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除六门趣吧 关注:13贴子:100
  • 1回复贴,共1
注释:凡人要度苦厄,了生死,成大觉,非从自心下手不可。但要明白自心,只依这二百六十个字,已经够了。但空的道理不明白,自心的相貌也难彻了。这个经,最主要是说性空的道理,不是世人所说的空,那是断灭空,不要误解。
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渡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呵。


1楼2015-04-17 15:01回复
    译文:
    以般若智慧观照自心而获得解脱自在的菩萨,修行极深的般若智慧时,观察洞见到集聚于人我心中的“五蕴”:肉体,感受,思想,意志,心识等,均非实体的存在,本质上皆是空,超脱一切痛苦。
    舍利弗,一切显现出来的现象,皆是空。它们不外乎是因缘相互依存的生灭关系,显现出来的现象和空并无差别;而空和显现的现象二者也没有不同。有人认为空是没有,显现出来的现象是有,其实,显现出来的现象和“空”,二者同一缘生,均为一体,显现出来的现象就是空,空也就是显现出来的现象,犹如水和水波的关系,二者既是各别的,也是一体的。感受,思想,意志,心识,同样也是如此。
    舍利弗,一切显现出来的现象,皆是空。人身五蕴显现出的现象,从它缘起性空的本质来说,它们既没有生起也没有灭失,既没有染污成垢也没有脱垢为净,更没有增多也没有减少。所以,在缘起性空的本质上,物质,感受,思想,意志,心识都不存在,均为空。人对外界的认识,需透过眼、耳、鼻、舌、身体、意识(六种感官即六根)与物质、声音、香臭、味觉、触觉其它一切事物及概念(六种外境也就是六尘)等,再加上“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体触和脑子想”(即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等六识)分别相对应而认知一切,共为十八钟“现象”(即十八界)。其实,这些都是缘生的,是无自性的,无实体的,是不可得的,是不存在的,是空而已。人的六根、六尘、六识等十八界,都是不可得的,都只为“幻心”作用于“幻身”而已,如不能断灭就成挂碍,只有“空”自可化解挂碍的烦恼,只是从“眼界”乃至“意识界”全无。
    从“无明”开始到“老死”的十二因缘,其实都是缘起性空的,所以不论是导致人的生死轮回的第一因缘“无明”,或是灭尽无明而转入第二因缘,乃至轮到第十二因缘“老死”,及灭尽“老死”因,而转入下一个轮回的“无明”,也都是不存在的,是个“空”。也就没有了人的四谛“苦、集、灭、道”,没有了“智慧”,谈不上什么“拥有”,一切都不可得。无论“五蕴”、“十八界”、“十二因缘”,以致“四谛”,一切本空,仔细推求,实无所得。
    菩萨,因修行可至生死彼岸的般若智慧,而通达空得真理,所以心中没有一丝牵挂及烦恼障碍;正是因为这样,就不恐惧生死,远离一切错误及不合理的妄想和行为,最终达到寂灭无为的最高境界。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一切佛,都是依照般若智慧到彼岸的方法来修行,才能得到“无上”、“正等”、“正觉”的意境。因此,由以上可得知般若智慧,是最神奇的心法,是最明了的心法,是最上乘的心法,是不可思议的心法,能除一切苦厄,确实真实不虚。这可以叫做“智慧到彼岸心法咒语”,其咒语可说:度过去呀!度过去呀!向彼岸度过去呀!向彼岸大家都度过去呀!快快修成菩提正果啊!


    2楼2015-04-17 15:0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