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92,477贴子:1,148,589

回复:【论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不善,斯不善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越能独立思维,越能放下自我,就越来越接近老子的本意。老子说“执一而为天下式”,他写五。千言的时候,肯定不会执二意。因此我们也应该“执一而为”。一是什么呢?你可以说一是“无为”,一是“顺其自然”。可惜老子又说“无为而无不为”。自然是什么呢?这个世界有几个人还能知道自然的本来面目呢。顺其自然,早成了一句消极的话。说顺其自然的人,只是无能为力的人罢了。“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你可以用“道”的宗旨来解决自己的小问题,但是你不要囿于自我的小天地而看小了“道”!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1楼2015-08-05 08:14
收起回复
    最后,把我翻译时候的一点小毛病说一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我将“斯恶已”翻译成“恶就可以得到抑制”,这是不合老子本意的。老子的本意是“恶就没有了”。我就是担心有人觉得太绝对,只好将就他们一下。“已”这个字意思就是“止”,“罢了”。我们说“学不可以已”,就是说“学习不要停止”。老子说“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的道理那么这个世界上丑恶就没有了”。问题不是老子说错了,而是天下人根本就无法人人都知道美之为美的道理!某些自以为是的所谓“学者”,把此句翻译成“因为有了美的概念,就有了丑的概念”,这是学问吗?这是狗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2楼2015-08-05 08:35
    收起回复
      狗屁是真实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永远都有。
      善恶,美丑,也是真实的,永远都会存在,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
      大多数求道者(未必一定要是道友),基本都承认道本身是只可悟,不可言说的,但是老子为什么要留下这5千言呢?
      我不知道。但我个人以为,他想说的,更多的是方法,而不是结论。
      到这里来,本是想学点什么,然而看到的是无数个老子,这没什么意义。因为自己对真正老子的原著理解的是少之又少(也可能永远看不到真正的有原著,但这并不重要),再多出那么多,更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这也不重要。
      喜欢读道德经的人,怎么去理解都没有所谓的,只要你认真去读了,去思考了,悟出什么,得出什么结论,有人欣赏也好,有人抨击也好,都没有什么关系,你做了你觉得该做的事,这就足够了。
      也不要多去想去渡什么人,这好象是佛教的说法(不好意思,这些方面知识确实欠缺),也不要过于去宣扬自己以为正确的多么难得的结论。
      如果你真的悟了,可能也就不想说什么了。如果你还没悟,那有什么好自得的,无非是炫耀自己的肤浅而已。


      73楼2015-08-05 21:01
      收起回复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来自Android客户端74楼2015-09-24 00:44
        回复
          大道不偏不倚,非正非邪,楼主理解得片面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6楼2015-09-25 08:07
          回复
            越改越离谱
            ===============================================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 皆知善訾不善矣(帛书甲本正确原文)

            天下皆知美为美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矣

            天下皆知美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斯不善矣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IP属地:浙江77楼2015-09-29 17:22
            回复
              人之认识有深浅,高下,倒也不能勉强。争论也是无益。
              这句话现在翻译都已经纠正过了了,“已”,停止,断绝。不能翻译成语气词。“矣”比“已”要晚出现。
              这一章的意思就是说,天下事物有相对性,知其一端,即可不言自明。
              圣人皆是如此:柔弱,处下,功成身退。其实都是把道的特性发挥到极致。而另一面就是物欲横流的繁华世界,无边的“人间地狱”。
              前两句翻译就是:当人们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至善大美。那么天下所有的丑和恶人们自然会断绝并且远离。
              当中几句的翻译:像这样对立统一的事物还有很多,有无,难易,高下,哑声,长短,前后。皆是如此。
              最后老子总结了:故圣人做事从来不舍本逐末,缘木求鱼。他们总是按着善的最高要求做正确的事情。
              哈哈 个人见解 见笑


              78楼2016-06-30 12:15
              回复
                美丑善恶都是相对的 是有分别才产生的概念 如果都一样了 就没有这些概念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79楼2016-06-30 12:27
                回复
                  我们大家都觉得,能够从阴阳两面观,你做的事天地人三才能够统一,即天地支持,人人说好,这样的事物,从人道论,乃为美,为善。那么有了美与善的相对标准,不符合以上条件的,恶与不喜就产生了。(斯,指衡量它)这里指出,恶出自美,不善出自善。从而论证,人之初性本善的真理性。还有负阴抱阳,阳的核心作用,。不论高下相倾,还是前后相随,都是围绕美善的事物而努力才形成的这不同的格局。故,追求至善至美是一切众生之愿。


                  来自Android客户端80楼2016-06-30 13:27
                  回复
                    这句话我也读不懂,但我认为老子是说美丑共存吧。因为下一句说任何事物的两面都是相反相成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81楼2016-06-30 16:59
                    回复
                      你的这句是被别人改了的,这句才是真的:众妙之门,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
                      这句话里要领会两个关键的字“矣”和“已”,他解释说,“矣”是“了”的意思,表示完成时态;“已”是后来,过了一些时间的意思,已故就是后来明白以后。总之这句话的意思大概就是说“万事万物的奥妙之门是天下人人都可以知道的。大家的行为是美还是恶,行动结束了大家立刻就会知道,而大家的行为是善还是不善,是要等到行为结束后后来大家醒悟了才知道的。简单地说,就是说明一个“美丑易辨,善恶难识”的道理吧。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16-06-30 1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