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1月14日
漏签
0
天
西亚斯汉服吧
关注:
179
贴子:
2,868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游戏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179
回复贴,共
12
页
,跳到
页
确定
<返回西亚斯汉服吧
>0< 加载中...
每天学点汉文化之——高校汉系社团科普小贴士
取消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首先声明,此贴为转贴,资料整理出自河南师范大学华夏未央汉服社前社长大辰之手。本人直接转载,每日更新。在此,特别感谢河南师范大学华夏未央汉服社的整理和提供资料的同袍,拱手!
很多新人不善于浏览长篇大论的资料,本帖更适用于对新人的普及。特别是作为学校社团,相信本帖对于更多的学校社团招新培养会有些许的帮助,共勉!
送TA礼物
1楼
2014-04-21 22:46
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汉服,即汉民族传统服饰,古人还称之为华夏衣冠、华服、汉衣冠、汉装等。史载「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衣冠礼仪是华夏民族形成的标识,也是华夏社会特有的人文风貌,至周朝,衣冠礼仪形成完备的制度,汉帝国之后,「汉」取代「华夏」成为民族名称,汉服之名逐渐定型。
秦汉以后,汉服历经魏晋南朝隋唐宋明,历朝历代均有沿革,但其基本特点从未改变。1644年满清入关后,汉服在满清政府「削发易服」的民族压迫政策下,伴随着血雨腥风被人为禁止。汉服的禁止,导致汉族的人文风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易衣冠,亡天下,民族尊严被抹杀,君子之风被葬送,「衣冠之国」、「礼仪之邦」的美誉成为遥远的回忆,取而代之的是萎靡猥琐的奴性,一直延续至今。
2楼
2014-04-21 22:48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汉服的消亡不仅仅是汉民族外型的异化,更是整个华夏文明的没落,衣冠亡,礼仪亡,神圣的冠礼、笄礼(汉族成人礼)、典雅的婚礼、文武兼容的射礼、郁郁人文的祭礼随衣冠而消亡,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等传统节日失去了核心的祭祀、娱乐部分,仅仅余下了饮食风俗。汉服亡,士子亡,终满清一朝,传统也仅是剩余的风俗和迂远的考据,失去了修己达人兼济天下的灵魂。一段灰暗的历史,令华夏这个浩瀚瑰丽的文明体系凄然谢幕,而五四运动所反之传统只是满清异化之传统,真正的华夏早已尘封。
《左传正义》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一袭衣冠,背后却是沉重的历史,当我们拭去血迹和尘埃以后,衣冠上显出的字迹叫做「华夏」,这是一片雾霭重重、尘封已久的精神故园,天地玄纁,清新的泥土中埋藏著我们民族的魂魄。
(更多资源请登陆百度贴吧:
中国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605309696
或西亚斯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998112873
)
3楼
2014-04-22 21:19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我们都知道自己是华夏儿女,海外游子也因之称为「海外华人」。然而,什么是「华夏」?
语见《左传》——「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对於「华夏」一词究竟做何解,当然还有其它的观点。然而在世人心中华夏民族与礼仪之大和服章之美密不可分,却是毋庸置疑的。由此可见衣冠服饰和礼仪制度、思想文化一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重要一环。中华古老的服饰文化绚丽多彩,与民族属性息息相关。中国也因此自古以来被尊称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也就是说,早在黄帝时代,古老华夏的服饰就已经相当有规模了。而且服饰形制取诸乾坤天地,意义就更不寻常。
到了周代,尽管现代意义上的汉族还没形成,但华夏文明已经郁郁葱葱。一个文明有了认同感就要确定出一系列标志性的东西,冠服制度就是其一。
(更多资源请登陆百度贴吧:
中国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605309696
或西亚斯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998112873
)
5楼
2014-04-23 21:52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每天学点汉文化】
上衣下裳制•冕服
「上衣下裳」是华夏民族最早的服制。《易经•系辞》云:「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由此可见它的由来已久、可见它在后人心目中被重视的程度。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礼穿最高级别的礼服。
先秦时代的最隆重礼服莫过於冕服了,冕服共有6种,最隆重的是十二章纹冕服——就是说衣裳的纹章有12种,当然,每种纹章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不能像很多古装剧那样随便画的——十二章纹冕服是天子祭祀山川天地的礼服。
十二章纹冕服大约是这样的:上衣玄色,黑中带著红,象征著天;下裳纁色,黄中并赤,象征著地。衣绘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花纹,裳绣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纹。共十二章。配饰也非常重要:十二冕旒、佩玉、蔽膝、朱红色的舄(xi,硬底的履) 。
(更多资源请登陆百度贴吧:
中国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605309696
或西亚斯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998112873
)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7楼
2014-04-25 20:17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每天学点汉文化】
上衣下裳制•玄端
玄端是当时男子最常用的朝服,也是上衣下裳制,也用了最神圣的色彩玄纁色。
玄端崇尚简朴大方,衣服上没有文饰。玄端自周代开始,直到明朝,都是很受重视的礼服。值得一提的是,周制婚礼中新婿就穿这种礼服,新娘子穿纁色领缘的玄色深衣。
(更多资源请登陆百度贴吧:
中国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605309696
或西亚斯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998112873
)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8楼
2014-04-26 19:54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首服
首服,亦称元服。元本指头。黄帝垂裳制天下的时候就发明了冠,「峨冠博带」自此便成了华夏衣冠的代称。汉民族的成人礼——男子冠礼,女子笄礼,足见首服在民族文化心理中的重要地位,可谓:顶天立地,从头开始。作为衣冠上国,向来讲究衣冠不分家。冠巾对应著身份地位,二十弱冠后,士人冠而庶人巾。衣冠齐整才是完整的仪容,古人重之。
不过,冠巾文化几乎是男子的特权。在男尊女卑的几千年中,女子除了命妇的凤冠、翟冠外,便是女道士束发戴冠,称为女冠子。很多年后,在历史已经摒弃了性别局限的时代,我们开始汉服复兴,倒没有必要为此耿耿于怀,反而应该欣喜地看到:首服文化也弥补了男式汉服相对样式单调的缺憾。
男子首服大致可分为冠冕类和巾帽类。
(更多资源请登陆百度贴吧:
中国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605309696
或西亚斯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998112873
)
10楼
2014-04-27 22:01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首服
冠最流行的时期在先秦两汉,相对巾的普及早一些。冠历来是士人之上的特权,是身份和职别的标识,也象征著士人的尊严。当冠而不冠即是「非礼」。庶民或「卑贱执事者」却不能戴冠而只可束巾;巾最早不过是随便裹发的一块布,不能出现在正式场合,最初,上层士大夫不过燕居时偶尔戴巾,后逐渐通用,到汉末为文人武士所好,以戴巾为雅尚。自唐代由幅巾衍生出了帕头后,巾帽文化愈加兴旺,到宋明则达到顶峰。所以,于汉唐时向前来留学的日本,巾帽文化鲜有流传,相反,於明代师习华夏的朝鲜,巾帽则大行其道,发展成为现代韩服中重要的元素。
冠冕类一般适用正式庄重的场合,配相应的礼服或公服。冠起著官阶职别的区分作用,名称常来源于其寓意。巾帽则搭配常服(当然,不能排除帕头类与公服的搭配,九品官服常作为庶人的婚服),多与时尚关系密切,往往一种巾帽会蕴含著一段逸事佳话。
在戴法上,冠冕类和后来的巾帽不同之处在于重视固定头发,一般需要通过笄直接固定在发髻上,另外还要在下巴处结璎,这样就很牢固不易散落了;而巾帽类的戴法则随意多了,一块或软或硬的布、纱,通过各种不同的包扎或折叠方式,缚罩在头上就是了。
(更多资源请登陆百度贴吧:
中国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605309696
或西亚斯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998112873
)
11楼
2014-04-28 22:05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首服·冠冕的佩戴
戴冠必先以纚韬发。首先束髻,用纚(xǐ)把头发包住,然后加冠、笄(jī)或簪。纚是一块整幅的缁帛(古布六尺长,二尺二寸宽)。
专以固定头发的是发笄,固定冠冕的则叫衡笄。为了增加冠的牢固性,只固定发髻还是不够的,另外在冠圈两旁还有丝绳,可以在颔下打结,这两根丝绳叫缨。缨关系著冠的固定与否。缨打结后余下的部分垂在颔下,称为緌(wei),也是一种装饰。
系冠还有另外一种办法,即用丝绳兜住下巴,丝绳的两头系在冠上,这根丝绳叫做纺
(hong)。簪与缨既然为戴冠所不可少,常用以指代冠和戴冠之人(士大夫):如杜甫诗:「空余老宾客,身上鬼簪缨。」
(更多资源请登陆百度贴吧:
中国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605309696
或西亚斯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998112873
)
12楼
2014-04-29 21:56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首服·冠冕
爵弁:郑注《士冠礼》云:「爵弁者,冕之次,其色赤而微黑,如爵头。」《白虎通·冠绋篇》则谓「其色如爵。」汉代何休解诂云:「所谓皮弁,爵弁也。皮弁武冠,爵弁文冠;夏曰收,殷曰冔,周曰弁,加旒曰冕。」
小冠:(也称束髻冠)束在头顶的小冠,多为皮制,形如手状,正束在发髻上,用簪贯其髻上,用緌系在项上,武官壮士则多饰缨于顶上,称为垂冠,初为燕居时戴,后通用于朝礼宾客,文官,学士常戴用。
15楼
2014-05-02 00:33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首服·冠冕
鶡冠:又称武冠。鶡冠在战国秦汉时期已经作为武官的冠帽,冠顶插饰鶡毛以示英勇。鶡(he),属鸱鸟类,性勇好斗,至死不却。(《汉宫仪》记有「虎贲冠(鶡冠)插两鶡尾」,《禽经》记有「鶡冠武士服之,像其勇」。)常为武将所戴。
却敌冠:卫士所戴。前高一寸,通长四寸,后高三寸,制如进贤冠
17楼
2014-05-04 22:14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文化·华夏节礼与历法节气·立夏节和立夏
立夏与立春立秋立冬一样,是标志四季开始的日子。每年四月初一前后(公历5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农历的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此时,太阳黄经为45度,在天文学上,立夏表示即将告别春天,是夏日天的开始。人们习惯上都把立夏当作是温度明显升高,炎暑将临,雷雨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生长的一个重要节气。
与立春时的东郊迎春一样,立夏时也有迎夏仪式。古时天子率百官迎夏于南郊,并祭祀炎帝和祝融。
立夏也是一个重要的节气,民间以立夏日的阴睛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下场雨最好,民谚云,“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民间的立夏节习俗主要集中在食俗与娱俗两个方面:食俗主要是疰[zhù]夏、尝新;娱俗主要是斗蛋、疰夏绳、秤人。
(更多资源请登陆百度贴吧:
中国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605309696
或西亚斯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998112873
)
18楼
2014-05-05 20:36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首服·冠冕
远游冠:多为王公所戴,有展筒(即冠前的横围片),冠上一般饰有三梁,有时也衬黑介帻或青緌以做装饰。远游冠其形方,后倾,外有围边,开前合后,据《晋书》云:「前无山,有展筒于冠前」。
貂蝉冠:(也称笼冠)为三公亲王所戴,官居一品也有戴用,其形正方,左右用细籐织成二片,形如蝉翼,并涂有金银为饰,冠上缀金,并附蝉为饰(以示高洁),冠顶插有貂尾,这是一种高贵的冠式。貂蝉冠也有以七梁冠、八梁冠加笼巾(笼巾即以细籐织两翼覆其冠)加上金珰貂蝉与貂尾,据〈宛委余篇〉云:「金取其刚,蝉居高饮清,貂内竞悍而外柔。」取其义而命名。
建华冠:明堂乐乐舞人祀天地五郊所戴。以铁为柱卷,贯大铜珠九枚,形似缕鹿,下轮大,上轮小,好像汉代盛丝的缕簏。又名鹬冠,可能以鹬羽为饰。
21楼
2014-05-08 21:13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首服·冠冕
冕:《说文》有解:「大夫以上冠也,邃延垂旒统纩。」延,又写作綎,是一块长方形的板。邃的意思是深远,这里指其长形,延覆在头上。旒(liu),是延的前沿挂着的一串串小圆玉。纩(kuang)是系在冠圈上悬在耳孔外的玉石充耳,通常叫做填(tian)。紞(dǎn)是垂在延的两侧用以悬纩的彩绦。旒、紞、纩都是冕的部件。《汉书·礼仪典》记有:「冕,帝冠,冕皆广七寸,长尺二寸,前圆后方,朱绿裹里,元表(元即黑),前垂四寸,后垂三寸,系白玉珠为十二旒,其绶朱色为组缨」。冕是天子、诸侯、大夫祭典大礼时的首服。最初,诸侯王以上冕上有旒。天子为十二旒,周之诸侯王公之旒不能超过十二,有九、七、五之分。后来只有帝王才能戴冕有旒,于是「冕旒」就成了帝王的代称。
(更多资源请登陆百度贴吧:
中国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605309696
或西亚斯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998112873
)
22楼
2014-05-09 18:36
回复
收起回复
木易朝辰
合德飞燕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每天学点汉文化】
华夏衣冠·首服·巾帕
頍是冠巾的始祖。巾帻,似亦由「頍」演衍而来。《仪礼·士冠礼》郑注:「未冠笄者著卷帻,頍象之所生也。」頍与巾帻的区别,頍为额箍,而巾帻是以巾裹摞头上,可做成各种帽式。《急就篇》云:「巾者,一幅之巾,所以裹头也。」《方言》云:「复结谓之帻巾。」
巾帽文化的风行始于唐代。唐代流行软巾,故后世称软巾也作唐巾。自此,巾开始向著两个方向发展、开花:
一个发展方向是巾类。从幅巾开始,裹法就随意,更容易展示审美特徵。巾料或软或硬,不同的折叠方式,款式变化甚多,为大众各阶层所好,同时引领著时尚潮流,纵观宋明的古籍画像,足以让人眼花缭乱。
另一个方向是帕头类。唐巾有四脚,两脚结在脑后,余下两脚结在顶上或使其自然垂下,这种巾式称为软裹,后来为使其定型与美观,内衬桐木,或以籐草织成,外覆纱并以漆漆之,为硬裹巾。在此基础上后来发展了帕头制(官帽制),逐渐称为官员的正装首服,奠定了宋明以后的官服制度。
(更多资源请登陆百度贴吧:
中国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605309696
或西亚斯汉服吧
http://tieba.baidu.com/p/2998112873
)
25楼
2014-05-12 00:18
回复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怎么看待男频作品女频化
2856330
2
质疑许仙,理解许仙
2042586
3
黑神话影神图或回炉重造
2025996
4
程鑫凯回应鸡腿诺家暴事件
1649700
5
贴吧老哥智斗诈骗分子
1187394
6
渴血厄塔汗究竟有多离谱?
832775
7
TT对战LNG
589392
8
《真三国无双起源》多家媒体好评
584683
9
请说出自己因年少无知犯过的错
567996
10
刘亦菲凭什么拿下总台视后
531279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