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责任心的人,自然就没有大器局,没有大器局,便会平添许多小心思,而那无穷无尽的试探,实际上就是那小心思衍生的产物。
长而不成,未老先衰,海誓山盟而不能信,为朋为友而不能忠,诚乃末世的一道令人绝望的“奇景”让人不禁想问:在那个本该是“大争之世”的年代里,我国的青年们——本该是最能教人看到希望的人群——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而《红楼梦》中的女儿们,我想我该是为她们庆幸的。
为何?
很简单,我之所以这样说,只因为她们生在那个时代,处在那个地位。
那个时代,女孩们不用工作,而她们的地位又注定她们衣食无忧又大抵能远离巨大的波澜——哪怕是迎春,黛玉等人爱情的悲剧,若比之于春秋时期的许穆夫人或北魏的冯太后——或者哪怕是比之于汉代的冯昭仪与唐朝的文成公主所经历的巨大波澜——又算得了什么?诚然她们的结局很惨,但是——如果她们是处在赵姬的位置上呢?或者如果她们生于如今?的确,有很多人为她们的才华得不到施展,总那样被忽略而惋惜。但实际上她们的才华也是只在于吟诗作画之事,仅是当时纨绔子弟所有的“才华”罢了。她们的少年神异,也仅是在于诗画之类的偏才,而并非鲁仲连,甘罗等人的正才。甚至,哪怕在吟诗作赋上,她们所能写出的,也仅是无数辞藻华丽而透着无尽小心思与沉沉迟暮之气的词章——试问她们,自幼被那种末世之气浸染的她们,又怎能如许穆夫人一般写出“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那样心忧家国而又表现出作者临危不乱的坚强心志,极强的行动力与强烈的独立人格的千古名句?试若她们生在如今或成为当时的太后,那她们又怎能如宣太后一般以裙钗之身纵横捭阖?或如寡妇清夫人那般隐忍节制力挽狂澜吗?抑或如居里夫人的那样坚忍,如撒切尔夫人一般拥有铁一样意志,刀一样的说辞吗?
这些,虽说是个X但也无需求解了,因为,答案几乎是注定的。
《红楼梦》是一面末世的镜子,读之,在青春中读出了迟暮。它就像所有的明清小说一般,于细微处映像出我们民族永远的伤痛。是的,我认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最重要的其实是它本身所包含的精神力度,而百年前我们所经历的那个表面富庶,实际上却疲软病态而又不思进取的年代,其间泛滥的正是《红楼梦》中所充斥的迟暮之气。在这样的背景下,是很难产生有精神力度的作品的,那些在艺术上成就斐然的,包括《红楼梦》在内的明清小说,其实更多的是一面镜子。那么,那些我们民族所经历的一幕幕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痛瞬间究竟因何而至?大约就是因为书中时时充斥着的那股迟暮之气吧!是的,的确是的,那个时代,当是我们永远的警钟。我身为新时代的少年,从很早前就开始想我自己的责任是什么。人生在世,总该尽自己的能力做事才好,所谓“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不过是弱者的托辞!
是的,在这个六合激荡时代,是容不下沉暮之气的。那么,我作为一个孩子,只希望我能拥有如苏秦张仪一般的真正的正才,与如鲁仲连一般的,用之不竭的朝气与锐气,以后不管干什么,都能真正为国家做出点我应做的贡献,至少要负起我应负的责任,以不负我心中的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