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诚然。这不妨看做是《法华经》灵验无比的例证,可是……”
博雅仿佛正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可是什么? ”
“怎么说呢,晴明? 一想到熊野山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
骷髅中的舌头一刻不停地念诵着《法华经》,不知怎么回事,我怎么都感觉不到他的崇高,反而感到毛骨悚然呢。“
“的确如此。”
“你也这样想吗? ”
“是呀。”
晴明的红唇上浮出一丝冷静的微笑。
“人若是过分迷恋某位美人,失魂落魄之余,有时也会变成魔鬼的。”
晴明注视着博雅。
“嗯。”
“执著心过分强烈的话,人有时也会变成魔鬼的。”
“呵呵。”
“念诵《法华经》,祈愿往生极乐,同样也是一种执著。”
“……”
“这位和尚恐怕也是执著心格外强烈吧。”
“照这么说,晴明,舌头念诵《法华经》,并不是因为《法华经》灵验的缘故喽? ”
“是呀。恐怕是那位和尚强烈的执著心造成的。这大概也是一种鬼吧。”
“是鬼吗? ”
“算是吧。”
晴明点头,把目光转向博雅:“可是,博雅,没想到是舌头……”
“舌头? ”
“嗯。你提到骷髅舌头,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你在说什么? ”
“就是舌头嘛。”
“舌头? ”
“骷髅呀。”
“骷髅? ”
“眼下正好有一件事情,我在犹豫不决。”
“是吗? ”
“这件事其实也与东大寺有关。多亏你提起舌头,我已经心中有数,明白该如何处置啦。”
“究竟是什么事? ”
“在西京,有一座寺院,名叫最照寺。”
“那个寺院我也知道。”
“约莫八十年前,曾在东大寺修行的常道上人创建了最照寺。这位上人曾蒙空海大师亲行灌顶礼
(佛教真言宗授与修行僧人以阿闭梨资格时举行的仪式。)。“
“嗯。空海大师与东大寺,缘分原本很深。”
“早在七十五年前,常道上人就已经去世了。如今,最照寺的住持是一位法名叫做忍觉的和尚。”
“这名字我听说过。在宫中还见过他几次。”
“他今年将满五十六岁。就是这位忍觉和尚最近遇上了一桩怪事。”
“诚然。这不妨看做是《法华经》灵验无比的例证,可是……”
博雅仿佛正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可是什么? ”
“怎么说呢,晴明? 一想到熊野山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论春夏秋冬、白天黑夜,
骷髅中的舌头一刻不停地念诵着《法华经》,不知怎么回事,我怎么都感觉不到他的崇高,反而感到毛骨悚然呢。“
“的确如此。”
“你也这样想吗? ”
“是呀。”
晴明的红唇上浮出一丝冷静的微笑。
“人若是过分迷恋某位美人,失魂落魄之余,有时也会变成魔鬼的。”
晴明注视着博雅。
“嗯。”
“执著心过分强烈的话,人有时也会变成魔鬼的。”
“呵呵。”
“念诵《法华经》,祈愿往生极乐,同样也是一种执著。”
“……”
“这位和尚恐怕也是执著心格外强烈吧。”
“照这么说,晴明,舌头念诵《法华经》,并不是因为《法华经》灵验的缘故喽? ”
“是呀。恐怕是那位和尚强烈的执著心造成的。这大概也是一种鬼吧。”
“是鬼吗? ”
“算是吧。”
晴明点头,把目光转向博雅:“可是,博雅,没想到是舌头……”
“舌头? ”
“嗯。你提到骷髅舌头,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你在说什么? ”
“就是舌头嘛。”
“舌头? ”
“骷髅呀。”
“骷髅? ”
“眼下正好有一件事情,我在犹豫不决。”
“是吗? ”
“这件事其实也与东大寺有关。多亏你提起舌头,我已经心中有数,明白该如何处置啦。”
“究竟是什么事? ”
“在西京,有一座寺院,名叫最照寺。”
“那个寺院我也知道。”
“约莫八十年前,曾在东大寺修行的常道上人创建了最照寺。这位上人曾蒙空海大师亲行灌顶礼
(佛教真言宗授与修行僧人以阿闭梨资格时举行的仪式。)。“
“嗯。空海大师与东大寺,缘分原本很深。”
“早在七十五年前,常道上人就已经去世了。如今,最照寺的住持是一位法名叫做忍觉的和尚。”
“这名字我听说过。在宫中还见过他几次。”
“他今年将满五十六岁。就是这位忍觉和尚最近遇上了一桩怪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