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我个人的看法,汕头、潮阳一些队伍的槌法是左右活槌打法;普宁的话,有南山类的活死槌;这个怎么说呢:因为南山英歌刚开始练的时候尽量可以用活槌去练,但是活槌跟集体一起打的时候就多多少少会有点慢;所以会往死槌的方向发展(就是不旋槌,但是也可能会有一些高手,他们既能做到敲活槌;又敲得很快,个人热情和熟能生巧促使吧)。泥沟主要以活槌为主,因为旋槌更能增添美感吧;所以大概因为有大量的旋槌使泥沟类英歌的节奏有点慢吧,但是我可以指出泥沟类英歌有些地方能敲得很快,就在跳田螺圈那里;头槌调槌可以暗示锣鼓组敲快,所以那时就能够在形成一个田螺圈的过程中表现得很快;但是这个快也是有极限的,体现在锣鼓组可以敲得很快;但是跳英歌的槌手跟不上锣鼓组的节奏,这是就会出现脱节了;所以一般表现出来的是头槌等跳得很快,后面的就没那么快乐;这是跟体力还有技术等有联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