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讲坛吧 关注:1,382贴子:1,552
  • 8回复贴,共1

【勿忘国耻】九一八事变 全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背景
1905年,日本在日俄战争中获胜,通过日俄讲和条约,将中国旅顺、大连等地的租借权和长春-旅顺的铁路及附属设施的财产权利占为己有。此后,日本创立“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并由关东军负责铁路沿线的警备。
明治维新以来,日本一直奉行军事优先的原则,培养了大批职业军人。1921年华盛顿会议后,日本开始大规模裁军。1921年至1930年日本的军费由七亿三千万日元裁减到五亿日元以下,裁减额达40%。


1楼2014-09-17 09:39回复
    大规模裁军却引起了军人们的强烈不满。不满的军人开始秘密集会,东条英机、冈村宁次、石原莞尔等为主要人物的军人秘密组织天剑党、樱会、一夕会等纷纷成立。
    1927年6月,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东方会议”,并制定了《对华政策纲要》(即田中奏折)确立了“把满洲从中国本土分裂出来,自成一区,置日本势力之下”的侵略方针。两年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到1931年,日本陷入极端困难的境地。日本政府急于发动一场对中国的战争,借以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缓和阶级矛盾。


    2楼2014-09-17 09:39
    回复


      3楼2014-09-17 09:39
      回复
        中东路事件
        1929年底,张学良的东北军为了从苏联手中收回位于中国东北的中东铁路与苏联红军爆发武装冲突,即中东路事件。东北军大败。事后,中苏关系彻底断绝。
        中原大战
        1930年3月,为争夺中央统治权,汪精卫联合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地方实力派发起挑战蒋介石南京中央政府及国民党中央会议的内战,5月蒋介石宣布“平叛”,双方激战近半年、伤亡30万人,史称中原大战。张学良在南京中央军攻占济南、反蒋联盟败局已定的情况下,于1930年9月18日通电宣布支持南京中央,率领东北军主力十余万进入山海关内,占领华北晋、冀、察、绥四省和平、津、青岛三市。此后张学良率军常驻平津,处理中原大战后的编遣事务,关外防备空虚。
        1930年江淮大水灾
        1931年7月28日,长江中下游豪雨成灾,大水席卷江淮流域8省2市,汉口堤防溃堤,直接冲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经济和赋税重心,使本已捉襟见肘的南京国民政府财政雪上加霜。大水造成的灾民占全国四分之一人口,损失达20多亿元。国民政府紧急组织“救济水灾委员会”,作为代表政府的最高赈济机构,制定各种应急救灾对策。国民政府战争频繁,再加上各项建设事业需费甚多,国库空虚, 严重财政赤字,但仍将全国预算七分之一用于赈灾,使国家赤字愈加增多。国民政府还通过赈灾公债、美麦借款、加征税收、摊派捐款和社会募捐等筹集钱款赈灾,至1931年底共筹集6000余万救灾款。但湖北、安徽、江苏仍爆发骚乱。


        5楼2014-09-17 09:40
        回复


          6楼2014-09-17 09:40
          回复


            8楼2014-09-17 09:40
            回复
              自9月18日至9月23日,5日之间,辽宁、吉林两省全失,臧式毅、袁金铠、赵欣伯纷向日军投降,在沈阳建立“政权”,仅荣臻率军退守锦县。张学良下令“不抵抗”受到国民政府的严厉批评,但蒋中正仍然希望张学良前往南京商讨外交应变的方法,张却表示拒绝并改派万福麟入京。
              随后黑龙江哈尔滨等主要城镇以及锦州相继沦陷。


              10楼2014-09-17 09:41
              回复
                九一八事变之东北军
                在九一八事发当时,张学良亲自下令“不抵抗”,而蒋介石迟至9月19日到达南昌后,晚间九点至十点才从上海方面得知“事变”消息。
                东北军独立第7旅王以哲9月18日发动北大营突围战,先撤锦州,再撤关内,东北军独立第12旅张廷枢奉令不抵抗撤锦州,东北军独立第19旅孙德荃奉令不抵抗撤锦州,东北军独立第20旅常经武奉令不抵抗撤锦州,东北军独立第27旅吉兴投日,东北军骑兵第3旅张树森奉令不抵抗撤锦州,东北军骑兵第4旅郭希鹘奉令不抵抗撤锦州,东北军骑兵第7旅常尧臣投日,东北军骑兵第8旅程志远投日,东北军骑兵第21旅赵芷香投日,东北军骑兵第22旅苏德臣投日,东北军骑兵第23旅李桂林投日,东北军骑兵第25旅张作舟9月19日发动长春突围战,战败被俘投日,东北军独立炮兵第8旅刘翰东奉令不抵抗撤锦州。当时东北军共有陆军独立步兵18个旅,独立骑兵5旅,炮兵4团1营,工辎各一营,陆军总兵力189,505人以上(部份地方兵力不计),枪支96,897枝。空军4个大队,飞机262架。海军船舰约3万吨。以如此大的兵力放弃中国东北令人惋惜。
                在1991年其重获自由后,张学良在各种场合多次承认九一八事变当中的“不抵抗”决策完全是其一人所决定,中央政府不应该承担责任。张学良1990年接受日本公共电视台NHK采访时,表示他当时认为“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战争不合乎日本政府的利益,日本政府应会约束关东军”。“到现在有很多学者认为是国民中央政府下达过不抵抗指示。”“中央不负责任。所以,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中不抵抗的责任推卸给中央政府。”
                总之,在九一八事变中,张学良落下了“不抵抗将军”的评价。由于张学良的不抵抗,日本关东军随后发动了侵占中国东北的战争,以1万余人进攻有14万人中国东北军,并在短短半年内占领东北三省。


                11楼2014-09-17 09:41
                回复
                  九一八事变,东北全境陷落,全国哗然。国人对于张学良“不抵抗”也颇为不满。迨热河失守后,胡适在《独立评论》上发表了“全国震惊之后”一文,认为热河失守,张学良罪责难逃。胡适毫不客气地指出:“张学良的体力与精神,知识与训练,都不是能够担当这种重大而又危急的局面的。”地质学家丁文江也在同期《独立评论》发表了“给张学良的公开信”,批评张学良既无指挥能力,又不亲赴前线督师,但却恋权不放,陷东北百姓于水火,贻误国家。
                  当时,在广东另立中央的汪精卫严厉谴责蒋介石丢失东北,并要求其下野。不久,蒋介石宣布下野负责。汪精卫与孙科等粤系国民党领袖入主南京中央政府。
                  ~~~~~~~~~~~~~~~~


                  12楼2014-09-17 09: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