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指江山吧 关注:2,029贴子:239,633

关于歌唱家和歌星的几个疑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个帖子可能会带来些争议,但藏在心里的很多困惑不吐不快。身为歌迷,关注华语流行歌曲,也顺便关注各种华语歌曲,语言相通,不存在听不懂理解不了的障碍。不是流行歌曲的好歌,也能喜欢接受。
但确实发现,来自中国大陆的知名歌手里,拥有歌唱家称号的实在太多了,还有的名曰“青年歌唱家”,但实际年龄早过了45岁。而对来自港台地区的知名歌手,则一概冠之以歌星,著名歌星,巨星,天皇巨星之名。这歌唱家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头衔?职称?什么样的歌手可以称为歌唱家?一个歌唱家等于几个天皇巨星呢?
中国的当代音乐,据说分为美声、民族、通俗(有的称为流行)三大类。但我开始对这三大类的划分产生怀疑。首先,国内一些知名歌手如毛阿敏,韦唯,刘欢,远一点如李谷一,朱逢博,郑绪岚,朱明瑛等人,唱的歌曲总体风格算流行歌曲吗?通俗歌曲是否可以和流行歌曲等量代换?其次,国内一大批歌唱家如李双江,蒋大为,阎维文等人,究竟是美声歌手还是民族歌手?我这里强调的是他们的主流唱法,而不是他们的某些歌具体歌词,更不是他们舞台上的造型动作或者服装。
非流行乐的歌唱家,与流行乐的歌星,存不存在一定的可比性?有人说完全没有可比性。我不怎么认可。都是吃唱歌这碗饭的,怎么就不能比个高低上下?最起码各自的作品,可以拿出来论一论吧?
先这样,本人尽量不预设立场,开这个主贴大家议一议。前提是别骂人,吧友间别讽刺挖苦互相人身攻击,尽量就事论事。


1楼2014-11-15 00:03回复
    我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中国大陆的歌唱家,十有八九都是军队文艺系统的歌手,除蒋大为,李谷一,朱逢博等少数与军队无关的歌手外,基本上头顶歌唱家头衔的都是文职军人,他们分属于总政,海政和空政歌舞团。
    但这些人并不一直穿军装,因此有的人经常给人以民众歌唱家的错觉。我的看法是:军队确实需要有它的文艺人才,以便更好地为军人团体提供精神服务,军人士兵和军官本身也是精神消费的一个重要群体。但问题是:既然做了军人歌手,已经享受了老百姓不能享受的军队内部权利,为何还要经常与民间歌手争夺市场呢?按我理解,军人歌手就不能在军队以外的其他领域露面,包括大众媒体都不能把他们和不穿军装的歌手放在一起对外介绍。军人歌手的所有待遇和荣誉,只能来自于军队本身。难道蔡国庆脱下军装就能开个人演唱会,而刘欢却不能进军营宣传他的最新专辑?这正常吗?


    4楼2014-11-15 19:19
    收起回复
      哈哈,果然抛金引来了玉。得瑟一下。
      关于民族唱法我有个看法不知对不对:我觉得所谓“民族歌唱家”其实是个伪命题。我们所熟知的、政府广为宣传的、名气特别响的中国大陆官方歌唱家,绝大部分已经不能算民族歌唱家,他们的实质是“唱汉语歌曲的中国美声歌唱家”。他们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的声乐系歌剧专业,注意:核心词是歌剧专业。而歌剧是不折不扣的舶来品。他们的主要发声方式以及声线特征,都是用来唱中国词版本的美声歌曲的。美声,就是意大利的民歌,但国际上已经成为所谓高雅艺术的代名词。而真正的民歌手,应该是来自民间的原生态歌手,不可能是音乐学院借助某些艺术理论培养出来的本科生研究生。这样的原生态民歌手,能登上中国官方的大雅之堂吗?中央领导里有几个能对这种艺术感兴趣的?
      但这些歌手无一例外都要强调自己身上的所谓“民歌手本色”,窃以为这不过是一种自我包装罢了。有哪个中国歌手能公开说:我就是纯唱西洋美声音乐的?那不是要被中国老百姓喷死?


      8楼2014-11-15 21:22
      收起回复
        2012年,国内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接受《时代人物》采访,在关于春晚歌曲的话题上他说了一些话。应该说他说话很实在,有的话还很尖锐,但似是而非的东西夹杂在道理中,也许只有他的粉丝看不出任何问题。比如,我摘录这段:
        《时代人物》:春晚毕竟是现场演出,什么事情都可能会发生,现场演唱时有没有出过失误?
        阎维文:偶尔也会。前年春节晚会(注:指2010年春晚,阎维文独唱了一首《阳光路上》,当天直播时我就发现他唱错歌词了,而现场打的歌词字幕则是正确的)刚上来就错了,“奔跑着拥抱希望”,我唱了“拥抱着奔跑希望”,现场字幕跟字幕都对不上。春节晚会有一个特别大的问题,它让你现场唱,但它给你提供的东西又不够你现场唱,它要考虑播出效果,现场的音又不能放的很大,然后没有监听给你听,因为要让舞台上好看,但现场那么大,回声也很大,对我们来说天天唱,唱歌有什么好紧张的,但你不带耳麦的话,一唱全是你自己的声音听不到伴奏,那就容易脱节。流行歌曲是没有关系的,它完全是唱感觉,不是唱音色。我们唱歌不一样,我们唱歌首先你的音色要非常漂亮,那我们这个东西你是不能有任何瑕疵的。那年因为这个失误,年都过不好,影响了很长时间。
        这段采访很有意思。记得当天我看这首歌的时候,忍不住就笑了,这句词错得有点离谱,“拥抱着奔跑希望”,——合着大伙儿先抱在一块儿,然后集体跳下去?朝前几十年这就算犯政治错误的说。难得阎维文还能气定神闲纹丝不动把这首歌连贯唱完,脸部肌肉连一丝抖动都没有。但估计当时心里就是一咯噔吧。(“坏了坏了,褶子了”)
        阎维文主动承认这个失误,说明他挺实在。不过后面的话我就看不懂了,说了一大堆替自己辩护,认为电视台技术设备不到位的话。你这么一个久负盛名的国家一级演员,副军级文职歌唱家,又不是第一次登陆春晚,这么丰富的表演经验,犯这种错误,找借口有意思吗?
        更看不懂的是:明明是在说他自己唱错词的失误,怎么说着说着拐到了对流行歌手的评论了?我分析这属于言多必失,一不留神把心里话漏出来了。在阎维文看来,流行歌手唱歌是不需要讲音色的,只需要讲感觉,那就是说,流行歌曲只要随便瞎哼哼几句,歌手摆几个表情丰富的造型动作,什么音准啊,节奏啊,歌词啊,技巧啊,都是统统可以胡乱发挥的?然后底下观众一律掌声伺候?
        话里话外的潜台词都是:我们这个唱法,那是讲究音色绝对完美的,一点瑕疵也不能有(高尚吧?);不像他们那个唱法,只要感情对了,随便怎么唱都没错。歌唱家对歌星的优越感,美声艺术对流行艺术的优越感,体制内人物对体制外人物的优越感,一览无余。
        可搞笑的是:偏偏是这样的人出了现场事故,而且还是不小的事故,错误的歌词能造成对歌曲立意的理解歧义;他却能很理直气壮地鄙视没犯过错的流行歌手。呵呵。


        10楼2014-11-15 22:04
        收起回复
          还有一些采访原文我找不到了,但凭自己记忆可以列举两例,网上应该有。都是国内歌唱家评论流行歌手的话。
          一例是蔡国庆,据说曾“炮轰”(原稿记者用词)港台歌手缺乏唱功实力,只是他们有很好的包装,他们唱的很多歌曲词比较出色,而大陆优秀的曲词作者太少。
          另一例是蒋大为,据说曾批评某些港台歌手唱功太差,属于泛泛而谈。
          蔡国庆早年是参加中央电视台的一个文艺团体,随后在央视各种晚会中被包装推出的青春偶像歌手,相对而言他的唱法是流行唱法,九十年代初红过一阵子,但台风一直有争议,娘娘腔的奶油味道很重。1993年,他参军并加入总政歌舞团,如今已经是总政歌舞团正师级文职歌唱家。
          蒋大为一直就不是流行唱法,这个不用多说了。
          我对这些人莫明其妙的言论感到很搞笑。我不知道以蔡国庆的自身条件,香港唱片公司若是包装他,他能不能达到如今黎明的成就。
          关于蒋大为么,我知道的情况是:他现在67岁了,近几年还是频繁有些歌唱活动,嗓子和唱功保养都不错。不过,他从1998年起,就全家移民去了加拿大的多伦多市,在那里一呆就是12年,这期间,他在加拿大完全处于赋闲状态,无歌可唱,无台可登。他自己后来亲口承认的,说多伦多那里,唱民族歌曲挣不到钱,最多是华人团体节日期间小规模聚会请你去助助兴,还是义务的。还说来自港台的华人对民族音乐根本不感兴趣。(他咋不说加拿大人对学汉语更没兴趣呢?)蒋大为如今是因女儿已经经济独立,所以才回国“复出歌坛”的。他的正常音乐生涯,一线歌手的状态,在51岁的年龄就宣告终止了,现在的他确实是在过过晚年生活了。
          研究了蒋大为包括更老的李双江的实际音乐生涯,才发现我以前犯了个错:我真以为那些歌唱家能唱到七老八十的,流行歌手一过四十岁铁定歇菜。其实还是要看具体的人的,和艺术种类真没必然联系。嗓子只要是人身肉长的,该坏还得坏。它不会因为你总在歌颂祖国歌颂子弟兵所以让你多保养几年。


          11楼2014-11-15 22:28
          收起回复
            港台歌手得分什么人了。刚巧看了个四大天王集体唱《当年情》纪念去世张国荣的视频,只见四大天王均一袭黑衣,并肩从后台走来。这首歌难得地没有伴奏,纯清唱,张学友打头阵。我一听,哇,起的调这么高,后几位咋整?
            第二个跟唱的是郭富城,比我想象的好点,挺用力。音准是准的,但音色已经不美了。
            第三个接唱的是刘德华,这声音听着就有点干涩了,收尾时轻微有走音。、
            最后一个跟唱的是黎明,惨不忍听,就没在调上。
            一小段清唱,大体感觉出,还是张学友唱功明显技高一筹,其他三位似乎都比张学友差了一个档次。


            12楼2014-11-15 22:36
            收起回复
              关牧村因为是女中音歌手,因此她的唱腔听起来特别符合美声唱法的规律,我估计主要是因为这个才把她归入美声歌手的吧?
              但如果是女高音歌手,因为高音很尖很亮,是不是就会被误认为是民族唱法?


              13楼2014-11-15 22:45
              收起回复
                实事求是说,我经过初步调查和筛选分析发现:国内那些歌唱家们,只要年龄在45岁以上的,音乐活动时间超过20年的,个人专辑和演唱会也是有的,只是和港台同级别大牌歌星相比,数量很少。
                大部分歌唱家们几十年来唱过的歌(我指的是正式在录音棚录制过的歌曲)总数量,多的一百五十多首,少的四五十首,平均数量为一百首上下,其中还包括翻唱他人的歌曲,以及中国历史上的某些无主民歌。录制当年原创的新歌,数量更少。
                歌唱家们唱红的经典歌数量,是多则十首上下,少则五首左右。也不能说一辈子只唱红一首歌,但一辈子只唱红四五首歌这不算过分的话。李谷一,刘欢,毛阿敏这几人的经典原唱歌数量在国内歌手中,算是较多的。其余人就不谈了。
                演唱会对于歌唱家们来说,既不是宣传手段更不是挣钱手段,而是功成名就后的一种自我总结方式。他们一般不愿意说开演唱会,而喜欢说开的是“音乐会”。嘿嘿。


                14楼2014-11-15 22:57
                回复
                  我同意清清诗雨对美声唱法的分析。外国的美声我不熟悉,中国的那些军旅男高音歌唱家们,例如阎维文,刘斌,程志,佟铁鑫,吕继宏,王宏伟,刘和刚,戴玉强等人,他们的声音实在是太同质化了,偏巧他们还经常唱同一首歌,如果是不看画面只听声音,真的很难区分出究竟是谁在唱。音色接近,发声方式也高度接近,全都是开阔嘹亮浑厚激昂的男高音,是一种附着旋律和节奏的朗诵腔调。那东西我不觉得是艺术品,而更像宣传品。
                  一个学校一个专业里出来的,一个老师教的,毕业后又在一个单位里工作,面对的主要是同一类听众观众,表现作品的时候,就全无个性可言。
                  举个具体例子:有首军旅歌曲旋律和意境不错,叫《你的秀发拂过我的钢枪》。但军旅第一大牌阎维文演唱这首本来带着点惆怅甚至沉重情怀的歌曲,却仍旧一如既往开阔雄浑发声区靠后,脸上表情竟然是面带笑容充满自豪的样子。看看歌词吧:“也许我们走的路,不是一个方向,我衷心祝福你呀亲爱的姑娘;”“如果有一天,脱下这身军装,不怨你没多等我些时光,”——结合歌词的旋律,这怎么能自豪得起来呢?


                  15楼2014-11-15 23:55
                  收起回复
                    按我的标准说,不管大陆港台,也不管何种唱法,只要个人音乐风格和表现力全面,均衡,稳定,多元,富于一定变化的一线重要歌手,都可以在一定时候获得歌唱家称号,而这个称号是来自民间,来自广大音乐爱好者自发的口碑,不是来自行政授权,更不是靠什么职称、级别、待遇来规定的。
                    按此标准,中国大陆歌手中,李谷一、蒋大为、毛阿敏、刘欢四人算作歌唱家,基本够级别。那些纯军旅歌唱家们就算了,他们撑破大天也不过算特色歌手:特别擅长演唱某一种题材的歌曲,嗓音条件普遍很好,发声方式经过了正规艺术院校的培训。
                    香港歌手中,罗文、郑少秋、关正杰、谭咏麟、张学友、林子祥、徐小凤、甄妮等人完全够格称为流行音乐歌唱家。(许冠杰另算流行音乐创作表演艺术家)
                    台湾歌手中,邓丽君,凤飞飞,刘文正,费玉清,蔡琴,齐豫,苏芮等人被称为流行音乐歌唱家也没有问题。


                    16楼2014-11-16 00:29
                    收起回复
                      个人演唱会或音乐会,可以自带乐队上台,就算观众席很大,舞台不可能特别大。大型综艺晚会的舞台大,歌手的主要服务对象又不是现场观众,而是电视机前的观众,那这种演唱的性质就变了,就成了演戏,用音乐或唱歌的方式演戏。既然是演戏,当然就是为了效果的完美,需要真真假假,分分合合,一切迁就于最后的播出效果了。
                      所以我觉得大型晚会上的知名歌手,实际上不是靠唱功塑造起来的,而是靠配合导播(就是现场直播中的导演)要求,在舞台上善于运用造型和表情进行唱歌的演员。是会唱歌的演员,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音乐型歌手。真正只擅长唱歌或只在乎唱歌的歌手,音乐人,怎么可能甘心于被电视导演随意摆布?也许,这就是张学友多年不上央视春晚献唱的深层次原因吧。以张学友的实力和个性,他必然会希望真唱,但一旦他了解到春晚的真唱是这么个运作模式,依我看那种跃跃欲试的心情都消磨掉了大半。


                      18楼2014-11-16 11:25
                      收起回复
                        突发奇想:央视春晚舞台,或许特别适合像张国荣这样的“演员型歌手”。呵呵。


                        19楼2014-11-16 11:28
                        收起回复
                          我觉得中国音乐最畸形的怪胎,无疑是军旅歌唱家和所谓军旅作品。如果这些人这些东东纯粹关起门来在军队内部消化吸收倒也罢了,偏偏他们还要走出军营,占据主流舆论阵地,对老百姓进行所谓的引导和灌输,对市场进行干扰,搞一种垄断前提下的不公平竞争。央视和总政之间,似乎有一种内部互相交流合作的关系。一个提供平台和设备,另一个负责出人。
                          军旅作品,仔细探讨它们生成的过程,就不难发现:几乎所有歌曲的曲词创作和演唱录音过程中的音乐监制,都由这个团体内部人士一手包办。举例子说:刘欢写的曲子,基本是不大可能被总政歌舞团采纳并录制成歌的,更别说能找到大牌歌手去演绎。这种东西根本就不是商品,但他们偏偏能占据市场,还具有不小的比例。美国没有军队吗?美国军人不需要听歌慰问吗?肯定也有美国军旅歌手的吧,但没发现美国有什么著名音乐人是具有军队背景的。那是不是说美国军队就没士气,不能打胜仗了?


                          24楼2014-11-16 15:57
                          回复
                            其实中国的军队文职人员是不授军衔的,更没有指挥师团战士的权力;但民间之所以误会有什么“少将歌唱家”,是因为这些文职人员都穿着高度模拟陆军少将制服的演出服,而且媒体反复强调这些人享受什么“副军级待遇,”正师级待遇“等话,那当然要引起老百姓误会了,唱歌唱出将军的说法,就来源于此,不能怪老百姓鉴别能力不强,问题的根子还是出在军队系统自身。


                            25楼2014-11-16 16:04
                            回复
                              我无意看了一个1997年庆祝香港回归的视频片段,是有张国荣参与的一个合唱节目,曲目叫《团聚》。这首歌由七个人合唱,香港本地艺人是张国荣,叶倩文和林子祥,大陆艺人是刘欢,巩俐,那英和谭晶。翡翠台的香港主持人介绍时的语气很搞笑,他先报出三个本地艺人名字,然后说“还有巩俐,和来自中国的艺术家们”。我相信香港当地电视台主持人内心里不会怎么高看大陆的艺人,但他偏偏把惟一一个不是歌手的巩俐大名给报了出来,而另三位真正的歌手却名字都不提,却泛泛地称他们为“艺术家”,听着特讽刺。尤其是当年只有20岁的谭晶,被称为艺术家不显得小孩穿大人衣服吗?、
                              这家那家的,我看也就是中国大陆把它看成一个宝,搁到国门外头,人家都是当笑料加以调侃的。


                              26楼2014-11-16 16:1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