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升学吧 关注:15贴子:441
  • 0回复贴,共1

难道不升学读书就无意义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直以来,面对每年的高考热,人们常常发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感慨,并建议高中毕业生不要把参加高考上大学作为唯一出路,应该有多元选择。但是,每每真有高中毕业生主动放弃高考,社会舆论情绪总会十分复杂,要么为学生弃考可惜,要么与“读书无用”联系起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在于当前的升学教育模式以及学历社会用人标准,导致受教育者的选择空间十分狭窄,除了升学之外的其他选择,往往被视为“非理性”。
在升学教育模式中,升学是衡量读书是否有价值的唯一标准,对于广大农村的基础教育来说,过去一直围绕升学组织教育教学,这样的教育,是以多数学生接受无用于生活、与农村技能无关的教育,成为教育的“失败者”为代价,换来少数学生(高等教育整体毛入学率为23%,农村学生同龄人的10%可上大学)“成功升学”。在这种教育模式中,普遍存在“上大学找不到工作,不如不上大学,不上大学,又何必读书”的逻辑。这种逻辑是十分有害的,即把升学作为读书的目的,不升学,读书就无意义。把高中毕业生放弃高考,与“读书无用”联系起来,就是这种逻辑的具体表现。
在学历社会中,学历是选拔、任用人才的刚性指标。用人单位普遍按学历高低来选拔、任用人才,导致人们总认为上大学是高中毕业生的最好选择,而事实上,在分析上大学的投入产出之后作出放弃高考的选择,恰恰才是理性的。在发达国家,不少高中毕业生毕业之后,往往选择先工作,在工作之中继续读书,或者在工作一段时间挣到足够学费之后再申请上大学,把大学作为提升能力与素质的场所,而不是能拿到一纸文凭的学店。
由此,要让高中毕业生能自主选择,关键在于改革升学教育模式、打破学历社会。只有凸显读书本身的价值,才能改变“不上大学,何必读书”及“上学有用,读书无用”怪圈。
事实上,高中毕业生的选择,也对高等教育本身提出挑战。笔者注意到,近年来不少发达国家的高等教育界都在对高中毕业生的选择进行分析,以反思收费制度、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回报等问题。我国高等教育(尤其是公立高等教育)一直处于“卖方市场”地位,由此很少感受到竞争压力,当越来越多的学生不选择高考上大学,高等教育就不得不思考如何降低学费标准、提高奖助学金、提高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回报率,由此与学生们的其他选择相竞争——对应于学生的其他选择,社会必然将产生更多的继续教育机构,为各种劳动者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教育与培训。
从长远看,我国的教育制度与人才制度,应该给受教育者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而不是用“升学”与“学历”禁锢受教育者的选择,更不能想办法强化“升学”价值和“学历”价值。这是回归教育与人才本身价值的必然选择。所以,高中学生放弃高考的真实问题是,这些学生有足够、公平而自由的选择空间吗?还是他们在现实之中作出的无奈选择?选择空间狭窄与选择不公平,人们所担忧的“读书无用”,则会真正蔓延开来。其带来的危害,将不仅仅止于教育。


1楼2014-09-19 11:3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