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灵山隐剑踪,不问江湖铸青锋。逍遥此身君子意,一壶温酒向长空。
黄药师,石之轩之比较 少侠还是少邪?这是个问题。 自古来,多少风流侠士,鲜衣怒马,仗剑而行,或快意恩仇,或除魔卫道,引无数侠女竞折腰。 然驰侠逞性者中,偏个别异类。少负才名,特立独行,不入俗流。行事每出人意表,不拘常理,世人疑之,引为邪异。此种人物,个性张扬叛逆,不袢不羁,浑身上下散扬野性之魅力。古有“性本善论”,亦有“性恶论”、“性无善无恶论”。人之本性,是善是恶,尤未可知。恭驯如处子者,或有古灵精怪残虐嬉作之举;凶野若狼者,或有悲天悯人慈孝爱抚之举。实一为侠,一为邪,无非一循王道,一循霸道,以应天意。 为侠者,行善积德,普结善缘,固为人喜。为邪者,常遗世孤立,愤世疾俗,亦惹人爱怜,窃众闺秀芳心于无形。 日月如轮兮光阴荏苒,今我来思,略谈邪者一二。此中佼佼者,当数射雕英雄之东邪黄药师,大唐双龙之邪王石之轩。 凡那黄药师出场,一袭青袍,一副面具,自与妻别,形销立骨行尸走肉。其行其止先于牛家村曲灵风口中道出,后由“铜尸铁尸”铺垫,自是高深莫测。而石之轩于大唐双龙传中,几隐隐现现,面目模糊。及至两弟子“多情公子”候希白与“影子杀手”杨虚彦之表述,方得见一二,犹扑朔迷离。此二者神龙乍现之行,巧合乎?非也。 一论其情。黄药师得妻冯蘅。若论其才,兰心蕙质,为天下第一博闻强记之人;若论其貌,雪肤花容以描之犹恐不及。石之轩得妻碧秀心。若论其才,丽质天成,为“慈航静斋”百年来接近“剑心通明”境界第一人;若论其貌,以其师侄师妃暄与其女石青璇较,得“若仙”之名。惟天妒红颜,至美易逝,两夫人皆早早撒手人寰(换言之,双邪皆英年鳏居)。且两夫人之死,具因双邪。冯蘅因为黄药师默写《九阴真经》而死。而碧秀心,为阻止石之轩入魔以命换之。 得妻如此,夫复何求?失妻若此,情何以堪?双邪为此,各遗心障。黄药师伤心欲绝几欲造花船偕伴仙海,常孤临碧海按箫独奏,固不待言。而石之轩,亦数十年不得窥魔门武功至境,徘徊善恶之间,以至性格分裂。及至成都授徒,每每思及夫人,尝见多情善感,以至培育出“多情公子”侯希白不世奇货也(笑)。更有诗可证其情谊:三十年来寻刀剑,几回落叶又抽枝。自从一见桃花后,直至如今更不疑。 双邪各有一女,承袭其妻,继为双邪心中唯一执重。黄药师于海上闻灵智上人语黄蓉堕海身亡,身心俱失,亦歌亦哭,方寸全无。石之轩亦常常念及女儿,而数放徐子陵。众人皆谓石青璇为石之轩之唯一破绽。人之为邪,情尤深也。 然黄蓉固天性叛逆,离家出走。石青璇亦十数年与父不两立。双邪浪迹江湖,孑然一身,形影相吊。郁郁而行,自不喜闲人伴同聒噪。况天下至爱之人已去,何妨世间冷眼,惟千里独行。 神龙行径,此其一也。 二论其才、其武。黄药师学究天人,医工农卜金石乐律辞章数术无一不精固不累我细数。而石之轩,合“花间”、“补天”两派。“花间”派传人,须精通乐律、丹青;“补天”派传人,专司行政之道。石之轩尝化身裴矩,大隐于朝。以笔墨之力怂恿隋炀帝西征□厥,东袭高丽。石之轩之才,由此可知。 双邪之武功,亦世上当者无几。有一相通处,双邪皆喜指上功夫。黄药师之弹指神通、兰花拂手;石之轩之不死印法。如此功夫,或凌空而制,或稍沾即离,少与人触。此双邪超尘处也,指点间桨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