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天火大道吧 关注:457贴子:51,923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淼氏神话。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唐家三少吧里,经常有吧友拿出例子说唐家三少写的内容不科学,(其实是反科学)。然后说三少语死早,物死早,化死早。然后三粉们祭出了杀器,“拿现实生活中的尝试去理解玄幻内容的人脑子绝对有问题。”(我说的很不准确,因为原话我记不清了,求吧友们帮我找找。)这次我就从神话传说里吐槽吐槽三少设定的各种不合理。(这可是拿虚幻对虚幻,看看三粉们有啥话说。)而且吐火吧似乎准备申请淼氏科学的百度词条,到时候成功了可以把这些内容加进去哦。
PS:我已经有快一年没看唐淼的书了,而且他的书我最多看两遍。有的内容我都记不清了,所以我可能还会去温习一下唐淼的书为了发这个帖子我也是蛮拼的。
PPS:因为我还要复习淼氏文学,所以这个帖子可能会更新的很慢。


1楼2015-04-23 17:27回复
    TOP1:《光之子》
    《光之子》是唐三水写的第一本书,槽点还是蛮多的。
    槽点一:在一个充满斗气,魔法设定,甚至名字都是西方式的世界里,居然出现了“五爪金龙”,“凤凰”,“天狗噬日”这些“苗红根正”的东方元素。简直闪瞎了我的眼,而且最离奇的是当初年少无知,少不更事的我居然还感觉这些舍定很合理。


    2楼2015-04-23 17:39
    收起回复
      空口无凭,原文为证。
      小金比我上回看见它有长大了不少,不过它懒懒的样子,通过心灵交流,我知道它在上回比赛中耗费了大量魔法力,现在也没恢复呢,它的两个角好象在往中间长,身上的金色条纹从头一直通到尾巴,背部的鳍状物也比原来更厚实了,也要长了一些,几乎占了它头后面的前半个身子,身子下面的五个突起不但比以前长了不少,而且在突起的最前端还各有个小圆垫似的东西。
      题目是:龙族中的皇族——五爪金龙
      介绍:五爪金龙是龙族中的王者,也就是俗称的龙王,每一界的龙王都是龙族中的最强者,拥有异常强大的力量,五爪金龙的寿命大约在2万年左右,每当它超过15000岁或者感觉生命将无法延续的时候才会和龙族中最美丽的母龙结合,经过1000年以上的孕育生出下一代,当新的五爪金龙经过3000年漫长的成长历程后就会成为真正的龙王,接替父亲的位置统治龙族,这时,上一代的老龙王身体已经逐渐老化,会在龙族的聚集地养老,所以,每一代,五爪金龙只有一条是真正的王者。五爪金龙不但物理攻击厉害异常还擅长龙族的龙语魔法并有着非常高的智慧。


      5楼2015-04-23 17:51
      收起回复
        然后是天狗噬日的传说。
        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设有专门的部门和人员进行天象观测了。其目的一是了解日、月的运行规律,制定尽可能精密的历法以满足农耕的需要;二是古人认为“天”是一个有意志、有人格的神,天经常通过星象上的变化给人间以警告。因此,各代朝廷都有庞大的司天机构日夜监视天象的变化。天文官是人间君王“通天”的媒介和信使,朝廷对于天文官的期望往往很高,天文官也时刻不敢懈怠。   话说夏朝之时,第四位君王仲康时代,一天中午时分,人们突然发现,原本高悬在天空光芒四射的太阳,光线在一点点减弱,仿佛有个黑黑的怪物在一点点地把太阳吞吃掉——这是“天狗吃太阳”了!百姓们面对突如其来的凶险天象,个个惊恐万状,急忙聚集起来敲盆打锣,按过去的经验,这样就可以把天狗吓走。   对这一天象最为恐惧的还是朝廷和天子。那时,朝廷已经形成一套“救日”仪式,每当发生日食时,监视天象的天文官要在第一时间观测到,然后立刻以最快的速度上报朝廷,随后天子马上率领众臣到殿前设坛,焚香祈祷,向上天献祭以把太阳重新召回。可这次,时间过去了好久,大家眼看着太阳一点点消失,无尽的黑夜就要笼罩大地了,文武百官和仲康大帝都已聚到宫殿前了,却独不见天文官羲和的身影。已经错过了最佳救护时间,仲康大帝顾不得多想,连忙主持开始了救护之礼……   “天狗吃太阳”终于结束,身负重任的羲和仍然不见人影。几个差役赶到清台(当时的天文观测台),好不容易把喝了一夜的酒、烂醉如泥的羲和架到宫中。仲康大帝问明情况,才知原来是羲和酗酒误事,顿时大怒,立刻下令将羲和推出斩了首。   这个故事记录在中国最早的一本历史文献汇编《尚书》里,而且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次日食记录(很可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日食记录),被称作“书经日食”、“仲康日食”。此次日食可能发生在公元前1961年10月26日,据现代天文方法推算,日食发生在中午,全食带恰好穿过中原地区。


        6楼2015-04-23 18:04
        收起回复
          世界各民族早期对日食的解释几乎都一样,认为是妖怪吃掉了太阳。那妖怪,除了中国说的“天狗”外,还有北欧人想象中的“天狼”,东南亚人说的青蛙,南美印第安人说的美洲虎,西伯利亚人说的吸血僵尸,印度人说的怪兽等等。美国的奥吉布瓦印第安人更有趣,他们在举行日食救护仪式时要向天发射带火焰的箭,据称是想重新“点燃”太阳。


          7楼2015-04-23 18:06
          收起回复
            各民族对日全食有着如天狗吃日、狼逐日等等不同的解释,并有其各自解决的方法。中国古时候,日食民间是以敲锣打鼓的方式来对付;由于日全食的时间通常很短(至多七分半钟),所以在人们敲敲打打后,太阳可能就会马上重现,因而免除了人们的惊慌。中国对日食的记载很早,在汉朝的墓中就挖出许多石头,这些石头上刻画了很多日月星辰的图形,其中一个画有「日月合璧」,亦即太阳与月亮叠在一起,这就是当时的日食记录。中国人对日食的科学解释为阴侵阳,中国很早就知道视为「阴」的月亮,遮蔽了视为「阳」的太阳,而造成日食现象。 古时候有「月盈则食」的说法,意指月食现象发生都是在满月之时。 日食发生时,中国古代朝廷也会有所行动;中国人认为天代表大自然,太阳在大自然里有着最崇高的地位,皇帝称为天子,则意指其为上天派来管理人民的。既然天代表皇帝的父亲,它会透过太阳表面上的现象来警告其地上的代理人--皇帝,明示他做错什么事情、有什么事情要小心等等;于是,透过各种征兆呈现出来,日食就是一个常被利用的状况。根据古书避镇殿记载,汉朝每当发生日食时,皇帝就不到大殿做早朝,而到偏殿旁的小殿进行早朝,并且一切从简。传说中,把日食称作“天狗吞日”。而“天狗吞日”的科学解释就是日食。日食是光在天体中沿直线传播的典型例证。


            9楼2015-04-23 18:07
            回复
              古人认为日食预示“凶兆”由于古代存在图腾崇拜,人们奉日月星辰等自然现象为神。日食现象致使太阳受损,自然会引起恐惧,再加之统治阶级或宗教的引导,以致人们误以为是日食预示着“凶兆”。中国的古代统治阶级认为出现日食,应该是君王不道,政局紊乱,得罪了上天,因此降罪天下,不仅仅是一般的警示问题。汉族民间则认为是“天狗”这样的恶神跟人作对,故意破坏万物赖以生存的太阳。佛教传说中,释迦摩尼十位弟子中有一位名叫“目连”的十分孝顺母亲。但是,目连之母却生性暴戾。天上玉帝知道后,将目连之母打下十八层地狱,变成一只恶狗,永世不得超生。目连日夜修炼,成了地藏菩萨。为救母亲,他用锡杖打开地狱门,目连之母和全部恶鬼都逃出地狱。目连之母变成的恶狗,逃出地狱后,窜到天庭去找玉帝算账。她在天上找不到玉帝,就去追赶太阳和月亮,想将它们吞吃了,让天上人间变成一片黑暗世界。汉族民间就叫“天狗吃太阳”、“天狗吃月亮”。因此古人面对日食后,都要采取“救日”行动。救日的礼仪,历来是很丰富,主要有这样一些:一,祈祷,告上天忏悔其罪,请求赦罪;二,击鼓等,具体是告知上天的呼号,还是驱走恶神的阵势,看具体情况;三,汉族民间击鼓,放鞭炮等,属于驱赶恶魔的仪式。


              11楼2015-04-23 18:08
              收起回复
                原文。
                我右手一挥,发出一道巨大的光刃劈向了他的防御风壁。风凉脸色一变,迅速的念道:“白日当空,天狗降临,不可抵御的吞噬,给大地带来无尽的黑暗。——天狗噬日。
                在我光刃成功破开最后一道风壁的时候,他的咒语也已经完成了。风凉原本就很白皙的面庞更为惨白了,棕黄色的头发瞬间变成了纯黑色,根根竖立,眼中发出摄人的光芒,一些听不懂的字符从他的嘴里飞快的蹦出。身体周围出现一层若隐若现的黑气
                光刃劈到他的头上,同黑气发生激烈的摩擦,光元素形成的利刃居然象融化了一样无法再发挥出威力
                我吓了一跳,这是什么魔法,怎么和当初遇到的哪个魔族竹竿用的魔法有些相象,可风凉不是日家族的吗?怎么可能会黑暗魔法呢
                正在人群中观战的木子眼中发出了异样的神采,显然对风凉这个魔法非常感兴趣
                风凉周围的黑气越来越浓了,他的嘴里发出邪异的声音:“这是我们家族的特技天狗噬日,算你运气好,我也是最近刚刚才得到传承的,它特殊的地方是可以吞噬一切承受范围内魔法元素以及生物,希望你不要成为它的第一个牺牲者。嘿嘿嘿嘿……”


                12楼2015-04-23 18:12
                回复
                  然后是凤凰
                  凤凰(拉丁学名Phoenix Red)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族民族图腾。凤凰与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类似的传说亦见于其他东亚国家的历史中。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其种类繁多,因种类的不同其象征也不同。传说中共有五类,分别是赤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鸾、黄色的鹓鶵(yuān chú)、白色的鸿鹄和紫色的鸑鷟(yuè zhuó)。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凤为雄,凰为雌。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件陶器上的神鸟图案即凤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早的凤凰图案。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史记·五帝本纪》:“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南抚交阯、北发,西戎、析枝、渠廋、《凤凰吐蕊》雨花石氐、羌,北山戎、发、息慎,东长、鸟夷,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於是禹乃兴九招之乐,致异物,凤皇来翔。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在早期金文《中鼎》铭辞中有 “……归生凤于王。”


                  13楼2015-04-23 18:17
                  收起回复
                    “凤”和“凰”在神话中原指两种不 品类(2张)同的神鸟,凤是风鸟,凰则是光鸟,后世人通常将凤和凰解释为雌雄不同的同一种鸟。凤和凰不是任何现实中存在的鸟类的别称或化身,是因为有了“凤凰”这个概念以后,人们才试图从现实中找到一些鸟的形象,去附和、实体化这种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的凤凰。即太阳鸟。《说文》上讲:“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古书上的观点来看:1.凤是“神鸟”,跟现实里的鸟类并不存在任何关系,比附成任何现实中的鸟类都是不正确;2.仅仅说“凤”,而并没有提到“凰”;3.凤是东方之鸟。4.凤的所在地为“风穴”。实际上,在甲骨文里,“凤”、“风”二字同音、同义、同字、通用。《禽经》: “凤禽,鸢类。越人谓之风伯。飞翔,则天大风。”郭沫若《卜辞通纂》卷二:“古人盖以凤为风神。”凰本字记作皇。古代文字中,皇、光相通。《初学记》卷三十引纬书《孔演图》:“皇,火精。”《鹖冠子·度万》第八:“凰者,纯火之禽,阳之精也。”能看得出,所谓“凤凰”之凤意指风神,凤凰之凰意指火神,凤凰两个词联合意指风火相助;古语又说,有凤来仪,却不说有凰来仪,又说风度翩翩,不说火度翩翩。太阳每天运行不止,尤其是日出时分,有成千上万的鸟类经过一夜的休息之后,纷纷腾飞捕食和鸣唱等。这也是凤凰为什么被当作“群鸟之王”的缘故,也证明了凤凰为什么是《左传·昭十七年》里的“历正之官”,因为历法的天文参照物正是太阳。还有,凤凰历来也被看作一种音乐鸟,其原因也正在于,凤是风鸟。风是天然音乐的创造者。 《吕览·古乐篇》: “唯天之合,正风乃行其音若熙熙、凄凄、锵锵。帝颛顼好其音,乃令飞龙作乐效八风之音,命之曰《承云》,以祭上帝。” 《吕氏春秋·古乐篇》又说: “听凤凰之鸣,以别十二律。” 这些说法,正因为凤凰不仅是太阳鸟,也是风鸟,风神。
                    而唐淼所有的作品里,凤凰都是火属性的。


                    14楼2015-04-23 18:19
                    收起回复
                      现在我在复读《光之子》,那稚嫩烂渣的文笔,扯淡的设定,狗血的剧情。对我真的是一种煎熬啊。


                      15楼2015-04-23 18:29
                      收起回复
                        然后,光之子第二卷第十九章。章节名《第一金丹》。
                        在这里,三水对金丹的解释是
                        “这是由于你领会了压缩魔法的方法,光元素开始改造你的身体了,而且现象会越来越明显,根据所学习魔法的不同身体所显示出的颜色也不一样,比如火系是红色,水系是兰色,土系是黄色,风系是青色,而咱们所研究的光系就是白色了,当你全身被白光包围的时候你也就快成功的压缩所有魔法力了,每当出现这种情况的人出现就会被魔法工会注意的,而且会被请去测试等级,具我所之你是最小的能达到这种地步的人,你今年才11岁吧?”迪老师欣慰的说。
                        就这样,我每天处了吃饭和大小便,就是凝聚这些光元素,精神力消耗没了就睡觉(自动冥思)等醒了后气态光元素肯定会补满,然后接着凝聚。
                        固态的光球越来越大,我体外的白色光芒也越来越强烈,迪老师每天就给我送饭的时候看看我,一点都不打扰我,这种安静的环境对于冥思来说当然是最好的了。
                        终于,关键的时刻到了,我体内的光元素已经完全压缩成固态的了,现在我感觉自己就象光元素的一份子是的,整个身体好象都是光元素构成的,全身的光元素传给我了一种欢跃的情绪,我感觉到他们开始变化了。
                        象固体一样的光元素居然开始缓慢的蠕动,本来感觉很硬的,现在居然逐渐变软了,并开始在我体内循环的动着,但颜色好象变的越来越亮了,不,不对,颜色开始发生变化了,本来白色的光元素开始变成金色的了。不过体积却越来越小,最后象一条金色的小河一样围绕着我身体经脉转了七圈化成一颗金色的小球凝聚在我的上丹田中。
                        如果现在有人能看见我的话,会发现我周身的白色光芒,嗖的一下全都涌进了我的身体。
                        我感觉浑身充满和煦的气息,我试着吸收光元素,可怎么也无法在吸入了,这是为什么啊,难道这又是一个瓶颈吗?
                        我不但感觉自己不一样了,在我体内的小金好象也不一样了,它好象也发现了我体内光元素的变化,从沉睡中苏醒了过来,他给了我一个欢快的信息,然后开始吸收我体内的光元素,随着它的吸收,金球又开始在我身体里循环转动起来,我又能会聚光元素了,原来金球本身就能吸收能量啊!
                        小金吸收的是金球的能量,金球在我身体内循环是为自己补充能量。


                        16楼2015-04-23 18:42
                        收起回复
                          先说金丹
                          1.中国古代炼丹术名词。包括外丹和内丹两种。外丹是用丹砂(红色硫化汞)与铅、硫黄等原料烧炼而成的黄色药金(还丹)其成品叫金丹[1] 。道教认为服食以后可以使人成仙、长生不老。唐代以前金丹多指外丹。唐宋以后多指修炼内丹即把人体作炉鼎以体内的精、气作药物用神烧炼道教认为使精、气、神凝聚可结成圣胎即可脱胎换骨而成仙。原为外丹术术语。指炼丹家选用某些矿物原料所炼制的丹药,又称“仙丹”,认为服后可以长生不死。内丹术借用金丹一词指内丹。
                          金丹诀真意发真知,灵知也自应。三家合一家,倏尔身心定。虚室却生光,静中又复阳。采来勤锻炼,化就紫金霜。灵窍慧光生,性现尘情灭。朗朗夜明珠,无处不皎洁。噪性化真性,人心变道心。若非神火锻,矿里怎分金?金丹 3、金丹论金者,坚刚永久不坏之物;丹者,圆满光净无亏之物。古仙借金丹之名,以喻本来圆明真灵之性也。此性在儒则名太极,在释则名圆觉,在道则名金丹。名虽分三,其实一物。儒修之则为圣,释修之则为佛,道修之则为仙。三教圣人皆以本来真性为成道之本也。愚人不知,或用五金八石煅炼成药为金丹者,非也;真性在大造炉中,经火煅炼成熟,与天地同长久,与日月同光明,岂凡世有质之物能成哉?
                          (1).古代方士炼金石为丹药,认为服之可以长生不老。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夫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鍊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鍊人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 宋 陆游 《兀坐颇念游历山水戏作》诗:“昔叹远游生雪鬓,近缘多病学金丹。”清·范阳询《重修袁家山(袁可立别业)碑记》:“神仙者以金丹永保性命,以宝筏普渡众生,独善兼善,亦出世之圣贤也。” 鲁迅 《故事新编·奔月》:“我呢,倒不要紧,只要将那道士送给我的金丹吃下去,就会飞升。”(2)丹道中名词,丹道分外丹和内丹派,上一段是外丹,现在已经没落,现在内丹修炼较为流行。金丹一般是指,炼气化神阶段完足,命功完成,形成的一个内丹。(3)也是修真小说中的一个境界。大致的修仙境界可分为筑基,金丹,元婴,出窍,分神,合体,渡劫,大成……(4)金是指金性不朽,丹是形状圆满,故名金丹。
                          我想知道,光之子里面修炼魔法,怎么修着修着居然变成修真了?
                          又是中西合璧啊。


                          17楼2015-04-23 18:49
                          回复
                            接着是丹田
                            丹田,是道家内丹术丹成呈现之处,炼丹时意守之处。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位置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
                            这个是科学解释:重要穴位;一般指下丹田,脐下三寸的地方。丹田其实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交接血液转换封闭循环的的地方。
                            .人体部位名。道教称人体有三丹田:在两眉间者为上丹田,在心下者为中丹田,在脐下者为下丹田。见晋葛洪《抱·地真》。一般指下丹田。《黄庭外景经·上部经》:“呼吸庐间入丹田。”务成子注:“呼吸元气会丹田中。丹田中者,脐下三寸阴阳户,俗人以生子,道人以生身。”《水浒传》第回:“徐宁听罢,只叫那连声的苦,从丹田底下直滚出口角来。”2.针灸穴位名。腹部脐下的阴交、气海、石门、关元四个穴位都别称“丹田”。
                            丹田,原是道教修炼内丹中的精气神时用的术语,有上中下三丹田:上丹田为督脉印堂之处,又称“泥丸宫”;中丹田为胸中膻中穴处,为宗气之所聚;下丹田为任脉关元穴,脐下三寸之处,为藏精之所。丹田已被各门各派气功或运气方法(如唱歌及说话用丹田气,可减小声带受损机会),广为引用。上丹田为性根,下丹田为命蒂。性血液循环图命交修,便可以打通大小周天,达到炼神还虚的境界。古人称精气神为三宝,视丹田为储藏精气神的地方,因此对丹田极为重视,有如“性命之根本”。丹田分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对于上,中,下丹田的位置有很多不同的说法,我们平常所说的丹田是下丹田 有一种说法是:上丹田指的是眉心的位置中丹田指的是心窝的那部分区域,而我们通常所说的下丹田的准确位置就是神厥穴,大体就是肚脐周围的部分,准确点说就是脐下一寸半。还有一种说法为:上丹田叫“泥丸”,在头顶百会穴,中丹田叫“绛宫”,在胸部膻中穴,下丹田在脐下小腹部相当大的一块体积,包括关元、气海,神阙、命门等穴位.还有一种对于下丹田的说法是在脐下三寸,小腹正中线,为任脉之关元穴。居 膀胱之后,直肠之前,有腹壁下动静脉,分布着第十一、十二肋间神经前皮枝,深部容关元,为小肠经之募穴;是三阴任脉之会。 对于丹田的详细问题你得慢慢查了位置所谓的丹田都处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线上。上丹田,从下巴算起,头部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眉之间的印堂穴。)中丹田,从下阴算起,躯干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两乳头的膻中穴)。下丹田,从脚部算起,身高的长度乘以0.618的位置(脐下三寸的关元穴)只要认真研究,你还会发现人体的另外几个大穴位都与黄金分割有关。


                            18楼2015-04-23 18:52
                            收起回复
                              @一只无名氏 找到了
                              凤凰涅盘一说出自于郭沫若先生同名作品,非中国古代传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并无凤凰会浴火重生的说法。郭沫若先生所作诗歌《凤凰涅盘》中的凤凰,其实是指西方传说中的不死鸟(天方国古有神鸟名“Phoenix”(音译:菲尼克司),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鲜美异常,不再死)。作者通过借鉴西方不死鸟的传说为素材,通过凤凰涅盘,浴火重生的故事,表达了彻底埋葬旧社会、争取祖国自由解放的思想和诗人对自由,平等,和谐的新社会的无限向往。西方神话中的“不死鸟”,与中国传说中的凤凰有一定的差别。西方的不死鸟与鹰相像,而中国传说中的凤凰在形象上则是较像鸡、雉。不过近代由于受到西方不死之鸟(凤凰phoenix)浴火重生的神话以及日本流行文化的影响,华人在翻译与认知上也有把不死鸟当成凤凰或朱雀的情况。


                              20楼2015-04-23 19: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