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神妈祖吧 关注:246贴子:4,012
  • 7回复贴,共1

『妈祖·水阙仙班』[转贴]金庸之后,再无金庸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上大学以来,其实正经的名著是没看几本的。也许因为学校大图书馆还没建成的缘故,也许因为心里太浮躁的原因,总之虽然看了些史书传记评论诸如此类,那些名扬千古的小说类名著基本是没怎么看的。
但金庸古龙二人的全集基本是看完了。唔,我喜欢武侠喜欢江湖,高中的时候一直没有时间,所以一毕业便兴致勃勃地下载了金庸全集,花了整整的第一个学期把十五部全都读完了。然后第二个学期也下了古龙的全集,但是鉴于古龙作品质量层次不齐代笔较多以及前后风格差距很大等等各种原因,总共七十多部我只挑了其中大约三四十部来看。金古读完之后目测下个学期还想读几本温粱的><
其实现在大多数看小说的人都是选择去看网络上盛赞的小说,但是我却还是想从他们的作品看起。总觉得那个年代的作品若是能流传至今,总是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和理由。看完之后我可以很笃定地说一句,它们的确当得起这几十年的流传。


1楼2014-09-08 21:27回复
    在大学图书馆曾经借过一本金庸评传,里头孔庆东说,金庸是武侠小说的真命天子。对此我表示十分赞同。中国大陆的武侠小说,就是在他手里真正走向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鼎盛巅峰,那些人物、招式和情节都成了家喻户晓的东西,如同众所周知的俗语和典故一般,被无数人津津乐道地谈起。
    金庸的文风其实非常简洁朴实,他不像古龙妙语连珠、看几页就会冒出一句很哲理的句子,通篇都写得平平淡淡,可就是深入人心。
    很多时候翻完一整本书也不一定就能看到非常哲理或者经典的句子,但是那些故事情节和人物确实深深地随着那些看似平凡的描写刻进了你心底,并不非得要一个出类拔萃的句子才能表达。
    从他的文字里可以读出从骨子里散出来的大家气象。他握着笔慢慢地写,意态从容,墨迹酣畅,心态平和,那些人物在他的笔下不偏激不尖锐, 各自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展着自己的人生轨迹。
    到底是金庸广博,琴棋书画皆能入文,以至于他跟梁羽生之后,中国的武侠小说家几乎被逼得无路可走。
    鉴于金庸总共只写过十五部武侠,虽然算不得著作等身,但部部都是经典,所以每篇小说都打算说一说自己的观点。
    总体想法最后再说,现在请允许我按照我对这些作品的看法一部一部来说。
    =============================
    在开始写之前,先来总体分个类
    我觉得没什么可说的——越女剑、鸳鸯刀
    有亮点,但总觉得有很大的硬伤——书剑恩仇录、碧血剑
    没什么硬伤但也没什么亮点——侠客行
    写作手法很强大,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雪山飞狐
    不算代表作但我却非常喜欢,其中有深深触动我的东西——白马啸西风、飞狐外传、连城诀
    【气壮山河三部曲】
    开天辟地之作——射雕英雄传
    总觉刻意,个人不喜——神雕侠侣
    始终最爱——倚天屠龙记
    【鬼斧神工三杰作】
    到底是逍遥还是避世——笑傲江湖
    无人不冤,有情皆孽——天龙八部
    不是武侠的武侠——鹿鼎记


    2楼2014-09-08 21:30
    回复
      5、【没什么硬伤但也没什么亮点】之《侠客行》
      侠客行这一部书,我总觉得它应该归到奇书那一类去。
      思路很特别,故事很曲折,最终结果也很出人意料。虽然通篇都没什么我很喜欢的人物,也没有什么我很喜欢的情节,但能让有饶有兴趣地读下去,直到最后。
      所以这一篇给我的感觉就是,没有明显的不妥之处,可也没有什么特别印象深刻的情节。
      我只是觉得这是个非常曲折的故事,玄铁令也好侠客岛也好都是非常特别的构思,而全文的氛围也非常引人入胜,看到石破天石中玉那一段的时候,我记得当时被感染,跟着思路走怎么也想不通石破天到底是谁,到底怎么了,几乎开始觉得难道金庸这是要写玄幻的节奏?可心里明明又清楚他一定会给一个合理的解释,然后一颗心一直是悬着的。
      石破天也是个不通世事的人,他的身世成谜,很多事情都想不明白,不像石中玉那样油嘴滑舌会讨人喜欢,他就是那么简简单单的一个木讷的人。他和丁铛一路的感情让我很是唏嘘。我始终不喜欢丁铛,这种性格跟上面提到的温青青一样是我无爱的感觉,所以我知道丁铛爱的始终是石中玉的时候,很是担心石破天终有一日会被她伤到,从而失去之前的单纯。只能说幸好还有阿绣。果然也不是每一个女人都能像黄蓉一样喜欢比自己笨又不会说好话的男人,所以丁铛选择甜言蜜语、狡诈圆滑的石中玉,也是非常真实的人之常情。其实女人也就是这样,只要有人跟她们说了她们想听的话,她们就能一往无前地爱下去,哪怕明知石中玉对她的心绝对不如石破天真挚。
      我只能说,还好有阿绣。
      石清和闵柔夫妇是我在金庸小说里难得看到的形象,他们侠肝义胆行走江湖,夫妻恩爱,然而又对儿子溺爱,这种感觉也非常真实。
      这本书没有宏大的背景,也没有确切的年代,甚至连男主角的身世名字到了结尾也还是不确定,在他心里一直认定的名字是“狗杂种”,并且丝毫不觉得这是骂人的话。对于爱情也好,人物也好,侠客行给我的感觉都是点到即止,它不惨烈也不壮阔,但自有一种引人入胜的魅力在。
      总觉得这本书是在隐隐地探求返璞归真一类的东西。侠客岛上,知道越多的人反而越参不透玄机,最后倒是大字不识的石破天单单看着那些图画练成了绝世武功。虽然这个梗还是免不了武侠小说的传统套路,但背后深藏的东西确实值得深深思索。
      总之,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无功无过。它情节很曲折很动人,故事也很引人入胜,背后隐藏的那种追寻【我是谁,我到底要做什么】的思路也很让人深思,但并没有非常触动我的亮点。


      6楼2014-09-08 21:49
      回复
        6、【写作手法很强大,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之《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跟碧血剑一样,也是属于表面有一个主线,却借着主线人物之口讲述另一个人的故事的小说。
        这篇小说篇幅也不长,但写作技法我觉得极其强大,不管是开头的挖宝劫镖,还是后来众人聚在山上等雪山飞狐胡斐的到来,包括胡斐上山时的一系列描写,都栩栩如生。
        然而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在于,它借宝树、苗若兰、平阿四和陶百岁四个人之口,一起讲了同一个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里都虚实参半,也许他们是真不知道,也许是他们撒了谎,每个人都在讲同一个人,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版本,看客不知道谁是局外人谁是局中人,既要用自己的眼睛来判断讲故事的人是怎样的人,又要依靠这四个讲故事的人来拼凑出故事里的人的经历。这种写作手法难以把握,可一旦写好就会让读者全心全意融入其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目的,到了最后故事的真相才慢慢展开,这样精彩的过程只能让我拍案叫绝。
        我一直对这种【不同的人回忆同一个的故事,本该想同的故事里却有不同的内容,几个人的讲述都有真有假,凑在一起才是真相,但每个人对这个真相的关注点都不一样】的梗非常非常喜欢。
        这应该不是首创的方式,但雪山飞狐对这种方式的运用,确实让我印象极深。
        这个故事看似只发生了一天,却在众人的讲述中横跨了几百年的光阴。
        我觉得这是金庸中前期作品里光芒万丈的一部,从雪山飞狐开始,金庸就已经让人看到了他操纵情节的高超手段和独具匠心,端的是大家气度。
        关于人物。我还是觉得这个看似万千关注集于一身的胡斐在这里并不是真正的主角,依然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我始终觉得这里的胡斐跟飞狐外传里的胡斐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每次看到有人在纠结【胡斐不是最爱袁紫衣吗为什么又那么快喜欢苗若兰】我就觉得略忧伤。
        关于胡斐我还是更喜欢飞狐外传里的形象,所以还是等写到飞狐外传再详细说,在这里我只觉得他有大侠风范,然后他跟苗若兰躲在内室里的那一段写得很绮丽也很惊险,最后他跟苗人凤两个人的对峙我也同样觉得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大概也跟写作手法有关,之前所有人都在等着传说中“雪山飞狐”的到来,无形中就给他塑造了一种大侠硬汉的形象。总感觉写他的东西还是侧面烘托居多,他整个人在雪山飞狐里基本就是个线索人物。
        苗若兰同样也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但她的形象比起胡斐要丰满得多。我觉得她是金庸小说里很难得的一个真正有书卷清气的女子,柔而不弱,处变不惊,骨子里就是大家闺秀的气度。真心很难想象,那样五大三粗的苗人凤竟然养出了一个这样清秀绝伦、端庄大气的女儿。她的出场实在是先声夺人,那厢群雄还在紧张万分地讲故事、等飞狐,这边她的奶妈下人一个个带着她的东西上了山,吵吵闹闹,旁若无人,却也并不引人讨厌。后来她跟胡斐那一场弹琴对知音,实在是金庸武侠里非常少见的一场初遇。
        比起后来飞狐外传里的袁紫衣程灵素,她跟胡斐倒是两情相悦,只是两个人最终有没有好的结局,永远都是一个谜了。
        苗人凤和胡一刀这两个活在故事中的人物,比起后辈实在是更为光彩夺目。
        两人本是仇家,仇怨要追溯到遥远的先辈。那一段闯王时期的故事我也同样觉得曲折动人,双方其实都义薄云天,只可惜了四家的后代蒙在鼓里,以至于拔剑相向这么多年。看到两人的仇怨如此阴差阳错的时候真是整个人都不好了,恨不得跳进去告诉他们真相。
        好在英雄终归是英雄,两人在那场恶斗中惺惺相惜,互相引为知己,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两人比武期间,苗人凤听闻胡一刀有仇家在远处未了,竟然自己连夜出发,策马千里替他了了后顾之忧,然后回来继续与他争斗。两个人都是真正的英雄豪杰,这一场打的是荡气回肠,只可惜中途总有小人作梗,两人本来光明磊落,本该是最好的结局,奈何最终却落得胡一刀身死,苗人凤抱憾终生的地步。
        胡一刀的妻子也是个刚烈的人物,坚韧大气,生死相随,他夫妇二人是这个江湖最美好的伉俪情深的一双人。只可惜想到飞狐外传里南兰跟苗人凤生了嫌隙的原因,实在不得不感慨一句造化弄人。
        对于田归农这个作死的人物我还是留到飞狐外传再去嫌弃他。其余的人物,如同平阿四,如同宝树和尚,其实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四个人讲的故事里我个人最喜欢平阿四的那个版本,还是因为骨子里含着的那股悲愤之气打动了我。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结局了。这个结局曾经吊了多少人的胃口,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苗人凤与胡斐立在高崖之上,胡斐大刀已然举起,进则要杀了心上人的爹,从此可能再也无法和她厮守,退自己则会被打落万丈悬崖,这种时候这一刀,到底是砍下来还是不砍?
        这是金庸留给所有读者永远的谜。
        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了这么多年,而且还将被讨论那么多年,所以我也不多赘述,只觉得这个结局非常特别也非常精妙,像是给读者的悬念,又像是跟读者开的玩笑。
        总之,雪山飞狐的结构、思路、行文都让人叹为观止,碧血剑里那种笔法在这里得到了更完美的发挥。虽然少了特别震撼我的亮点,但依然非常喜欢。


        7楼2014-09-08 21:54
        回复
          7、【不算代表作但我却非常喜欢,其中有深深触动我的东西】之《白马啸西风》
          白马啸西风依然只是个中篇,篇幅同样不长,也没有特别的写作手法,比起金庸的其他作品,背景不算大气,故事也不算曲折,但看过白马的人一定知道我要说的亮点是哪里。
          开篇倒是极为惨烈,带着高昌地图的父母被人追杀,将年幼的女儿李文秀送上白马,自己二人双双殒命,白马将李文秀带到沙漠,被哈萨克族的老人收养。因为有汉族人侵略哈萨克的族人,于是这里的人对汉人深恶痛绝,李文秀的玩伴苏普因为与她接触而被父亲毒打,李文秀为了不让他为难,设计让他对自己死心。
          长大之后的苏普爱上了别的姑娘,忘记了多年前那个他送过狼皮给她的汉人小姑娘,然而李文秀依然喜欢着苏普。这种被自己亲手推开、从此再无回旋余地的爱情让人身临其境般难过。
          后来高昌迷宫那一段写得悬念十足,气氛紧张万分,篇幅虽短,该有的气氛渲染、故事脉络、各种感情都处理得非常到位。
          然而,这些都不是重点。
          我觉得真正让这本书光芒万丈的,是书的结尾那几句话。那实在是金庸这个以平淡见长、并不靠文采卖弄的作者笔下非常难得的名言佳句,哪怕没有这个故事,单单这几句话,都足以让我感慨万千。
          ——如果你深深爱上的人,却深深爱上了别人,那有什么法子?
          这其实是有感情以来就有的缺憾,千古以来恐怕都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你深深地爱着他,此情不渝再难更改,可他却以同样的方式爱着别人,你有什么办法呢?你既不能忘却自己的爱,又不能逼他放弃他的爱,因为你们的爱,本来就是同样的珍贵。
          这是人类永恒的难题,谁也无法解答,谁也给不了答案。大概只能说,天意弄人。
          ——你说的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这句话,是整个白马啸西风里让我最震撼的一句。大概是感情共鸣的原因,我觉得这句话非常非常能表达我所坚定的人生观。
          这句话的背景本来是在于李文秀骑着白马离开沙漠,前往江南,可江南纵然有美景佳肴,有英俊的小伙子们,对于这个有些固执的姑娘来说,她明白这些东西都有它们的好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你再好又如何呢。我心中始终有我不能舍弃的东西,哪怕它有再多缺点,我也偏偏不喜欢你。
          在白马里它还隐喻了汉族与哈萨克族的关系。汉族自以为自己到了哈萨克,给他们带来了众多更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所以他们应该对汉族人感激涕零,可对于人家来说,你更先进是你的事,我没兴趣跟你争,我就是喜欢自己的生活方式,不行么?凭什么因为你比我优秀,我就非得接受你灌输给我的东西?你再好那也是你的事,谁规定说好的东西我就一定要喜欢么?
          大概我骨子里还是个偏激的性格,所以我非常喜欢这个固执又偏激的观点。
          白马啸西风其实应当是金庸小说里最文艺的一篇,它并不大像金庸其他作品里的透露出来的快意恩仇、大气雄浑,大概也因为主角是李文秀这样的少女,所以始终带着一点清新之气。
          总之,有了最后两句话,我觉得它就足以让我印象深刻一辈子。


          8楼2014-09-08 21:56
          回复
            【鬼斧神工三杰作】
            好吧,其实所谓的开天辟地三部曲和鬼斧神工三杰作的评价,都是来自开篇就提到过的孔庆东撰写的《金庸评传》,特此说明。
            对于金庸最后的三部作品,确实是他艺术和思想的巅峰之作,我对它们都很喜欢,但该说的东西前人实在说得差不多了,我并没有什么太新的思路可以拿来探讨,所以大家都知道的东西我就不写了,大概粗略扯几句自己的想法,也就差不多了。
            13、【到底是避世还是逍遥】之《笑傲江湖》
            令狐冲在金庸的故事里,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金庸难得写了一个浪子,不是很在意正邪之分,也不是很在意传统礼法,骨子里就是自在洒脱又豪气的性子。虽然之前在写古龙的那一篇里也说过,金庸笔下的浪子究竟和古龙笔下的不同,但这样的性格还是非常喜欢。
            笑傲江湖是在连城诀之后第二本让我觉得四处黑暗的金书。虽然没有连城诀那样的尖锐和绝望,但是当我看到林平之、岳不群都先后为了一部辟邪剑谱走上那样万劫不复的道路之后,心里其实是有些厌恶、又有些畏惧的。
            还好笑傲里还有许多光明的部分。
            我记得任我行说,华山上也只有宁中则,当得起他一声“女侠”。过了这么长时间,我依然记得那一招“无双无对,宁氏一剑”,宁中则真是金书里少有的一个光芒万丈的已婚女侠。
            还是那句话,我宁愿面对左冷禅,也不要成天跟岳不群生活在一起。比起伪君子的背后一刀,我宁愿当面死在真小人手底下,至少还能清清楚楚地看明白自己是怎么死的,至少还不用对善良这个东西失望。
            “伪善”比“恶”更令我反感。
            其实如果不是早知道故事的主人公是令狐冲,看了开头我几乎要以为林平之才是主角。
            我依然很喜欢青城派灭富威镖局的那一段。那一段里林平之一腔热血地为了岳灵珊假扮的丑女出头,最终全家上下几百条人命都被青城派屠戮。青城派手法快如闪电,林平之想要反抗,却清清楚楚地看见他和那群人之间的差距——哪怕豁出这条性命,也还是无能为力,差距就在那里,你能怎么样呢?
            所以整个笑傲里最打动我的地方,居然是林平之最后被逼得想要踏出青城派划出的那条线跟他们决一死战,最后却在踩在线上嚎啕大哭。
            我觉得那一处真是写得血气上涌,那种我所喜欢的悲愤再次展露,所以对于林平之,我从来恨不起来,只是觉得命运弄人,如此而已。
            说来,岳灵珊跟他的孽缘,大概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吧?
            他性情坚韧,意志坚定,曾经也是路见不平就想出头的侠义之人,可惜最后被逼到无路可走,终究染了江湖的污秽,再也回不到从前。
            孔庆东说,在同样的江湖里,令狐冲是进出自如,而林平之是无路可退。
            关于令狐冲我也不多说,那样洒脱爽朗的性格自然是可爱的, 冲哥身上没什么黑点,应该是大家都会喜欢的人物。不过我想多提一句的是,我始终觉得令狐冲爱的是岳灵珊,任盈盈只是他最终的归宿,不是最初的爱情。
            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哪里没有读懂,反正通篇看下来我的感觉就是,令狐冲从头到尾都没有忘记小师妹,若论一往情深,他才是真的痴情又专情。后来的任盈盈虽然也善解人意聪慧美好,但我总觉得他选择她,是将她当做妻子来敬重和相知,却未必是那样纯粹热烈的爱情。
            当然,这也没什么不好,我只是觉得冲哥的爱情似乎一直是属于岳灵珊的,小师妹一死,他的爱情也就结束了。
            据说笑傲这本书是隐喻政治格局的,看了许多评传我也大概明白了一些,自己看书的时候其实也有看出些端倪,不过我这人看东西一向浅薄,所以也没兴致按照这样的隐喻来一点点研究猜想。
            笑傲大概就说这么多,否则按它的亮点结构鸿篇巨制,实在不知道要讲到什么时候算完。
            最后的结尾如此惨烈,当任盈盈令狐冲两人琴箫合奏,带着一曲《笑傲江湖》飘然归隐的时候,我忍不住想,在这样的背景里遁世,他们到底是为了此生逍遥,还是为了避开纷扰?


            14楼2014-09-08 22:33
            回复
              15、【不是武侠的武侠】之《鹿鼎记》
              好吧我终于写到最后一部来了简直是要热泪盈眶。
              对于鹿鼎记其实我要说的东西最少,因为它里头既没有激烈也没有悲愤,似乎也没什么我非常喜欢、不得不说的人物。
              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向来争议极大。喜欢的人万般推崇,认为这是金庸这些年来写得最出色、最有内涵的作品,不喜欢的人觉得这就是一场闹剧,没有半点金庸此前的武侠风骨。
              对于这两点意见我都持保留态度。以我目前的阅历,其实是读不懂鹿鼎记里那些嬉闹里蕴含的东西的。大概过几年再读,心态又会完全不同罢?
              韦小宝这个性格,我没什么好说的。他是唯一一个金书里我觉得不专情也没事、娶几个老婆都理所应当的人。虽然他那一堆老婆里我唯一还有点好感的就是双儿,尽管我觉得双儿能容忍这么多女人也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建宁公主的刁蛮泼辣、小郡主沐剑屏的温柔顺从和阿珂惊人的美貌好歹都还有存在感,方怡实在不喜,其他人总觉得没有辨识度。
              倒是很喜欢康熙和他那段情谊,也很喜欢韦小宝去俄罗斯那段戏说历史的神来之笔,甚至对后来提到的祖大寿和大凌河之战莫名印象深刻。
              最后那个结局的意味深长倒是看明白了。韦小宝这样的性格大概跟阿Q一样,都带了中国人千古以来骨子里那点劣根性,精神胜利法、贪慕虚荣、小聪明不断,真实得不讨喜,但也不会惹人厌烦——因为很多时候的他就是我们。所以结尾的时候韦小宝问他的妓女母亲说,怀我那段时间你到底接过哪些客,我爹到底是谁?韦春花说,汉满蒙都有,不过说起来,你的眼睛滴溜溜的,还真像那个西藏的喇嘛!
              ——所以说,韦小宝这个形象所代表的,是整个中国民众的某些共性。
              总之,对鹿鼎记我暂时说不出什么,只能说它的情节依然很精彩,但是从前武侠里被推崇的形象似乎都得不到成功的收梢,反而是韦小宝这样圆滑处世的无赖一路畅通无阻。大概这已经不是武侠了,因为到了天龙八部和笑傲江湖这样的高度,大概再也写不出更好的东西,所以以这样一篇不是武侠的武侠来作为自己的小说生涯的终结,这到底是金庸的妥协,还是金庸的通透?
              我目前不敢妄评。


              16楼2014-09-08 22:41
              回复
                ======================
                因为对金庸每一部小说的具体看法都已经写明,所以我觉得也没必要再赘述对他风格的看法了。
                总之,他始终秉承着“谦谦公子,温润如玉,情深不寿,强极则辱”的中庸之道,一直用平平淡淡的笔触,从从容容地写着他的故事,一落笔就是气象万千,笔锋凝练,下笔有神。
                据说在射雕连载的时候,香港各大报纸为了最先发稿,拿电报传他的稿子回社——这样的盛况,我想武侠小说界再也不会有了。
                我倒也不敢妄言说若干年后真的再也不会有才华超过金庸的武侠小说作者出现,然而,目前网络小说盛行,玄幻、修真、悬疑、言情、穿越,信息更新量再也不是当年可比,我们的读者有太多别的选择。那些捧着一本纸质的武侠藏在课桌下翻看,一群年轻人热血沸腾地讨论着招式拳脚的年代,大概终究是离我们远去了。
                所以说,莫说金庸几乎已经写尽了武侠能涉及的东西,单说时代限制、读者限制、市场限制,我们这个年代再也不能出现那样万人空巷地守在电视机前看射雕的盛况了。
                那个属于武侠的年代,大概已经离我们远去。
                虽然大陆新武侠代表人物不少,他们的作品我也有所涉猎,但无论是沧月、步非烟,还是小椴、凤歌、时未寒,终究不能跟金庸那样的成就比肩。
                梁启超曾说,郑和之后,再无郑和。虽然他想表达的意思跟我并不一样,但还是借用这个格式做了文章的标题。
                终究,金庸之后,再也不会有第二个金庸。
                那是一段经典,也是一个时代。
                ================全文完==================
                2014.08.24 夜
                一家之言,目光狭隘,还望谅解。


                17楼2014-09-08 2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