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吧 关注:351,371贴子:18,148,031

【小马在路上】探寻之工艺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普洱茶的工艺流程总结成文字无非就是:萎凋,杀青,揉捻,摊晾,晒青。网络随处可查,照片也并不稀奇。
可是其中细节,手段繁多,我想并不曾有什么古籍古法去记载萎凋应该几分钟,杀青几分钟,揉捻用多少磅的力顺时针揉几圈,太阳温度达到多少晒几小时。。。。。
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不断的摸索学习总结出来的(这是我的理解),所以,什么是最佳?
我认为最优的工艺应该是充分考量了茶性以及自己需求之后有所针对性的,并不是一个所谓的低温杀青高温杀青泡条紧条可以去认定的。
一家之言,且看且笑,我们都只是在路上


1楼2014-05-16 12:42回复
    真是。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5-16 12:58
    回复
      【关于萎凋】
      为什么要萎凋?
      首先啰嗦一下,有一个词是根本【发酵】,这其实是所有茶都跑不开的一个根本,甚至六大茶类也是依发酵程度判定,而普洱生茶【后发酵】展现出的无穷的变化也是普洱茶最重要的魅力。
      所以,普洱生茶,是后发酵的。顾名思义,我们会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去防止发生前期的发酵。
      萎凋,就是其中一项。(小弟之对普洱茶的工艺有所了解,听朋友说红茶不萎凋,鲜叶堆着让中间开始发红)
      萎凋多久为好?
      不知是哪位做茶的前辈先提出来的萎凋时间应为3-4小时(无从查证,小弟很多东西都靠实践而来,读相关资料并不多)
      有一个时间上的标量是挺好的事情,但这不是一定的。
      萎凋要达到叶子变得足够柔软但又不至于太干,正常情况下3-4小时。
      比如今年,可能雨水太少,我觉得鲜叶本身水分并不充足,采下来就蔫蔫的,萎凋不宜太久。(在此吐槽一下,太多人认为越干旱茶叶越好,香气更好茶质更饱满,有道理,可是茶树是植物,没水了,能好到哪去?总体来说,不喜欢今年茶,不管你们再说什么更香更柔,采下来叶子没生机我看着心里都不舒服)
      萎凋有什么影响?
      完全不萎凋,有提前发酵,叶片会变红,汤。。。变水了。。各自体会吧
      萎凋不充分,炒的时候相对粘度高,不好炒,容易糊
      萎凋太久,鲜叶水分太低,如果没怎么炒已经干了要糊了,你出锅不?出了没杀到位,不出。。。糊了。。。
      当然我希望去建立一个界线,就是极端是什么样,然后中间的靠自己理解和想象
      萎凋充分香气较好,不充分比较涩,挂水的那种涩。。。自由发挥想象吧。。


      4楼2014-05-16 13:02
      回复
        【关于杀青】
        这里面道道可多了。。。。。
        先说加工条件
        铁锅要厚,这样温度相对均匀,杀出来的茶叶也相对均匀
        另外我有朋友用掺了铜的锅,说是导热快还是怎么地?还是没有铁锈味?
        锅要干净,我会告诉你其实深山里很多家用煮猪食的锅炒茶吗。。。。。不过这种大家应该不会喝的到,还是这种加工条件的一般茶很少,不以茶为主业,所以应该不怎么进入市场吧。
        也就我这种。。。。。木有资本的小弟才去深山沟沟里找茶吧。。。只能这样了。。
        需要有出烟的烟囱,有的地方直接放一个铁架子,上面放一口锅,茶没有一家没烟味的(当然我认为烟味的形成有很多因素,这只是其中一种吧)
        最好有单独的通风的可以摊晾茶叶的房间,有那种太阳棚(我也不知道叫啥,半透明的可能是塑料的)温度高,防止阴雨天没办法晒青
        其他乱七八糟一时想不起来。。。
        还有柴火哦!!!不能太细!!!!!泪奔啊,火温变化太快根本没法控制。


        5楼2014-05-16 13:20
        回复
          本教主率逍遥二使,四大法王,五行旗,五散人及麾下五十万教众前来助攻!


          IP属地:湖南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14-05-16 13:22
          回复
            现在做茶真会有这么细的人吗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5-16 13:22
            收起回复
              跟我一起来贴吧的 瓜油奥拉 都水到十一级了,并且蹭到不少茶和茶具,于是我决定每个帖子都回复这段话水到十级: 有要派茶和派茶具的请随时召唤我吧!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5-16 13:47
              回复
                作为一个新人。。默默的水下经验。。顺便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学习下


                IP属地:广西9楼2014-05-16 14:35
                回复
                  现在很多人喝个破粗茶饼子,恨不得外穿中华立领内套对襟大褂,左手佛珠右手俩破核桃,一把化工壶,整个香山电子秤用茶针跟撬锁似的挑球了20来分钟幺他10克,看着秒表数着12345出汤!!!卧槽!一口台地秒出下肚,瞬间变成冰岛人,回甘回甜满腹经纶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全在嗓子眼里!什么班长易武曼松西归古树纯料全都弱爆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5-16 17:11
                  回复
                    好了准备上锅啦!
                    根据锅的大小一般一锅4-6公斤鲜叶,一般有一个人专门看火,进行调节
                    不能冷锅直接炒,先用手测试锅的问题,沿着锅壁向锅的中央摸,如果觉得烫的受不了了。。。。。千万别信我。。。不是这样试的。。
                    大概放在锅中央距离过十公分左右的距离,觉得烫手无法停留,就可以开炒啦
                    炒的手法一般有翻,抖,捂
                    翻的速度根据火温调整,根本原则是不能糊,鲜叶入锅可以听到噼里啪啦的声音~
                    翻几道需要进行抖,把鲜叶抖散,这样中间的才不至于太热
                    后期需要降火温,进行一定程度的捂,道理很简单,蒸馒头是不是盖上盖子馒头才容易熟?
                    茶叶一芽几叶还有梗,老嫩程度不一样,老一点的自然不易熟,需要进行捂
                    另外捂也是一个提香的过程,可以提成茶品的香气,所以其实不是只有烘青提香什么的,或者某些茶品香气好就好,香气弱就不好,这些全是工艺手段上可以进行控制的,没有必要盲目建立标准。
                    总的来说火温是由高到低有这么一个变化在里面的,太细节的就不讲了,因人而异吧
                    至于杀青程度,我不认可所谓的炒熟,炒透
                    通常这种就是用所谓的【低温杀青】把茶叶完全闷熟,捂的手法很多
                    出来之后完全没有红梗,叶底发黄像泡了水的黄豆那样,毫无生气
                    无论气味还是汤,香气都很强,苦涩度低,汤水柔,如果用高温进行冲泡,会微微发酸
                    有茶商为了新茶口感香甜好卖,就用这种工艺,但是我认为完全没有后期。
                    道理很简单,你炒青菜给炒烂了,中午吃着好吃,放到晚上还能吃吗?
                    另外就是这种提香就是用手段把茶叶你所有的东西都马上给我展现出来吧,后面我不管了
                    至于杀青程度不够,这我并不担心,因为后面压饼过蒸汽的时候可以稍微进行改善,并且我认为相对来说还是有点有利于存放的,看好后期,五年后。
                    杀青不足一部分人是为了需求刻意为之,希望存放久一些
                    更多的是想要进行【高温杀青】(至于说哪种香气更强我认为香气类型不一样,低温闷炒提香是把茶叶本身的物质全部破换转化掉,又或者这个低温的过程中让茶叶在锅内是有一个【发酵】的成分在,高温也许是更加醇真的香气吧)
                    但是由于火候控制不好或者炒的技术不到位,所以出了【糊点,糊片】,已经闻到很大糊味了,降火也来不及了,只能下锅了
                    这里面细节很多,实在不能用文字描述全尽,小弟所知也甚少,希望大家交流指点
                    另外无论制茶的哪一步,都围绕着一个根本的【发酵】,所谓低温杀青的过程中,是不是在锅内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发酵呢?所谓高温快杀是不是要极力避免在锅内的发酵呢?
                    想到什么再补充吧。

                    老先生做的炒茶神器,不过太重了,我觉得不是很实用
                    一般都用两三叉的树枝


                    12楼2014-05-16 23:45
                    收起回复
                      现在很多人喝个破粗茶饼子,恨不得外穿中华立领内套对襟大褂,左手佛珠右手俩破核桃,一把化工壶,整个香山电子秤用茶针跟撬锁似的挑球了20来分钟幺他10克,看着秒表数着12345出汤!!!卧槽!一口台地秒出下肚,瞬间变成冰岛人,回甘回甜满腹经纶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全在嗓子眼里!什么班长易武曼松西归古树纯料全都弱爆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5-17 00:34
                      回复
                        围观看看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4-05-17 00:34
                        回复
                          支持楼主讲下去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5-25 12:03
                          收起回复
                            【晒青】顾名思义,就是。。。。。。大家都知道
                            那么,所谓的前发酵还是后发酵就是根据晒青这一步界定的
                            晒青之前的发酵,就是前发酵。晒青之后,就是后发酵。(我是这么理解,不妥之处请谅解)
                            所以要使什么手段要赶紧了!!!马上就要晒了!!!
                            我所讲的一切工艺,都建立在 晚上杀青,上午晒青这样的流程上
                            那么揉完,抖完,摊晾了,太阳没出来,这段时间呢?
                            放在室内,还是室外,每个人见解不同
                            有人说:我要避免前发酵!所以要严格通风!应该放在室外!
                            在不是阴雨天的天气下,这样在室外晾一晚上,第二天早上出太阳的时候茶叶就干到一定程度了
                            我并不认可这样,既然要【晒青】那当然要晒干,传统说法是要太阳暴晒四小时巴拉巴拉
                            晚上阴干了,岂不是月光青了?
                            那我们放到室内,有人说要通风啊!不能闷着。我同意,事实上就算在室内,就算关上门,山上茶农的房子能密封成什么样啊。。。我去年在的时候,很多家火房还是木头搭的,具有一定通风性
                            今年很多就新盖了火房,挺开心的,说明生活真的提高了不少。
                            即便大家所有理念都一致了,ok,室内
                            那么,到底要撒多厚呢?????
                            有人说要薄些,有人说薄了晒干容易碎,损耗太大
                            有人说要厚,给一点点发酵在里面,这样做出来的茶口感柔和
                            (这个确实,不信你们喝喝雨林的?哈哈,我说露了什么吗)
                            有人说,我晚上厚一点,给点发酵。早上重新撒一遍,薄一点,方便暴晒
                            众说纷纭。


                            17楼2014-05-25 13:30
                            回复
                              好专业。


                              IP属地:河北18楼2014-05-25 15:0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