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吧 关注:772,562贴子:12,570,068

回复:大明王朝的最后十七年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似这般荒凉也,真个不如死!清初史家计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记录了这首《挂枝儿》,他是颇为相信这个传说是真实的,并且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时白某在外厢唱彻五更,形其昔时豪势,今日凄凉,言言讥刺。忠贤闻之,益凄闷,遂与李朝钦缢死。”计六奇的话,反映了当时民众对魏忠贤这个罪魁祸首的深恶痛绝,对他的下场欢欣鼓舞的心情,正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统统都报。”
  在与魏忠贤的较量中,朱由检显示了他所独具的胆识、魄力和韬略,因此引来明末清初文人学士的一片喝彩。


IP属地:甘肃107楼2014-11-04 21:42
回复
    夏允彝《幸存录》对此有极为精彩的评论:“烈皇帝不动声色,逐元凶,处奸党,旁无一人之助,而神明自运。”
      文秉《烈皇小识》也有类似的观点:“肘腋巨奸,不动声色,潜移默夺,非天纵英武,何以有此!”
      确实如此,即位还不到三个月,朱由检就干净利落地除掉了元凶,真是不同凡响。在这里,胆识和韬略比地位和权力显得更为重要。
      魏忠贤一命呜呼以后,由于此人一生倒行逆施、残害忠良,人们恨之入骨,愤恨之情顿时喷涌而出,由街谈巷语进而成为文学作品。最早的是《警世阴阳梦》,它的序言上面写着“戊辰六月砚山樵元九题于独醒轩”。由此可以推断,此书出版于崇祯元年六月。离魏忠贤之死仅仅半年,反应不可谓不快。继之而来的有《峥霄馆评定新镌出像通俗演义——魏忠贤小说斥奸书》、《皇明中兴圣烈传》、《新镌魏监磨忠记》、《梼杌闲评》等。与此相呼应,纪实性的史著也陆续出现,为遭到迫害的仁人志士鸣冤叫屈,例如《玉镜新谭》、《杨大洪先生忠烈实录》、《周吏部纪事》等,都在崇祯年间广为流传。


    IP属地:甘肃108楼2014-11-04 21:42
    收起回复
      清查阉党,除恶务尽


      IP属地:甘肃117楼2014-11-10 08:54
      回复
        (1)追究魏忠贤、客氏及五虎、五彪的罪状
          魏忠贤一死,“阉党”土崩瓦解是指日可待的。但是,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何况魏忠贤这个精通权谋术数的野心家,得势以后全力结帮拉派,经营自己的小山头,有所谓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之类,已成盘根错节之势,不连根铲除,后患无穷。对此,朱由检是有充分估计的,他决定进行一场政治清算,为今后的“维新之治”扫清道路。
          多年的“阉党”专政之下,言路受到钳制,不少负责监督、弹劾责任的言官(给事中、御史),慑于其淫威,或丧失气节,或卖身投靠,身上都不干净。企图依靠这些言官去清算“阉党”,是不可能的。有鉴于此,朱由检特地下了一道“考选令”,先后任命曹师稷、颜继祖、宗鸣梧、瞿式耜等人为给事中,吴焕、叶成章、任赞化等人为御史,要他们以清查“阉党”为职责。在这种正气的鼓动下,那些受蒙蔽的言官纷纷反戈一击。于是,从天启七年(1627)十一月到崇祯二年(1629)三月,形成了持续一年多的政治清算运动。


        IP属地:甘肃118楼2014-11-10 08:55
        回复
          他们不仅拖延时间,而且尽量低调处理,缩小审查的圈子,以免牵连到自己。朱由检非常不满意,写了一道谕旨,再次重申他对于魏、客、崔罪状的基本观点:魏忠贤——“睥睨宫闱,荼毒善良”,“盗帑弄兵,阴谋不轨”;客氏——串通魏忠贤,“传递声息,把持内外”;崔呈秀——“委身奸阉,无君无亲,明攘威福之权,大开缙绅之祸”。既然三法司迟迟不作出判决,他干脆自己代三法司作出判决:魏忠贤——戮尸凌迟;客氏——斩首示众;崔呈秀——戮尸斩首。同时宣布,把魏、客的罪状与判决书向全国公布,用以警戒那些“奸恶乱政”的阴谋家、野心家。


          IP属地:甘肃121楼2014-11-10 08:56
          回复
            清查阉党逆案


            IP属地:甘肃122楼2014-11-10 08:57
            回复
              在惩处了元凶首恶之后,清查党羽亲信的工作,必须全面展开。早在天启七年(1627)十二月二十三日,朱由检就已经发布政令,要内阁、六部、都察院的大臣“定阉党逆案”。所谓“定阉党逆案”,就是对形形色色的“阉党”分子进行彻底清查,根据各人的罪状作出惩处结论。
                当务之急是把“五虎”、“五彪”立即绳之以法。三法司审议的结果,是轻描淡写的,吴淳夫、倪文焕剥夺诰命,田吉、李夔龙革职,田尔耕、许显纯逮捕法办,杨寰、孙云鹤、崔应元削除官籍。显然,三法司的主管首长是有意包庇纵容,重罪轻判。如果“五虎”、“五彪”都如此从轻发落,那么其他人根本就不必问罪了。朱由检大为不满,以为惩处太轻,没有尽法,命三法司重新议处。
                主持此事的刑部尚书苏茂相、都察院左都御史曹思诚、大理寺少卿姚士慎,都与“阉党”有千丝万缕的牵连,所谓“香火情深”,因此对“五虎”、“五彪”之流千方百计予以庇护,目的无非是降低“逆案”的规格,使自己不受牵连。皇帝命他们重新议处,他们仍然阳奉阴违。结果,吴淳夫、李夔龙、田吉、倪文焕仅仅以贪赃枉法罪,判处充军边疆,追缴赃银五千两至一千两不等;田尔耕、许显纯以过失致人死亡罪,判处斩监候;崔应元、杨寰、孙云鹤以知情不报罪,发配边疆充军。


              IP属地:甘肃123楼2014-11-10 08:57
              回复
                御史梁梦环,把魏忠贤视为父亲,以干儿义子自居,参与杀害杨涟,配合刘志选,弹劾张国纪,企图动摇皇后张氏的地位。
                  蓟辽总督刘诏,唯利是图的无耻小人,以干儿义子身份为魏忠贤建造四处生祠;先帝病危时,派兵三千逼近京城,听任魏忠贤、崔呈秀指挥,妄图发动政变。
                  诸如此类的宵小之徒可以举出很多。御史张纩对这批人依附魏忠贤的手法作了归类:
                  有显而附之者,如建生祠之类;
                  有隐而附之者,如高呼“九千岁”之类;
                  有直而附之者,如动辄为魏忠贤歌功颂德之类;
                  有曲而附之者,如与魏良卿结拜为兄弟,认崔呈秀为义父之类;
                  有拙而附之者,如以珠宝讨好之类;
                  有巧而附之者,如以搜刮钱财为公忠,以迫害忠良为精明,驱除魏忠贤仇恨的官员,推荐魏忠贤喜欢的官员之类。
                  御史高弘图接二连三上疏,反复强调:“五虎”、“五彪”之流对于魏忠贤,不过是以杀害忠良来献媚;真正颠覆社稷、动摇宫闱、妄图反叛的党羽是刘诏、刘志选、梁梦环,罪状超过“五虎”、“五彪”,应该严惩。
                  在这种政治风浪之下,一些善于变色的两面派,以及隐藏较深的人物,陆续被揭发出来,例如杨维垣、霍维华之流。他们千方百计为自己“弥缝”——为自己填补漏洞,洗刷、粉饰,妄图蒙混过关。


                IP属地:甘肃125楼2014-11-10 08:58
                回复
                  御史任赞化在奏疏中指出,天下最怕的不是真小人,而是伪君子。伪君子是谁?就是改头换面的太仆寺少卿杨维垣!杨维垣原本与崔呈秀是一丘之貉,他之所以攻击崔呈秀,除了“丢车保帅”的障眼法之外,目的在于为自己留一条退路。对此,任赞化刻画得十分深刻:杨维垣看到“阉党”即将失败,迅速“翻身于局外”,妄想借攻击崔呈秀,使自己“立身于风波不到之地”。朱由检接到这份奏疏以后,指使有关衙门对杨维垣这个机灵善变的脚色进行审查。几天以后,御史邹毓祚揭发,杨维垣是魏忠贤的党羽,投靠最早,占气最先,眼看苗头不对,立即见风使舵,赶快转身,贪天之功为己功,为自己涂脂抹粉。了解这些情况以后,朱由检下达谕旨,革去杨维垣的官职。
                    兵部尚书霍维华也被揭发,他是阿谀奉承魏忠贤而一步步爬上来的,所谓“满面骄容,浑身媚骨”,三年里面由一个小小的给事中爬上了尚书的高位。此人善于“占风望气”,魏忠贤得势时,借刀杀人不遗余力;魏忠贤失势时,马上摇身一变攻击魏忠贤,博取“反魏”名声。给事中阎可陛、汪始亨以及御史戴相,分别揭发霍维华其实可以列入魏忠贤的“五虎”名单,比其他几个号称“五虎”的人物更为厉害,人称崔呈秀为“山头虎”,霍维华为“云中虎”,两人狼狈为奸。因此当时官场盛传一句政治谚语“蓟州当前,东光接步”,意思是:蓟州人崔呈秀走在前面,东光人霍维华跟在后面,亦步亦趋。朱由检下旨,免去霍维华兵部尚书之职。
                    愈来愈多的达官贵人在清查中显露原形。原任户部尚书黄运泰、原任兵部尚书阎鸣泰,向魏忠贤“摇尾乞怜”、“奴颜婢膝”、“如鬼如蜮”,因而官运亨通。原任工部尚书孙杰,身边藏有“袖珍手册”,上面罗列朝野正直人士的姓名、事迹,称为“门户”(意为朋党),随时提供给魏忠贤打击异己时参考。这些人都遭到“削籍”的处分。


                  IP属地:甘肃126楼2014-11-10 08:58
                  回复
                    已经死去的原任内阁大学士魏广微也没有逃脱。此人因为与魏忠贤同乡同姓而格外受到器重,他自己干脆与魏忠贤认为“同宗”,以亲信自居。吴应箕《启祯两朝剥复录》指出,起先专横的魏忠贤还有点忌惮内阁,自从魏广微卖身投靠以后,就可以利用内阁攻击外廷。于是乎,阉党气焰嚣张,毒遍海内。朱由检原本考虑到此人已死,不想追究;待到罪状明朗化以后,以为非惩处不可。他在谕旨中指出:魏广微借重魏忠贤的威势,钳制朝政,把国家大权交给逆党,是毒遍海内的罪魁祸首。为此,决定取消他的功名,追夺他的恩荫,警戒那些附奸不忠的大臣。
                      与魏广微沆瀣一气的顾秉谦,此时仍在昆山老家逍遥自在,几次弹劾都未能扳倒他。当地百姓怒不可遏,终于引发出六月五日火烧顾府的民众暴动,知县衙门慑于众怒,束手坐视,不加干预。揭发顾秉谦罪状的传单到处流传,群情更加激愤。七月十三日,百姓聚众捣毁顾府部分房屋,七月二十四日人群冲入顾府,洗劫资财,纵火焚烧。年已八十的顾秉谦仓皇逃命,窜入一条渔船躲藏,才幸免一死。


                    IP属地:甘肃127楼2014-11-10 08:59
                    回复
                      销毁篡改历史的《三朝要典》


                      IP属地:甘肃128楼2014-11-10 08:59
                      回复
                        确实,倪元璐的政治眼光胜过别如纶一筹,他在题为《公议自存私书当毁》的奏疏中,寥寥数语就点破了《三朝要典》的政治目的:“杨涟(弹劾魏忠贤)二十四罪之疏发,魏广微之辈门户之说兴,于是逆党杀人则借‘三案’,群小求富贵又借‘三案’,经此二借,而‘三案’之面目全非。”这实在是令人佩服的深刻分析:表面上是写历史,实质上是借歪曲历史来镇压反对派。中国历来有借古讽今的传统,魏忠贤居然可以借“史”杀人,宵小之徒可以借“史”升官,历史经过他们这么摆弄以后,变得面目全非了。经过这样的分析,倪元璐得出结论:梃击、红丸、移宫这“三案”,已经成为天下之公议,《三朝要典》则是魏忠贤的“私书”,删改是徒劳之举,必须彻底销毁,然后开国史馆纂修《天启实录》,留下一段信史。
                          朱由检非常欣赏倪元璐的主张,要礼部会同国史馆详细议论此事。多数大臣倾向于销毁《三朝要典》。但是事情并非一帆风顺。


                        IP属地:甘肃131楼2014-11-10 09:00
                        回复
                          公布阉党逆案名单


                          IP属地:甘肃133楼2014-11-10 09:01
                          回复
                            自从天启七年(1627)十二月二十三日朱由检正式下令清查“阉党逆案”以来,“阉党”重要成员已陆续曝光,把他们的名单与罪状昭示于天下的条件成熟了。
                              崇祯二年(1629)正月十七日,朱由检召见内阁大学士韩爌、李标、钱龙锡,以及吏部尚书王永光、都察院左都御史曹于汴等人,要他们确定“逆案”名单。规定他们必须集中在内阁审阅有关罪证材料,按照罪状分别为首恶、附逆、谄附、倾陷、拥戴,然后会同刑部尚书乔允升,依据法律作出处理。他的宗旨是除恶务尽,但是那些阁部大臣却有点畏首畏尾,力图以和稀泥的方式了结此事。韩爌、钱龙锡等内阁大老,虽然并非“阉党”分子,但都不想树敌过多,招来麻烦,因此第一次报上去的名单只有四五十人。朱由检很不满意,要他们广泛搜求。第二次报上去的名单仍然只有几十人,朱由检发怒了,指责他们不肯按照他的旨意办事,说:魏忠贤一个人在宫内,如果没有外廷的逢迎,怎么落到如今这个地步?你们并非不知道,而是害怕结怨。
                              过了几天,朱由检再度召见内阁大臣,把一个黄色包袱交给他们,里面全是为魏忠贤歌功颂德的奏疏,要他们把这些“结党实迹”整理出来,一一列入名单。阁臣们知道难以回避,便寻找借口推脱:臣等职掌仅限于票拟谕旨,不熟悉法律。再次显露出畏缩怯懦的心态。朱由检不得不委托吏部尚书王永光来操办此事,王永光也不愿意挑这副担子,回答说:吏部只熟悉官吏的考核,不熟悉法律。其实,王永光心中有鬼,不久就有人指责他“阴附阉党”,现在又企图“曲庇香火”,为自己留下回旋的余地。朱由检只得把这项工作交给刑部尚书乔允升。
                              如此反复多次,“阉党逆案”名单才得以确定。


                            IP属地:甘肃134楼2014-11-10 09:01
                            回复
                              如此反复多次,“阉党逆案”名单才得以确定。


                              IP属地:甘肃135楼2014-11-10 09: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