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论吧 关注:86贴子:655

回复:老 子 通 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注释
①将:将要,想;取:主宰;
已:已经;
不得:没有得到,没有得逞;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吾见其不得已。
(凡是)想主宰有形的物质(器)世界的行为,我见他们都统统失败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②神器:神元体之器;
为:神元体向外用神并企图主宰世界;
天下神器,不可为也。
天下最神灵的神元体之器,不可向外用神并企图主宰世界;
③败:衰败;
执:拿着、倚仗、仗恃;
失:失去;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因此),如果还有谁去那样做,仍必将遭到失败;(所以),如果有人倚仗(仗恃)神元体识神的强大功能(恣意行事),那么他最终必然失去她。
④故物:因而物体(的运动状态);
行:主要主动运动(纲);
随,次要随从运动(目);
故物或行或随
因而,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是主要的主动运动(纲)或是次要的随从运动(目);提示:神元体的运动是主要的主动运动(纲),我们应选择独立自主,自觉自控;
嘘(xū):大口温和舒缓出气,比喻温和舒缓运动;
吹:小口急促快速出气,比喻急促快速运动;
或嘘或吹
或是温和舒缓运动,或是急促快速运动;(我们应选择让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处在温和舒缓运动状态);
强:强大、刚强、强壮、强健;
羸(léi):羸弱、瘦弱、柔弱、弱小;
或强或羸(lei)
或者强大、刚强、枯槁死亡,或者柔弱、弱小、生生不已;(我们应选择让神元体柔弱——抱一守中——而生生不已);
挫:挫锐,收敛锋芒、收藏精华;
隳(huī):自我糟践毁坏、衰败消亡;
或挫或隳
或是收敛锋芒、收藏精华,或是自我糟践毁坏、衰败消亡;(我们应选择到收敛锋芒、收藏精华)。
故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挫或隳;
因而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是主要主动运动(纲)或是次要随从运动(目);(神元体的运动是主要主动运动(纲),我们应选择独立自主,自觉自控);或是温和舒缓运动,或是急促快速运动;(我们应选择让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处在温和舒缓运动状态);或者强大、刚强、枯槁死亡,或者柔弱、弱小、生生不已;(我们应选择让神元体柔弱——抱一守中——生生不已);或是收敛锋芒、收藏精华,或是自我糟践毁坏、衰败消亡;(我们应选择到收敛锋芒、收藏精华)。
⑤甚:过分、刚强激烈的情绪和行动;
奢:多余,余思赘行;
泰:高枕无忧、放任自流、自由散漫、玩世不恭;
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
因此,圣人就去掉过分刚强的激烈的情绪和行动,去掉多余累赘的思维和行为,去掉高枕无忧、放任自流、自由散漫、玩世不恭的态度。


IP属地:河北135楼2015-06-24 09:53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凡是)想主宰有形的物质(器)世界的行为,我见他们都统统失败了(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天下最神灵的神元体之器,不可向外用神并企图主宰世界。(因此),如果还有谁去那样做,仍必将遭到失败;(所以),如果有人倚仗(仗恃)神元体识神的强大功能(恣意行事),那么他最终必然失去她。因而,物体的运动状态或是主要的主动运动(纲)或是次要的随从运动(目);(提示:神元体的运动是主要主动运动(纲),我们应选择独立自主,自觉自控);或是温和舒缓运动,或是急促快速运动;(提示:我们应选择让我们的思维和行为处在温和舒缓运动状态);或者强大、刚强、枯槁死亡,或者柔弱、弱小、生生不已;(我们应选择让神元体柔弱——抱一守中——而生生不已);或是收敛锋芒、收藏精华,或是自我糟践毁坏、衰败消亡;(提示:我们应选择到收敛锋芒、收藏精华)。因此,圣人就去掉过分刚强的激烈的情绪和行动,去掉多余累赘的思维和行为,去掉高枕无忧、放任自流、自由散漫、玩世不恭的态度。


    IP属地:河北137楼2015-06-24 09:54
    回复
      体悟
      本章老子主要告诫人们不要滥用神元体向外用神的功能并图主宰外部有形物质世界,因为那样会惨遭淘汰!应当让她处在谷神玄牝状态下,不断生长壮大,升华生命状态,使生命跃迁到自由王国而获得真正的自由。


      IP属地:河北138楼2015-06-24 09:55
      回复
        三十章 不以兵强天下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①。师之所处,荆棘生焉②;大军之后,必有凶年③。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④。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⑤。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⑥。


        IP属地:河北139楼2015-07-04 15:45
        回复
          注释
          ①佐:辅佐;
          人主:集团统领、首脑,如:国家元首,公司总裁、董事长,地区行政长官;
          兵:武力;
          强:逞强;征服;
          好(hào):很容易发生……;
          还(huán):还击,报复;
          好还:容易遭到报复;
          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
          以道辅佐集团首领处理集团内外或国内国际事物的人,不以武(暴)力逞强天下,因为那样做很容易遭到集团或国内外人民的报复。
          提示:老子对道的定位很明确,只能佐人主,不能做人主。
          ②师:军队;
          所处:所到之处;
          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军队所到之处,摆战场打仗杀戮,百姓避难逃亡,田地荒芜,荆棘丛生;
          ③大军: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大规模的战争;
          凶年:各种灾难、灾祸降临;由于资源大量耗费,人员大量伤亡,造成经济混乱衰退引发瘟疫;
          大军之后,必有凶年。
          大规模战争之后,由于资源大量耗费,人员大量伤亡,必然导致经济混乱衰退瘟疫横行。
          ④善者:契合天机,运用社会系统各部分本征功能做事的人;
          果:结果,胜利的结果、停战协议结果、某种妥善结果;
          已:止;
          以:以军队、武力;
          取强:取得强大地位;
          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
          契合天机,运用社会系统各部分本征功能做事的人,会在武装力量建设到一定程度或战争有了双方能够接受的一定结果时就会停止,而不敢以武力取得绝对强大地位。
          ⑤果:胜,妥善结果;
          矜:吹嘘、吹牛;
          伐:夸耀;
          骄:骄横;骄傲;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
          胜利或有了妥善结果不吹牛,胜利或有了妥善结果不夸耀,胜利或有了妥善结果不骄横,争取胜利或妥善结果是因为自卫而不得已,胜利或有了妥善结果不要逞强。
          ⑥物壮:把事物的形气质(神)都用到形上而显得强壮;
          不道:不契合宇宙自组织系统向自己终极目的的运动轨迹(即不契合天机);
          早已:过早夭折;
          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生物如果把形(精)气质(神)都用到形上而显得强壮就会走向衰老,这叫做与天机不契合,不契合天机就会过早夭折。


          IP属地:河北140楼2015-07-04 15:48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以道辅佐集团首领处理集团内外或国内国际事物的人,不以武(暴)力逞强天下,因为那样做很容易遭到集团或国内外人民的报复。军队所到之处,摆战场打仗杀戮,百姓避难逃亡,田地荒芜,荆棘丛生;大规模战争之后,由于资源大量耗费,人员大量伤亡,必然导致经济混乱衰退瘟疫横行。契合天机,运用社会系统各部分本征功能做事的人,会在武装力量建设到一定程度或战争有了双方能够接受的一定结果时就会停止,而不敢以武力取得绝对强大地位。胜利或有了妥善结果不吹牛,胜利或有了妥善结果不夸耀,胜利或有了妥善结果不骄横,争取胜利或妥善结果是因为自卫而不得已,胜利或有了妥善结果不要逞强。生物如果把形(精)气质(神)都用到形上而显得强壮就会走向衰老,这叫做与天机不契合,不契合天机就会过早夭折。


            IP属地:河北141楼2015-07-04 15:48
            回复
              体悟
              本章老子通过以道辅佐国家元首在处理国内、国际事物为例,阐述了如何正确适当使用武(暴)力的原则。这个原则同样适合每一个体的人、一个团队、一个集团、一个地区如何使用武(暴)力。我们切不可刻舟求剑、缘木求鱼、胶柱鼓瑟,认为老子只是对辅佐君王的人讲话出主意的。另外,应该特别强调的是要高度重视老子给道的定位,是佐人主,不是做人主,道只起辅佐作用。而且这个辅佐作用,不是主动的,而是被动的。主人选择你辅佐,你就辅佐;不选择你辅佐,你就高高兴兴、痛痛快快地离去;就是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要宠辱不惊嘛。这个被动体现在老子“善为士者不武”这句话,就是善于做文化人的人,不参与武力斗争,那么都是什么属于武呢?人们在领悟理解时会发生误解,比如认为政治不属于武力。这就要问,政治是干什么的?很明确政治是管理国家的,可是根据列宁给国家下的定义可以看出,很明确政治就是属于武力,什么是国家?列宁说:“国家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器”。管理国家不就是管理这个暴力机器吗?因此,不武就是不参与管理这个暴力机器。如果还不相信,那就看我们的伟大导师毛主席是怎么给政治定义的,毛主席说:“战争是不流血的政治,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如果再说政治不属于武力的话,就不可能准确领悟老子的教导,就不属于道家,至少说不属于名副其实的纯粹的完全的道家,是掺了杂家的道家。出了问题要自己兜着,不要让道家背黑锅,道家是不认账的。


              IP属地:河北142楼2015-07-04 15:50
              回复
                三十一章 末为本用 武为文用
                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①;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②。胜而不美,而美之者是乐杀人③。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④。夫唯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⑤。吉事尚左,凶事尚右⑥。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⑦。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居之⑧。杀人之众,以哀悲莅之⑨。战胜,以丧礼处之⑩。


                IP属地:河北143楼2015-07-14 16:29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武力或武器是不吉祥的器具,不是君子应该使用的器具。在被迫自卫的情况下使用武力的话,思维也应以恬淡为上策。战胜了加害自己的一方也不沾沾自喜,若沾沾自喜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就不可能到达宇宙自组织系统既定的终极目标。正因为武力是不吉祥的暴力机器,所有生命体都厌恶它;所以,掌握宇宙运动原理、规律、定理、法则、趋向的人决不像那样做。正因为武力是不吉祥的暴力机器,所有生命体都厌恶它;所以,掌握宇宙运动原理、规律、定理、法则、趋向的人决不像那样做。吉祥的事,如:阳、上品、高级、文化、文官、阳神、元神,主要、根本等,用左边代表或象征,凶煞的事,如:阴、下品、低级、武力、武官、阴神、识神、次要、末节等;用右边代表或象征。君子在无战事或无事的情况下,重用左边象征吉祥的文化或元神,在战争或应事的情况下,重用右边象征凶煞的武力或识神。在军队中,副将站在左边,主将站在右边,就是说军队的站位礼制是按照丧礼编制的。投入杀戮(战争)的众将士,我们应以哀悲的心情敬畏(哭泣)他们;因为他们可能杀死别人,也可能被别人杀死,造成生灵涂炭。投入杀戮(战争)的众将士,我们应以哀悲的心情敬畏(哭泣)他们;因为他们可能杀死别人,也可能被别人杀死,造成生灵涂炭。战争取得胜利,以丧葬的礼仪编制胜利的队伍。


                  IP属地:河北145楼2015-07-14 16:32
                  回复
                    体悟
                    老子在本章阐述了武力是不祥之物,应当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使用,是在自卫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的辅助行为。即便是用武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也不要沾沾自喜,若沾沾自喜就是喜欢杀人。喜欢杀人的人是不得天下之人心的。
                    若进一步类推体悟,那么识神与元神相比,识神是向外耗散神隐气——失神,降低人的生命力的杀人之神,因为《黄帝内经》明确指出“失神者死,得神者生”。所以本章用象征性手法说明识神是元神的辅助用神,应该最大限度的限制使用识神,不得已而用之,也要恬淡为上。即便用识神得到一些成果(如发明了新的理论,写了好的文章等)也不能沾沾自喜,因为沾沾自喜就是喜欢识神用事,就会颠倒元神和识神主次位置,就是喜欢杀人。喜欢识神用事的人是不可能达到宇宙系统的终极目标的。
                    车乃亮先生在《证悟“道经”·p190》一书中有一段精彩论述,有必要摘录于下,与读者共享:
                    “‘偏将军居左,上将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
                    老子的这句话微旨虽然极密,但修道者诵之仍会毛骨耸之!
                    人的性命之根、自然之本——元神,落为副将;而耗损真气,减损寿命的识神竟然当上主帅,岂不凶险之极!能不以丧礼处之?!更何况打仗杀人众多、减损阴德,即使战胜了何乐之有?当然更应以丧礼处之。”


                    IP属地:河北146楼2015-07-14 16:36
                    回复
                      三十二章 资源共享知止不殆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①。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②。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③。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④。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⑤。


                      IP属地:河北147楼2015-07-14 16:36
                      回复
                        注释
                        ①常:经常、经常的存在状态、一直如此;
                        道常:道的存在状态一直如此;因为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所以其状态一直如此;
                        无名:没有名称、不可名状;
                        朴:本原状态;
                        小:无限小;(由于人们怠慢她而)地位卑微;
                        臣:使之称臣,役使、驱使、指使;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道的存在状态一直如此,没有名称,其状态是不可名状的本原状态,虽然无限小(其小无内、地位卑微),但是天下的万事万物谁也不能役使或驱使她。
                        ②侯王:国家元首;各地区各单位领导;
                        守:遵守、遵循、遵从;认识、掌握并遵从;
                        自:自觉、自动;
                        宾:宾服、服从、顺从;
                        自宾:自觉、自动地服从;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下各国或各地区各单位各级别的领导如果能够认识、掌握并遵从道所昭示的宇宙运动轨迹的原理、规律、定理、法则和趋向进行思维和行为(以身作则,教育感化民众),那么万物(人民)将自觉、自动地服从领导。
                        ③相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
                        降:产生;
                        甘露:人类可利用的资源,如信息、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矿物等;
                        莫之令:不用颁发什么法令;
                        自均:自然享有平等享用资源的权利,即资源共享(原理);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天地相互渗透、浸润,产生人类可利用的资源,也不用颁发什么法令,民众就自然拥有平等享用资源的权利(即资源共享原理)。
                        ④始:开始认识、描述;
                        制:制度、组织结构;宇宙自组织系统的时空结构;
                        始制:开始认识、描述宇宙自组织系统的时空结构;
                        有名:有了描述宇宙时空结构的名词概念;如老子当时的概念就有:自然、道、天、地、人、万物之名,还有精、真、信,精气神,营魄抱一、专气致柔、涤除玄览、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等供老子完成《道德经》著述的名词概念。
                        始制有名:为了认识宇宙,初始创制的文字名词概念及相关知识产生了;
                        名亦既有;
                        亦:已;
                        既然名词概念及相关知识已经有了;
                        夫亦将知止,
                        那么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就是够用即可;
                        殆:危、危险;
                        知止可以不殆;
                        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什么危险存在;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
                        为了认识宇宙,初始创制的名词概念及相关知识产生了,既然名词概念及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人法自然,抱一守中,为无为),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什么危险存在(全其神,长生久视,无不为——直奔终极目标)。
                        ⑤譬(pì):譬如,比如,打个比方来说;
                        道之在天下:道与天下万物的关系;
                        犹:犹如;
                        犹川谷之与江海
                        犹如川谷和江海的关系。
                        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与江海。
                        打个比方来说,道和天下的关系,就好像川谷与江海的关系;道生万物,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川谷汇成江海,不讲任何条件,义无反顾。(那么人法自然,也应该自觉自动,行住坐卧,抱一守中,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IP属地:河北148楼2015-07-14 16:38
                        回复
                          现代汉语释译
                          道的存在状态一直如此,没有名称,其状态是不可名状的本原状态,虽然无限小(其小无内、地位卑微),但是天下的万事万物谁也不能役使或驱使她。天下各国各地区各单位各级别的领导如果能够认识、掌握并遵从道所昭示的宇宙运动轨迹的原理、规律、定理、法则和趋向进行思维和行为(以身作则,教育感化民众),那么万物(人民)将自觉、自动地服从领导。为了认识宇宙,初始创制的名词概念及相关知识产生了,既然名词概念及相关知识已经有了,就应该知道适可而止(人法自然、抱一守中、为无为),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什么危险存在(全其神、长生久视、无不为——直奔终极目标)。打个比方来说,道和天下的关系,就好像川谷与江海的关系;道生万物,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川谷汇成江海,不讲任何条件,义无反顾。(那么人法自然,治身治国也应该自觉自动不讲条件,行住坐卧抱一守中,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IP属地:河北149楼2015-07-14 16:38
                          回复
                            体悟
                            本章是对各国家各级领导提出的利己利民治身治国的建议,老子提出这些建议,并不是认为当时社会条件已经成熟,否则他就没必要隐去。他老人家的初衷是,我先把这些建议提出来,著述成文,放到社会上,只要社会条件成熟,就能马上切入,发挥作用。一方面说明老子对社会发展前景的信心与乐观预测;另一方面说明当社会整体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老子仍给个别悟性较好的修道者提供了可靠可行的理论与方法。充分体现了老子对天下“无弃物,无弃人;贵其师,爱其资”的大爱、博爱之心。


                            IP属地:河北150楼2015-07-14 16:39
                            回复
                              三十三章 自知者明
                              知人者智①,自知者明②。胜人者有力③,自胜者强④。强行者有志⑤,知足者富⑥。不失其所者久⑦,死而不亡者寿⑧。


                              IP属地:河北151楼2015-07-14 16: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