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460贴子:2,992,141

回复:老 子 通 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体悟
宗旨:平等和谐,允执厥中,一切皆公(天下、大自然);人类之身心是宇宙演化到现阶段的最高产物和形态,而且仍然担负着继续向高级阶段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个人的生命不属于其个人(自己),她是宇宙运化到一定阶段的缩影,是宇宙发展的集合体(整体性表现),因此每一个具有思维意识的人,没有权力糟践自身的生命运动而玩世不恭;而应当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宇宙赋予自己的使命——完美身心、完善思维优化生命运动;使生命运动从必然王国升华到自由王国,从自在的人变为自觉自为自由的人;切实为宇宙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实现自身的价值。在这一点上个人利益与宇宙整体利益合一了,既为宇宙发展作出了贡献,又使自己的生命运动到了升华,实为上真上善上美之事,何乐而不为呢?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因此,人的每一个体代表宇宙运动的精华,完成历史使命,升华生命运动的机会也只有一次。每个人都应当珍视这一仅有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IP属地:河北85楼2014-11-04 10:30
回复

    价值(什么叫价值?人的价值是什么?)
    价值是指某物质(事物)对其它物质(事物)的发展能够产生的积极作用。自然界【(自组织系统),当然人也是自然界(自组织系统)的一部分——子系统,而且是最高级的一部分】对人的价值,表现在衣食住行对人体生命运动的重要支持援助作用,其中食占了主要地位,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就是说人必须同自然界进行交换,才能维持生命的正常进行。诚然鸡鸭鱼肉、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对人体生命运动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但无形的浑然气(道)对人的作用是根本性的作用,因此浑然气(道)对人的价值是根本价值。然而人们却只对美味佳肴偏爱有加,对浑然气(道)不以为然、不屑一顾,实乃一大憾事。
    人类对自然界(自组织系统)的价值,表现在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如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经济学家、作家、画家、艺术家、农民、工人等,这些属于间接贡献,而对生命运动层次提高的所做的贡献,则属于直接贡献,如医学家、气功家、宗教家等。对社会的间接贡献分理论贡献和物质贡献。理论贡献就是对自然界(物质)运动规律的正确认识和著述,以及与此有类似作用(对人的思维意识产生影响)的修道方法、艺术作品,如气功功法书画、雕塑、舞蹈等。物质贡献就是生产物质产品(供人们衣食住行用),如棉丝毛化纤衣物,农林牧副渔食物,航空航天地面交通,日用百货,房屋建筑等。这些间接贡献的目的仍然是为了使人们的生活环境较为稳定,从而使人们的直接贡献成为可能。因此人类对自然界的价值归根结底是生命运动不断进化不断升华,完成宇宙中物质运动的一环链条——自然界(自组织系统)赋予人类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使命。而人类的本质就是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意识认识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向,从而驾驭这个发展规律沿着发展趋向进行自为自组织地主动发展,直至实现自然界(自组织系统)的最终目的——吸引子。
    在生活实际中,有的人只是片面重视了间接贡献,把自己应尽的直接贡献丢在脑后;更有一些人,竟把自然界(自组织系统)对自己的价值当作是自己人生价值,结果便产生了逞强逞能、横行乡里、独霸一方、贪污腐化、行贿受贿、图财害命、盗窃抢劫、走私贩毒、卖淫嫖娼等,既危害社会,又危害个人的丑恶现象。纠其原因就是没有认识清楚什么是人类的真正价值。


    IP属地:河北86楼2014-11-04 10:33
    回复

      十四章 道之性状 混而为一
      视之不见名曰夷①,听之不闻名曰希②,搏之不得名曰微③,此三者不可致诘④,故混而为一⑤。其上不皦,其下不昧⑥,绳绳不可名⑦,复归于无物⑧。是谓无状之状⑨,是谓无象之象⑩,是谓惚恍⑾。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⑿。执古之道⒀,以御今之有⒁,能知古始⒂,是谓道纪⒃。


      IP属地:河北87楼2014-11-09 20:27
      回复

        注释
        ①视:用眼睛看;
        名曰:命名为;
        视之不见名曰夷
        道作为一种物质,视觉器官看不见,把道的这种形状命名为夷;
        ②听:用耳朵听;
        听之不闻名曰希
        听觉器官听不见,把道的这种态命名为希;
        ③搏:用手摸;
        搏之不得名曰微
        触觉器官感觉不到,把道的这种形态命名为微;
        ④致诘:刨根问底;继续追问;
        此三者不可致诘
        这三种性状说明道是物质无限小的极限性状,因此就不能再刨根问底,不能再继续追问;
        ⑤故混而为一。
        所以,这三种性状就混合成一种性状,这种性状就是均匀无别的无限细小的又没有边际的整体性状,也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的整体状态。
        ⑥其:指混而为一的道;
        皦(jiao):明亮,清晰;
        昧:昏暗,模糊;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往上视听搏显不出明亮、清晰,往下视听搏显不出昏暗、模糊;
        这里上下是泛指上下左右前后之六合,与“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中的左右含义相同。也可引伸为“一方面……,另一方面”。总之,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这种物质无远无近,无大无小,无硬无软,无冷无热,无色无味,无明无暗,均匀无别……
        ⑦绳绳:搜肚刮肠,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想尽一切办法;
        名:名状,形容,描述,叙述,表述,表达;
        绳绳不可名
        尽管我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但是从我们的语言中仍旧找不出准确形容或描述道的词语,因而也就不能准确恰当地形容或描述她的性状;
        ⑧无物:没有感官能感觉到的物质状态;
        复归于无物
        这样,我们绕了一圈,又回到没有感官能感觉到的物质状态;
        ⑨无状:没有感官感觉到的形状;
        ⑩无象:没有感官感觉到的形象;
        ⑾惚恍:似有似无,有非实有,无非实无,无中妙有;
        是谓无状之状,是谓无象之象,是谓惚恍。
        这叫没有感官感觉到形状的形状,这叫没有感官感觉到形象的形象,这叫似有似无、有非实有、无非实无、无中妙有的惚恍。
        ⑿迎:迎面;
        随:随后;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尾。
        迎其面,看不见她的头;随其后,看不见她的尾。
        ⒀执:执行,遵照,遵守,遵循。
        ⒁御:驾驭,驾御;
        古:现在以前都可以称作古,比如有人已经逝世,也可以说已经作古;
        道:夷、希、微混而为一的物质;
        古之道:宇宙从混而为一的道到现在的运动演化轨迹——时空结构及其运动趋势;
        今之有:现今的实际运行状况。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遵循宇宙从道到现在的运动演化轨迹——时空结构及其运动趋势,以便驾驭现今的实际运行状况;
        ⒂古:过去;
        始:本原,本源,起源;
        古始:追古溯源,宇宙本时空的起源;
        ⒃道:宇宙主导(主流、中心)运动的趋向和根本规律;
        纪:纲纪;
        道纪:宇宙主导(主流、中心)运动的趋向和根本规律是(宇宙发展的)总纲。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就能够洞悉宇宙本时空的起源,就等于说抓住了宇宙运动发展的总纲——宇宙主导(主流、中心)运动的趋向和根本规律。


        IP属地:河北88楼2014-11-09 20:29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道作为一种物质,视觉器官看不见,(我们)把这种形象命名为夷,听觉器官听不见,(我们)把这种状态命名为希,触觉器官感觉不到,(我们)把这种形态命名为微。这三种性状说明道是物质无限小的极限性状,因此就不能再刨根问底,再继续追问。所以,这三种性状就混合成一种性状,这种性状就是均匀无别的无限细小的又没有边际的整体性状,也就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往上视听搏显不出明亮清晰,往下视听搏显不出昏暗模糊,总之,道这种物质无远无近、无大无小、无内无外、无软无硬、无冷无热、无色无味、无明无暗、均匀无别……。尽管我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但是从我们的语言中依然找不出准确形容或描述道的词语,因而也就不能准确恰当地形容或描述她的性状;这样我们绕了一圈,又回到没有感官能感觉到的物质状态。这叫没有感官能感觉到形状的形状,叫没有感官能感觉到形象的形象,叫似有似无、有非实有、无非实无、无中妙有的惚恍。迎其面,看不见她的头;随其后,看不见她的尾。遵循宇宙从道到现在的运动演化轨迹——时空结构及其运动趋势,用以驾驭现今的实际运行状况,就能够洞悉宇宙本时空的起源,就等于说抓住了宇宙运动发展的总纲——宇宙主导(主流、中心)运动的趋向和根本规律。


          IP属地:河北89楼2014-11-09 20:33
          收起回复

            体悟
            这一章主要从各个方面描述了宇宙原始的存在状态。并且把这种状态的物质叫做道。用以体察(洞察)宇宙从起源至今演化和显化过程运动轨迹的整体脉络,从而不致在指导自己思维和行为中混淆本末主次和迷失趋势方向。


            IP属地:河北90楼2014-11-09 20:34
            回复

              十五章 为道之容 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②,深不可识③。夫唯不可识④,故强为之容⑤。豫焉若冬涉川⑥;犹兮若畏四邻⑦;俨(严)兮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冰将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浑兮其若浊⑿。孰能浊以静之徐清⒀?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⒁?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⒃。


              IP属地:河北92楼2014-11-16 16:24
              回复

                注释
                ①善:善于,契合所参与客观事物的运动轨迹;
                为道:行道,修道,按照道的运动轨迹去思维和行为;
                善为道:思维行为契合道的运动轨迹。有的版本此处的“道”为“士”。本文取道。因为这部分是道经部分。
                ②微妙:极细微的地方都十分精确无误;
                玄通:极深远(邃)的地方也毫无阻滞;
                ③深:思维和行为最核心的内部;
                不可识:不能察知,不能认识;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时候思维行为契合道的运动轨迹的人,在极细微的地方都十分精确无误,极深邃的地方也通透无碍,其深邃的程度俗人根本不能察知和认识。
                ④唯:只,仅,正因为;
                ⑤强:勉强,牵强;
                容:形容描述容貌(思维行为);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正因为俗人不能察知和认识,所以只好牵强附会地形容描述他的容貌(思维行为)。
                ⑥豫:大象谨慎状,像大象那样小心谨慎;
                豫焉若冬涉川;
                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犹如大象冬天在冰上过河,又怕滑到,又怕踩破了冰面,不敢轻易踏实;
                为什么呢?因为“唯施是畏”。
                ⑦犹: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犹兽警惕状;
                畏:害怕,警惕;
                四邻:四伏危机;
                犹兮若畏四邻;
                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好像警惕四面可能的伏有危机;
                为什么呢?因为要“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⑧俨(严):恭敬、庄重、矜持。
                俨(严)兮其若客;
                恭恭敬敬、庄重矜持,好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做客;
                为什么呢?因为要“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⑨涣:涣散,无拘无束,松而不垮,松静自然。
                涣兮其若冰将释;
                无拘无束、松静自然,好像冰即将融化;
                为什么呢?因为要“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⑩敦:敦厚、老实。朴: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状,不矫揉造作。
                敦兮其若朴;
                憨态可掬、敦厚老实,好像没有经过任何加工那么朴实;
                为什么呢?因为要“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⑾旷:心胸宽广豁达,虚灵明静;
                谷:空谷;
                旷兮其若谷;
                心胸宽广豁达、虚灵明静,好像幽深的空谷;
                为什么呢?因为要“爱民治国,能无雌乎?”
                ⑿浑:浑然一体,没有分别;
                浑兮其若浊。
                神形(识神和元神、神与道)浑然一体、没有分别,好像浑浊不清。
                为什么呢?因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严)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⑾;浑兮其若浊。
                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犹如大象冬天在冰上过河,又怕滑到,又怕踩破了冰面,不敢轻易踏实;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好像犹兽警惕四面可能的伏有危机;恭恭敬敬、庄重矜持,好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做客;无拘无束、松静自然,好像冰即将融化;憨态可掬、敦厚老实,好像没有经过任何加工那么朴实;心胸宽广豁达、虚灵明静,好像幽深的空谷;神与形合(乃至识神与元神合、神与道合)浑然一体、没有分别,好像浑浊不清。
                ⒀孰:谁;
                徐:慢慢,渐渐;
                浊以静:安静的浑然一体;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谁能安静的处在这神与形合(乃至识神与元神合、神与道合)浑然一体的状态下然后渐渐达到清澈透明?
                ⒁安以久:持久的安静;
                动:静中之动,自生自长之动;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谁能这样持之以恒的安安静静,然后神元体在静中生机萌动渐渐自然生长(玄牝)?
                ⒂保此道:保持这种为道状态;
                欲盈:欲望外溢。
                ⒃蔽:收集、收藏、收敛;
                新成:其它另外的生成,亦即神不着相(“外离一切相”——六祖慧能语)而避免重新生成各种鬼而堕入轮回。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保持这种为道状态的人不生外溢的欲望,正因为没有外溢欲望,所以就能够收敛、收集、收藏神隐气不着相(外离一切相),从而避免重新生成各种鬼而堕入轮回。


                IP属地:河北93楼2014-11-16 16:27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古时候,思维行为契合道运动轨迹的人,在极细微的地方都十分精确无误没有偏颇,在极深邃的地方也通透无碍,其深邃的程度俗人根本不能察知和认识。正因为俗人不能察知和认识,所以只好牵强附会地形容描述他的容貌。他看上去,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犹如大象冬天在冰上过河,又怕滑到,又怕踩破了冰面,不敢轻易踏实;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好像犹兽警惕四面可能的伏有危机;恭恭敬敬、庄重矜持,好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做客;无拘无束、松静自然,好像冰即将融化;憨态可掬、敦厚老实,好像没有经过任何加工那么朴实;心胸宽广豁达、虚灵明静,好像幽深的空谷;神形浑然一体、没有分别,好像浑浊不清。谁能安静地处在这神形浑然一体的状态渐渐达到清澈透明?谁能这样持之以恒的安安静静,然后神元体在静中生机萌动渐渐自然生长(玄牝)?保持这种为道状态的人不生外溢的欲望,正因为没有欲望外溢,所以就能够收敛、收集、收藏神气(神隐气和身隐气)不着相(“外离一切相”——六祖慧能语),从而避免生成其他新(别)的东西(如厉鬼等)而堕入轮回。


                  IP属地:河北94楼2014-11-16 16:29
                  回复

                    体悟
                    描述为道、修道者自为自组织进化的思维、行为状况。与前面“谷神不死”、 “抱一守中 凝神敛气 生育神然体”相呼应。主要是神气收敛、收集、收藏促进神元体无限分形生长实现自为自组织而成熟。下一章将阐述自为自组织(修道或自为进化)的思维模式和递进次序。


                    IP属地:河北95楼2014-11-16 16:30
                    回复

                      十五章 为道之容 微妙玄通
                      古之善为道者①,微妙玄通②,深不可识③。夫唯不可识④,故强为之容⑤。豫焉若冬涉川⑥;犹兮若畏四邻⑦;俨(严)兮其若客⑧;涣兮其若冰将释⑨;敦兮其若朴⑩;旷兮其若谷⑾;浑兮其若浊⑿。孰能浊以静之徐清⒀?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⒁?保此道者不欲盈⒂,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⒃。


                      IP属地:河北98楼2014-11-22 11:32
                      回复

                        注释
                        ①善:善于,契合所参与客观事物的运动轨迹;
                        为道:行道,修道,按照道的运动轨迹去思维和行为;
                        善为道:思维行为契合道的运动轨迹。有的版本此处的“道”为“士”。本文取道。因为这部分是道经部分。
                        ②微妙:极细微的地方都十分精确无误;
                        玄通:极深远(邃)的地方也毫无阻滞;
                        ③深:思维和行为最核心的内部;
                        不可识:不能察知,不能认识;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
                        古时候思维行为契合道的运动轨迹的人,在极细微的地方都十分精确无误,极深邃的地方也通透无碍,其深邃的程度俗人根本不能察知和认识。
                        ④唯:只,仅,正因为;
                        ⑤强:勉强,牵强;
                        容:形容描述容貌(思维行为);
                        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正因为俗人不能察知和认识,所以只好牵强附会地形容描述他的容貌(思维行为)。
                        ⑥豫:大象谨慎状,像大象那样小心谨慎;
                        豫焉若冬涉川;
                        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犹如大象冬天在冰上过河,又怕滑到,又怕踩破了冰面,不敢轻易踏实;
                        为什么呢?因为“唯施是畏”。
                        ⑦犹:瞻前顾后、左顾右盼,犹兽警惕状;
                        畏:害怕,警惕;
                        四邻:四伏危机;
                        犹兮若畏四邻;
                        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好像警惕四面可能的伏有危机;
                        为什么呢?因为要“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⑧俨(严):恭敬、庄重、矜持。
                        俨(严)兮其若客;
                        恭恭敬敬、庄重矜持,好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做客;
                        为什么呢?因为要“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⑨涣:涣散,无拘无束,松而不垮,松静自然。
                        涣兮其若冰将释;
                        无拘无束、松静自然,好像冰即将融化;
                        为什么呢?因为要“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⑩敦:敦厚、老实。朴:没有经过任何加工的原状,不矫揉造作。
                        敦兮其若朴;
                        憨态可掬、敦厚老实,好像没有经过任何加工那么朴实;
                        为什么呢?因为要“明白四达,能无为乎?”
                        ⑾旷:心胸宽广豁达,虚灵明静;
                        谷:空谷;
                        旷兮其若谷;
                        心胸宽广豁达、虚灵明静,好像幽深的空谷;
                        为什么呢?因为要“爱民治国,能无雌乎?”
                        ⑿浑:浑然一体,没有分别;
                        浑兮其若浊。
                        神形(识神和元神、神与道)浑然一体、没有分别,好像浑浊不清。
                        为什么呢?因为“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严)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⑾;浑兮其若浊。
                        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犹如大象冬天在冰上过河,又怕滑到,又怕踩破了冰面,不敢轻易踏实;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好像犹兽警惕四面可能的伏有危机;恭恭敬敬、庄重矜持,好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做客;无拘无束、松静自然,好像冰即将融化;憨态可掬、敦厚老实,好像没有经过任何加工那么朴实;心胸宽广豁达、虚灵明静,好像幽深的空谷;神与形合(乃至识神与元神合、神与道合)浑然一体、没有分别,好像浑浊不清。
                        ⒀孰:谁;
                        徐:慢慢,渐渐;
                        浊以静:安静的浑然一体;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谁能安静的处在这神与形合(乃至识神与元神合、神与道合)浑然一体的状态下然后渐渐达到清澈透明?
                        ⒁安以久:持久的安静;
                        动:静中之动,自生自长之动;
                        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谁能这样持之以恒的安安静静,然后神元体在静中生机萌动渐渐自然生长(玄牝)?
                        ⒂保此道:保持这种为道状态;
                        欲盈:欲望外溢。
                        ⒃蔽:收集、收藏、收敛;
                        新成:其它另外的生成,亦即神不着相(“外离一切相”——六祖慧能语)而避免重新生成各种鬼而堕入轮回。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保持这种为道状态的人不生外溢的欲望,正因为没有外溢欲望,所以就能够收敛、收集、收藏神隐气不着相(外离一切相),从而避免重新生成各种鬼而堕入轮回。


                        IP属地:河北99楼2014-11-22 11:35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古时候,思维行为契合道运动轨迹的人,在极细微的地方都十分精确无误没有偏颇,在极深邃的地方也通透无碍,其深邃的程度俗人根本不能察知和认识。正因为俗人不能察知和认识,所以只好牵强附会地形容描述他的容貌。他看上去,战战兢兢、小心谨慎,犹如大象冬天在冰上过河,又怕滑到,又怕踩破了冰面,不敢轻易踏实;瞻前顾后、左顾右盼,好像犹兽警惕四面可能的伏有危机;恭恭敬敬、庄重矜持,好像在一个陌生的地方做客;无拘无束、松静自然,好像冰即将融化;憨态可掬、敦厚老实,好像没有经过任何加工那么朴实;心胸宽广豁达、虚灵明静,好像幽深的空谷;神形浑然一体、没有分别,好像浑浊不清。谁能安静地处在这神形浑然一体的状态渐渐达到清澈透明?谁能这样持之以恒的安安静静,然后神元体在静中生机萌动渐渐自然生长(玄牝)?保持这种为道状态的人不生外溢的欲望,正因为没有欲望外溢,所以就能够收敛、收集、收藏神气(神隐气和身隐气)不着相(“外离一切相”——六祖慧能语),从而避免生成其他新(别)的东西(如厉鬼等)而堕入轮回。


                          IP属地:河北100楼2014-11-22 11:36
                          回复

                            体悟
                            描述为道、修道者自为自组织进化的思维、行为状况。与前面“谷神不死”、 “抱一守中 凝神敛气 生育神然体”相呼应。主要是神气收敛、收集、收藏促进神元体无限分形生长实现自为自组织而成熟。下一章将阐述自为自组织(修道或自为进化)的思维模式和递进次序。


                            IP属地:河北101楼2014-11-22 11:37
                            回复

                              十六章 致虚守静 知常容 容乃久 没身不殆
                              致虚极①,守静笃②,万物并作,吾以观复③。夫物芸芸④,各归其根⑤。归根曰静,静曰复命⑥。复命曰常⑦,知常曰明⑧。不知常,妄作凶⑨。知常容⑩,容乃公⑾,公乃王⑿,王乃天⒀,天乃道⒁,道乃久;没身不殆⒂。


                              IP属地:河北103楼2014-11-28 17: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