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二十五岁开始征战,自称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这次宁远城下惨败,颜面丢尽,愤恨而归,不久就病死在沈阳。
这就给扭转辽东战局提供了一个时机。袁崇焕一方面在锦州、中左(塔山堡)、大凌(锦县)三地加强防务,另一方面秘密派出使者,与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议和。其实,双方都无意和谈,不过是缓兵之计而已。袁崇焕在给皇帝的报告中说:锦州、中左、大凌三座城堡必须加紧修筑,现在业已迁徙商人居民前往屯田开垦。假如城堡没有修筑完毕,而敌军赶来,势必只得放弃,功败垂成。有鉴于此,乘敌人正忙于鸭绿江一带的战事,姑且以和谈作为缓兵之计。待到敌人发觉,三座城堡已经修筑完成,战守的第一道防线在山海关四百里以外,固若金汤了。
皇太极从朝鲜回师不久,果然发兵进攻锦州。由于锦州城防坚固,无隙可乘,转而进攻宁远,再次遭到惨败。
努尔哈赤、皇太极父子两次兵败于宁远,令袁崇焕兴奋之极。他在给朝廷的报捷奏疏中毫不掩饰这种兴奋情绪:十年以来调动全国的军队,都不敢与后金军队交锋。现在开始一刀一枪和他们拼命,忘却了敌人的凶狠剽悍。臣在城墙上大声呼喊,军队分路追击,在愤恨中一战挫败敌人。皇帝看了奏疏之后,欣喜若狂,在嘉奖谕旨中说:“十年积弱,今日一旦挫其狂锋。”
这确实是十年未遇的大好形势。然而,这样一位扭转十年积弱局面,力挫敌人狂锋的功臣,竟然遭到魏忠贤的嫉恨,唆使他的党羽攻击袁崇焕“暮气”,迫使他辞官而去。这是在自毁长城,好不容易开创的大好局面,被无端地葬送。以后虽然袁崇焕再度出山,无论怎么努力,再也恢复不到以前那样的局面了,不免令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