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普及吧 关注:7,024贴子:40,164

回复:谈一下湿邪的问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湿病治疗,理气为先;治湿之法,多综合运用通、化、渗三法;治湿之药,贵在轻灵活泼。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6-09-21 17:33
收起回复
    湿邪内蕴,头目不清醒。内经:因于湿,首如裹。稍喝点酒,湿邪仗酒之辛以稍开,故而头目稍感清爽,然酒源于五谷,有质而无形,类于湿邪,进入人身,随体质而变化。内热之人得之,化为湿热;内寒之人得之,化为寒湿。且酒客必中虚,酒入肝,灼伤阴血,肝硬化之源;湿邪留滞,脂肪肝;湿邪郁蒸,化为黄疸;湿热煎灼,如水煮盐,各类结石由来;湿邪久居,壅塞气机,正气渐减,邪气渐长,肝癌由来。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7楼2016-11-04 08:46
    回复
      阴血不足,不能濡润肝木,肝气必旺,肝属木,脾属土,木土不和,脾不能健运,五谷不归于正化而生成精血,反而变痰生浊,痰浊留滞于血脉之中,即为血脂稠,若留滞于肝脏之中,即为脂肪肝。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89楼2016-11-07 18:51
      回复
        先看一则禅宗寓言:
        有位禅师有一个爱抱怨的弟子。一天,禅师将一把盐放入一杯水中让弟子喝,弟子说:咸得发苦。禅师又把更多的盐撒进湖里,让弟子再尝湖水。弟子喝后说:纯净甜美。禅师说:生命中的痛苦是盐,它的咸淡取决于盛它的容器。你愿做一杯水,还是一片湖水?
        湿邪对于人体来说,是没有正常运化的津液,它的存在,对于人体来说,是致病因素,应袪除的。这个过程,犹如江河湖海的净化作用,若水体的量足够多,那么水体的自净能力是强大的,即使存在一些湿邪,也会被及时祛除;反之,水体的量,比较小,那么其自净能力是非常弱的,及便较少的湿邪,也会对水体造成较大影响。而且及时注入一定活动的洁净的水,也有利,于水体的净化。这就是湿邪内蕴之时,仍要养阴,活血的治疗方法的运用的原因所在。
        湿邪久郁而化燥,湿邪是没有正常运行的津液,因此流湿以润燥,推陈以致新,是治疗湿邪的两个法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1楼2016-12-14 13:10
        回复
          患者,男,30岁左右。自述2个月前到某医处治疗牙衄(牙龈出血),出血非常重,昼轻夜重,每天早上醒来就会感到满嘴的血腥味,因其大便干结,如厕困难。
          处方:大黄15克,枳实12克,厚朴15克。
          用药后没改善,改为:大黄30克,枳实15克,厚朴20克。
          用药后大便还是没有好转。

          更医:让其服知柏地黄丸。谁知服了一段时间,胃脘有点痞闷,食欲下降明显,舌苔也变厚了,越来越腻,自感舌体很不爽,用小刀刮下去很快就会长出来。
          无奈只好接着治疗他的舌苔厚腻。医者仅仅着眼于“湿”,从“湿”上下功夫:芳香化湿、苦温燥湿、温阳祛湿、淡渗利湿等等,治来治去,效果不佳。
          吾诊之:脉细数、口微干、大便干、小便量少色黄。仔细询问得知:去年报考公务员,为了考试发疯玩命式学习:白天上班,晚上学习,只睡4小时……
          考试通过了,身体垮了。将近一年的每天熬夜,就像灯油一样,熬的时间长了,油就越来越少,大耗真阴。

          五脏皆分阴阳,皆可阴伤。阴是物质基础,阳是功能活动,五脏阴虚直接导致其功能下降。
          辨析:肺阴不足,肺功能下降,通调水道失司,再者肺朝百脉,这些就会导致身体里某些部位血管与组织间的水分交换失去平衡,瘀积停留,就像下水管道堵塞了一样。所以我这里要用麦冬补肺阴。
          脾阴不足,脾功能下降,不能很好地运化水湿,就需要用麦冬、生地黄,恢复脾这个“管道工”的功能,以达到疏通“管道”的目的。玄参滋肾阴清虚火。

          钱镜湖《辨证奇闻》:“衄血犯肺,肺为清道,犯清道则肺经一脏之逆也,即气逆,治法惟调肺气……肺经之火乃肾水之火,肾因心火之侵,肾水来救,久之肾水干涸,而肾火来助,火与火斗,血则妄行……麦冬直治肺金之匮乏,生地黄、玄参以解肾之遏抑之火,火退而气自顺,气逆自顺,而血自归经矣!”
          处方:生地黄50克,玄参30克,麦冬20克。数剂药后舌苔转为薄白,衄血渐止,大便通利。
          按:你也许要问,患者之前所服知柏地黄丸也是滋阴降火之品,用后却导致舌苔厚腻,你这里仍用滋阴岂不是重蹈覆辙?
          答:我这里的滋阴与前者有所不同,生地黄、麦冬、玄参都是甘淡之品,虽滋阴而不碍脾。
          前者方中的知母寒凉、黄柏凉燥,燥则伤阴,寒性凝滞收引,湿者水也,水遇寒则凝结,重则成冰,另外苦寒败胃,不利于水湿之运化。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2楼2017-01-12 17:28
          回复
            分别阳湿阴湿:阳湿者,胃热恒多,即为湿热;阴湿者,脾阳必衰,即为湿寒。更审其伤内伤外:伤内者,脾土必虚,《内经》所谓卑隘之土,易于聚湿,胸腹必满,气机必滞;伤外者,阳气必亏,河间所谓表虚之体,易于着湿,肢节必重,关节必痛。伤内者,理脾为主;伤外者,宣气为先。阳湿者,主以苦辛;阴湿者,主以苦温。俱当以淡渗佐之。 一一《六因条辨》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3楼2017-01-16 08:05
            回复
              阴虚内热之人,蕴湿易于化火,火能销灼津液,濡布无权,频溉甘凉,津回气达。徒知利湿,阴气先亡。
              -----王孟英。


              IP属地:河南94楼2017-04-06 09:17
              回复
                生活中如何清利湿热
                针对日常生活中如何清利湿热的问题,王院长强调,首先必须判断自己是湿重还是热重,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的小饮品。同时,王院长还向大家推荐了父亲王鸿士平时爱吃的一款粥——淮山薏米莲子粥。
                1、湿重表现:舌苔白腻、困倦、下肢冷、肢体沉重、头沉头晕、大便稀溏、
                2、热重表现:舌苔黄腻、口干(喜冷饮)、口苦、急躁易怒、大便干(有异味)
                湿重时的小饮品
                茯苓20克、冬瓜100至200克、藕100克
                热重时的小饮品
                芦根20克、冬瓜100至200克、藕100克
                淮山薏米莲子粥
                淮山30克,薏米30克,莲子肉15克,大枣10枚,小米60克。


                IP属地:河南95楼2017-06-03 08:15
                回复
                  脉之沉濡者多湿病。古有滥脉之名,即濡软之象,如按滥泥。湿属阖机,用药可刚燥,宜开剂,苦辛之味,或升阳之品,淡渗之类,俱可采用。兼热者佐清降,开中参阖。
                  劲,涩,数多主燥,燥属开机,宜用阖剂,酸咸之味佐甘润之品,或清降之法,或佐辛通阖剂兼开。医家若能体认燥湿之病,投剂开阖适宜,无往不利矣。
                  一一《婺源余先生医案》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5楼2017-06-27 09:32
                  收起回复
                    脏腑不调,气血不和,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湿邪也是脏腑气化失司,津液不归正化而导致的,所以必须具有整体思维,整体调节身体各方面的关系,使之和谐,湿邪自化。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7楼2017-07-11 19:01
                    回复
                      养阴津,以清热润肺,则助人身之气化,脏腑之气足,邪气难以存身,也就是增加身体自净功能。另开支河,导邪外出,使浊气随两便或汗而出,是逐邪。
                      邪气祛而正不伤,是治病王道。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08楼2017-07-17 08:13
                      回复
                        治病应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不可胶柱鼓瑟,固执一法 。
                        若遭受雾露等外部湿邪侵袭,可以轻轻发表,汗而逐之。若内湿则不适合汗法。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0楼2017-07-28 07:23
                        回复
                          治疗湿邪应注意的问题:
                          其一,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其二,行气。肺主一身之气,气行湿自化。
                          其三,健脾。脾位中宫,以升为健。脾健运则五谷归于正化,脾滞则水谷不归正化而生痰化饮,即内湿生。
                          其四,湿邪久郁,津液不能正常敷布而化燥;燥邪久郁,津液不得正常运行,而化湿。
                          其五,湿邪会随体质不同而发生变化。内热体质化为湿热,虚寒体质则生寒湿。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1楼2017-07-28 09:53
                          回复
                            肺主一身之气,气行湿自化。湿郁气滞,肺气自然不利,而胸闷不适。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8楼2017-11-16 07:59
                            回复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20楼2017-11-29 15: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