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知,相识,相伴;相悖,留憾,归来。
————
臧晓明 篇——挚友,亦会被“刺激”所破坏;冰释前嫌,友谊未因此毁于一旦 @龙之黒煞 @人峰掀翮
————
在前几篇里面,我多次提及到臧晓明,的确,他是我深交的第一人。
和他的交往,是从初二开始的。大概是因为同样喜爱武侠小说,一起讨论情节,发现他有很多地方理解看法都跟我一样,便视他为可交之友。再到后来,议时事历史,臧否人物,都让我感到犹如遇到知音一般,把我的想法一吐而快。小明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虽然别人不一定知道他的思维,但是他所思考的的确是同龄人很少关注而具有价值的问题。
那个时候和小明的交流是平等的,愉快的。有话题可以拿出来直接讨论,有不爽的地方可以一起骂人,写了诗词拿出来彼此讨论,关于当时我的迷恋之人可以给我建议。即使是充满火药味与禁令的话题也可以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不必有任何担心。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分歧也是可以求同存异的。
小明在很多方面的确和我很像,两个有如此多共同点的人自然会聊到一起,成为朋友。那个时候,我和他彼此交谈人生观世界观,坦诚相待,彼此质疑也彼此理解。最终我视他为无话不谈之人,去年寒假中数天晚上用qq畅谈至十一点仍不罢休,一如今年寒假陪伴我的另一个人。
到这个时候,我和他的关系可谓是到了顶峰。他是一个爱音乐,爱思考,积极进取的人,自然是我眼中值得深交之人。他也经常跟我分享他的想法,从中使我受益颇多。我平素思考的稀奇古怪的问题,都在小明那里得到了共鸣。
初二春季学期随之而来,虽然仍是无话不谈,我却感到和小明的关系暗起波澜。“臧四百”“臧五百”直到“臧八百”,我预感我和小明交流中的那份平等将不再得以保持。出于娱乐的角度,我将《孔乙己》一文改做《臧八百》,但自此之后仿佛我们之间便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障。小明本来是个挺平衡的人,也不愿刺激别人,在被人称作臧八百之后却不知从何增加了几分戾气,人也变得激进,叫人难以接受。一片片臧八百的呼声之中,初二结束了,小明变了,留给我迷茫。
暑假两个月,在键盘后的时光和他依旧可以正常交流,当现实社会里面对他的时候却感到一股疏远和悲凉。乡为身死而不避言,今为不知何故兮而疏远之。暑假中以为初三可以和他继续好好交流,但是另一场风暴彻底吹飞了这种幻想。
“厉害”“刺激”……是的,这样的氛围中,有谁愿意静下心,如同原来那样好好交谈呢?大刺激们忙着互相刺激,小明也被人供为臧厉害,这样的情形,谈什么国事历史呢?只有远离现实世界,缩在键盘后面,我和小明才能静下心来继续从前那样的交谈。我不由得也便生出一丝悲哀:真正的世界里全是虚幻的吹逼,真正的交流却要依靠虚幻的网络。
情况的恶化还没有打住。某次大考中小明数学没考好,恰逢我装了逼大放考砸之语却高出小明数分。此事大概令他倍受刺激,撰文数篇讽刺鄙人。自此,之前的平等交流全不见踪影,即使在网络这座屏障背后也无法彼此好好交谈。那曾经无话不说的关系也就此破裂。这并不是小明或者我一个人的错,小明被刺激做出何等举动都可以理解,我也并非存心装逼之人,这样的破裂,大概是浮躁的环境带来的必然结果。我默默的接受了,带着遗憾和后悔。
幸好,故事没有结束。寒假里我又有了不少和小明在现实世界里独处的机会。明知那个撰文攻击我的人便是他,我却对此闭口不提,盼望着和他释嫌。
大概随着年龄的成长,人自然而然也会变得成熟。黑夜中,中关村大街上我和他又有了共同语言,又可以一起讨论,一起骂街。从前的友谊自现实生活开始破裂,这次的关系也自现实世界开始重建。很快,我和他的交谈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不同的是,两个人大概都内敛了些,成熟了些。
随之,我等到了我所期待的东西——他对于那个撰文攻击者身份的承认与道歉。在“刺激,厉害”的狂潮中能和他,这位一年多之前便已无话不谈的挚友冰释前嫌,我感到十分幸运。
倘若刺激来刺激去,把朋友都刺激走了,那倒真是刺激。厉害来厉害去,又有何意义?
把时间重新拨回一年多前海淀黄庄东北角的那个必胜客,没有刺激,没有厉害,只有我和他,两个年轻的学生互诉抱负与理想。恍惚间,仿佛又看到了那天阳光,和煦的冬日,恰到好处地照进玻璃窗。
可笑的是,当我从幻想里醒来,外面等待我的,只有厚厚的雾霾。
————
臧晓明篇 完
————
后记:这篇文章我觉得应该是跑题了,说是人物简评,事实上根本不是评述小明,倒像是讲我自己的故事。诸位现在看到的文章事实上是第二版,第一版因为没保存所以在写完之后丢掉了,幸好有人支持着我从头再写。写臧晓明篇忙忙活活倒腾了一晚上,这篇文章各位也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已经很疲惫了。
————
臧晓明 篇——挚友,亦会被“刺激”所破坏;冰释前嫌,友谊未因此毁于一旦 @龙之黒煞 @人峰掀翮
————
在前几篇里面,我多次提及到臧晓明,的确,他是我深交的第一人。
和他的交往,是从初二开始的。大概是因为同样喜爱武侠小说,一起讨论情节,发现他有很多地方理解看法都跟我一样,便视他为可交之友。再到后来,议时事历史,臧否人物,都让我感到犹如遇到知音一般,把我的想法一吐而快。小明就是这样一个善于思考的人。虽然别人不一定知道他的思维,但是他所思考的的确是同龄人很少关注而具有价值的问题。
那个时候和小明的交流是平等的,愉快的。有话题可以拿出来直接讨论,有不爽的地方可以一起骂人,写了诗词拿出来彼此讨论,关于当时我的迷恋之人可以给我建议。即使是充满火药味与禁令的话题也可以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消遣——而不必有任何担心。在那个时候,我们的分歧也是可以求同存异的。
小明在很多方面的确和我很像,两个有如此多共同点的人自然会聊到一起,成为朋友。那个时候,我和他彼此交谈人生观世界观,坦诚相待,彼此质疑也彼此理解。最终我视他为无话不谈之人,去年寒假中数天晚上用qq畅谈至十一点仍不罢休,一如今年寒假陪伴我的另一个人。
到这个时候,我和他的关系可谓是到了顶峰。他是一个爱音乐,爱思考,积极进取的人,自然是我眼中值得深交之人。他也经常跟我分享他的想法,从中使我受益颇多。我平素思考的稀奇古怪的问题,都在小明那里得到了共鸣。
初二春季学期随之而来,虽然仍是无话不谈,我却感到和小明的关系暗起波澜。“臧四百”“臧五百”直到“臧八百”,我预感我和小明交流中的那份平等将不再得以保持。出于娱乐的角度,我将《孔乙己》一文改做《臧八百》,但自此之后仿佛我们之间便隔了一层可悲的厚壁障。小明本来是个挺平衡的人,也不愿刺激别人,在被人称作臧八百之后却不知从何增加了几分戾气,人也变得激进,叫人难以接受。一片片臧八百的呼声之中,初二结束了,小明变了,留给我迷茫。
暑假两个月,在键盘后的时光和他依旧可以正常交流,当现实社会里面对他的时候却感到一股疏远和悲凉。乡为身死而不避言,今为不知何故兮而疏远之。暑假中以为初三可以和他继续好好交流,但是另一场风暴彻底吹飞了这种幻想。
“厉害”“刺激”……是的,这样的氛围中,有谁愿意静下心,如同原来那样好好交谈呢?大刺激们忙着互相刺激,小明也被人供为臧厉害,这样的情形,谈什么国事历史呢?只有远离现实世界,缩在键盘后面,我和小明才能静下心来继续从前那样的交谈。我不由得也便生出一丝悲哀:真正的世界里全是虚幻的吹逼,真正的交流却要依靠虚幻的网络。
情况的恶化还没有打住。某次大考中小明数学没考好,恰逢我装了逼大放考砸之语却高出小明数分。此事大概令他倍受刺激,撰文数篇讽刺鄙人。自此,之前的平等交流全不见踪影,即使在网络这座屏障背后也无法彼此好好交谈。那曾经无话不说的关系也就此破裂。这并不是小明或者我一个人的错,小明被刺激做出何等举动都可以理解,我也并非存心装逼之人,这样的破裂,大概是浮躁的环境带来的必然结果。我默默的接受了,带着遗憾和后悔。
幸好,故事没有结束。寒假里我又有了不少和小明在现实世界里独处的机会。明知那个撰文攻击我的人便是他,我却对此闭口不提,盼望着和他释嫌。
大概随着年龄的成长,人自然而然也会变得成熟。黑夜中,中关村大街上我和他又有了共同语言,又可以一起讨论,一起骂街。从前的友谊自现实生活开始破裂,这次的关系也自现实世界开始重建。很快,我和他的交谈又回到了之前的状态,不同的是,两个人大概都内敛了些,成熟了些。
随之,我等到了我所期待的东西——他对于那个撰文攻击者身份的承认与道歉。在“刺激,厉害”的狂潮中能和他,这位一年多之前便已无话不谈的挚友冰释前嫌,我感到十分幸运。
倘若刺激来刺激去,把朋友都刺激走了,那倒真是刺激。厉害来厉害去,又有何意义?
把时间重新拨回一年多前海淀黄庄东北角的那个必胜客,没有刺激,没有厉害,只有我和他,两个年轻的学生互诉抱负与理想。恍惚间,仿佛又看到了那天阳光,和煦的冬日,恰到好处地照进玻璃窗。
可笑的是,当我从幻想里醒来,外面等待我的,只有厚厚的雾霾。
————
臧晓明篇 完
————
后记:这篇文章我觉得应该是跑题了,说是人物简评,事实上根本不是评述小明,倒像是讲我自己的故事。诸位现在看到的文章事实上是第二版,第一版因为没保存所以在写完之后丢掉了,幸好有人支持着我从头再写。写臧晓明篇忙忙活活倒腾了一晚上,这篇文章各位也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我已经很疲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