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474贴子:2,992,729

与“符”相关的最有名的是道教的画符,最常用的则是符号,还有道友常提到的阴符经,“输入文字搜索”干脆把阴符和阳符当作描述人的思维活动的最基本概念,他和老王联手把“二极管脑瘫”推向了历史的高峰,这是我对“符”感兴趣的原因。


1楼2015-03-06 14:58回复

    搜索“符”字的意义,符者信也。我经过一段时间思考,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古人将竹板一分为二,合者为信。为什么选择竹子而不是其它材质的东西呢,一是竹子寻常,易于普及,虽如后来的玉石、金银铜铁都作为更高的信物,但在古代日常生活中是用不上的;二是竹子有特殊的节,还有些竹子有独特的纹,这些节节和纹路很难被更改和造假。当然,在实际生活中,不一定都选择竹子,也有其它材质的,如桃符。但竹符最平常这可能是符字的来由吧。


    2楼2015-03-06 15:00
    回复

      符作为信物,最初可能就是平分的两块,只要节节和纹路对上就行,后来变得越来越复杂,最基本的形制就是出现了阴符和阳符,就是一块突出,一块凹进、更方便准确地用于契合验证。


      3楼2015-03-06 15:01
      回复

        “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信是认识的起源,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人无信不立,物无信不实,道德经云:其中有精,其中有信。人们之所以坚信有道的存在,是因为人在背道而驰的选择下会遭到自然的惩罚,相反才能取得成功,这是千百年人们取得的共识。所以从人的认识的角度,“信”就是大自然对人的一种反馈,这种正反馈,也就是与人的内心相契合的就是“符”,这种“符”的积累演化,就产生了符号、音节,发展成了文字、图像、音乐,从而诞生了人类的知识。这样理解,“输入文字搜索”研究的方向的尽然是对的,只是其表述和野蛮简单地将人脑的活动与之相对应,就不敢苟同了


        4楼2015-03-06 15:01
        回复

          所以,我们还要将“符”转化为人的认知的过程,详细地分析一番。
          人的认识的取得,首先是被动的无选择的,自然呈现是什么状况,在我们的心里就留下什么印记,这种印记是最直接最准确也是最全面的,这就是阴符。为什么是阴符,因为大自然是主动方,是突出的。这就是“输入文字搜索”所说的进大脑了。阴符经里,甚至直接地将万物的特性,归结于这种阴符的结果就是“盗”,也就是说,万物通过阴符,获得了宇宙的生机。
          阴符是认识的起源,是认识的根本,一种认识只有还原到,自然的不是人为的特性才不会错,河出图洛出书,一切来源于自然才是真实可靠的。


          5楼2015-03-06 15:03
          收起回复

            但随着人类活动的深入,这种仅仅靠阴符获得的认知是不行的,而且从根本上说,仅仅是阴符根本构不成人的认知,真正构成认知的就是人对外物的分别和选择。而从阴符经来看,万物从宇宙中盗得的先机本就不同,其反映不同才是合理的。而正是这种不同,推动着人类认知的形成和发展,万物也是基于这种不同的相互转化而蓬勃发展。
            所以,人的认知第一性来源于自然的烙印,第二性来源于人对于外部信息的选取,第三性来源于与外部的印证,这第三性发展到后来更多的来源于人与人的交流。而这三性是有机的不可分割的整体。“输入文字搜索”和老王的二极管脑瘫,正是忽略了这第三性,闭门造车,一头进,一头出,没有与人沟通的第三扇门,而且这才是唯一可靠的大门。


            6楼2015-03-06 15:04
            回复
              至于,“输入文字搜索”将阴符和阳符用于理解文字的产生和根本语义,也是同样的二极管分法,也是没有出路的。但我更感兴趣的,其实是另一个更为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中国人千百年来的思维方式,是不是简单地可以归结为这样的阴阳互证,很可能是这样。太极生两仪,阴阳八卦,或者五行,吧内有大量的人认为,这样简单的与自然的对应就能实现互证,真的是这样吗?


              7楼2015-03-06 15:14
              回复
                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我们把“道”当作了一种客观实体,把自然当作了一种必然。认为万物是同一个实体的分化,认识就是从片面到整体复制这个实体的过程。这种绝对的实体观存静态的存在观与宗教的神和上帝没有本质区别啊!


                8楼2015-03-06 15:25
                回复
                  所以,我认为,中国古代思维的局限性就在于,尽管人们认识到宇宙自然的不可把握性,但仍然主观地认定宇宙自然是圆满的,是纯客观存在的,天地自然的特性是最高的原则,每一个人都可以单独的通过与宇宙自然的联系来感知这种圆满和客观存在性。这种方法就太极阴阳五行八卦,只要一一对应就能描绘出宇宙的真实,这种思维的定式样真的是一个天大的囚笼啊!


                  10楼2015-03-06 15:34
                  回复
                    如何突破这个囚笼,就是要放弃我们所有的思维定式,我们要放弃道的存在,放弃宇宙自然的存在,放弃一切的存在,一切归于无,一切真正从无开始。让我们如一个初生的孩子,以孩子的视角来看世界,我们的过去不可知,未来不可知,一切由近及远,由虚到实,由小到大,由分别到联系,最后才到一个统一的整体,这里面其关键作用的是我们的意识,是人意识的成长和统一。宇宙自然的面貌是人认识统一的结果,道的存在其实就是集体意识的综合反映。所以我们可把握的是人的意识,我们要做的是如何统一人的意识,这才是正确的认识的方向。


                    12楼2015-03-06 15:51
                    回复
                      统一人的意识,就是把每个人的思维引向同一个方向,有两个方法,一是强制的引导,千百千年来,圣人和统治阶级干的就是这件事;二是,架起沟通的桥梁,这个桥梁必需是公平的,人人平等的,这就是逻辑思维的产生。


                      13楼2015-03-06 16:07
                      回复
                        什么是逻辑,百度上说,是思维的规律,我认为不准确,逻辑应该是在人的思维规律基础之上,建立的人们必然遵守的思维法则。当然这种必然性也是相对的,取的是人们的公约数的意思。


                        14楼2015-03-06 16:16
                        收起回复
                          在讨论什么是逻辑之前,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大多数人固有的思维方式和知识取得的方法,再梳理一下:首先,我们肯定有一个大自然,所有的一切都是它的演化,包括形而上的一切原理原则和动力的来源,其次,我们同时相信,每一个人都有一颗真心,这颗心能够感知宇宙,因为从根本上说,人心就是宇宙的的一部分,就是小宇宙,自然宇宙是无穷的,人心的能力也是无穷的,之所以有无知、愚昧,只是因为我真心没有显现罢了,具体到每一个人,就是一个人的出生经历的不同,造成了我们感知宇宙能力有大小。但我们始终坚信的是,宇宙自然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是第一性的,人是宇宙的产物,是第二性的,但同时,人心是光明的,可以真实地反映宇宙自然,这种主客体互为阴阳、互为印证,是一切知识产生的根本原因。阴阳理论其实就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


                          29楼2015-03-07 09:10
                          回复
                            那么我们一直坚持的获得知识的方法是什么呢?是格物致知。就是我们参照已知的、或者认为是公理的无需论证的自然万物的表现和运行规律,把未知的东西进行细化分类,从而使该物在宇宙万物的表格中,确定它应该占据的位置,这个位置明确且独一无二了,同时,我们以该物所占据的表格的位置给该物以命名,在命名的同时,也就给该物以定性,我们对该物的认知就初步完成。万物有了名,我们再继续观察此物与它物的矛盾运动和变化,以确定此物与它物的关系,以进一步细化和明确该性质和定义。
                            以上格物致知的方法,轮回说了,叫科学中的索引,是一种形式科学,其实就不是科学。


                            31楼2015-03-07 09:23
                            回复
                              我认为在科学产生之前,人们一起直就在这种阴阳互证,格物致知里打转。我们小心地维持着与大自然的这种主客关系,生怕我们的行为不符合大自然的规律,在大自然没有发生明显改变之前,打死都不愿改变我们既定的法则,我们甚至怀念过去,认为一切都是老的好,在古人比我们聪明,比我们更懂自然,更长寿,以前都是天人,现在一切越来越糟了。


                              32楼2015-03-07 09: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