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蓝城吧 关注:16贴子:6,162

回复:彩云之南-----------我美丽的家乡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云R----香格里拉


16楼2014-08-24 11:19
回复
    云S----临沧



    17楼2014-08-24 11:20
    收起回复
      视频来自:优酷

      歌曲:彩云之南
      演唱:徐千雅
      彩云之南 我心的方向
      孔雀飞去 回忆悠长
      玉龙雪山 闪耀着银光
      秀色丽江 人在路上
      彩云之南 归去的地方
      往事芬芳 随风飘扬
      蝴蝶泉边 歌声在流淌
      泸沽湖畔 心仍荡漾
      彩云之南 我心的方向
      孔雀飞去 回忆悠长
      玉龙雪山 闪耀着银光
      秀色丽江 人在路上
      彩云之南 归去的地方
      往事芬芳 随风飘扬
      蝴蝶泉边 歌声在流淌
      泸沽湖畔 心仍荡漾
      泸沽湖畔 心仍荡漾
      泸沽湖畔 心仍荡漾


      18楼2014-08-24 11:31
      收起回复
        “世外桃园”入口…… @青青玉若






        22楼2014-08-25 20:22
        收起回复
          当地最可爱的孩子们和漂亮的乡村老师,不只是感动……





          23楼2014-08-25 20:24
          收起回复
            @几个酱油党。。 @david_lp77 @取个名字太难了55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14-08-25 23:34
            收起回复
              @起个名字太难了55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4-08-25 23:38
              收起回复
                今天继续更,求 @我在蓝城梦呓 审贴,有可能加个精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14-08-26 08:04
                收起回复
                  云南15大不为人知古镇 历史悠久游人罕至 .
                  丽江古城这个名词,大家都耳熟能详,不过除却丽江之外,云南还有诸多古色古香的小城小镇不为人们所知,这些地方人烟稀少却又饱含历史的沧桑,到此一游,才真算得上跟随古人的遗迹。


                  30楼2014-08-26 09:28
                  收起回复
                    一、大理云龙县诺邓村

                    世上真有什么地方能抵御岁月变迁,时光侵袭么?地处滇西北大山深处,那座名叫“诺邓”的白族村庄,就在滔滔的历史洪流中保存了千年不变的面貌。她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城西北面的山谷中。由于自唐代南诏时期开始,1000多年以来“诺邓”这个村名一直没有改变,因此她被称为“千年白族村”。
                    诺邓村旅游资源丰富,村中现存大量的明、清建筑和玉皇阁道教建筑群、三教合一的宗教信仰、淳朴的民俗民风和秀丽多姿的民族文化,历史悠久的盐井文化构成了诺邓村独特的旅游资源。
                    周围的风景名胜区和文化古迹也很集中,有天池自然风景区、天然太极图奇观、虎头山道教建筑群、顺荡梵文碑火葬墓群及被誉为记载着云龙县历史变迁的“桥梁博物馆”古桥梁等。2005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外旅游品牌推广旅游推广峰会,诺邓村被推介为“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



                    31楼2014-08-26 09:28
                    回复
                      二、大理沙溪古镇
                      沙溪位于大理剑川县西南部,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的东南部,位于大理风景名胜区与丽江古城之间,远近闻名的石宝山就在这里。沙溪是一个青山环抱的小坝子,这里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澜沧江水系黑潓江由北至南纵贯全坝。
                      沙溪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小镇,上可追溯到24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在西南地区兴起,成为当时唐朝和吐蕃的缓冲地段,也是连接两者之间的纽带,沟通经济、文化交往的茶马古道主要途经地之一。

                      寺登四方街是沙溪的灵魂与核心,是沙溪商贸交易的地方,依山傍水,地理位置极佳的风水宝地,集寺庙、古戏台、商铺、马店,开阔的红砂石板街面,百年古树、古巷道、寨门于一身、功能齐备的千年古集市。
                      寺登街在以前每隔三天有一个街市,热闹非凡,各地来的马帮在街前一天下午就陆陆续续通过巷道来到古街投宿,戏台上洞经古乐、白族霸王鞭舞、民歌表演在街前天下午就开始。古戏台是寺登四方街上最有特色的建筑,它位于四方街东面建筑群中央临街的位置,与西面兴教寺殿宇、寺门建筑成一中轴线,将古四方街平分为南北两半,从而为划定各类生意经营范围提供了实物标志。
                      四方街西面的兴教寺有一个破损的石狮,它的身上有一个圆形小孔。据古镇上的老人讲,以前那个小孔里塑有大型红色木杠,上面有一盏巨大的防风雨油灯,由寺登村民轮流值守,每天一户。到太阳落山的时候,值守户往灯里加油、点灯,第二天早上再由该户熄灯,并交给下一户值守。这就是说,在以前茶马古道相当热闹的时候,无论刮风下雨,寺登四方街夜夜通明,寺登古镇不仅白天热闹,而且晚上也热闹。



                      32楼2014-08-26 09:29
                      回复
                        三、曲靖会泽县娜姑镇

                        1.娜姑京运古道
                        从会泽县城西北行,有一条经娜姑、云峰、蒙姑(今巧家县蒙姑镇)渡金沙江,再经四川会理、会东、西昌而达成都的“通省大道”,是云南昆明与四川成都之间的一条捷径。自云峰至蒙姑,全是高山险峻的路段,时有马匹滚伤摔死,被马帮驮运业视为畏途。更为险峻的是一段在悬崖峭壁间凿成的约1公里长的隧道,这条隧道内宽1.5米,高两米余,全在悬崖中穿行,整个工程全以人力和原始的锤凿进行,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劈山开路的勇气和艰苦精神。这段隧道的开通,为云南与四川之间的交往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2.铜运古道
                        现存完好的铜运古道有两条:一为蒙姑坡铜运古道,位于娜姑镇西25千米的盐水河大峡谷内,全长10千米,随山势盘旋而上,沿隧道开凿有窗洞,借以照明,此洞称之为“飞云洞”;二为云峰铜运古道,位于娜姑镇西北部,距县城约30千米,该道开壁于明清以前,系滇川古代交往的又一条重要交通道路。现仅存娜姑镇大闸至云峰,长350余米,宽仅2米的一段。此道用不规则红沙块石铺成,上坡及弯道之处,均铺砌成台阶,路面石块上马蹄痕累累,其历史之久可见一斑。

                        3.天南铜都——娜姑
                        铜是地处乌蒙腹地的娜姑的生命,因铜而生,随铜而逝。铜本身就是财富,中国几千年的货币就是一串串的铜钱,为了铸钱的需要,云南东川府的铜人背马驮,万里迢迢运往京城,从小江河谷中开采出来的铜京运第一站就是娜姑。
                        明清时,东川府产铜占全国一半以上,每年额定600万斤,运交京师专供铸币,京运之铜先集中于娜姑,然后再转运昭通、四川泸州,经水路进京。东川府的铜成为大清帝国重要的经济支柱,小小的娜姑也成了中国版图上的经济重镇。
                        利之所在,趋之若鹜。现在的娜姑镇是配合以礼河电站新建的,真正的古镇在偏僻的白雾村。当年的娜姑是热闹非凡,客栈、酒楼、妓院、赌馆,文官武将、富商大贾、贩夫走卒、矿工匠人不绝于道。各省前来押运、采购铜的官员、商人常驻于此,建起了会馆、庙宇,接待着本省同乡,供奉着本省神祗,就连洋人也跑来修教堂,传福音。一座乌蒙山中的无名小镇,一座因铜而荣的经济重镇,就这样繁盛一时。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铜业的衰落,交通的改变,娜姑再次回复了山区小镇的宁静,华丽而阔大的会馆人去物非,或变成了学校、农家,或空空荡荡。历史的潮头在汹涌澎湃之后,消失得无影无踪,平寂得无声无息。


                        33楼2014-08-26 09:31
                        回复
                          五、腾冲和顺乡

                          腾冲和顺古名阳温暾,因境内有一条小河绕村而过,更名河”,后取“士和民顺”之意,雅化为和顺乡。全镇住宅从东到西环山而建,渐次递升,绵延两三公里。一座座古刹、祠堂、明清古建疏疏落落围绕着这块小坝子。乡前一马平川,清溪绕村,垂柳拂岸,夏荷映日,金桂飘香,让人流连忘返,民国代总理李根源有诗赞和顺:“绝胜小苏杭”。

                          1.和顺图书馆:
                          和顺图书馆的前身是清末和顺同盟会员寸馥清组织的“咸新社”和1924年成立的“阅书报社”,后经海外华侨和乡人捐资赠书,于1928年扩建为图书馆,1938年新馆落成。迄今有藏书7书万多册,古籍、珍本1万多册,内有胡适、熊庆来、廖承志、李石曾等诸多文化大家的题字。有在中国乡村文化界堪称第一的美誉。
                          2.千手观音古树群:
                          和顺古镇自然生态优越,镇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古树名木有近百棵,除了魁阁的两棵秃杉,位于和顺张家坡的千手观音古树群也颇具特色,古树群由七棵拔地参天的百年古樟树组成。其中五棵沿一直线而列,近观如绿色华盖,擎天巨伞,远望似千支手臂向四周展开,神似传说中的千手观音。两棵古樟站立两旁,恰似观音菩萨的文殊、普贤弟子。从西往东看五棵古树分而列之,与远处的魁星阁相望,故又被称为“五子登科”。寄托了古代人们功名仕途的追求。古树群下,一条历经数百年沧桑的火山石古驿道蜿蜒西去,与村前的捷报桥相连。
                          3.陷河:
                          以生物多样性为特征的湿地。因人行其中极易陷入,被和顺人形象地称为陷河。和顺陷河水草丰茂,野鸭水鸟嬉戏其间。泛舟其中,田园野趣,令人沉醉。和顺游子有词云“家乡好,最好陷河头,绿柳丛中穿紫燕,红莲塘畔卧青牛,结伴泛孤舟。”



                          35楼2014-08-26 09:31
                          回复
                            六、建水团山村
                            团山村位于建水县,在这个宁静的小村子里隐藏着一个颇具规模、历经600年风雨仍保存完好的汉族民居,这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实属罕见。明洪武年间,江西鄱阳县名叫张福的商人,把生意做到了临安(建水),看中了县城外土地肥沃、风俗醇美的张宝石寨,于是在此安家,繁衍子孙,成为巨族。
                            团山民居的布局和装饰与江南民居有相似之处。所有建筑屋面为青瓦,白灰粉饰外墙,青砖作墙裙,每座房屋都以天井为核心,大门多在主体建筑一侧,通过形状不一的过道,到达主体院落,平面布局包揽了云南传统民居中"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主要形式。

                            团山民居各户人家的宅院紧凑舒适,尤以梁棹窗棂间的精细木雕著称。木雕中的人物形象、动物姿态、植物纹样、几何图形,都根据各种形体采取不同的雕凿方法,穿漏与浮雕相结合,面面俱到,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那份气派,埋藏着主人家对"儒雅"的崇尚。除木雕、砖雕、石雕外,彩绘书画也是装饰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诗词楹联遍布庭院板壁,其中一座楼的天花板上,就集中了100多幅彩绘书画,足以显示主人家书香世第的文化气息。
                            团山村现保存完好的汉族传统民居和古建筑有21座,它们都已经被编了门牌号,成为无数户人家共同拥有的家园。团山村的后人们就在这令人羡慕的老宅内过着自给自足的农家生活,年年迎候春燕的归来,因为这些燕子也把它们的家筑在了雕龙画凤的檐梁上。



                            36楼2014-08-26 09:32
                            回复
                              七、临沧鲁史镇

                              鲁史镇地处云南凤庆县境东北部,位于澜沧江和黑惠江中间,有“夹江”之称,距凤庆县城84公里,南面和小湾镇隔江相望。全镇居住着汉、彝、苗等10个民族,是著名的“茶叶之乡”。
                              鲁史,原称“阿鲁司”,历史上一直是顺宁府、县设于澜沧江北地区行政管理机构的所在地。凤庆县城和鲁史镇都坐落在茶马古道向东南亚延伸的要冲上,是蜚声中外的“茶叶之乡”。鲁史至今仍保留有一段青石故道,三米多宽,由东向西把古镇一分为二。现在鲁史镇的金鸡村尚遗留有百珠连片的古茶树野生群落。古平村海拔 2400米左右的山野上,生长着三千多株野生茶树。
                              明清以来,鲁史人就以茶为生。其中骆英才是鲁史第一个人工种茶的人,并开设“俊昌号”茶庄,长期从事茶叶贸易。还有出自段逸甫茶园的“凤山春尖”,是民国时期云南茶叶的极品之一。
                              鲁史镇以四方街为中心点,和四方街连接的横街是鲁史古镇的主要街道,形成“三街七巷”的格局。走进鲁史的大街小巷,深深感受到古文化的印迹,这里四合院的营造很有特色,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房屋大多坐南朝北,院落基本上是一正两厢一照壁的格局。四合院是封闭式的住宅,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此门就自成天地,很适合独家居住。院内,四面房子都向院落方向开门,宽敞的院落内,植树栽花,叠石造景。在临街或靠路的墙体上,有画有诗。


                              37楼2014-08-26 0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