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全吧 关注:3,855贴子:45,878

【挚爱忠全】笔记碎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暖我以怀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5-14 09:09回复
    南京,高数课,最后一排,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实在不爱南京。拥挤逼仄的秦淮河,钢筋水泥堆成的新街口,没有欢喜的相逢相识。吴忠全的和我去北方像魔咒,虚无的青天,广袤的稻田,大片的黄色森林,浓稠的雾,奔跑的少年。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5-14 09:10
    回复
      读完《渔舟唱晚》,我在文后的空白一页写:与其说是隐退了“我”的散文,毋宁说就是一篇内敛小说。后来我突然意识到,文中的游客就是“我”,是被刻意掩饰的作者本身。这样的处理,很新奇,也或许,是为了和一位十万个为什么呆逼游客撇清关系。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5-14 09:17
      回复
        从夕阳说起,历经淡淡的夜,收束以日出。吴忠全的散文更多时候只是清淡的愁绪,甚至留以淡淡暖意,不似他小说那样冷峻。在黑暗骑士之外留有另一种风格,是对自己和时年的宽容,也是对读者的馈赠。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5-14 09:24
        回复
          达令暖我 @Vivid_木习习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5-14 09:26
          回复
            至于内容,大抵是关乎,朴素和现代化的矛盾。这种应试教育里读到恶心的题材,却能写的让我很舒服,有所思,人与人的才华终究不同。一年之前我就对很多人说,有必要相信吴忠全是天才。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5-14 09:28
            回复
              这一年都在圈子里流离,睽违让我丧失了对文学的任何敏感。这本书我要读得很慢,我想要师从这样的风格。读过的名著都忘了吧,重新做一个学徒,好好写习作。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5-14 09:37
              回复
                《渔舟唱晚》描绘了一副众生相,老人,老伴,儿媳妇,少年,少年的母亲,归乡的妇女,弃笔从商的作家,归乡的夫妇,画家,游客,他们千差万别,但在主题之下具有了确凿的共性。形散而神不散的秘诀在于,吴忠全不是逐一介绍人物登场,他们或是与老人的生活有交集,或许是出现在老人的话里,老人成了线索,串起零散的珠子。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5-14 09:54
                回复
                  其实我也挺渴望简单,朴素,就像爱情。只要有爱情,贫富皆可,哪里都好。如果哪里都没有爱情,我还是更偏爱繁华。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5-14 10:34
                  回复
                    我开始懂得,短篇小说中不是不能设置许多人物,只是群像人物或者扁平人物没必要指名道姓。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4-05-14 12:23
                    回复
                      《海不是海》,大抵关乎昔盛今衰,一切波澜壮阔在漫长历史的衡量之下都显得轻浮,一切沉重则会在时间里失重。关于小城的人事的描写则是为了营造情绪。不偏爱名胜古迹,对北方小城有一种难以言述的情结,我和吴忠全是一样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5-15 09:45
                      回复
                        《又见炊烟》,祖母。我与父母之间,今生实在淡薄亦不堪。如果不是祖辈的爱,我可能不会明白何为亲情。只有祖辈对孩子的爱,是真正纯净的,不掺杂期许,要求,暴力。我霎时想要回故乡去看看祖母了。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5-15 10:09
                        回复
                          作家对于人称的极致运用是小说发展的成果。但是吴忠全在散文里的人称使用同样富有创造力,“我”作为经历者和叙述者隐退不见,但又可通过行走路线和人物对话时时看到“我”的存在。在此之前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写法。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4-05-15 11:12
                          回复
                            吴的作品像玉,明明经过匠心雕琢,却能以浑然天成的面目示人。他的创作才情会一次次让我拜服和兴奋。我开始质疑,这些文字,用散文集一言以概之是否真的合适。如果说开篇的两章,只是在传统散文的框架内隐退了故事的第一视角,《明天不远》则彻底向小说的一边倾斜了。人物环境情节的三要素一应俱全,而青年男女之间夸张的契合和开出城市的大胆举止则更是小说家美好愿望的具化。要说这是一篇散文也无可厚非,在这样的“散文集”里,散文和小说的界限被无限地模糊化了。吴亲身经历了这一切,可能会是“这些文字是散文而非小说”的唯一证据。
                            回到这篇本身。结尾说,明天还远着呢,而标题却是《明天不远》,看似悖论,实则是一种自我嘲讽或者说无奈。往外面世界开只是存在于酒后的冲动里,当曙光穿透乌云的时候,一切小人物的幻想也就蒸发了。
                            这就像是从冗长的《有声默片》中截取的片段,它和那个世界,和那样的情绪,如此地接近:小人物想要挣脱生活而不能挣脱。从这一点来看,《再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寂寥》更像是小说集了。又或者说,《有声默片》是从真真切切的苦难里长出来的。


                            IP属地:湖南16楼2014-05-26 23:40
                            回复
                              吴忠全将小说和散文交叠在一起的做法,真的让我困惑。对于小说和散文的区分,高三的时候我就请教过语文老师,得到的回答是,真实的是散文,虚构的就是小说——这当然是讨巧省力但破绽百出的划分方法。网上搜索,对于小说和散文的划分也没有一劳永逸的划分标准——也许也并不存在。
                              最认同的是,小说着力在刻画人物,散文则落脚在一个情字上。这样看来,海不是海和渔舟唱晚没有中心人物,情绪萦绕其间,那么就是散文;明天不远,则算小说。
                              真实性可以作为辅助的手段,如果明天不远所写,的确是吴忠全的相亲经历,艺术化处理没有让原本的事件面目全非,那么它仍算是散文。
                              我不想再在文体之辨上折磨自己,毕竟像吴这样,把小说散文都写成小说的模样,是小说家的一种荣光。最后贴上我看到最合理的关于小说散文之辨的说法。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14-05-29 14: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