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起源
对于冷战初期的美国空军而言,如果能够做的事情只是整天待在基地里,等候着苏联的战略轰炸机快飞到自己头顶的时候起飞拦截是不可想象,也是不能忍受的。美国空军需要的不仅是坚实的盾牌——截击机,在自己的国土上建立一道密不透风的防空网;更需要锋利的长矛——战略轰炸机,穿透敌人的领空,给敌人以不可承受的打击。但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第一代实用超音速战斗机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之中,而更先进的战斗机设计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相比之下,曾经显赫一时的 B-47、B-52 等亚音速轰炸机比想象中落伍得更快。朝鲜战争的经验表明,低速笨重的轰炸机如 B-29 等在高速灵活的战斗机面前生存力极为低下。这使得当时美国所奉行的大规模核报复战略的效用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开发一种新的,能够有效穿透苏联领空的轰炸机,才能保证 60 年代以后的战略平衡。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101f23ad343ad4ba62e46c8b2035a89/d420e6773912b31b6863c2b68418367adbb4e154.jpg)
对于冷战初期的美国空军而言,如果能够做的事情只是整天待在基地里,等候着苏联的战略轰炸机快飞到自己头顶的时候起飞拦截是不可想象,也是不能忍受的。美国空军需要的不仅是坚实的盾牌——截击机,在自己的国土上建立一道密不透风的防空网;更需要锋利的长矛——战略轰炸机,穿透敌人的领空,给敌人以不可承受的打击。但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第一代实用超音速战斗机正在紧锣密鼓地研制之中,而更先进的战斗机设计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相比之下,曾经显赫一时的 B-47、B-52 等亚音速轰炸机比想象中落伍得更快。朝鲜战争的经验表明,低速笨重的轰炸机如 B-29 等在高速灵活的战斗机面前生存力极为低下。这使得当时美国所奉行的大规模核报复战略的效用大打折扣。因此必须开发一种新的,能够有效穿透苏联领空的轰炸机,才能保证 60 年代以后的战略平衡。
![](http://imgsrc.baidu.com/forum/w%3D580/sign=0101f23ad343ad4ba62e46c8b2035a89/d420e6773912b31b6863c2b68418367adbb4e1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