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疑探索者吧 关注:1,909贴子:53,981
  • 6回复贴,共1

【果壳】对《穹顶之下》质疑声音的再质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对于知乎出现的对《穹顶之下》的质疑文字,果壳激烈讨论ing,有许多对该质疑的再质疑,现搬运部分以飨吧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3-03 21:57回复
    王跃思研究员的研究表明,二次无机气溶胶中,一般至少有一半以上是由汽车造成的。26%的一半以上,就是13%以上,加上一次气溶胶中汽车尾气的3%(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共4%,论文中说明汽车尾气为3%),就是16%以上。”
    所以,是作者自己无知吧
    8.这个我不太懂~不评论
    9.对这类计算不太擅长,但是微博上已经有很多人指出过这个计算上有问题,同时对于CH和CO2两个概念,作者也有混淆的嫌疑~这条期待有人好好讲一下
    10.如果作者列出的数据属实,那柴静的图里确实多了一个0,这可能是工作失误,因为她所有的都多了个0……但是作者后面提到的pm2.5的问题,我没见柴静在这张图里有提及啊,图里另一个Y轴提的是排放量……作者用心之险恶……额~
    好了,时间有限,滚回去写基金了~请更专业的人士前来吐槽~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3-03 21:59
    回复
      牛油撕破啦 回答:
      原帖第9点:“【9】更恶劣的:直接伪造数据。
      PV=nRT,n=PV/RT=(0.5X1)/(8.3X298) m=nM=0.02g
      不是0.02g吗,怎么是1.5g?
      注意: 我用的pressure是她表格里的50Kpa, T是室温,M是105.”
      原帖说完一句“学过中学物理的都会算吧”之后搬出了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做了个运算。
      这个方程在这个案例中是否适用姑且不论。
      但是他算错了。
      在这里,公式中p为理想气体(这里指汽油蒸汽)的压强(单位kPa),V为理想气体的体积(以1L论,也即1dm^3),n为气体物质的量(单位是mol),T为理想气体的热力学温度(单位是K),R为理想气体常数(R=8.31 dm^3 • kPa/mol• K.)。
      在原帖代入的公式中,温度是298K,大概25℃,没问题;根据原帖在http://www.methanol.org/energy/resources/alternative-fuel/alt-fuel-properties.aspx 给出的数据,辛烷值90-100的汽油,分子量100-105,取上限计算,不打紧;R是大家都一样的。
      问题是,50kPa(其实柴的原表格并没有这个数值)为什么在公式中变成了0.5?学过中学物理的都不太懂了。
      带单位运算是很重要的:
      pV=nRT
      50(kPa)·1(dm^3)=n (mol)· 8.31(dm^3 • kPa/mol• K)·298K
      n=0.0202mol
      m=nM=0.0202mol ·105g/mol=2.120g
      跟1.5g是同一量级的。
      这才是第一点。
      第二点:
      原帖:“接下来注意越来越入戏了。请看标准的汽车尾气排放数据,就算是高标准的美国,每加仑CO2的排放(还不是全部尾气哦)就是8.8kg per gallon, 1gallon是3.78升,也就是排放33g的二氧化碳。你是要告诉我1.5g比33g 多吗???https://www.chargepoint.com/files/420f05001.pdf
      这里原帖偷换概念。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3-03 22:00
      回复
        原视频说的是蒸发的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碳氢化合物。
        将尾气排放中的CO2跟汽油蒸发的烃作比较,来得出“直接伪造数据”的结论?然后还理直气壮?
        呵呵了。
        至于油罐中汽油蒸发出的烃和尾气中排放出来的烃谁多,这里无法讨论。但数据来源已经标明,要比对也有路啊。既然柴静给出了“北京市环保局机动车排放管理处”这一信源,那么在向信源核对该信息之前,贸然做出评判本身就是不合理的。
        更何况下结论的方法本身有误。
        综上,由于原帖自己的计算和比较逻辑存在问题,至少在这一点上对柴的定论应该是不成立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3-03 22:00
        回复
          田不野 回答:
          在我的专业范围内,简单地把他放的错误总结如下:
          6:10, 她问雾霾是什么?然后一下子转到PM2.5, 雾霾不等于 PM2.5好吧,smog中有CO, Pb, NOx, PM, 还有SO2.怎么逻辑上一下子就套换了呢。(Smog and Particulates: Pollutant Descriptions)
          其实,Jun指出的整个问题,是基于其后面的链接的。该链接是一个对美国主要空气污染物的介绍。美国的AQI(空气质量指数)监测六种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一氧化碳(CO),铅(Pb),氮氧化物,臭氧,颗粒物,和二氧化硫。Jun肯定没看完这个网页,否则不可能犯这么弱智的错误。Smog的形成和这六种污染物中的5种有关系,但是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完全不能说“smog中有CO, Pb, NOx, PM, 还有SO2”。其中,CO不是smog的成分。
          雾霾是否可以等同于pm2.5,严格来说,不可以。但是雾霾和pm2.5的关系,要显著强于smog和CO, Pb, NOx, PM, SO2等的关系。人们常说的雾霾,值得是我们能看见的、影响空气能见度的那部分颗粒。这部分颗粒的直径(确切说,光学等效直径)与可见光波长差不多,大概在1微米左右,或者说pm1.0 (这里有个换概念,从光学等效直径变成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不细说)。Pm1.0属于pm2.5的一部分,有研究认为它比pm2.5更能代表颗粒物的危害。总之,雾霾不等同于pm2.5,但是完全可以用pm2.5来指代雾霾。
          Smog是由单词Smoke(烟)和fog(雾)组合而成的新词,分别代表了雾霾的两个形式,雾和霾。关于中国的雾霾里面主要成分,在2014年瑞士PSI研究所和中科院等单位合作的Nature论文已经给出了比较详细的答案,见下图: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03-03 22:01
          回复
            这个片子的成本比较来,都只高不低。你不应该问柴静要实验条件,去找科学支持团队里面的名字,去看他们的论文,去问论文的联系作者要实验条件。
            你不相信这个filter会黑成这样,只说明你没有做个这个实验。如果你是个科研人员,就只是我们不相信眼睛和想法,我们只相信数据和逻辑。你实验室放7年的滤膜,和负载量杂质的滤膜是一回事情吗?
            后面的不说,要超过我的专业范围。总之,如果Jun就此写了一篇paper,那大概是我能想象到的最差paper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3-03 22:02
            回复
              球藻怪 回答:
              针对原帖里这句【大部分黑色的是吸附的碳吧,碳本身的毒性不大】,有一篇科学人的文章可以说明一些问题:
              《黑碳,比一般的PM2.5对血压影响更大》
              http://www.guokr.com/article/439051/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同样是PM2.5,其来源不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也会不同呢?最新的一项研究显示,如果PM2.5的组成是生物质燃料或化石燃料,如柴火、煤球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黑碳(black carbon),则其对人的影响会更严重,特别是当这些污染物与汽车尾气相结合时。
              才不是什么碳的毒性不大……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3-03 22: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