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吧 关注:130贴子:387

我CBT过程中“勾画”的重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将持续更新,希望能带给大家一些启发,权当抛砖引玉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1-28 00:44回复
    暴露,Exposure,是CBT必要的成分,它有“行为”的意义。暴露有助于识别和测试非适应性认知,暴露改变了情绪体验,重复持续的暴露,同时按捺住逃避的冲动,这些体验会降低不愉快的情绪,与“消退学习”有很多相似性。暴露增强了控制感,这也是很多心境障碍和抑郁症受害者极度稀缺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1-29 14:36
    收起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1-29 14:39
      收起回复
        我想,“回避行为”,多指的患者回避人群,回避学习和工作,甚至回避外出,过多地呆着室内甚至床上。在你逃跑或回避的当下,你的焦虑下降了,你感到松了一口气,这个短期的正性结果反而会带来长期的负面结果:你未来每一次面对类似情境都会感到焦虑,因为你从来没有给你的身体去习惯和学会这种情境、事物并不危险的机会,这也是为什么每次回避后焦虑都会持续恶化,以及为什么会泛化到其它情境以及你生活的维度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1-29 14:4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1-29 14:47
          回复
            我们都体会过,焦虑其实是会自发缓解的,j哪怕你什么措施也没做。我个人认为是大脑有“努力恢复自身生化平衡稳态”的机制。副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让你的唤起水平降了下来,但这个过程只会在你充分体验了焦虑后才会发生,所以,要在不使用任何回避策略的前提下,面对该情境或物体一段足够长的时间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1-29 14:51
            回复
              这两张对比图,能清楚地表现出认知行为疗法是如何切入和如何发挥作用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1-29 14:54
              回复
                抑郁症发病的确切原因还不清楚,与遗传、家庭环境、教养方式、童年经历、压力、性格、人际关系等多种因素均有关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1-29 21:18
                回复
                  CBT是我们此生最后的防线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1-30 04:18
                  收起回复
                    你要明白,你对自己比他人对你更苛刻,因此,你对自己的状态,包括在社交场合中的不完美,感到舒适,十分重要。
                    SAD和depression一样是一种恶性循环的机制,而你,有能力从多点入手,终止这种循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1-30 22:59
                    回复
                      认知行为疗法是国际公认的三大流派之一,它工作脉络 清晰、耗时短。尤其针对抑郁、焦虑情绪有一整套短程的工作方法。适合于心理咨询师和对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人学习。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1-31 06:21
                      回复
                        认知行为治疗(CBT)是目前广受欢迎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它以短程、结构化、问题导向、关注当下问题为主要特征,自创立以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心理治疗师和来访者的认可,是当前公认的心理咨询三大流派之一。
                        本次培训从入门开始,详细讲解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
                        培训目标:走进CBT的美妙世界。通过6天学习,能够对自己有更深入、更清晰的觉察;能够处理自己和他人不复杂的抑郁、焦虑情绪。
                        适合人群:心理咨询师(包括在读)、企事业单位管理者、有一定心理困扰的人,愿意自我探索的人,亲子关系、夫妻关系中出现问题的人。
                        【主要内容】:
                        讲解CBT五大核心概念,全面了解CBT结构框架,讲解抑郁类和焦虑类障碍通用的CBT模型,介绍常用技术。具体有:
                        1、会谈框架
                        2、自动想法
                        3、中间信念
                        4、核心信念
                        5、补偿策略
                        6、认知概念化
                        7、自动想法的识别
                        8、常见认知偏差
                        9、自动想法的评估
                        10、认知三角
                        11、链分析
                        12、苏格拉底提问
                        13、识别和评估中间信念
                        14、识别和评估核心信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1-31 06:22
                        回复
                          万万要少喝酒,少喝40度以上的酒,当然,最好能不喝酒,酒精杀灭神经元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2-01 04:11
                          回复
                            布奇的研究显示,运动对记忆力和大脑的影响,取决于运动者是青少年还是成年人。此外,科学家还识别出一种基因,这个基因似乎能决定什么样强度的运动能有益于人体。研究者认为,或许运动也可以干预精神疾病。相关 研究 论文5月23日发表在《神经科学》(Neuroscience)上。
                            布奇对运动和记忆之间关联的分析,是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症开始的,这是一种儿童最常见的心理障碍。布奇表示,目前还不知道儿童自小开始服用药物会对大脑有什么长期影响,所以寻找替代疗法势在必行。
                            研究人员在拥有类似ADHD症状的实验大鼠身上观察到,运动会减轻这类症状的表现程度。另外,相比于雄性鼠,雌性鼠更受益于运动,而在患有多动症的男孩和女孩中也存在这样的差异表现。
                            科学家也分析了运动提高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机制,那就是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这种因子参与了大脑发育阶段的生长。运动实验鼠体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程度与记忆力的提高呈正相关。并且运动相同时间下,青少年个体比成年个体能获得更持久的效果。
                            布奇称:在发育阶段,大脑正在不断生长,除了大脑的正常发育,运动也促使大脑发生改变,从而提高学习和记忆等各种能力。从这一点看来,早期运动似乎非常重要。
                            布奇还发现一件有趣的事情,大脑的学习和记忆能否得益于运动,取决于个人的BDNF基因型。这或许意味着,如果我们知晓了一个多动症孩子的基因,便能够预测运动是否能作为他的治疗方法。
                            运动有益身心健康,这一观点并不奇怪,但从心理健康和认知功能的角度看,令人关注的是运动如何影响大脑及心理功能,这正是研究小组的课题,这个工作还在不断进行中。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2-01 06:21
                            回复
                              一种强迫观念患者内在的“思想行为融合”现象,由两个独立成分组成:想到某事会增加此事发生的可能 ; 想到某事和实际做出此事是等同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2-02 23: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