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写作手法很强大,但我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之《雪山飞狐》
雪山飞狐跟碧血剑一样,也是属于表面有一个主线,却借着主线人物之口讲述另一个人的故事的小说。
这篇小说篇幅也不长,但写作技法我觉得极其强大,不管是开头的挖宝劫镖,还是后来众人聚在山上等雪山飞狐胡斐的到来,包括胡斐上山时的一系列描写,都栩栩如生。
然而这本书最精彩的地方还是在于,它借宝树、苗若兰、平阿四和陶百岁四个人之口,一起讲了同一个故事。每个人的故事里都虚实参半,也许他们是真不知道,也许是他们撒了谎,每个人都在讲同一个人,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版本,看客不知道谁是局外人谁是局中人,既要用自己的眼睛来判断讲故事的人是怎样的人,又要依靠这四个讲故事的人来拼凑出故事里的人的经历。这种写作手法难以把握,可一旦写好就会让读者全心全意融入其中。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目的,到了最后故事的真相才慢慢展开,这样精彩的过程只能让我拍案叫绝。
我一直对这种【不同的人回忆同一个的故事,本该想同的故事里却有不同的内容,几个人的讲述都有真有假,凑在一起才是真相,但每个人对这个真相的关注点都不一样】的梗非常非常喜欢。
这应该不是首创的方式,但雪山飞狐对这种方式的运用,确实让我印象极深。
这个故事看似只发生了一天,却在众人的讲述中横跨了几百年的光阴。
我觉得这是金庸中前期作品里光芒万丈的一部,从雪山飞狐开始,金庸就已经让人看到了他操纵情节的高超手段和独具匠心,端的是大家气度。
关于人物。我还是觉得这个看似万千关注集于一身的胡斐在这里并不是真正的主角,依然是一个讲故事的人。
我始终觉得这里的胡斐跟飞狐外传里的胡斐不是同一个人,所以每次看到有人在纠结【胡斐不是最爱袁紫衣吗为什么又那么快喜欢苗若兰】我就觉得略忧伤。
关于胡斐我还是更喜欢飞狐外传里的形象,所以还是等写到飞狐外传再详细说,在这里我只觉得他有大侠风范,然后他跟苗若兰躲在内室里的那一段写得很绮丽也很惊险,最后他跟苗人凤两个人的对峙我也同样觉得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大概也跟写作手法有关,之前所有人都在等着传说中“雪山飞狐”的到来,无形中就给他塑造了一种大侠硬汉的形象。总感觉写他的东西还是侧面烘托居多,他整个人在雪山飞狐里基本就是个线索人物。
苗若兰同样也是一个讲故事的人,但她的形象比起胡斐要丰满得多。我觉得她是金庸小说里很难得的一个真正有书卷清气的女子,柔而不弱,处变不惊,骨子里就是大家闺秀的气度。真心很难想象,那样五大三粗的苗人凤竟然养出了一个这样清秀绝伦、端庄大气的女儿。她的出场实在是先声夺人,那厢群雄还在紧张万分地讲故事、等飞狐,这边她的奶妈下人一个个带着她的东西上了山,吵吵闹闹,旁若无人,却也并不引人讨厌。后来她跟胡斐那一场弹琴对知音,实在是金庸武侠里非常少见的一场初遇。
比起后来飞狐外传里的袁紫衣程灵素,她跟胡斐倒是两情相悦,只是两个人最终有没有好的结局,永远都是一个谜了。
苗人凤和胡一刀这两个活在故事中的人物,比起后辈实在是更为光彩夺目。
两人本是仇家,仇怨要追溯到遥远的先辈。那一段闯王时期的故事我也同样觉得曲折动人,双方其实都义薄云天,只可惜了四家的后代蒙在鼓里,以至于拔剑相向这么多年。看到两人的仇怨如此阴差阳错的时候真是整个人都不好了,恨不得跳进去告诉他们真相。
好在英雄终归是英雄,两人在那场恶斗中惺惺相惜,互相引为知己,我印象极其深刻的是两人比武期间,苗人凤听闻胡一刀有仇家在远处未了,竟然自己连夜出发,策马千里替他了了后顾之忧,然后回来继续与他争斗。两个人都是真正的英雄豪杰,这一场打的是荡气回肠,只可惜中途总有小人作梗,两人本来光明磊落,本该是最好的结局,奈何最终却落得胡一刀身死,苗人凤抱憾终生的地步。
胡一刀的妻子也是个刚烈的人物,坚韧大气,生死相随,他夫妇二人是这个江湖最美好的伉俪情深的一双人。只可惜想到飞狐外传里南兰跟苗人凤生了嫌隙的原因,实在不得不感慨一句造化弄人。
对于田归农这个作死的人物我还是留到飞狐外传再去嫌弃他。其余的人物,如同平阿四,如同宝树和尚,其实都刻画得栩栩如生。四个人讲的故事里我个人最喜欢平阿四的那个版本,还是因为骨子里含着的那股悲愤之气打动了我。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结局了。这个结局曾经吊了多少人的胃口,大概这就是所谓的【没有结局就是最好的结局】,苗人凤与胡斐立在高崖之上,胡斐大刀已然举起,进则要杀了心上人的爹,从此可能再也无法和她厮守,退自己则会被打落万丈悬崖,这种时候这一刀,到底是砍下来还是不砍?
这是金庸留给所有读者永远的谜。
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了这么多年,而且还将被讨论那么多年,所以我也不多赘述,只觉得这个结局非常特别也非常精妙,像是给读者的悬念,又像是跟读者开的玩笑。
总之,雪山飞狐的结构、思路、行文都让人叹为观止,碧血剑里那种笔法在这里得到了更完美的发挥。虽然少了特别震撼我的亮点,但依然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