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惠山寺前“听松”到清明桥上洒泪
大概是1940年,阿炳回到无锡,仍以卖艺为生。此后一段时期,为了方便,阿炳拉二胡比弹琵琶多了,有时走远路,干脆不背琵琶,光拿二胡。他除了能拉几百首曲子外,还能拉出自然界和动物界的多种声音,即把琵琶上的功夫移到二胡上,还能拉出如小孩说话、哭笑等等声音,并能在头顶上拉。
由于心境的原因,此时阿炳喜欢拉一首描写初春寒风的曲子(后称《寒春风曲》),这也许是他把一首古曲改编的,这显然是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还常拉一首名为《听松》的曲子。无锡惠山寺前有块近似长方体的铁色巨石,顶头镌有篆体“听松”二字,人们称之为“听松石”,意为躺在石上可聆听松风吟啸。
晚唐诗人皮日休游历至此,留下诗篇:“千日莲花旧有香,平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阿炳常到惠山寺去,心有所动,他将华清和传下的曲子《听松》发挥,在二胡上拉出在宋军追击下金兀术东躲西藏、心惊肉跳的情景,以寄托中华同胞勇击日寇的愿望
大概是1940年,阿炳回到无锡,仍以卖艺为生。此后一段时期,为了方便,阿炳拉二胡比弹琵琶多了,有时走远路,干脆不背琵琶,光拿二胡。他除了能拉几百首曲子外,还能拉出自然界和动物界的多种声音,即把琵琶上的功夫移到二胡上,还能拉出如小孩说话、哭笑等等声音,并能在头顶上拉。
由于心境的原因,此时阿炳喜欢拉一首描写初春寒风的曲子(后称《寒春风曲》),这也许是他把一首古曲改编的,这显然是抒发自己的情感。
他还常拉一首名为《听松》的曲子。无锡惠山寺前有块近似长方体的铁色巨石,顶头镌有篆体“听松”二字,人们称之为“听松石”,意为躺在石上可聆听松风吟啸。
晚唐诗人皮日休游历至此,留下诗篇:“千日莲花旧有香,平山金刹照方塘。殿前日暮高风起,松子声声打石床。”阿炳常到惠山寺去,心有所动,他将华清和传下的曲子《听松》发挥,在二胡上拉出在宋军追击下金兀术东躲西藏、心惊肉跳的情景,以寄托中华同胞勇击日寇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