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扬帆吧 关注:1,019贴子:33,360
  • 5回复贴,共1

【转载】庙号漫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庙号,乃古代帝王驾崩后,于太庙立室奉祀,并追尊之名号。例以某祖或某宗名之。


IP属地:广东1楼2014-09-09 21:03回复
    始于殷代。如太甲称太宗,太戊称中宗,武丁称高宗。关于选定庙号之依据,《礼记》有云:“祖有功,宗有德。”汉应劭注曰:“始取天下者曰祖,高帝称高祖是也;始治天下者曰宗,文帝称太宗是也。”唐颜师古注曰:“应说非也。祖,始也,始受命也。宗,尊也。有德可尊。”宋刘攽则云:“颜说非也。始受命称太祖耳;有功亦称祖,商祖甲是也。”清方苞撰《谥法》,有云:“祖者始也,故宗无定数,祖一而已。”但事实并非如此。汉刘邦庙号高祖(又称太祖),刘秀庙号世祖,一朝已有二祖。或可解释为刘邦乃西汉始祖,刘秀乃东汉始祖。但至曹魏时,却有三代庙号相继称祖:曹操(武帝)为太祖,曹丕(文帝)为世祖,曹睿(明帝)为烈祖,即所谓“曹氏三祖”是也。故而唐刘知几《史通·称谓》云:“古者天子庙号,祖有功而宗有德,始自三代,迄于两汉,名实相允,今古共传。降及曹氏,祖名多滥”。清人顾炎武《日知录·除去祖宗庙谥》亦有“称祖之滥,始于曹魏之三祖”之议。称宗之情形更滥。顾炎武更批评道:“王莽尊元帝庙号高宗,成帝号统宗,平帝号元宗,中兴皆去之。……称宗之滥,始王莽之三宗。”(同上)到了唐代,滥情尤甚。清人王鸣盛《十七史商榷·三祖》则有“自李唐始无代不称宗,其滥斯极。除一祖之外,其余诸帝,不问有功与否,莫不称宗”之讽。


    IP属地:广东3楼2014-09-09 21:05
    回复
      历代庙号并无严格规定,亦非每位皇帝一定享有庙号。西汉时,刘邦庙号高祖(景帝又尊为太祖),而刘盈无庙号;刘恒庙号太宗,刘启无庙号,而刘彻庙号世宗。时至唐代,某些皇帝由于某种原因亦无庙号,如武则天等。故而刘知几云:“历观自古称谓不同,缘情而作,本无定准。”唐、宋两代,一般是一祖而多宗。偶尔亦称某宗为祖,以示特别尊崇之意。如北宋绍圣时,称赵祯为仁宗,而又称仁祖。元、明、清三代,变化更多。如元代既称成吉思汗为太祖,又称忽必烈为世祖;明代既称开国之君朱元璋为太祖,又称第三任皇帝朱棣为成祖(又称太宗);清代既称努尔哈赤为太祖,又称福临为世祖,复称玄烨为圣祖等等。
      一般而言,每位皇帝只有一个庙号,但亦有例外。如刘邦就有高祖、太祖两个庙号;明朱棣有成祖、太宗两个庙号;朱由检甚至有毅宗、怀宗和思宗三个庙号。朱由检以亡国之君,却有三个庙号,乃是由于都中人士曾先谥为怀宗,盖有怀念之意;南明福王(朱由崧)又由高弘图等尊之为思宗,亦有思念之义;后赵之龙疏议思字不美,再改毅宗。而综上可知,得庙号者必是皇帝,而后妃王侯皆不得与也。
      一般而言,皇帝帝系发生了变化,往往会以“世祖”“世宗”为庙号,汉之世祖世宗就颇典型,但也不是绝对的。


      IP属地:广东4楼2014-09-09 21:05
      回复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由个别的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称太祖,其子朱棣称成祖;清朝福临称世祖,其子玄烨称圣祖。但是,在隋以前,并不是每一个皇帝都有庙号。因为按照典制,只有文治武功和德行卓著者方可入庙奉祀。如西汉十一帝,只有高祖、文帝、武帝、宣帝得入太庙奉祀。这也是古代文献对隋以前帝王只称谥号、不称庙号的缘故。唐代以后,典制不那么严格,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人们也就以庙号称呼皇帝。
        甲骨文中有高祖、太宗、中宗、高宗,只是字略有不同,如祖用“且”、宗用“示”表示,且许多文献也有记载,祖宗之号确系商人创造。高祖是否只指汤还有待斟酢,因为甲骨文中有高祖喾、高祖亥字样,大概商人也不忘他们的远祖帝喾和王亥;太宗指太甲无疑;中宗有的说指太戊有的所指祖乙,史籍记载不一;高宗指武丁无疑,《尚书》中有高宗彤日篇,即写武丁的事。


        IP属地:广东5楼2014-09-09 21:06
        回复
          太祖之称在《礼记-祭祀》中有,一般是用来指开创之主(不一定是皇帝),后稷是周太祖,刘邦是汉太祖(尊号是高皇帝,后人误作高祖),曹操是魏太祖,司马昭是晋太祖,后来宋太祖、元太祖、明太祖、清太祖都不用所,也有例外,如唐太祖李虎并无创业之功,但他的孙子李渊认为是从他那里袭封的唐国公,尊他为始封之君,庙号太祖。
          太宗一般指继太祖之后的有德之君,在祭祀时郊祀以祖配天,宗祀以宗(一说以父)祭于明堂配上帝。太宗基本上都不是先君的嫡长子,如汉太宗文皇帝是高帝的第四子,唐太宗是高祖次子,辽太宗是太祖次子,宋、金太宗是太祖之弟,明太宗是太祖第四子,清太宗是太祖第八子,都是用或明或暗的方法,或经历变故,或受拥戴,总之是夺嫡取位。明太宗也即永乐皇帝为什么后来又被尊为成祖了呢?正是因为前面提到的祭祀制度(原自《礼记》和《孝经》)在后人那里理解有分歧造成的,明堂究竟应该配以有德之宗还是父亲呢?在太宗之子仁宗时还好说,两者合一,到了太宗的晜孙(自太宗以下第七代)世宗嘉庆皇帝,本是在堂兄武宗正德皇帝少崩无子情况下以外藩入继大统,但他不愿按照过继的规矩称孝宗为皇考,生父兴献王(与孝宗为亲兄弟)为叔父,而是不顾群臣反对(明史上叫“大礼议”),尊生父为皇考,加庙号与谥号,称睿宗献皇帝,并采纳以严父佩明堂(此说占优势),另以睿宗配享明堂,但又不得不照顾群臣的不满和太宗的功德,改尊太宗为成祖,这样成祖就不可以与太祖并于郊祀配天,不必与睿宗争明堂了。
          至于中宗、高宗一般是中兴之君的庙号,如汉中宗宣帝刘询,晋中宗元帝司马睿,宋高宗赵构,不过唐高宗只是继太宗之后的守成令主、清高宗乾隆皇帝也是坐守父祖基业,远没有到中衰之时,而唐中宗简直是个昏君,但因为在大臣帮助下避母亲武则天让位,复唐国号,所以也获得中宗之号。


          IP属地:广东6楼2014-09-09 21:07
          回复
            世祖一般是将祖先基业发扬光大或别开天地的君主,如汉世祖光武帝刘秀,晋世祖武帝司马炎,元世祖忽必烈,清世祖顺治皇帝。世宗则一般是指太祖(高祖)太宗之后一位有作为的守成君主但不是中兴之君,如汉世宗武帝刘彻,后周世宗柴荣,金世宗完颜雍,明世宗嘉靖皇帝(他只是在位长,无多大作为),清世宗雍正皇帝。不过世宗同世祖一样有皇族内帝系转移的含义,这些世祖世宗多不是平稳入继皇位的,不少是夺来的。
            高祖跟太祖一样是创业之君的庙号,其他庙号则多借用谥法,如圣祖、烈祖功德继祖,他谥加祖必是追尊,仁宗、宣宗、圣宗、景宗、成宗是守成令主的美号,孝宗、宪宗是中兴名君的褒称,肃宗、哲宗、睿宗、庄宗、明宗、代宗、兴宗等也还差强人意,惠宗、顺宗略显仁柔,英宗、德宗、神宗则嫌功业不足,文宗、武宗明褒实贬,玄宗、真宗、道宗、徽宗、理宗多讽修玄好虚,昭宗、穆宗、宁宗无可奈何,光宗、僖宗反配昏君,哀宗、思宗只能亡国。


            IP属地:广东7楼2014-09-09 21: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