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汉服吧 关注:174贴子:1,676

回复:【经典沐心】品读经典,感沐身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单,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和他做伙伴。”
【延展】
一方面相信人心是向善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善的敬仰与认同。因此有德者的行为会得到旁人的赞赏,越来越多的有德者聚集在他的周围,有德者会拥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受有德者的影响品行提高,最终在这些有德者旗帜的引领下越来愈多的人成为有德者,整个社会道德水平上升,有德者的队伍逐渐壮大,最终能达到有德者四处为邻的境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6楼2015-10-23 08:14
回复
    【原文】
    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选自《六祖坛经》)
    【译文】
    外在任何事相永远都不会干扰自己就叫‘禅’,内心永远平和不纷乱就是‘定’。如果执著于外在事相,内心就会纷乱;如果能远离外在事相,内心就不纷乱,人的本性自然也就清净和安定了。只是因为执著于外在境界,内在的思想境界就跟着乱了,如果对外在一切境界都能心不纷乱,那就是真正的入了‘定’了。
    【延展】
    世界就是那个样子,但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却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会用自己过滤镜来看这个世界,而且我们还会把自己看到的加以演绎,这就是着相。只有当我们放下所有的演绎,放下一切头脑的见解,只是纯粹地观照的时候,才会看到世界的真相。这个时候,我们的心才不会被带走。真正能做到离相了,一定能得定。所以《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就是世界的本来面目,见到如来就是明心见性开悟了。当然,真正做到离相是不容易的,因为我们的习气很重,我执很深,所以需要随时保持觉察,当我们能觉知到自己正在对世界进行加工,就能慢慢放下。因此,修行的时候,“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是很重要的基本功夫。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1楼2015-10-24 08:02
    回复
      【原文】
      不迁怒,不贰过。(选自《论语》)
      【译文】
      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延展】
      孔子在这里论述的是颜回的好学,认为举世无人可以和他相比。颜回被孔子认为能够继承自己学问道德的人,原因在于颜回的好学,具体表现就是“不迁怒,不贰过”。
      迁怒与贰过是人的情绪状态。迁怒,就是乱发脾气,每个人都是难免的。迁怒对于个人来说虽然是个小事,但对于品德的修养却关系重大。能够做到“不迁怒”,就成为道德完善的一个外在标志。有的人由于乱发脾气,轻则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重则导致做事失败。历史上有些人做了历史的大罪人,就是由于迁怒。
      贰过,就是犯同样的错误,第一次错了,第二次又犯了。道理人人都容易懂,但就是难以坚持做到。不迁怒、不贰过,就应该不断自我反省,检查自己的情绪,修正自己的错误。孔子说只有颜回才能做到“不迁怒,不贰过”,所以对他褒奖甚高,再三赞叹。颜回死后,后来曾参成为孔子学说的传人,也是和他能够“吾日三省吾身”的自我修养有关。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6楼2015-10-25 12:33
      回复
        【原文】
        无为也,则用天下而有余;有为也,则为天下用而不足。(选自《庄子•天道》)
        【译文】
        无为,就能够利用天下,而感到闲暇有余;有为,就被天下所利用,而感到急迫不足。
        【延展】
        庄子与弟子走到一座山脚下,见一株大树,枝繁叶茂,耸立在大溪旁,特别显眼.但见这树:其粗百尺,其高数千丈,直指云霄;其树冠宽如巨伞,能遮蔽十几亩地.庄子忍不住问伐木者:“请问师傅,如此好大木材,怎一直无人砍伐?以至独独长了几千年?”伐木者似对此树不屑一顾,道:“这何足为奇?此树是一种不中用的木材.用来作舟船,则沉于水;用来作棺材,则很快腐烂;用来作器具,则容易毁坏;用来作门窗,则脂液不干;用来作柱子,则易受虫蚀,此乃不成材之木.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有如此之寿.” 听了此话,庄子对弟子说:“此树因不材而得以终其天年,岂不是无用之用,无为而于己有为?”弟子恍然大悟,点头不已.庄子又说:“树无用,不求有为而免遭斤斧;白额之牛,亢曼之猪,痔疮之人,巫师认为是不祥之物,故祭河神才不会把它们投进河里;残废之人,征兵不会征到他,故能终其天年.形体残废,尚且可以养身保命,何况德才残废者呢?树不成材,方可免祸;人不成才,亦可保身也.”庄子愈说愈兴奋,总结性地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却不知无用之用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5楼2015-10-27 07:55
        回复
          【原文】
          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译文】
          人们有鸡狗走丢了,便知道去找回来;有丧失了善心的,却不知道去寻找。学问之道没有别的,就是找回来那丧失了的善心罢了。
          【延展】
          人要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相当于儒家所说的“正心”和佛家讲的“存善念”。心相一旦不正,善念一旦不存,身就会悄悄地滑向泥潭而不能自拔。也许我们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依然要坚持一条单纯且强有力的指针——追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
          人生在世不断体验各种各样的苦和乐,在被幸运与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挠地努力活着。我们应该把这个过程本身当作“去污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灵魂,带着比初到人世时有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


          来自Android客户端190楼2015-10-28 07:59
          回复
            【原文】
            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选自《孟子》)
            【译文】
            人只有对某些事舍弃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为。
            【延展】
            去除那些对你是负担的东西,停止做那些你已觉得无味的事情。只有放弃才能专注,才能全力以赴。因此,做一个明智的人,既要懂得选择,也要明智地在该舍弃的时候放弃,做出另一种有意义的选择,从而使自己步入柳暗花明的新天地。传说东南地区的珍品,当数荆山的鹿脐最为贵重,而且人人欲得。荆地有个捕鹿的人,紧紧追逐一只鹿不放,鹿被追得急了,只好把身上的脐挤出来,扔到树林里。追捕的人在那里得到鹿脐,也就不再追了,鹿因此得以逃脱了危险。这说的就是舍弃自身的部分利益,从而来保住性命。其实,做人也是一样。我们需要懂得选择,更需要懂得舍弃。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在初期创作失败后投笔从商,去当出版家。这个外行的出版家受尽欺骗,很快失败。紧接着,他又当一家印刷厂的老板,无论怎样拼命挣扎终是失败,欠下了不少债,债务越来越多。警察局下通缉令拘禁他,债权人也搅得他没有一刻安宁,他只好隐姓埋名躲了起来。此时他终于醒悟,多年来自己游移不定,根本没有集中精力从事文学创作。于是他夜以继日地认真写作,成为惊人的高产作家。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0楼2015-10-31 08:25
            回复
              【原文】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孟子·离娄上》)
              【译文】
              自己残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所言谈;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有所作为。言谈破坏礼义叫做自己残害自己,自以为不能依据仁、遵循义来行事,叫做自己抛弃自己。仁是人们安适的精神住宅,义是人们行为最正确的道路。空着安适的住宅不去居住,舍弃正确的道路不去行走,可悲啊!
              【延展】
              一位同学自暴自弃,老师与他谈心。
              水能流向天空吗?老师问。
              水往低处流,这是自然规律,水怎么可能流向高处,流向天空呢?学生回答。
              水不能流向天空,那天空的雨是怎么来的呢?天空的雨,就是地上流向天空的水。当然,水不能直接流向天空,但当水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形态,成为一种气态,它就能袅袅地“流”向天空,成为天上的雨水。老师说。
              我是一切的原因,境随心转。


              来自Android客户端221楼2015-11-01 07:57
              回复
                【原文】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
                倚仗力量来使人服从的,并不是真心服从,只不过力量不足相敌罢了;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却是心悦诚服。
                【延展】
                春秋时,楚庄王与群臣会宴,到黄昏酒兴正浓之时,忽然灯烛吹灭,有人趁机牵美人的衣裳,美人顺手将其帽带扯了下来,对王说:“刚才烛灭,有人牵我的衣裳,我顺手把他的帽带扯了下来,请点灯火上来,看谁的帽带断了。”庄王说:“请人饮酒,客人因醉失礼可以原谅,为什么要显示出妇人的威风而侮辱官吏呢?”于是对左右说:“今天与我饮酒,不把帽带扯断不为欢乐。”于是群臣都把帽带扯了下来,后点灯火,群臣尽欢而散。“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楚庄王顾及了他人的自尊,维护了他人的面子,没有追究被折缨之人,显出了其高明之处。三年后,晋与楚交战,有一人常在楚庄王面前保护于他,五斗五合打退敌人,最后取胜,庄王问他是什么人,他说:“我就是那天晚上被美人扯断帽带的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232楼2015-11-02 07:33
                回复
                  【原文】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尚书•周官》)
                  【译文】
                  公心灭私情,民众才会心悦诚服。
                  【延展】
                  郑板桥在潍县做县令时,逮捕了一个绰号“地头蛇”的恶棍。恶棍的伯父和舅舅(与郑板桥是同科进士)带着酒菜连夜登门求情。在酒席上,进士提出要行个酒令,并拿起一个刻有“清”官的骨牌,一字一板地吟道:“有水念作清,无水也念青,无水添心便念精。”郑板桥更正道:“年兄差矣,无水添心当念情。”进士听了大喜。郑板桥猛然感到中了计,紧接着大声说道:“酒精换心方讲情,此处自古当讲清,老郑身为七品令,不认酒精但认清。”那两人见状,只好告辞。这里,这位进士巧用谐音求情,而郑板桥却妙用谐音变化,表明了为官一身清、决不徇私情的态度。


                  来自Android客户端245楼2015-11-03 07:45
                  回复
                    【原文】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选自《易传·系辞上传》)
                    【译文】
                    平易就容易为人明了:简约就容易使人顺从,容易明了则有人亲近,容易顺从则能够建功。
                    【延展】
                    这句话体现了做事的两个层次,首先要理解内容,然后再开展工作。易知是属于认知的层面上的,而简从则是属于操作层面上的,也就是说要在做到容易理解的同时,并且能够简便操作,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八个字:“一看就知,一懂就会”。“易知”和“简从”其实是相互促进的一对,在易知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简从。


                    来自Android客户端255楼2015-11-04 07:44
                    回复
                      【原文】
                      恭则不侮,宽则得从,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论语•阳货》)
                      【译文】
                      庄重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会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容易有所成,予人慈惠和利益才能够调度驱动别人。
                      【延展】
                      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0楼2015-11-05 07:46
                      回复
                        【原文】
                        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论语•颜渊》)
                        【译文】
                        君子用文章学问来聚会朋友,用朋友来帮助自己提高仁德。
                        【延展】
                        有一次,唐太宗对长孙无忌说:“魏征每次向我进谏时,只要我没接受他的意见,他总是不答应,不知是何缘故?”未等长孙无忌答话,魏征接过话头说:“陛下做事不对,我才进谏。如果陛下不听我的劝告,我又立即顺从陛下的意见,那就只有依照陛下的旨意行事,岂不违背了我进谏的初衷了吗?”太宗说:“你当时应承一下,顾全我的体面,退朝之后,再单独向我进谏,难道不行吗?”魏征解释道:“从前,舜告诫群臣,不要当面顺从我,背后又另讲一套,这不是臣下忠君的表现,而是阳奉阴违的奸佞行为。对于您的看法,为臣不敢苟同。”
                        此后太宗对魏征的意见,积极听从并采取有效措施,只过了三两年,唐朝就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来自Android客户端265楼2015-11-06 07:55
                        回复
                          【原文】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礼记•表记》)
                          【译文】
                          君子对人的举动没有不得体的地方,对人的表情没有不合适的地方,对人的言语也没有失礼的地方。
                          【延展】
                          以前杭州有一个贪官,因搜刮很多民脂民膏,惹得天怒人怨,最后上司知道了,便将他调职。离职那天,贪官将所搜括的金银装在十二个坛子里,并加以弥封,贴上“苏州特产咸菜”的字条。由于他的上司早知他会来此一招,便在他离职那天突然前去为他送行,正当贪官启程时,上司便有意无意地问他:“你怎么带那么多坛的咸菜?”他连忙回答说:”因为家中妻小喜爱吃咸菜,所以特带上数坛。”上司一听突然惊道:”总督大人及我等僚属,也最爱吃苏州咸菜,可是正苦于买不到,你可否把这些坛让我带回去,再另行买些?”贪官听了,吓得目瞪口呆,可是又不敢拒绝,只好乖乖地奉送,真是”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正当他垂头丧气离开时,当地百姓又为他送来一块大匾,上面写着”五大天地”四字。贪官以为是百姓奉承他,便高兴的问百姓此意为何?其中一老者便道:”这是指您括了很多『金天银地』,然后整日『花天酒地』,审理案件则是『昏天暗地』,老百姓看得是『怨天恨地』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6楼2015-11-09 07:58
                          回复
                            【原文】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礼记•祭义》)
                            【译文】
                            恶意的语言不从口中说出来,别人对你忿恨的话就不会返回到你身上了。
                            【延展】
                            伊索是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著名的寓言家,他与克雷洛夫、拉.封丹和莱辛并成为世界四大寓言家。他曾是萨摩斯岛雅德蒙家的奴隶,曾被转卖多次,但因知识渊博,聪明过人,最后获得了自由。在他还是奴隶的时候,有一天,他的主人要他准备最好的酒菜,来款待一些赫赫有名的哲学家。当菜端上来的时候,主人发现满桌子摆的都是各种动物的舌头,简直就是一桌舌头宴。“真不雅观”全桌的客人都议论纷纷,认为这太不符合待客之道了。丢了脸、气急败坏的主人将伊索叫了过来。气势汹汹的问道“我不是让你准备了最好的一桌酒菜吗?”只见伊索谦恭有礼的回答“在座的宾客都是知识渊博的哲学家,需要靠着舌头来讲述他们的高深学问。对于他们来说,我实在想不出还有比舌头更好的东西了”哲学家听了他的陈述,都觉得有道理,于是饶有兴趣的吃开了舌头宴。第二天,主人又要伊索尊卑一桌不好的菜,招待一些主人讨厌的人。宴会开始后,没想到端上来的还是各式各样的舌头。主人不禁火冒三丈,气冲冲的冲进厨房问伊索“昨天说舌头是最好的菜,怎么这会儿又变成最不好的菜了?”只见伊索镇静的回答“祸从口出,谣言和伤害都是由舌头传播出去的,舌头会给我带来不幸,所以它也是最不好的东西”这句无可反驳的话,让主人哑口无言。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8楼2015-11-11 13:27
                            回复
                              【原文】
                              故养志者忘形,养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庄子杂篇·让王》)
                              【译文】
                              所以养志的人忘了形骸,养形的人忘了利禄,求道的人忘了心机。
                              【延展】
                              曾子,即曾参,是孔子的学生,相传他著有《大学》一文。南怀瑾讲《大学》时认为这一段是庄子评价曾子的,孔子死后曾子在卫国讲学,破棉袍都磨破了,营养不良而脸显浮肿,每日劳作而手脚生茧,三天没饭吃也是常事,十年也未置新衣。帽上带子一系就断了,长袍一拉就露出手肘,穿的鞋脚跟都着地了。但曾子在朗读《商颂》时,声音洪亮,发出金石之声。天子召他做官,不去;诸侯与他结交,不理。庄子的结论是,一个人真有修养的人会忘记外在,真要养形则忘记利禄,得道的人内心空灵。这是对曾子德行的赞扬,也是用曾子举例阐述自己的主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279楼2015-11-12 08:1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