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大壮吧 关注:2贴子:555

回复:经典悖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3. 自相矛盾
正所谓无矛盾不悖论。
矛盾一词出自《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大意为: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无论用什么东西都无法穿破它!”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什么东西它都能穿破!”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那个人不能回答。
一个人在同一判断中,对同一问题,是不能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来的。若是这样做了,那就是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楼2015-02-21 15:25
回复
    4. 白马非马
    说起中国古代著名悖论,就不能不提白马非马。
    公孙龙,诸子百家中的名家,一向以诡辩著称。
    原文如下:马者,所以名形也;白者,所以名色也。名形者非名色也。故曰:白马非马。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故黄黑马一也,而可以应有马,而不可以应有白马,是白马之非马审矣。马者,无去取于色,故黄黑皆所以应。白马者有去取于色,黄黑马皆所以色去,故惟白马独可以应耳。无去者,非有去也。故曰:白马非马.马故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由马如己耳。安取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白与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大意是:马,指的是形体。白,指的是颜色。形体不是颜色,所以白马不是马。若需要一匹马,那么黄马黑马都可以。但是若需要一匹白马,黄马黑马就不可以。所以白马不是马。马是马,白是白,白马强调了白,所以不是马。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楼2015-02-21 15:26
    收起回复
      5.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
      这个类似于飞矢不动的理论,出自庄子的好基友惠施。
      惠施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辩论家,名家的开山鼻祖,还当过魏国的丞相。
      飞鸟之景,未尝动也,那是因为,当一个物体在给定的时刻,都占有自己的空间位置时,所以它是静止不动的;而飞鸟之影和射出去的箭正好如此,所以飞鸟之影不动、飞矢不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4楼2015-02-21 15:26
      回复
        7. 一尺之棰
        《庄子 天下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这个类似乌龟悖论的说法仍然是庄子他老人家的思想。
        “一尺之捶”,今天取其一半,明天取其一半的一半,后天再取其一半的一半的一半,如是“日取其半”,总有一半留下,所以“万世不竭”。一尺之捶是一有限的物体,但它却可以无限地分割下去。


        来自Android客户端35楼2015-02-21 15:26
        回复
          空地上的奶牛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来自Android客户端36楼2015-02-21 15:28
          回复
            黄油猫理论(英文:Buttered Cat Theory),是把两种民间常识组合而成的理论,该常识为:(1) 猫在半空中跳下,永远用脚着陆。(2) 把黄油吐司抛到半空中,吐司永远在涂上黄油的一面落地。这个悖论出现在,你把黄油吐司没有涂上黄油的一面黏着猫的背部之时,让猫从半空中跳下。依照以上两条定律,猫无法用脚着陆,因为黄油吐司永远在涂上黄油的一面落地;但同样的,黄油吐司涂上黄油的一面无法落地,因为猫永远用脚着陆。


            来自iPhone客户端37楼2016-01-04 22:29
            回复
              我从别的书上看到的几句话,我也想发到这个帖子里


              来自iPhone客户端38楼2017-10-08 12:54
              回复
                人类太喜欢用已知来解释未知,然后以此为基准来评判。


                来自iPhone客户端39楼2017-10-08 12: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