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吧 关注:1,365,814贴子:14,631,009

【转帖】宋易图书派与宋代易学书目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lz近日与朋友聊到周易,正好恰逢朋友写篇帖子,就此发到主吧,与诸位共享。
【不喜者勿喷,请客观对待。】
原文开始:
在易学里图书派和图书学不是一个概念,图书学,是宋代象数易学的总称(象数易学起源于汉)。宋代象数易学家特别推崇河图和洛书,,并且以河图洛书来解释《周易》原理,依据《系辞》里的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则之来宣扬。所以到了清代,清代学者就称其学为图书之学。《四库提要》云“汉儒研易多主象数,至宋而象数中复出图书一派”这就是图书学。
图书派则是指,肇始于宋初道士陈抟,盛行于北宋,影响到现在的一个易学流派,有趣的是,图书派的传承还真是以传图的方式进行的,南宋的朱震说“陈抟以先天图传种放,放传穆修,穆修传李之才,之才传邵雍。放以河图洛书传李溉,溉传许坚,坚传范鄂昌,鄂昌传刘牧。穆以太极图传周敦颐,敦传程颐程颢。”尽管朱震所说的这个关系还没有被证实。不过图书派对于整个宋易和理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2-23 18:00回复
    图书学派是由汉易象数学发展而来的,而且其和道教有些紧密的联系。汉魏伯阳的《参同契》为唐五代的道教所继承,而且道教这种利用图式来解易,解道,说明炼丹之术的做法,无疑影响到宋朝,从而化为图书之学,图书之学由陈抟传下,太极图,龙图,无极图三类图式,和数学,象学个方面内容而发展来。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2-23 18:02
    回复
      放一张陈抟老子的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2-23 18:03
      回复
        图书派之所以称为图书派,原因就在于这两幅图,一副被称为河图,一幅称为洛书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2-23 18:04
        回复
          河图一词,最早出自《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郑玄注曰“图出于河,帝王之所受。一有洛书二字”据此,河图洛书两词俱见于《尚书》。《尚书·顾命》说“大玉,夷玉,天球,河图在东序”;《论语·子罕》称“子曰:风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管子·小臣》讲:“昔人之受命者,龙龟假,河出图,洛出书,地出乘黄,今三祥未见有者。”《系辞》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始把河图洛书与周易联系起来。先秦两汉之间对河图洛书的论述还是比较贫乏的。那么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东西?
          比较权威的说法①汉代郑玄认为是帝王的符命
          ②元代的俞琰认为是有文的玉器
          ③南宋的薛继宣以为是记有国界疆土这类的地图文物,被当做王位传授的象征物。
          洛书在西汉之初的确是有图式存在的。而且西汉刘歆首开以八卦解释河图,他认为“伏羲氏继天而王,受河图,则而画之,八卦是也。禹贡治洪水,赐洛书,法而陈之,洪范是也”而把周易和河图洛书比较紧密结合在一起而且指明谁是河图谁是洛书的人是扬雄,他在其《核灵赋》里说“大易之始,河序龙马,洛贡龟书”认为龙马背上的就是河图,神龟背上的是洛书,以两图为周易之源。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2-23 18:05
          回复
            刘,扬二人之后,虽有各种纬书加以发挥,但是具体的河洛图式,则是宋初象数派在道教易学的影响下提出的:陈抟于其《龙图易》中提出了龙图三变的三组易学图式,其第三变之两图即龙马所负之图,就是后来被刘牧称为洛书与河图的图式。今存河洛图式为南宋蔡元定所定,河图洛书之名的区分则始于刘牧。但是关于此二图孰为河图,孰为洛书,说法不一。不过说法未定,图书派都以此二图说明八卦之本原。后世围绕此二图形成了图书派的洛河之学。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2-23 18:06
            回复
              学界认为河图洛书乃宋人所造,不过并不是凭空捏造,是有所本的,河图中的五十五个点,估计是受《系辞》“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而成。同时也符合《汉书 律历志》《万名经》和虞翻 郑玄的注文,所以河图的出现,是宋人传承发掘和发展的结果,洛书大致也同此。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2-23 18:07
              回复
                后来,朱熹从蔡元定之说,把河图洛书定于,《周易本义》卷首,所以一直到今天很多周易书籍都是遵循这个体例,不过问题在于从朱熹到现代都不解释,只是放在哪里,造成了人人都看不懂却很熟悉的情况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2-23 18:07
                回复
                  这两幅图,在图书派,甚至在整个易学中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第一幅是伏羲八卦方位图,第二幅是文化八卦方位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2-23 18:08
                  回复
                    关于八卦的起源,学界还没有统一的意见,有很多推测比如“伏羲作八卦说”“男根女阴说”“原始文字说”“龟卜说”“结绳说”“竹策筮草说”“天地说”“土圭测影说”“日月星象说”“宫室建筑说”“筮数说”等等。这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八卦的确博大精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2-23 18:08
                    回复
                      按朱熹的说法,这“河图”“洛书”属于“天地自然之《易》”此外尚有“伏羲之易,文王之易,孔子之易”这样就出现了“伏羲八卦方位”与文王八卦方位的不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2-23 18:09
                      回复
                        “伏羲八卦方位图”实际上是根据“先天图”所以又叫做“先天八卦方位图”,而“文化八卦方位图”又称“后天八卦方位图”。
                        正如河图洛书一样,宋之前,汉唐没有明确说“先天方位”的人,至宋,由道家出“先天图”,并被朱熹收入《周易本义》。后人有宗之者,有反对者,特别是清人,更吵成一锅粥。。。
                        不过我们必须知道宋人的先天方位之说,是有源之水,并不是凭空捏造的,案《说卦》《系辞》《淮南子》《九家易》我们可以认为汉乃至春秋肯定有这样一种八卦排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5-02-23 18:09
                        回复
                          总结一下
                          图书派是一个影响了中国哲学千年的学派,继承了汉易,推动了整个宋明理学的发展,其影响直到今天。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2-23 18:10
                          回复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2-23 18:10
                            回复
                              通书北宋周敦颐撰。一卷,共四十章。其书通论易学原理,故原名《易通》。
                              朱熹云∶“周子留下《太极图》,若无《通书》,却教人如何晓得?故《太极图》
                              得《通书》而始明。”《语类》卷九十四认为《通书》为解释《太极图说》而作。
                              《通书》继承晋唐易学中义理派传统,摒弃玄学观点,以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为中
                              心,解释《周易》经传文。发挥《中庸》之“诚,”以诚为圣人最高境界∶“诚
                              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
                              焉。”《诚上》又云∶“诚,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静无而动有,至正明达也。
                              五常百行,非诚,非也。邪,暗塞也。故诚则无事矣。至易而难行,果而确,无
                              难焉。故曰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诚下》对《系辞》“知几其神乎”之
                              “几”,提出新解,把“知几”视为实现“诚”之修养方法∶“诚无为,几善恶。
                              德、爱曰仁,宜曰义,理曰礼,通曰智,守曰信。性焉、安焉之谓圣;复焉、执
                              焉之谓贤;发微不可见,充固不可穷之谓神。”《诚几德》认为“思”为圣人修
                              养之必要途径∶“不思则不能通微,不睿则不能无不通。是则无不通生于通微,
                              通微生于思。故思者圣功之本,而吉凶之几也。”《思》《通书》被称为“周子
                              传道之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今传本经过朱熹整理。朱熹并著《通书解》,为
                              之作注。《周元公集》、《周濂溪集》、《周子全书》皆收入。
                              程氏易传北宋程颐撰。四卷。因世人称程颐为伊川先生,故其书亦名《伊川易
                              传》。王称《东都事略》载程传六卷,《宋史.艺文志》作九卷,《二程遗书》
                              作四卷。其书卷首有北宋元符二年(公元 1099 年)所作《自序》。程颐于绍圣
                              四年编管涪州,于元符三年迁峡州,则其书成于编管涪州之后。其弟子杨时为之
                              作《跋》,云∶“伊川先生著《易传》,未及成书,将启手足(善终之代称),
                              以其书授门人张绎。未几绎卒,故其书散亡,学者所传无善本,谢显道得其书于
                              京师,以示余。错乱生复,几不可读。东归待次毗陵,乃始校正,去其重复。”
                              诸家所录不一,因其时本无定本。今传本经杨时校正。其书只解上下经文、《彖》、
                              《象》、《文言》,用王弼注本。将《序卦》分置诸卦之首,用李鼎祚《周易集
                              解》例。程颐受王弼、胡瑗、王安石以义理解《易》之影响,摒弃象数,借《周
                              易》卦爻辞以阐明义理。其序言“体用一源,显微无间”,认为无形之理寓于有
                              形之象中,理与象即理与事之体用关系。易象反映天地万物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15-02-23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