口儿答应道:“是我小时穿戴的。这帽子若戴了,不用教经,就
                  会念经;这衣服若穿了,不用演礼,就会行礼。”
                  孙悟空不是有火眼金睛吗?可火眼金睛也识别不了唐老师会耍诈!所以他
                  就欢欢喜喜地把帽儿戴上了。其实呢,我看这是多此一举,孙悟空能够主动转来
                  ,就说明他还是有心保唐僧去西天的,否则,他就跑了,不会回来了,对吧。
                  也就是说,无论有没有这个紧箍咒,孙悟空的“心”,其实已经“定”了
                  ,他已经决定了要护送唐僧去西天。他转来,就是自愿的。
                  这个时候,紧箍咒已经成功的戴在猴子头上了。唐老师下一步做什么呢?
                  三藏见他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却默默的念那紧箍咒一遍。行者叫道:
                  “头痛,头痛!”那师父不住的又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打滚。
                  这就叫人搞不懂了,孙悟空现在并没有做什么错事啊,怎么要无缘无故地
                  念了一遍,又不住的念了几遍,把个行者痛得直打滚呢?哦,唐僧这是在做试验
                  ,先试验一下这个紧箍咒究竟灵不灵。
                  紧箍咒肯定是灵的。因为这是如来佛研发的高科技产品, 密码声控的, 如
                  来把密码告诉观音, 观音告诉唐僧, 唐僧嘴里念念有词, 通过声音输入一连串的
                  密码, 经验证后, 紧箍咒立即启动, 开始勒卡脑袋, 把个猴头整的几番差点丢了
                  性命。
                  孙悟空伸手去头上摸摸,似一条金线儿模样,紧紧的勒在上面,取不下,
                  揪不断,已此生了根了。他就耳里取出针儿来,插入箍里,往外乱捎。
                  三藏又恐怕他捎断了,口中又念起来。他依旧生痛,痛得竖蜻蜓,翻筋斗
                  ,耳红面赤,眼胀身麻。
                  最后,孙悟空痛的只叫:
                  “莫念,莫念!念动我就痛了!这是怎么说?”
                     三藏道:“你今番可听我教诲了?”
                     行者道:“听教了!”
                     “你再可无礼了?”
                     行者道:“不敢了!”
                     这样,天不怕地不怕,神通广大的孙悟空,在唐三藏面前,就变得老老实
                  实、服服帖帖了!你看,他跪在地上哀告,我随你西去,我愿保你,我再无退悔
                  之意了。
                  三藏道:“既如此,伏侍我上马去也。”那行者才死心塌地,抖擞精神,
                  束一束绵布直裰,扣背马匹,收拾行李,奔西而进。
                     孙悟空从五行山一出来,就在哄骗之下戴上了紧箍咒,被佛派高层牢牢掐
                  住,心里肯定是不服气的。这一笔帐,孙悟空并没有算在唐僧头上,而是算在观
                  音头上。但因为他戴着紧箍咒,所以我们就无法知道他究竟有没有观音菩萨厉害
                  了。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尽管他戴了紧箍咒,依然还是不怕观音的,因为他
                  什么都不怕。你看,行者大怒道:“不消讲了!这个老母,坐定是那个观世音!
                  她怎么那等害我!等我上南海打她去!”


                  IP属地:福建49楼2014-04-19 23:32
                  回复
                    (27)火烧观音院
                    《西游记》第14回,观音菩萨唆使唐僧欺骗孙悟空戴上了紧箍咒,孙悟空
                    愤愤不平。第16回,师徒二人途经一座观音禅院时,天晚借宿。
                    这一座寺庙,叫观音禅院,也就是观音菩萨连锁店。这儿的老板是一位高
                    龄老和尚,极富。他手下有两百多名和尚,寺院规模相当大。在这一回中,作者
                    是怎样刻画这些和尚嘴脸的呢?
                       老和尚看中了唐僧的袈裟,要求借去看一夜。唐僧是怎么对悟空说的?
                    “珍奇玩好之物,不可使见贪婪奸伪之人。倘若一经入目,必动其心;既
                    动其心,必生其计......殒身灭命,皆起于此,事不小矣。”
                    这个老和尚给唐僧的第一印象是:贪婪奸伪之人。不能给他看。
                    孙悟空不怕,偏要拿给他看:“放心,放心!都在老孙身上!”你看他不
                    由分说,急急的走了去,把个包袱解开,取出袈裟!
                    那老和尚见了这般宝贝,果然动了奸心,想方设法把袈裟骗到手,拿在后
                    房灯下,对着袈裟号啕痛哭。哭到二更时候,还不歇声。大家都纷纷为他出了不
                    少主意,可是老和尚依然哭声不止,怎么劝也劝不住。
                    这的时候,一个和尚说:“我们想几个有力量的,拿了枪刀,打开禅堂,
                    将他杀了,把尸首埋在后园,只我一家知道,却又谋了他的白马、行囊,却把那
                    袈裟留下,以为传家之宝,岂非子孙长久之计耶?”
                    老和尚见说,满心欢喜,却才揩了眼泪道:“好,好,好!此计绝妙!”
                    即便收拾枪刀。
                    你看,他一直哭,哭到有人说出杀人越货时才不哭了,满心欢喜,揩了眼
                    泪叫好。
                    内中又有一个和尚说,此计不妙,我有一个不动刀枪之法,“每人要干柴
                    一束,舍了那三间禅堂,放起火来,教他欲走无门,连马一火焚之。就是山前山
                    后人家看见,只说是他自不小心,走了火,将我禅堂都烧了。那两个和尚,却不
                    都烧死?又好掩人耳目。袈裟岂不是我们传家之宝?”
                    那些和尚闻言,无不欢喜,都道:“强,强,强!此计更妙,更妙!”遂
                    教各房头搬柴来。
                       先说“杀人”,是老和尚一人叫“好”,后说“放火”,是所有的和尚都
                    叫“更妙”!这就是观音菩萨连锁店里的实况记录。
                       那么,他们的杀人放火计划究竟能不能得逞呢?孙悟空又是怎么应对的呢
                    ?行者暗笑道“与他个顺手牵羊,将计就计。”
                    好行者,一筋斗跳上南天门,找广目天王借辟火罩,天王道:“你差了,
                    既是歹人放火,只该借水救他,如何要辟火罩?”
                    行者道:“你哪里晓得就里。借水救之,却烧不起来,倒相应了他;只是
                    借此罩,护住了唐僧无伤,其余管他,尽他烧去。快些快些!此时恐已无及,莫
                    误了我下边干事!”那天王笑道:“这猴子还是这等起不善之心。”
                       罩子借来,护住了唐僧,孙悟空又在干什么呢?
                    他爬到屋顶上看着那些人放火,等他们把火一放,孙悟空就捻诀念咒,望
                    巽地上吸一口气吹将去,一阵风起,把那火转刮得烘烘乱着。好火,好火!胜如
                    赤壁夜鏖兵,赛过阿房宫内火!就这样,把个观音菩萨连锁店烧了个精光!
                    观音菩萨在这一方的香火被孙猴子一夜之间给捣毁了,损失数目不详。若
                    要追究责任,根本不关孙悟空的事。因为这火也不是他放的啊。
                    你说孙悟空怕观音菩萨不?他怕个鸟,他怕,戴上了紧箍咒就没办法了?
                    你能叫他不自在,他也一样的能叫你不舒服!你拿他没法。
                    第二天,唐僧起来了,不知道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呀!怎么都变成了红
                    墙?悟空说,你还做梦哩!昨天果然被你说中了,他要杀我们。最后,唐僧问清
                    楚了,不是孙悟空放的火,就说,我不管你!我只要我的袈裟!
                    袈裟被来救火的黑熊精偷走了,孙悟空请菩萨来降黑熊精时,说了一番颇
                    耐人寻味的话:“菩萨,我悟空有一句话儿,叫做将计就计。”菩萨道:“你说
                    。”
                    “菩萨若要依得我时,我好替你作个计较,也就不须动得干戈,也不须劳
                    得征战,妖魔眼下遭瘟,佛衣眼下出现。菩萨要不依我时,菩萨往西,我悟空往
                    东,佛衣只当相送,唐三藏只当落空。”
                    这一番话,看起来,孙悟空好象是在说怎样对付黑熊精,其实是个双关语
                    ,这是在和菩萨谈条件。虽然戴了这个紧箍咒,但以后凡事还是都得依他孙悟空
                    的!
                    并不仅仅只是眼下的这一件事咧。眼下收伏黑熊精,若不依孙悟空的,难
                    道菩萨就收伏不了么?!笑话。孙悟空根本没必要这样说嘛。
                    所以,他指的是“取经”大事。若不依我时,唐三藏就要落空!我叫你的
                    事办不成!
                    说的很清楚,“我悟空有一句话儿,叫做将计就计。”怎么叫将计就计?
                    我就用你的办法,来破坏你的事!这个词,孙悟空在对付老和尚放火时曾经说过
                    一遍了的。
                       那菩萨咋办呢?没办法,只得也点点头儿。答应他的条件。孙悟空还怕菩
                    萨不?


                    IP属地:福建54楼2014-04-19 23:38
                    回复

                      (28) 取经队伍究竟有多少人
                         如来佛祖有经书三藏, 共计一万五千一百四十四卷,欲永传东土,任命观
                      音菩萨为项目总监。
                      在西游记第8回《我佛造经传极乐 观音奉旨上长安》中,如来佛的要求是:
                      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教他到我处求取真经。
                      注意: 如来佛并没有指定一定要谁来取经。
                      谁来都是可以的。大家看西游记, 好象非得唐僧去不可, 其实不是滴, 张
                      僧李僧王僧刘僧都是可以来的, 只要你信佛, 你愿意来取经, 就是在帮他传教,
                      帮他抢地盘, 帮他占市场, 帮他扩大势力范围, 他是求之不得的。
                      究竟是谁来,如来已经说了, 这由观音菩萨亲自去寻找。这个决策权是在
                      于观音菩萨的,观音菩萨安排谁来,就是谁来。
                      观音菩萨找到了一个“善信”, 谁? 就是唐太宗。
                         唐太宗要取如来佛的经, 就指派唐僧去西天帮他取。而唐僧又恰恰是在观
                      音的操纵之下诞生的。
                         于是, 唐僧就成了取经路上的主角。
                      如来佛的这一个要求, 难度其实挺大的, 难度有两个方面:
                      1. 找不到善信, 没人愿意来取经。
                         2. 路上妖魔鬼怪太多, 走不过来。
                      观音菩萨是个法力很大的人, 她把第一个难度很好的解决了, 找到了善信,
                      也就是找到了愿意来取经的人。
                         第二个难度怎么解决呢? 她找了一班人, 一路上保护着取经人走过来。
                         观音菩萨安排了哪些人?
                         明的有4个, 暗的有39个。
                      我们先说暗的, 观音菩萨安排了一批神仙, 一路上进行暗中保护: 六丁六
                      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一十八位护教伽蓝,共三十九位神仙, 三十九位神仙
                      中, 惟金头揭谛昼夜不离左右。其他的各各轮流值日听候。
                      这些神仙们都是穿着隐身衣的,所以你看不到,包括唐僧也看不到。
                      他们的主要工作任务是,除了保护唐僧的安全之外, 还要密切监视唐僧的
                      言行, 密切监视那几个妖怪徒弟的行为, 并为他们打考勤, 打分, 并且随时向观
                      音菩萨汇报情况。
                      除了这39个低级神仙之外, 观音菩萨还安排了4个明的, 这4个明的都是一
                      路上收的妖怪,见《西游记》第8回:
                      (一)孙悟空
                      大圣道:“如来哄了我,把我压在此山,五百余年了,不能展挣。万望菩
                      萨方便一二,救我老孙一救!”菩萨道:“你这厮罪业弥深,救你出来,恐你又
                      生祸害,反为不美。”大圣道:“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条门路,情愿修行
                      。”
                         那菩萨闻得此言,满心欢喜,对大圣道:你既有此心,待我到了东土大唐
                      国寻一个取经的人来,教他救你。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入我佛门,再修正果,如
                      何?
                         大圣声声道:“愿去,愿去!”
                      (二)猪八戒
                      菩萨道:“古人云,若要有前程,莫做没前程。你既上界违法,今又不改
                      凶心,伤生造孽,却不是二罪俱罚?”那怪道:“前程前程,若依你,教我嗑风
                      !常言道,依着官法打杀,依着佛法饿杀。去也,去也!还不如捉个行人,肥腻
                      腻的吃他家娘!管什么二罪三罪,千罪万罪!”
                         菩萨道:“人有善愿,天必从之。汝若肯归依正果,自有养身之处。世有
                      五谷,尽能济饥,为何吃人度日?”
                         怪物闻言,似梦方觉,向菩萨施礼道:“我欲从正,奈何获罪于天,无所
                      祷也!”菩萨道:“我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可跟他做个徒弟,往西天
                      走一遭来,将功折罪,管教你脱离灾瘴。”那怪满口道:“愿随,愿随!”
                      (三)沙和尚
                      沙和尚本是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 因在蟠桃会上,失手打碎了玻璃盏,被
                      玉帝打了八百,贬下界来,又七日一次,以飞剑穿胸百余下方回。
                         菩萨道:“你在天有罪,既贬下来,今又这等伤生,正所谓罪上加罪。我
                      今领了佛旨,上东土寻取经人。你何不入我门来,皈依善果,跟那取经人做个徒
                      弟,上西天拜佛求经?我教飞剑不来穿你。那时节功成免罪,复你本职,心下如
                      何?”
                         那怪道:“我愿皈正果。”
                      (四)小白龙
                      小白龙是西海龙王敖闰之子,因纵火烧了殿上明珠,被其父王表奏天庭,
                      告了忤逆。玉帝把它吊在空中,打了三百,不日遭诛。
                         观音菩萨听到它的叫唤后,向玉帝要来做个脚力的。玉帝送与菩萨,这小
                      龙叩头谢活命之恩,听从菩萨使唤。后变成白龙马给唐僧骑。
                         我来帮观音菩萨分析这4个来路不正的人选:
                      首先,这4个都是犯人。
                      这4个之中, 小白龙就象一条被挂起来准备宰掉的狗一样被菩萨买了, 没花
                      钱的,凭交情,一句话,玉帝就送给了菩萨。《西游记》中,龙在仙界的地位极
                      低,就是一动物。
                         所以它是甘愿听从菩萨使唤的, 以谢救命之恩, 它若敢有一丝不轨, 菩萨
                      宰掉它,同样和一条狗一样。
                      其他3个中, 孙悟空是佛派的私徒, 应该是好点化的, 并且他是“已知悔了
                      ”, 又是用保唐僧换自由的, 所以,多数是真心要当和尚, 愿去保护唐僧的。只
                      是他的脾气不好,不听使唤,不服管教。喜欢自做主张。
                      另外2个,原先都是天庭道派的人, 沙和尚这个人深沉的很, 他究竟是不是
                      真心要西去呢?多数是真的,因为他受刑过重,苦不堪言,希望菩萨救他脱离苦
                      海。
                      但也有人问,沙僧会不会是玉皇大帝用苦肉计派来的卧底呢?这一点,也不
                      能完全排除。不过,这种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因为唐僧取经是沙僧下放500年后
                      的事了。
                         最可疑的就是那个猪八戒。他是唯一的一个没有受苦受罚的人, 他的日子
                      过的挺自在挺滋润的, 并且是敢和菩萨顶嘴的人,那他为什么会在突然之间就要
                      皈依佛门,还说“我欲从正”?没理由啊。
                      猪八戒的转变确实太大了,这太可疑了! 而且,他没有提任何要求与菩萨
                      交换。不像那几个都是向菩萨求救,用“保唐僧”换“自由”的。猪八戒是唯一
                      的一个不加任何条件就主动要求进来的, 那他到底有什么企图呢?
                         那么,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沙和尚与猪八戒两个,虽然没有此任务,
                      但却乘机抓住机会,混进取经的队伍,然后从中搞破坏,再向玉皇大帝将功赎罪
                      呢?
                      这种可能性倒是比较大的。所以,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观察。
                        


                      IP属地:福建55楼2014-04-19 23:39
                      回复
                        (29)三个徒弟的武功如何
                           唐僧取经,一路上妖魔鬼怪众多。观音菩萨为唐僧寻找了三个保镖:孙悟
                        空、猪八戒、沙和尚。那么,这三个保镖的武艺究竟如何呢?是否能够胜任呢?
                        《西游记》从第13回唐僧遇到孙悟空起,到第22回收伏沙和尚止,这十回
                        是围绕“收徒”这个主线展开的。我们仅就22回前所提供的信息,来对这三个妖
                        怪徒弟的武艺做一番简单的衡量。
                           悟空斗八戒
                        《西游记》第19回:“他两个自二更时分,直斗到东方发白。那怪不能迎
                        敌,败阵而逃。”猪八戒可以和孙悟空持续拼杀八、九个小时。可见猪八戒不弱

                        孙悟空制服不了猪八戒,回去后反劝说高太公就认了这女婿:“他与你干
                        了许多好事。这几年挣了许多家资,皆是他之力量。他不曾白吃了你东西,问你
                        祛他怎的。据他说,他是一个天神下界,替你把家做活,又未曾害了你家女儿。
                        想这等一个女婿,也门当户对,不怎么坏了家声,辱了行止,当真的留他也罢。

                        老高执意要孙悟空斩草除根,孙悟空只好再去一趟。当说出保唐僧取经时
                        ,猪八戒就不打了,丢了钉钯,叫孙悟空带他去见唐僧。
                        孙悟空不放心:“你莫诡诈欺心软我,欲为脱身之计。”猪八戒就跪下赌
                        咒发愿:“我若不是真心实意,还教我犯了天条,劈尸万段!”
                        孙悟空仍不放心:“既然如此,你点把火来烧了你这住处,我方带你去。
                        ”猪八戒就真个点一把火,把自己的家烧了。
                        孙悟空还是不放心:“你把钉钯与我拿着。”猪八戒就把钯递与行者。行
                        者又要猪八戒倒背着手,用麻绳绑缚牢了,才带去见唐僧。
                        可见:猪八戒的武艺其实和孙悟空差不多的,低也低不了多少。猪八戒肯
                        定胜不了孙悟空,而孙悟空要想胜猪八戒,只怕也没那么容易。
                           八戒斗沙僧
                        《西游记》第22回,八戒与沙僧交手3次:
                        1. “他两个来来往往,战经二十回合,不分胜负”八戒与沙僧正战到好处
                        ,难解难分,孙悟空也准备参战,这时沙僧钻入流沙河里去了。
                        2. 猪八戒潜到水下,“二人整斗有两个时辰,不分胜败。”两个时辰,即
                        4小时,但总算把沙僧引出来了。孙悟空刚欲动手,沙僧飕的又钻入河内。
                        3. 次早,猪八戒又潜下水,“这一场,来来往往,斗经三十回合,不见强
                        弱。”八戒引沙僧出来,沙僧却不出来了。
                        沙僧与猪八戒战成平手。
                           沙僧与孙悟空其实没有交手。
                           因此,单论武艺,估计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三人之间的战斗力,差距
                        不会太大。应该是差不多的,孙悟空略高。
                           而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总是认为他们的差距很大。
                           我们再来看那条小白龙。小白龙肯定是比他们都差的了,但是孙悟空也依
                        然拿它没办法。见第15回:“斗不数合,小龙委实难搪,将身一幌,变作一条水
                        蛇儿,钻入草科中去了。”后来无论孙悟空怎么叫骂,小白龙就是不出来。
                        孙悟空不是大闹过天宫吗?怎么他连小白龙也收伏不了?
                        其实,大闹天宫和降妖捉怪是两回事。
                        大闹天宫时,虽然孙悟空属于“弱者”,但是他乘人不备搞破坏,并且不
                        计后果,所以就还是很容易得手的。
                        而降妖捉怪时,虽然孙悟空属于“强者”,但是再弱的妖怪也有逃命的本
                        事,一旦躲起来,那孙悟空还是胜不了。
                        我们不妨换一个角度理解:
                        大闹天宫,等于是:把别人的事搞砸。
                           降妖捉怪,等于是:把自己的事办成。
                        要想把别人的事搞砸,相对来说,还是要容易些的。而要想把自己的事办
                        成,其实难度还是挺大的。
                           总的来说,观音菩萨既然认为用他们三个就可以保护一个唐僧了,那么,
                        这个团队的战斗力就应该还是可以的。万一真的不行时,菩萨也可以亲自出马呀


                        IP属地:福建57楼2014-04-19 23:42
                        回复
                          (30) 如来佛送给观音的3个金QQ
                          《西游记》第8回,如来佛祖让观音菩萨去东土寻一个“善信”来取经, 菩
                          萨道:“弟子此去东土,有甚言语吩咐?”
                             如来取出锦阑袈裟一领,九环锡杖一根,对菩萨说:“这袈裟、锡杖,可
                          与那取经人亲用。”又取出三个金QQ,递与菩萨道:
                          “此宝唤做紧箍儿。虽是一样三个,但只是用各不同,我有金紧禁的咒语
                          三篇。假若路上撞见神通广大的妖魔,你须是劝他学好,跟那取经人做个徒弟。
                          他若不伏使唤,可将此箍儿与他戴在头上,自然见肉生根。各依所用的咒语念一
                          念,眼胀头痛,脑门皆裂,管教他入我门来。”
                          那菩萨闻言,踊跃作礼而退。
                             如来一共给了观音五件宝贝。 袈裟、锡杖,这是指明了给取经人亲用的,
                          所以菩萨不敢贪污。而那三个金QQ,观音则私藏了两个,变成自己的啦。
                          如来并没有指明一定要去Q谁的脑壳。因此,如来的指示可以这样理解:
                          1) 用金QQ去Q神通广大的妖魔, 念紧箍咒咒他。
                             2) 让神通广大的妖魔来做取经人的徒弟。
                             3) 取经人的徒弟,只有三个编制的指标。
                             4) 究竟选谁做取经人的徒弟, 由观音菩萨自己来安排。
                          我们来看观音菩萨是怎么做的:
                          第一个金QQ把孙悟空Q住了, 送给取经人做了徒弟。
                             第二个金QQ把黑熊精Q住了, 自己带回去帮她看门守山。
                             第三个金QQ把红孩儿Q住了, 自己带回去做个善财童子。
                          观音菩萨用这三个金QQ虽然Q住了三个神通广大的妖魔, 但她只给了取经人
                          一个, 自己却留用了两个。
                             而猪八戒与沙和尚都是玉皇大帝的人, 这两个家伙有明显的卧底嫌疑, 可
                          菩萨却没有对他们采用什么控制手段。
                             三个金QQ的顺序是:金、紧、禁。
                          若按上级指示,这是给取经人徒弟用的,那么,就应该分别套住:猴、猪
                          、沙三人。但是,观音菩萨却套住了:红、空、熊三人。
                          观音菩萨既然是这样用的这三个金QQ, 这就说明了,在观音菩萨的眼里:
                          1)红孩儿才是最神通广大的妖魔。
                             2)孙悟空与黑熊精也都是比较神通广大的妖魔。
                             3)猪八戒与沙和尚还算不上是神通广大的妖魔。
                          孙悟空虽然厉害, 但也胜不了黑熊精。《西游记》第17回:他两个从洞口
                          打上山头,自山头杀在云外,吐雾喷风,飞砂走石,只斗到红日沉西,不分胜败
                          。两人打成平手。可见, 黑熊精可以抵得上一个孙悟空。
                          而红孩儿差点把孙猴子挂了, 菩萨收伏红孩儿时还找李天王借了三十六把
                          天罡刀, 李天王当年也没有用这来对付孙猴子, 可见红孩儿要比孙悟空要厉害的
                          多。
                             《西游记》第42回,后面有一段, 让孙悟空看的怕! 当红孩儿被三十六把
                          天罡刀穿住后, 菩萨叫她的徒弟木叉赶上去, 用降魔杵(有千斤重)如筑墙一般,
                          筑了有千百余下, 那妖精,穿通两腿刀尖出,血流成汪皮肉开。好怪物,你看他
                          咬着牙,忍着痛,且丢了长枪,用手将刀乱拔。行者却道:“菩萨啊,那怪物不
                          怕痛,还拔刀哩。”
                             如来佛赐给观音菩萨的金紧禁三个箍儿, 紧箍儿,先与孙悟空戴了;禁箍
                          儿,收了黑熊精做守山大神;金箍儿,一直舍不得用,最后收伏了红孩儿。这金
                          箍儿是这三个金QQ里最厉害的一个, 一个抵五个, 套着红孩儿的头顶,双手与双
                          脚。
                             可见, 红孩儿要比孙悟空厉害的多!
                             在观音菩萨眼里, “红、空、熊”这三个才是神通广大的妖魔。
                             当然, 西天路上肯定还有更加厉害、更加神通广大的妖魔, 如果有比观音
                          菩萨法力还大的妖魔, 那么, 观音菩萨即使有这三个金QQ,恐怕也是收伏不了的
                          , 所以在观音菩萨法力可控的范围内, 这三个人才是最牛的妖怪!
                          现在,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比较, 取经班子假设为两组:
                          甲组: 唐僧, 红孩儿, 孙悟空, 黑熊精
                             乙组: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
                          很显然,甲组要比乙组更为得力些。
                          但是,观音菩萨却是选择的乙组, 她宁愿让两个有卧底嫌疑的奸细混进来,
                          也不把那两个更加神通广大的妖魔给唐僧! 而是留为己用,好为她做事, 以扩充
                          自己的势力。
                          由此可见,在佛门,即使是观音菩萨,也会干雁过拔毛的事。虽然她没按
                          照佛祖的意思办, 但她最终还是完成了任务, 所以如来佛也就没有追究她。


                          IP属地:福建59楼2014-04-19 23:44
                          回复
                            (31) 唐僧究竟有没有凡心
                            话说唐僧师徒四个人凑齐了, 一路向西前进。几个菩萨们吃饱了撑的慌,
                            变成大美女跑来试他们一试,要把他们师徒四个招来做女婿,结果把猪八戒给吊
                            在树上了。这一回就叫《四圣试禅心》。
                               究竟又试出了什么呢?我们得仔细看。
                               傍晚时分, 唐僧师徒来到一处人家, 行者正望里偷看,忽走出一个半老不
                            老的妇人来,娇声问道:“是什么人,擅入我寡妇之门?”八戒饧眼偷看,你道
                            她怎生打扮—— 脂粉不施犹自美,风流还似少年才。
                            进来后, 妇人道:小妇人有家资万贯,良田千顷。只生了三个女孩,前年
                            丧了丈夫,小妇娘女四人,意欲坐山招夫,四位恰好,不知尊意肯否。
                            菩萨究竟要试他们什么? 大概有两个方面: 一是试他们是否真心实意的去
                            西天取经, 二是试他们是否还有凡心(主要指性欲)。
                            我们的唐师傅在听到这桩美事后是什么表现呢? 原文:“三藏闻言,推聋
                            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又问之后,“那三藏也只是如痴如蠢,默默无言。”
                            唐师傅究竟在想什么呢? 这只存在以下两种可能:
                            1) 想留下来结婚。
                               2) 想继续去西天。
                            因为他根本就没有表态。推聋妆哑,寂然不答, 就说明他心里还在考虑,
                            那我们就只能认定他留与走这两种想法各占一半。谁也不能打保票说唐僧没有留
                            下来结婚的意思。
                               甚至,从理论上讲,“不回答”应该是最接近“默认”的。
                               那妇人又说:我今年四十五岁。大女儿真真,二十岁;次女爱爱,十八岁
                            ;小女怜怜,十六岁,俱有几分颜色,料想也配得过列位。“若肯放开怀抱,长
                            发留头,与舍下做个家长,穿绫着锦,胜强如那瓦钵缁衣,雪鞋云笠!”
                            此言一出,唐僧师傅是什么样的反应呢?你看:“好便似雷惊的孩子,雨
                            淋的虾蟆,只是呆呆挣挣,翻白眼儿打仰。”
                            唐僧听到这番话后, 为什么会受惊?
                               我可以肯定地说, 唐僧是想留下来结婚的!
                            老妇人先说有家资万贯,娘女四人, 唐僧只是推聋妆哑, 反正他也没有说,
                            你是不知道他到底想不想滴。后来说了三个女儿的具体情况, 唐僧要是不想的话
                            , 那他是不会一惊的, 最多和先一样, 继续装聋做哑。
                            唐僧要是想留下来结婚的话, 那后面就是怎样配的问题!
                               怎样配?老妇人要唐僧“与舍下做个家长”,就是用他这个童男子帅哥配
                            四十五岁半老不老的寡妇,而三个丑八怪徒弟配三个美貌的黄花闺女, 他唐僧能
                            不吃惊么?
                            而猪八戒闻得这般富贵,又配十八岁的小妹妹, 他就心痒难挠,坐在椅子
                            上似针戳屁股,左扭右扭的,忍耐不住,走上前,扯了师父一把道:“师父!这
                            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
                               师父猛抬头,咄的一声,喝了一顿。
                            唐僧心里肯定是很烦的, 要是他没有留下来结婚的意思, 那他可以很干脆
                            、很直接、很明白的说清楚, 并不需要发火, 很简单就能处理的很妥当的一件事
                            , 可他就是不作声。这不作声算什么呢? 是想还是不想? 谁知道呢?
                               唐僧自己不表态,却偏偏又说出这样一句话来:“悟空,你在这里罢。”
                            你看, 这还是师父说的话吗? 师父完全有权利禁止他们在这儿结婚, 一切
                            行动听指挥, 都给我去西天, 谁也不许妄想! 这不是一句话吗?!
                            可他就是不说, 他叫悟空留在这里结婚。叫悟空留在这里结婚, 这就是一
                            种“反试探”, 人家不是要招四个吗? 他先派出一个打头阵试探试探, 这一个
                            能成,他也准能成!
                            行者道:“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教八戒在这里罢。”八戒道:“哥
                            啊,不要栽人么。大家从长计较。”三藏道:“你两个不肯,便教悟净在这里罢
                            。”
                            那妇人见他们推辞,就把门关了。师徒撇在外面,八戒埋怨道:“师父忒
                            不会干事,把话通说杀了。”悟净道:“二哥,你在他家做个女婿罢。”八戒道
                            :“兄弟,不要栽人。从长计较。”
                               行者道:计较甚的?你与这家子做了女婿罢,我不检举你。
                            那呆子道:“胡说,胡说!大家都有此心,独拿老猪出丑。常言道:和尚
                            是色中饿鬼。那个不要如此?都这们扭扭捏捏的拿班儿,把好事都弄得裂
                            了......你们坐着,等老猪去放放马来。”
                               猪八戒说“大家都有此心”,应该是句实话, 否则,他不敢这样当面顶撞
                            师父。
                            老猪去放马, 猴子就跟踪, 三藏交代道:“悟空,你看便去看他,但只不
                            可只管嘲他了。”行者道:“我晓得。”
                               为什么不要嘲他? 唐僧还想多打探点情况, 然后再做决断。
                            我们的唐僧师父在这一场戏中的表现, 自始致终, 都是最棒的!
                               因为他自始致终都没有漏出太大的马脚, 反正他就是不表态, 他一个不表
                            态, 你就不知道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无论你有多少怀疑, 都只是怀疑, 他唐僧可
                            是没有说出来哦。
                            反过来说, 菩萨们精心策划的这场对唐僧的考验,就是完全失败的! 因为
                            你并没有试探出唐僧的真实想法, 仅仅只是戏弄了一下猪八戒而已, 那猪八戒本
                            身就是个大流氓, 不需要试就知道的, 你还试他干什么?!
                            唐僧才是取经人, 考核的对象是唐僧, 在考核的过程中, 唐僧只是耽误了
                            一下时间而已, 根本就还没有作答, 按说, 考核还没结束, 应该继续进行才对呀

                            可是,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 菩萨们已经走了, 房子都没了, 考核居然
                            就这样草草收场了!
                            你说怪不怪?! 这件事实在是太可疑了, 菩萨们忙了大半天, 究竟在考验什
                            么呢?


                            IP属地:福建60楼2014-04-19 23:44
                            回复
                              (32)《四圣试禅心》的真相
                                 在《四圣试禅心》这一回中, 唐僧对几个美女已经是动了心的, 但他不表
                              态。尽管他没有表态, 我们还是可以从他的行为看得出来, 他派出一个徒弟打头
                              阵, 试探女方是否真心嫁给他们, 这几个徒弟各自说了一番话:
                                 孙悟空说:“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
                                 猪八戒说:“大家从长计较。”
                                 沙和尚道:“你看师父说的话。弟子蒙菩萨劝化,受了戒行,等候师父。
                              自蒙师父收了我,又承教诲,跟着师父还不上两月,更不曾进得半分功果,怎敢
                              图此富贵!宁死也要往西天去,决不干此欺心之事。”
                              沙和尚搬出菩萨压唐僧, 宁死也要往西天去,这是很有分量的, 唐僧从此
                              不敢再小看了这个沙僧, 他肯定会怀疑沙僧是菩萨特意安排来监督他的, 所以一
                              路上对这个沙僧总是不冷不热。
                              而孙悟空是花果山的猴王, 一座山上只有猴王一个人有 权, 所有的母猴都
                              是他的, 小猴都是他的种, 否则, 他怎么会叫他们为“孩儿们”呢?
                              第42回孙悟空去请菩萨时, 菩萨还怕孙悟空骗她貌美的善财龙女,说他不
                              是好心,专一只会骗人。孙悟空道:菩萨这等多心,我自从入了沙门,一向不干
                              那样事了。这就说明他以前还是干的。
                                 而现在, 孙悟空居然说“我从小儿不晓得干那般事。”就绝对是假话, 又
                              说“叫八戒留在这儿。”这句话就是推脱之辞!
                              唐僧从此事之后, 对孙悟空是百般刁难! 老是要赶他滚蛋, 为什么? 领导
                              安排给你打头阵试探的任务, 你不去完成, 推脱给别人, 领导要你这样的人干什
                              么?!
                                 猪八戒说“大家从长计较。” 这是合唐僧的心意的, 而且他主动充当了探
                              路者的角色, 替领导分忧解难。所以, 尽管他出了丑, 唐僧也没有批评他, 只是
                              说他“虽是心性愚顽,却只是一味蠙直。”
                              事后,唐僧肯定会想, 这次多亏他老猪了, 否则出丑的就是我老唐! 这从
                              后面可以看出, 无论猪八戒怎样使坏, 唐僧也总是护着、偏袒猪八戒的。同气相
                              求嘛,唐僧是喜欢猪八戒这个人的。
                                 因此: 凡是领导要你做的, 你就的积极去做, 不要管他是对的还是错的。
                                 人人都在说假话, 只有猪八戒说的:“大家都有此心,......和尚是色中
                              饿鬼。那个不要如此?”是真话是实话。
                                 当然, 猪八戒也不是能够揣摩领导的意思, 否则他也不会向菩萨们说出“
                              想我那唐僧人才虽俊,其实不中用。我丑自丑,......。”猪八戒不避虚实无所
                              顾忌的展示自我, 从客观上表现出了唐僧的想法, 表现出了所有人的想法。
                                 在这次短暂的, 仓促的考核中, 菩萨要考验唐僧的两个方面: 一是是否真
                              心实意去西天取经, 二是是否还有性欲。
                                 唐僧的相貌是没有话说滴。唐僧的年龄正值旺盛期, 说他没有凡心这是不
                              可能的! 不需要试, 绝对有! 前面我们已经分析过, 神仙们都是有的, 何况唐僧
                              还是个凡人啊!
                                 唐僧这个取经人是观音菩萨一手安排的。如来佛并没有指定一定要唐僧来,
                              也没有规定说只有处男才能成得了佛。
                              如来佛的要求很简单、很明确: 要的是来一个“善信”。
                                 唐僧这一路走过来确实不容易, 来自两个方面的因素可能导致取经失败:
                              1. 唐僧被妖精吃了。(外因)
                                 2. 唐僧自己不走了。(内因)
                              外因其实好解决, 而内因就不好办了! 唐僧要是真的在路上找个女人结了
                              婚, 不往西天去了, 你说咋办?!
                              所以, 菩萨就有必要试他, 不能叫试, 应该叫警告!
                              唐僧那副德行是被菩萨看出来了的, 尽管他不表态, 也说明是有些非分之
                              想的, 菩萨们也不敢再继续试下去了, 再试下去, 唐师傅真的把持不住了, 也不
                              好收场, 所以就把好色的猪八戒吊到树上,以警告唐僧:
                              你什么时候都不要动妄念! 你的一举一动, 我们什么时候都清楚的很!
                                 这叫杀猪骇唐!
                              大家看西游记, 总以为是猪八戒出了丑, 猪八戒本来就是个屡教不改, 无
                              可救药了的! 难道菩萨们不知道吗?! 教训他的真实意图就是在恐吓唐僧!
                                 不许唐师傅对女人动心, 这是观音菩萨强加给他的, 其主要目的是怕他不
                              往西走了。出此之外, 并没有其他的什么不利。
                              因此,《四圣试禅心》这一回,并不是菩萨在试探唐僧有没有凡心,因为
                              考核并没有结束啊。所以,只能认定为:是菩萨在警告唐僧不许动凡心!
                              唐师傅对领导的这一苛刻要求只能被动接受。这一路上只能被动地控制自
                              己的感情, 克制压抑自己。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 凡是领导要你做的, 你就的积极去做, 不要管他是对
                              的还是错的。现在, 我们还得明白另一个道理: 凡是领导不让你做的, 其实正是
                              他们所想做的!
                              第二天早上醒来的时候, 菩萨们已经走了, 房子都没了, 考核就这样草草
                              收场了! 孙悟空说:昨日是菩萨在此显化我等。三藏闻言,合掌顶礼,见树上挂
                              着一张简帖, 简帖的第一句话写着:“黎山老母不思凡”。
                                 “黎山老母不思凡”,意思就是:黎山老母思凡了。否则的话, 完全可以
                              不写这句话, 既然写了, 就是此地无银三百两。
                              黎山老母思凡了,和观音菩萨一起约了普贤、文殊这两个菩萨出来玩一玩,
                              两个大美男, 两个大美女, 四个人一起出差, 神仙们都是喜欢出差的。
                                 神仙们要出差, 总得找个理由吧, 找什么理由呢? 就是试探唐僧师徒是否
                              真心去西天取经, 只有这个理由才可以出差到这没有人的荒山野岭中来。
                                 前面说过, 神仙们都是有性欲的, 神仙们虽然没有配偶, 但并不能说明他
                              们就没有性生活, 神仙们为了自己的工作、地位、权利等等, 婚配的年龄早就错
                              过了, 年龄大了, 身份变了, 根本就没有配偶配了!
                              怎么办呢? 所以就特别会喜欢出差, 最好是男女神仙一起出差, 最好是出
                              差到没有人的荒山野岭中来。第二天各回各的家, 各上各的班。
                              《四圣试禅心》这一回, 我看唐师傅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菩萨们也没试出
                              个什么来, 倒是把菩萨们自己给试出来了!


                              IP属地:福建64楼2014-04-19 23:4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