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5月25日漏签0天
食疗天下吧 关注:32,905贴子:159,423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食疗天下吧
>0< 加载中...

【饮食养生】道家饮食养生小结

  • 取消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天下杏林大本营
  • 武林高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食物选择以及食物搭配等方面之讲究,是道教饮食养生的重要内容,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目前已有不少。而道教徒在饮食过程中的一整套科学合理的保健方法,却少有学者关注。这些饮食保健措施有益健康,于今仍有借鉴价值,本文细致发掘《道藏》有关记载,疑从食前养护、进食保养、食后健身三个步骤详加阐述。


  • 天下杏林大本营
  • 武林高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一、食前养生
饮食当先饥而食、先渴而饮,如南朝陶弘景言:“食不欲过饱,故道士先饥而食也。饮不欲过多,故道士先渴而饮。”约成书于中晚唐的会稽道士范修然所撰之《至言总-养生》重复陶隐居的这一饮食观:“善养性者,先饥乃食,先渴后饮。”为什么饮食不能极饥而食、极渴而饮呢?因为在道医看来,“极饥而食且过饱,结积聚。极渴而饮且过多,成痰癖”。《彭祖摄生养性论》也强调这一点:“不欲甚饥,饥则过深,食诫过多。勿极渴而饮,食诫过深。食过则症块成疾,饮过则痰癖结聚气风。”饿到极端,容易过食,渴到极端,容易过饮,正如《养性延命录-食诫篇》所言:“养性者,先饥乃食,先渴而饮。恐觉饥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饮,饮必过。”过食、过饮会造成疾患,所以我们应当先饥而食、先渴而饮。
道门认为食前最好先咽气:“凡食,欲得先微吸取气,咽一两咽乃食,主无病。”又如《太清道士摄生论》记载:“每旦初起,面向午,展两手于膝上,心眼观气入顶,下连涌泉。旦旦如此,名曰送气。常以鼻引气,口吐气,小微吐之,不得开口,复欲得出气少,入气多。每欲食先须送入腹。”明初道士洪自诚编撰之《长生诠经》也援引《太上日用经》,揭示了一种饮食之前服气存神的方法:“日用饮食禁口端坐,莫起一念,万虑俱忘,存神定意,眼不视物,耳不听声,一心内守,调息绵绵,渐渐呼出,莫教间断,似有若无,自然心火下降,肾水上升,口里津生,灵真附体,得至长生。”饮食前调息定神,有利于肠胃血液循环,加强肠胃的纳连功能,
对于将食之物,需要卫生,提倡熟食。《太清道士林摄生论》主张:“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陈臭,勿饮浊酒食面,则塞气死人”;“茅屋漏水坠诸脯肉上,食之成症结病》凡作脯不肯乾者,害人也。祭神肉无故自动,食之害人。饮食上有蜂行住,食中必有毒害也”;“食生肉伤胃,一切肉唯须烂煮,停冷食之”。《三元延寿参赞书-人元之寿饮食有度者得之》引经书云:“酒浆照人无阴,不可饮”;“阴池流泉,六月行路勿饮,发虐”“食茅屋漏水坠脯肉,成症瘕,生恶疮”;“人汗入肉,食之作丁疮”。“食诸兽自死肉,生丁疮。”……秋夏果落地,恶虫缘,食之患九漏。生果停留多日,有损处,食之伤人。人之肠胃功能不宜生食,陈腐之食对肠胃更是有害,脯肉受潮、人汗入肉、蜜蜂等虫行住叮咬之物、兽自死肉等都是不卫生的。饮食也一样,酒浆混浊、阴池流泉不能喝,还有“勿食深阴地冷水,作痎疟。……山水乌土有泉者,不可久居,常食作瘿疾,动气增患,病人不可食,多发卒疮”,就是死水、受污染的水不可引用。食物中毒还有一种重要情况是毒虫侵扰,“饮食于露天,飞丝堕其中,食之,咽喉生泡。……饮食收器中,宜下小而上大,若覆之不密,虫鼠欲盗食而不可,还器堕诞,食者得黄病……饮食上蜂行住,或猫犬吮破之水,生病”。为了避免虫物侵害使人中毒,道经提出注意使用可以试毒之饮食器具,“食物以象牙、金铜匙著,可以试毒。……食物以鱼鱿器盛之,有虫毒,辄裂破”。该句后注问曰:“入闽者,宜审之。”说明古代福建一带虫害多行,人们饮食时不得不小心谨慎。在饮食器具方面,道门要求“当修馔时,尤须洗净果具,并令丰新”。为了卫生起见,道经还主张分器而食,“道士各立斋器,巾挟当清净,日供所需,不得与人同器共食,及给他用,秽炁混杂”。饮食新鲜洗净,既保持了食物中的营养成份,也利于食物被人体吸收。所以,道教徒注意食物卫生是十分合理的。
二、进食保养
进食之时首先要注意冷热食顺序,如《养性延命录》指出:“凡食,先欲得热食,次食温暖食,次冷食。食热暖食讫,如无冷食者,即吃冷水一两咽,甚妙。若能恒记,即是养性之要法也。……热食伤骨,冷食伤藏;热食灼唇,冷物痛齿。”这是说先食热食以暖胃。茅山居士刘词所集之《混俗颐生录》卷上<饮食消息>中有段话是很好的注脚:“夫人当以饮食先吃暖物,后吃冷物为妙。何者?以肾藏浊水,水性常冷,故以暖物先暖之。不问四时,常此消息弥佳。就中下月偏宜暖之,为伏阴在内耳。”热食后不可乍冷,这样食道会受到损伤,“诸热食咸物竟,不得饮冷浆水,致失声成尸咽”。一般来说,食物温度适中为好,“凡食,太热则伤骨,太冷则伤经,虽热不得灼唇,虽冷不可冻齿”。“热食伤骨,冷食伤藏,热物灼肤,冷物痛齿。……凡食,欲得恒暖,宜人易消,胜于习冷”。总之,食物温度不宜过高,温暖食比冷食好。不过烤肉要停冷再吃,而且不宜多食“凡吃炙肉,若乘热食之多患风疳、若齿或黄黯,渐至脱落,亦令人血脉不行”。不说致癌,单单古人总结这几条就足以告诫我们要对烤肉等烧烤食品“爱而远之”。


2025-05-25 06:19:52
广告
  • 天下杏林大本营
  • 武林高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进食的时候不宜讲话,所谓“食上不得语,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疼痛”。“食不语”是《论语》中提倡的,《太清道士林摄生论》引此句,说明其认同态度。食不语不仅可以防止食物进入气管,也避免了讲话不小心食物洒落出口。看电视节目其实食后,也要注意言语,《养性延命录-食诫篇》说:“饱食勿大语。”饮食不语,实则饮食要专心致志。饮食时心不在焉,不仅会影响食欲,还不利于消化,久而久之会导致胃病。这就告诫我们饮食时不要读书看报,看电视节目,或者思考问题。
道门提倡进食时保持乐观舒畅的心情,所谓“人当食勿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瞋,则令人神惊,夜梦飞扬”。有条件的还可以“侑食以乐”,如《混俗颐生录》说“脾好音乐,丝竹才闻脾磨,即《周礼》云乐以侑食”。进食时听优美的音乐,有利于保持愉悦的进食心情,使人食欲大增,并促进胃液分泌,增强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实践表明,人在忧愁、悲愤怒等不良情绪下进食,会出现食欲不振,甚至引起脘腹胀满疼痛。
食物要细嚼慢咽才有利肠胃消化吸收,如《太清道士林摄生论》说:“美食须熟嚼,生食不粗吞”,“当嚼熟食,使米脂入肠”。细嚼慢咽有什么好处?《混俗颐生录说的很清楚:“食不欲粗及速,速即损气,粗即损脾,脾损即为食劳。男子五劳,此为一劳之数也。”从养生学的角度分析,细嚼慢咽很有好处。一方面,细嚼可以充分磨碎食物,减轻胃的负担;慢咽可以减少吞噎、呛逆等现象。另一方面,细嚼慢咽会促进唾液的大量分泌,帮助胃消化食物。
三、食后健身
食后保健功夫也是很重要的。一般热食后,人体容易出汗,这时勿忙脱衣容易着凉,道医提醒我们勿吹风:“凡有热食汗出勿荡风,发疰头痛,令人目涩饶睡。”食后大汗洗脸、洗发也会导致疾病,《养性延明录?食诫篇》说:“酒热未解,勿以冷水洗面,令人面发疮。饱食勿沐发,沐发令人作头风。”五代蒲虔贯《保生要录?论饮食门》沿袭陶洪景的思想,以为“凡食,热汗出勿洗面,令人失颜色,面如虫行。食饱沐发作头风”。
食毕当漱口,这是道教徒很注意的一件事,多种道经记载了漱口事项,表明他们的饮食卫生意识。如《太清林道摄生论》说:“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三元延寿参赞书》则说:“食毕漱口数过,齿不蛀,口不臭。”同书又引苏东坡《茶说》教人用茶水漱口:“除烦去腻,世故不可无茶,然暗中损人不少。吾有一法,常自修之,辄以浓茶漱口于食后,烦腻既去而脾胃不知。凡肉杂齿者,得茶漱涤,乃不觉脱去,不烦挑剔也。”陶洪景告诫人们:“食热食讫,勿以醋浆漱口,令人口臭及血齿。”《太清道林摄生论》也说:“勿以浆水漱口,令人口臭”饭后嗽口可以去除口臭,预防龋齿,保持口腔健康。那怎么样漱口有哪些注意事项呢?茅山居士刘词提出:“食热食后不以冷水漱口,食冷食后不以热水漱口,冷热相击,是以多患牙齿疼痛、齿根宜露。”刘道长的话是有生活实践根据的。
道教还提倡食后摩面腹、呵气和散步。“食后以手摩面腹,令津液流通,”“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为快也。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蠧,以其劳动数故也”,“食了,先以手摩肚数十下,并仰面呵气二十下,甚消毒食。……食了,必须冲融少时,行三,五十步,使食消化。……食饱不欲速步、走马、登高、涉险,必伤内室”。食后不宜进行剧烈的运动,饱食后激烈运动会造成肠胃炎症。那么怎么办呢?,〈太清道林摄生论〉说:“饱食行,行作鹅王步。”这种鹅王步可说是门庭信步。摩腹的次数与散步的步数,没有定数,以舒适为宜。孙思邈《保生铭》说:“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腹。”《至言总》对摩腹还有一些讲究:“善养性者,先饥乃食,先渴后饮,食毕当行,行毕令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食无病。”为什么要以粉摩腹上呢?经常摩腹的人肯定心知肚明其中的缘由。因为散步后人体出汗,摩腹手涩,撒粉于腹上是个方便。其实手摩腹部时间长了,特别是夏天,手心出汗,需要用些粉使之畅快。食后摩腹和散步,有利于胃肠血液循还,有利于胃肠气机流通,从而增强更好胃肠消化吸收功能,使人体更好摄取食物营养。


  • 天下杏林大本营
  • 武林高手
    9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饱食过后还有几件事也应当引起养生爱好者注意,一是饱食后不宜即卧,尤其忌讳仰卧。《养性延命录食诫篇》说:“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饱食讫即卧,成病,背痛。”《至言总养生》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散,久成积聚。”《混俗卧生录饮食消息》则说:“饮食所以助气,食饱气不行。食了尤忌仰卧,多成气痞兼头风。”那么什么情况下可以寝卧呢?“食了,必须冲融少时,行三五十步,使食消化,心腑空恁乃可寝卧”。二是,饱食后宜站立小便,这样可以保护膀胱。《混俗颐生录饮食消息》说:“人若饱食后宜立小便。”那反过来说,如果饥饿时应当如何小便呢?同书也有说法“饥即存小便最为妙”。饥时应当蹲着小便为好。三是,饱食过后,不得行房,这不仅影响消化,也不利身心健康,“醉饱交接,小者令人面干咳嗽,不幸伤绝藏脉,损命”。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3回复贴,共1页
<<返回食疗天下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