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百部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我们讲了柴胡跟葛根。
这两味药能够疗肌解表,能够升提,向上向外,推陈出新,驱赶邪气。
我们要跟上上节课,讲宽中下气的枳实、枳壳对比。
枳实、枳壳,是往下堕的,枳实沉一点,在药房一掂就知道,所以人称破胸槌,胸满用枳实,它下堕的力就大一些。
那么为什么枳壳下堕的力就小一些呢?大家在药房可以拿枳壳掂一下,它就轻多了,所以同样下气降气一个快一个慢。
枳壳枳实偏重于轻微的降气消胀,治疗一般的胸闷气胀,食不化,枳实可用于相对较重的胸痹便秘,顽固积滞,因为它沉降破积导滞之力,更胜一筹。
好比如我们拿两个东西一个是石头,一个是塑料片往水里丢,大家想想是石头沉得快,还是塑料片沉得快呢?
那当然是石头先沉到底了。
我们要把往上升的柴胡、葛根,跟往下降的枳实、枳壳,对比起来学习,那你学医就长进得快。
人体不外乎就是升降,当你掌握好了升降的药阵后,你会发现治病就变得简单起来。
人体最常见的三大病机。
一个是下陷的,我们要升举之,用葛根汤或补中益气汤。
一个是上越的,我们要沉降之,用温胆汤或大承气汤。
还有一种是中焦郁结,升降失司紊乱的,我们要恢复它升降秩序,令清者自左而升,浊者自右而降。所以用四逆散或血府逐瘀汤、柴胡疏肝散。
大家看到没有学习一味药,你真的药学到精髓,一定要看古代的名方是如何调用这味药的。
就如同一个人你要看他的领导能力,就要看他是如何将一个企业做起来,将一个发明搞出来,将一个事业普及开来,令大众都能够收益。
我们来看治疗肝郁的四逆散或柴胡疏肝散,大家发现没有,里面居然有枳实配柴胡,或者枳壳配柴胡。
怎么一升一降,这组对药同时出现呢?
这个就是古人用药的神奇,人体胸中气机郁结,当升不得升,当降不得降,此为传化失常,各种疾病随之而生,所以用药不过是拨通这个升降气机。
如同电梯一样卡在中间不能升降就废用了,然后通过修理调节,使它能上能下,那就恢复了功能。
所以我们用柴胡升发少阳之气,疏达肝气,使气机向上升发,清阳自左而起,那么胸肋部的郁结就开散了。
颈背不适,头晕目眩,也随着气机升达上来而得到缓解,容易生气的个性,导致肋胀症状也消失了。
同时我们再用枳壳或者枳实肃降肺胃肠中之气,使气机向下归于六腑,这样浊阴自右而下,那么胃脘部的堵塞就消失了。
口苦咽干泛酸咽炎食道炎胃炎,这些常见的疾病病症,也随之气机肃降而降下去。因为饮食积滞导致的浊阴上泛之证,亦随之下归肠腑。
所以说,柴胡、枳实这组对药,妙就妙在这里,向上向外条达情志,向下向内理顺消化道积滞,两者一配对,就像马路上汽车南来北往,依然能够相安无事,是因为大家各行其道。你只要让气机升降各司其属,不要紊乱,那何病之有。
《黄帝内经》说,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大家看看,这柴胡不正是令清阳实四肢出上窍吗?枳实不正令浊阴归六腑出下窍吗?
枳实可利七冲之门啊!所以寻常之人服完含有这组对药的汤方后,大都表现为肛门排气明显,腹中轻松不少,心开意解。
那为甚血府逐瘀汤里头居然也有柴胡、枳壳这组对药,大家看到没有,血府逐瘀汤,它治疗的可是胸中血府血瘀啊!
柴胡、枳壳正能够升降胸中气机,我们稍微学点中医基础理论,就知道气为血至帅,血为气之母。
当你身体因为跌打劳累各种原因有瘀血后,用活血化瘀效果不太理想时,一定要加些行气的药,因为血瘀为标,气滞是本,血瘀是果,气滞为阴。
你把气机瘀滞梳理通了,血也会随之活跃起来。
故而王清任,他在《医林改错》中说,周身之气,通而不滞,血活儿不留瘀,气通血活,何患疾病不除。
你全身气机通畅,血脉灵活,又何病之有?
中医到后面就管你这个气血,而不管你得的是什么病。
各类疾病你都要抓住气血这个根本来调,这就如同农夫种庄稼,他管的是庄稼的根部土壤肥料水分。
如果根茎得水,自然枝繁叶茂。
如果人体气通血活,自然身体强壮,百病得消。
这里就给大家点到为止,提到药物必须站在医理升降的角度来去驾驭,你才能真正用出药物的本事来。
没有理论指导的药物,就像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难以长久,有理论指导的方药,那就像有纪律的兵士,有统帅的战士,秩序井然,调度有方,攻必克,战必胜。
所以我们学医入门基础是什么,是中医基础理论,是《黄帝内经》啊!
你不要直接就想到我某某药治某某病,就学简单的葛根医颈椎病,柴胡治抑郁症,枳实治消化不良,枳壳治胸中痞闷,这些其实都是中医里头的枝末。
只要你有眼睛有心去学习,随便抓起一本古书来,你都可以得到一大把一大把的这些方面经验。
中医真正精髓的不是这些,而是我们一直反复强调的,非常圆通的医理,你只有医理根基深厚,你再驾驭起药物来才能得心应手。
就像练武的人,你想去学一招半式,学个绝招,叫师父跟你点破一下就行了,结果你没有十年八年的马步功夫根基,基本功训练,估计这个点破,点了你也不破啊!
所以下面我们继续讲《药性赋》时,始终都是要以医来帅药,以理来统方。
即便是下面将汤头歌诀的时候,我们同样是这样,绝不是简单的拿药物功用来讲,一定要讲世道人心,讲人是怎么得病的,讲如何以理统方。
这样你学一味药,学一个方,就可以旁通好多药好多方。
其实会学的人,我们讲了枳实枳壳,它把厚朴、芒硝都通了。
把旋复花、代赭石也通了,把大黄、滑石甚至都通了,把这些所有主下行下降的药的共同规律都通了。
我们讲葛根、柴胡时,他把白芷、羌活通了,把荆芥、防风也通了,甚至吧川芎、蔓荆子都通了。因为它们有个共同规律都是往上往外疏达的,抓住这个共同规律再去学药。
你学起药来,就像韩信点兵一样,多多益善,一点都不觉得学不过来,也不会觉得厌烦生厌,你看大海何曾厌倦过所有的江湖流水呢?
人如果想要轻松地学习中医,想要轻松地处事待人,那么他胸怀应当如海,能纳百川,不拒细流,进来后都能够理顺,都不会窒塞。
好下面我们开始讲百部。
百部治肺热,咳嗽可止。
《药性赋》这句话太提纲挈领了,一语中的!
它不仅把百部的功用止咳嗽道出来,更把是哪种类型的咳嗽给大家说了,肺热咳嗽,小儿尿赤,寸脉亢盛,这几个点一抓到,中医叫做抓主证,就像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一样。
你只需要抓住咳嗽,肺脉亢盛,尿赤,这时百部一上去就咳止。
我们前面跟大家提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你不要看到咳嗽这个动作是在咽喉肺,就认为一定是肺出问题。
有些慢性咽炎的病人,他也老咳嗽,我们把他咽炎一治好,他就不咳嗽了,根本不需要用任何止咳的药。
还有一些容易恼怒生气的病人,性格有点像林黛玉,肝气郁结,这时他的咳嗽可以定为干咳,因为病根在肝,病象表现为咳嗽。
所以治咳不止咳,而治肝。
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用小柴胡汤来治咳的呢?
这可是上了古书的,也是一个宝贵的经验。
古人说小柴胡汤止咳胜千金,它止的是什么咳,止的就是肝气不升,胃气不降的咳嗽。
肝气升,则出气顺。
胃气降,则纳食香。
肝胃和,咳嗽自消。
还有一种是脾胃虚寒,这是最典型的,有些病人感冒发烧,打一场吊瓶后,烧是退了,但从此舌苔白腻,咳痰不止,咳吐的痰湿清稀的,这就是消炎过度,身体阳火被降下去,而津液不能够被蒸化,故而变为痰饮留着在肺部。
像这种咳嗽你如果不跳出肺来治很难根治,你吃各种止咳水,枇杷膏,非但难起效用,反而会加重。
你去买几瓶,陈夏六君子丸来效果都比较好。因为这里头有二陈汤降胃化痰,有人参白术升脾燥湿,这样脾宜升则降,胃宜降则和。
脾胃为生痰之源,脾胃功能升降恢复,何痰之有?
痰既然没有了,它就不会再储在肺部,肺部没有痰饮储留,它就不再咳嗽了。
所以说,中医就是这么富有哲理,你如果没有哲学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那一个咳嗽都不容易治好,反复一拖,就是一两个月,甚至有半年的。
以前我们治疗一例咳嗽,最长时间是咳了半年,他就是感冒发烧后,打完吊瓶,一直咳嗽,晚上咳得厉害,咳得痰纯是清稀的,像水一样。
色黄浊为热,色清稀为寒。
日咳三焦火,夜咳肺间寒。
这明显是脾肺虚寒,阳不化阴所致。你阳气不够,不足以运化,结果水谷这些阴分物质化不了,就变成水饮,化得了才能变成气血津液。
故而我们不去止咳不去化痰,而去治疗脾胃转化津液的功能,就像你一个生产线,生产出很多次品来,你是去修次品,还是去修生产线,估计你再怎么卖力去修次品,次品还是不断地出来,你需要把生产线一修理,不再生产出次品来,你才能够高枕无忧。
而咳嗽痰饮这些浊阴上泛,就是人体津液的次品,可以说痰浊是津液的半成品,只要脾胃变津液功能强些,那变痰饮就少了。
故而我们只给他开了陈夏六君子汤,再加上干姜、细心、五味子三味药,一个温暖脾胃虚寒,一个化散肺种留饮,古籍上说,若要痰饮退,宜用姜辛味。
这句话真是一点都不虚,干姜、细辛、五味子三味药时一组鼎药,对于寒痰留饮的效果湿刚刚的,我们称之为寒饮三药。
结果病人他只吃了七付药,晚上就不咳痰了,后来病人还又抓了几付药,吃完后半年的咳嗽就再也没有了。
持续了半年反反复复,就这个简单的合方思路,把他拿下。后来又治了几例,也用这个思路治好,从此我们队这个脾胃为生痰之源,要修生产线,而不是去修次品的思想就认识更加深刻了。
当然还有肾咳,膀胱咳,大肠咳,这些一方面要大家临证去分析辨别,另一方面以后留到我们碰到了,再跟大家详讲。
古人说,名医不治咳,治咳丢脸面。
这就告诉我们咳嗽确实不好治,别小看一个小小咳嗽,关乎五脏六腑,你如果辩证不精准,你再多飞机大炮也中不了目标。
对于作战来说,定位系统很重要,雷达很重要,对于治病来说,辨证论治很重要,明白阴阳寒热很重要。
其实也没像大家想象那么难,也不是真如古人所说,名医很难治好咳嗽,大部分咳嗽还是比较好治的。
你只要简单地分清阴阳寒热,只要用药不出偏差,治好咳嗽,那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一个有些咳嗽,它不是原发病,而是续发的。
有些人肺部有肿瘤包块会咳,还有各类癌症发展到虚劳阶段也会咳,这种咳嗽就不是我们简单地去调理咳嗽就会好的,那就要专注治疗原发病的。
下面我们回归到百部来讲,它能够治疗肺热咳嗽,它的味道偏苦,苦能降肺气,它还能润肺止咳。
所以外感内伤,新咳久咳,但凡肺中有热皆可用之。
这里还要给大家介绍一个非常轻灵小巧的咳嗽方。
叫做止嗽散,出自《医学心悟》,里面就简单的几味药,治上焦如雨,就能治疗各种外感内伤,新咳久咳,只要寒热不会偏得太厉害的,都可以用它,是一个非常平和的治咳嗽方子。
如果偏寒偏热厉害,我们可以在这方子上面做寒热药加减。
寒咳的加温药,热咳的加凉药。
等我们讲完《药性赋》时,大家都知道如何去加减一个汤方了。
这个止嗽散不单是古代的医家推崇,是一个名方,更是现在很多呼吸科的医生,或者治咳嗽的大家,都知道都善用的。
我们这里就不再深入详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