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如吧 关注:667贴子:30,189
  • 22回复贴,共1
这是我将那位网友的文章改写的效果。我重新换了一个视角来改编他。知识水平有限,其中肯定有不少错误,请大家指出来。我来改正


IP属地:江苏1楼2014-09-07 00:39回复
    三、评议史料中展现的泰如面貌
    泰如方言被扬州同化,从吴语开始向江淮官话蜕变,发生在何时呢?似乎明末清初是最有可能的。清初(康熙朝)的泰州海陵人秦定远从北京致仕回乡,一路沿运河南下,经过淮安,扬州,然后东向泰州,留有诗一首《入茱萸湾渐闻乡音》:
    “中原相习久,到此识吴音。渐有还家乐,番成不定心。
    垂杨含宿雨,绿竹放晴吟 。乡信逢人问,船头望茂林。”
    茱萸湾是是扬州、泰州中间的一条水道(扬州、泰州毗邻,相距仅50km),过了茱萸湾,泰州乡音渐多。说明一下,诗中把泰州话称为吴音,这只能表明康熙年间的泰州话可能属于吴语体系,还不能说一定就是吴语。因为诗人不是语言学家,而且诗句中的名词具有模糊性。但是毫无疑问地,它表明当年的泰州话与吴音(在古诗文中最常用来指苏州一带话,这是肯定的)具有较高的相似度。
    更为重要的一点,也是我在此必须强调的是:康熙年间的泰州地区方言就与50km开外的江北经济文化中心——扬州的方言看上去如此不同:对古文稍微有点敏感的人,都不会忽略“中原相习久,到此识吴音”的一个“久”字,一个“识”字的语境含义。
    合理的推测是,早在康熙年间,沿运河一线的清江,淮安,宝应,高邮,扬州语言皆为一体,而与泰州有较大差别,这也与现在的语言地图画法完全吻合。
    虽然现在有些扬州网友或多或少地抱着沙文主义的心态,要泰州承认和他们一体,极力缩小或干脆否认泰、扬二地的文化差异,可是:
    有几个清代的扬州文人偏偏不打自招,描述了泰州话与扬州话(至少在听感上)的显著差异:
    “扬州人语音清,讥泰州人语音浊……扬属八县,江、甘之外,以仪语最佳,其最不堪者,泰州为甚……”
    先看第一句话,我们知道保留全套浊音是吴语的最大特征,泰如方言比扬州洪巢方言接近吴语,直到现在还部分保留浊气流。清代扬州人自恃官话高雅,把浊音视为乡下语征,实际上就和他们从前把吴地人说成“蛮子”相似的心态。当然现在很少听见说上海苏州是“蛮子”的话,估计没那个底气。
    而第二句话则让人有一点恼火。明清两代的泰州失去“独立”资格,被扬州府(满清时期)管辖,虽然与扬州府城相距最近,仅50km,但是根据扬州人的亲笔证供,方言(至少语感上)却是与扬州相距最远的。
    一个“不堪”(翻译成白话叫一塌糊涂,或者是南京话的一比XX),直接点明了当时扬州人对待泰州的态度,并且在相当程度上遗留到现在。并且,那边还存有专门骂泰州人的词语,叫“下河毛子”、“下河落子”,,就像我说扬州“辣块妈妈”、“酒菜炒大葱”一样,但显然是很不好的意思。
    就这样一种语言,泰如各地乡民却还要热衷于往上面靠,那些伪儒、腐儒、村学究、乡愿们,还要创造出那么多的“文读音(模仿扬州发音)”,以此自诩为文明高雅!但这也不能怪,当时的扬州府城是这一地区的经济政治中心,自然会产生向心力。
    明清泰州虽然失去了政治地位,但由于泰如地区崇文尚教的传统海陵为扬州府城地区士人科举考试之所,扬郡学政试院不在扬州府城却在泰州。但自满清以来,就是盛产伪儒、腐儒、村学究、乡愿们的落场,就是伪儒、腐儒、村学究、乡愿们纵横驰骋、高谈阔论的道场!
    泰州城今海陵区由于这些庸儒的存在,加上又是里下河地区的经济中心各路人往来平凡,使得海陵区为今泰如地区除兴化城里以外淮化最严重的地方。


    IP属地:江苏4楼2014-09-07 00:40
    回复
      七、泰如近年来的方言异化
      公允地说,泰如方言区大体还属南方方言体系,以分阴、阳去声,阴、阳入声等音韵特征为标志,词汇上南方色彩偏浓。至于南京、扬州,则已接近北方方言体系,尤其南京话,根本就是一种地道的北方话。
      但是观察力正常的人,都能窥出泰如近年来的北方化苗头。其变化由东向西递增。尤其是最为唯一地级市的泰州海陵城区。已经不再是纯正泰如方言。
      甚至现在很多泰州海陵城区人会表示对1996年以前的县级泰州市的怀念。反感升为地级之后,最大的变化就是“外路人”和“乡里人”的进街。,而实际上周围几地人民对泰州发展贡献很大。但要强调的是,周边姜堰、高港、泰兴均比海陵更加留有旧韵。
      现在50%的所谓“泰州人(海陵)”,“谢谢”不说成我们泰州带浊流的chia6chia6,却说成近似扬州的shieshie,原因难道就在此吗!作孽的泰州(海陵)方言,变成在泰如方言区内部弱势地区,成了任人宰割的羔羊!
      泰州境内,泰兴方言保存的最好。然而泰州内部,乃至泰如内部不团结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海陵与泰兴的矛盾,两地因为升地所引起的一系列纠葛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许多事已经过去,放在历史长河中也不足一提,再如此下去只会两败俱伤泰如地区的文化发展也跟着遭殃。故望泰兴、海陵二地的有识之士暂弃区划前嫌,加强文化合作,还泰州母语之本来面目。
      另外,关于现在还是毗陵吴语区的靖江。靖江人不是启海人,没有后者那么强烈的文化和民系自觉意识。1996年后泰州确实来了不少靖江人,但主要成分是官员,还有少数商人。有些靖江人来了后自动学泰州话,你能想象一个启海人主动学讲南通话吗?
      移民南通城区的启海人坚持不被同化,主要是出于对自身文化和民性的看重,乃至敬畏。当然这种看重是有条件的,如果移民上海恐怕另当别论。启海人主要来自崇明(向上似还溯及浙江某地),而靖江人的主要成分来自常州,常州温和的民性可能孕育出靖江文化上的弱势。当然立在海陵的角度,其实有与之同命相怜的意味,两地赛过相邻两只多米诺骨牌。
      方言异化也与文化异化同步。我们饭店的菜越做越咸,很多人不知腊月廿四是小年夜。
      泰如方言文化的发展仅凭一个淮化最严重的海陵城区是不可能的,泰如泰如,不仅有泰还有如,如皋如东最为这地区保存相对较好的地方,除了海陵县如皋历史最悠久了。要是这些地区能够共同发展泰如文化将是最有力的一极。
      大丰、东台的分立及划拨盐城。虽然老一辈的大丰东台人看不起盐城人,但是现在的大丰年青人说自己是盐城人已不少见。可想而知,大丰并入盐城市区后,方言必将加剧变化,向盐城式的典型江淮官话靠拢,直到洗净原先泰州的成分。
      这就是现在的泰如,四分五裂,各自为政,无自身认识,无鼎力之柱。民众不知自身文化,还有许多人认为本地区与扬州等地相同。这是悲剧也是事实,泰如方言或许不就的将来将会成为过去。


      IP属地:江苏7楼2014-09-07 00:45
      回复
        腊月廿四怎么可能有疑问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09-07 13:25
        回复
          4楼:扬州人语音清,讥泰州人语音浊,语出清末民初泰州/姜堰人夏耐庵《吴陵野记》(1930年左右)。以及贵处麻三文读ae,部分浊上去文读仍然阴平这些怎么可能学的是扬州话。
          5楼:镇江基本受的是扬州影响。句容仪征原因同皖南。
          6楼:鲁大师文章的槽点:客家全浊和次浊上白读阴平但是全浊去和次浊去读去声。


          IP属地:美国11楼2014-09-08 06:01
          收起回复
            能转吗?


            12楼2014-09-10 12:49
            收起回复
              我要转,其次,我们说谢谢是说下下(第一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4-09-11 08:01
              回复
                泰兴人说谢谢是qia qia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03-30 23: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