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汉服吧 关注:174贴子:1,678

回复:【经典沐心】品读经典,感沐身心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
惟俭能够助廉,惟恕能够成德。(选自《宋史·范纯仁列传》)。
【译文】
只有节俭能够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能够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延展】
苏东坡是我国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担任徐州知府时,以为官清廉、刚正不阿、不畏权势,执法严明著称,受到徐州百姓的称道和传颂。至今徐州城乡还流传着他不少的佳话。
苏东坡五十岁的时候,家人要为其祝寿,苏东坡一再制止,并嘱咐家人不准宣扬。谁料,寿辰这一天,来了一个送礼人,双手抱着一盆盛开的月季花,家人便问:“请问尊姓大名,有何事?”来者说:“我叫赵钱孙李,来祝寿的。”家人听罢,奇怪地笑道:“那有这样的名字呢?”来者说:“我本姓赵,右邻姓钱,左邻姓孙,对门姓李,知府大人今年五十大寿,大家推荐我送一盆月月红,给知府大人做寿礼。”家人听后,知是百姓心意,本想收下,但大人从不收礼,只好叫来者说出理由,那人思忖片刻,道出:“花开花落无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但愿大人常康健,勤为百姓除赃官。”家人把诗写在纸上,叫仆人把诗送给苏东坡看,让他来处理此事。不一会苏东坡出来,亲自收下那盆月季花,笑着咏诗道:“赵钱孙李张王陈,好花一盆黎民情。一日三餐抚心问,丹心要学月月红。”
后苏东坡虽赋闲回家,但他一生清正廉明、惩贪除恶的好名声却在民间永远流传。


来自Android客户端318楼2016-01-02 12:17
回复
    【原文】
    天道忌巧,天道忌贰,天道忌盈。(语出曾国藩)
    【大意】
    天道忌巧就是不要走捷径,人生的路一步一步地走,世上没有捷径可走,要扑下身子,扎扎实实地去做。
    天道忌贰,贰就是不忠诚。诚为人之本,不诚则无以立。
    天道忌盈,就是忌满。天道亏盈而益谦,做人不要过于自满,做事也不必过于追求圆满。
    【延展】
    天道是厌恶投机取巧行为的。“以天下之至拙,应天下之至巧;以天下之至诚,应天下之至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一分辛苦一分收获。“天道忌巧”,投机取巧的路是不会长的。鲁迅先生说过“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走了捷径可能有效,但是有限制的,是行而不远的,人生一定要下笨拙的功夫。凡是成就事业都是这样,都是非常辛苦的,都是长期劳心、劳力的结果。孟子说“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泉水滚滚涌出,日夜不停,注满洼坑后继续前进,最后流入大海。
    古人常讲,人无二志,心无二用。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常志。学贵有恒,谋事贵专。成就一番事业,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精神,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付出,才能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境界。
    人生是老实的学问,“忌巧、忌盈、忌贰”,这是人生的正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0楼2016-01-04 09:07
    回复
      【原文】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选自《周易》)
      【大意】
      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延展】
      一日,锁对钥匙埋怨道:“我每天辛辛苦苦为主人看守家门,而主人喜欢的却是你,总是每天把你带在身边。”而钥匙也不满地说:“你每天待在家里,舒舒服服的,多安逸啊!我每天跟着主人,日晒雨淋的,多辛苦啊!”
        一次,钥匙也想过一过锁那种安逸的生活,于是把自己偷偷藏了起来。主人出门后回家,不见了开锁的钥匙,气急之下,把锁给砸了,并把锁扔进了垃圾堆里。
        主人进屋后,找到了那把钥匙,气愤地说:“锁也砸了,现在留着你还有什么用呢?”说完,把钥匙也扔进了垃圾堆里。
        在垃圾堆里相遇的锁和钥匙,不由感叹起来:“今天我们落得如此可悲的下场,都是因为过去我们在各自的岗位上,不是相互配合,而是相互妒忌和猜疑啊!”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相互的,互相扯皮、争斗,只能是两败俱伤,唯有互相配合,团队协作,方能共同繁荣!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1楼2016-01-05 09:07
      回复
        【原文】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不能隐其情。必以其甚惧之时,往而极其恶也;其有恶者,不能隐其情。(选自《鬼谷子·揣第七》)
        【译文】
        揣测一个人真实的内心,一定要在他最高兴的时候,最大限度的刺激他,使其欲望达到顶点,当他被强烈的欲望控制之后,就不能隐瞒真实的内心和情感。一定要在他最担心、最恐惧的时候去刺激他,由于被恐惧的情绪所左右,他就不能隐瞒真实的内心和情感。
        【延展】
        相传庄子和惠施(惠子)是多年的好朋友。那一年,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想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急忙报告惠子说:“庄子这次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啊!”
        “有这回事吗?”惠子有点怀疑,心里很恐慌,于是派人在国中搜寻了三天三夜,欲阻止庄子前来,然而,却不见庄子的行踪。
        有一天,庄子突然从容地来到惠子的官邸拜见惠子。惠子很有礼貌地接见了这位老朋友。相互寒暄之后,惠子开门见山地询问庄子这次来访的目的。
        庄子也许知道那些谣传,于是委婉地说:“老朋友啊,您听说过有这么一个故事吗?”惠子迷惑不解:“什么故事?”
        庄子从容道:“南方有只鸟,名叫凤凰。这凤凰展翅而起,从南海飞向北海,非梧桐不栖,非竹子的果子不食,非甜美如醴的泉水不饮。有一次,一只猫头鹰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腐烂的老鼠,恰巧凤凰从头顶飞过。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仰头看着凤凰,愤怒地大喝一声:‘吓!你也想来吃鼠肉吗?’凤凰鄙视着猫头鹰,哈哈大笑,扬长而去。老朋友,现在您也想用您的梁国来吓我吗?”
        惠子羞愧无语。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2楼2016-01-06 09:14
        回复
          【原文】
          君子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夫如此,故免。(选自《文中子中说·魏相篇》)
          【大意】
          品德高尚的人不责备他人做不到的事,不勉强他人做不到的事,不强求他人不喜好的事,这样可以消除灾祸。
          【延展】
          十八世纪,德国皇帝威廉一世曾在波茨坦建立了一座行宫。一次,他住进了行宫,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但他的视线却被一座磨坊挡住了。皇帝大为扫兴。这座磨坊“有碍观瞻”。他派人与磨坊主去协商,打算买下这座磨坊,以便拆除。不想,磨坊主坚决不卖,理由很简单:这是我祖上世代留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无论多少钱都不卖!皇帝大怒,派出卫队,强行将磨房拆了。
            倔犟的磨坊主向法院提起了诉讼。让人惊讶的是,法院居然判皇帝败诉。并判决皇帝在原地按原貌重建这座磨坊,并赔偿磨坊主的经济损失。皇帝服从地执行了法院的判决,重建了这座磨坊。
            数十年后,威廉一世与磨坊主都相继去世。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他写信给当时的皇帝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卖给他。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丰碑,成为德国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象征,应当永远保留。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以传子孙。并赠给了他6000马克,以偿还其所欠债务。小磨坊主收到回信后,十分感动。决定不再出售这座磨坊,以铭记这段往事。
            正如十八世纪中叶英国首相威廉·皮特所说:“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小屋里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屋子可能很破旧,屋顶可能摇摇欲坠;但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他的千军万马也不敢跨过这间破房子的门槛。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4楼2016-01-08 08:59
          回复
            【原文】
            大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选自《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译文】
            大山之所以高峻,并非由于一块石头,而是由于积累许多碎石,然后才成为高山峻岭的。
            【延展】
            一只新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三千二百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难的事?办不到,办不到!”
            另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摆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这样简单的事情”小钟将信将疑“如果这样,我就试试吧”
            小钟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三千二百万次。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5楼2016-01-09 08:02
            回复
              【原文】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译文】
              水性是不分东西方向的,难道它也不分上下吗?人性的善良,就像水向低处流一样(势所必然)。人没有不善良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一样。现在论水(的另一面),用力拍打使它跳跃,它可以高过人的额头;堵截令它激流回旋,可以使它停在山上。这怎么是水性如此呢?这实在是外力使然啊!人,可以使他做不善的事,这种违背他善良本性的行为,跟让水违背它向低处流的行为,本质是一样的。
              【延展】
              德国一家人类进化研究所致力于寻找人类大脑发育的过程,以及人类协作精神产生的源泉。科学家在实验室中研究一群婴儿面对各种环境时如何反应协作。他们意外地发现,婴儿竟然个个都是助人为乐的「好儿童」。
              心理学研究员每天在一群刚刚会爬的婴儿面前作简单的动作,比如用夹子挂毛巾,把书垒成堆。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员会故意笨手笨脚地搞砸这些最简单的任务。比如把夹子掉了,或把书堆碰倒了。此时实验室24个婴儿在几秒钟之内,同时都表现出要帮忙的意思。
              根据研究录像,一个裹着尿布的婴儿看看研究员的脸色,又看看掉在地上的夹子,马上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手脚并用地爬过来,抓起夹子,推到研究员脚边。看起来急切的要把夹子递给研究员。婴儿都表现出同样的热诚,似乎非常愿意帮助笨手笨脚的研究员。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员从来不主动要求婴儿帮助他,也不说”谢谢”之类的话。因为如果做出感谢等表示,很容易改变研究的初衷,使婴儿在帮助人的同时期望回报。所以整个研究中,婴儿完全展现了真正的利他主义精神,助人而不图回报。
              婴儿表现出利他主义的心理证明助人为乐是人的天性使然。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6楼2016-01-10 09:00
              回复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不可不察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莫之思也;有而不施,穷莫之救也。故君子少思其长则务学,老思其死则务教,有思其穷则务施。”(选自《孔子家语·三恕第九》)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思虑,是不能不深察的。小时候不爱学习,长大后就没有技能;年老不教导子孙,死后就没人思念;富有时不愿施舍,穷困时就没人救济。所以君子年少时想到长大以后的事就要努力学习,年老了想到死后的事就要好好教导儿孙,富有时想到穷困就要致力于施舍。”
                【延展】
                隋朝时代,有一位虔诚的佛教居士,姓李,名士谦,他继承了祖上巨大的遗产,所以家中很富裕,可是他的私生活,比较穷人还要节俭,穿的是布衣旧衫,吃的是粗茶淡饭,终日以救济无衣无食的穷人为急务。
                有一年荒岁,很多乡人无法生活,李先生拿出家中的存谷数千石,统统借给行将断炊的穷人。到了第二年,因为还是歉收,以致上年借谷的人,都无法偿还,到李先生的家中去表示歉意,但李先生并不向他们要求偿还欠谷,还招待他们在家中吃饭,当众把乡人们借谷的债券,完全烧为灰烬。对他们说:“我家中的存谷,本来是预备救济人家患难之用的,并不是想囤积图利。现在你们的债务已经了结,希望你们不要再放在心上。”
                过了几年,又遇到了大饥荒,李先生出尽了大量的家产,办理大规模的施粥,嗷嗷待哺的饥民,赖以救活性命的,不下一万多人。第二年的春天,李先生又施出大批的粮种,分赠给贫乏的农民。有人对他说:“李先生,你救活了很多人,阴德实在太大了。”他回答道:“阴德的意义,好比耳鸣一样,只能自己知道,别人是听不到的,现在我做的事,已经给你知道,那里还谈得上阴德呢!”
                后来李先生的子孙很发达,人们都认为是积德的果报。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7楼2016-01-11 07:51
                回复
                  【原文】
                  聪明睿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让;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谦;此所谓损之又损之道也。(选自《孔子家语·三恕第九》)
                  【大意】
                  聪明睿智而能自安于愚,功盖天下而能谦让自持,勇力足以震撼世界却能守之以怯懦,拥有四海的财富,但能谦逊自守,这是所说的谦抑再加谦抑的方法啊!
                  【延展】
                  拥有名利地位人皆欢喜,殊不知,身居高位、名声显赫,此亦是福。古有云:“福兮祸所伏”,当福来临时,祸患可能也隐藏在其中了。因为任何事物若过分突显、暴露或张扬,便易招来妒忌、诽谤、陷害等不祥之事,祸患也常起于此。如此,有何方法能保持不覆呢?文中,夫子强调:“损之又损”,谦虚了再谦虚,方为持满之道。
                  我们可在古圣先贤中的事例中见到诸多榜样,如晏子身居高位,平常却恭谨自守,安于平淡生活,不与人争,辅佐三代君王,最终安享高寿;范仲淹怀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心,爱国爱民,纵然被贬亦不怨,随遇而安,德风流芳至今;韩琦度量过人,性情浑厚纯朴,从不崖岸自高。虽功盖天下,位居大臣之首,对人总是谦虚礼让;《忍经》中记载娄师德性格稳重,谦虚谨慎。他曾对弟弟说:”我位至宰相,你又任州官,受皇帝的宠幸太多了。这正是别人所妒忌的,你打算怎样避免这些妒嫉呢?”娄师德的弟弟听后,跪在地下说:”从今以后,即使有人朝我的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擦去算了,决不让您担忧。”娄师德面色严峻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忧的啊,人家向你吐唾沫,是恨你,如果你将唾沫擦去,正违反了吐唾沫的人的意愿,只会加重他对你的愤怒。应该不擦去唾沫,让它自己干,这样笑着接受它。”
                  至此,不免感慨,世人难以做到之事,对他们而言,却是生活的日常行为。正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拥有一颗博大、谦卑的心胸,正如天能覆盖万物,大地能承载万物一样,持满而不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8楼2016-01-12 13:09
                  回复
                    【原文】
                    智者之虑,虑于未形;达者所观,观于未兆。(选自《为曹公作书与孙权》)
                    【译文】
                    智慧的人考虑问题,往往在问题未发生之前;通达的人观察事情,往往在事情未出现征兆之时。
                    【延展】
                    孔夫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宓子就是其中之一。宓子曾任鲁国单父这个地方的地方官。齐国人来攻打鲁国,单父是齐军的必经之路。这时有人向宓子请求说:“齐军马上就要打过来了,地里的麦子刚熟,还没有收,不如让大家任意收割吧。这样老百姓可以增加些粮食,总比留给齐军要好。”
                    大家多次请求,宓子都没有同意。没过多久,齐国的军队打过来,把麦子都抢走了。鲁国执政的季孙氏对宓子非常不满,派人来斥责他。宓子皱着眉头说:“今年没有收到麦子,明年还可以再种,但是,如果让不耕种的人趁机得到粮食,那就会使他们盼望敌人前来入侵了。单父这个地方一年的小麦能否收到,并不能影响鲁国的强弱,如果百姓有了侥幸之心,使世风败坏,那将是几代人都无法根除的。”季孙氏听后十分惭愧,说道:“如果有个地缝我真想钻进去,实在没脸再见宓子。”


                    来自Android客户端329楼2016-01-14 08:17
                    回复
                      【原文】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译文】
                      希望树木长得高大茂盛,就必须稳固它的根部;希望水流永远流淌,就必须疏通它的源头
                      【延展】
                      有一天,动物园的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了出来,他们感到很惊讶,因为笼子并没有破损。
                        经过开会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发生这件事的原因,是笼子的高度过低,以至于袋鼠有能力跳出来。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
                        但是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又跑到笼子外面了,管理员就觉得这事非常怪:十公尺已经非常高了,就算它们能跳出去,现在已经加到二十公尺了,怎么还能出去?这个高度已经是相当高了,这是怎么回事?
                        经过几次争论之后,他们决定再将笼子的高度提高。没想到两天后,袋鼠然还是逃出了笼子!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这样的高度,就算是恐龙再生,恐怕也难出来,”管理员心想。
                        于是他们便放心的回去睡觉,可是到了第二天,袋鼠还是一样不在笼子里。
                        “真是奇怪,怎么还能跳出来?真是见鬼。”一个管理员对另一个管理员说。
                        另一个管理员回答到:“我也不知道,要不到晚上的时候,我们来个监视?看看它们到底是怎么出来的?”
                        于是他们两个就这么决定了。
                        到了晚上,他们悄悄的到了离袋鼠笼二十米远的地方观察,等了一个多小时都不见动静,其中一人不耐烦的说:“走吧,再这么等下去,不会有结果的。”另一个管理员正在犹豫,就在这时候,他们看见一只袋鼠出来了,可是并不见它们从笼子里跳出来,而是从大门光明正大的跳出来。
                        他们一块走近大门仔细看,才知道:这几天来他们的工夫都白费,原来是大门没锁!
                        很多出错的时候,我们都在找客观原因:到底错在哪里?其实很简单,就因为粗心大意导致“门”没锁,而一直在加高“围墙。”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0楼2016-01-16 07:57
                      回复
                        【原文】
                        君子博学而孱守之,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选自《大戴礼记·曾子立事》)
                        【译文】
                        君子广博地学习而谨慎地遵守,很少谈论而坚决地实行。行动一定在别人之前,言论一定在别人之后。
                        【延展】
                        荀子曾经感慨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先人的智慧如此透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鱼虽美丽动人,空看绝不会有所收获,梦想虽辉煌灿烂,大言不可能促你成功。
                        巴菲特的女儿小时候骄傲自大,一次宴会上,女儿向父亲吹嘘自己以后必将成为伟大作家,为自己的父亲增光添彩。父亲巴菲特并没有高兴的赞赏女儿怀有大志,而是转而反问她:“你能不能说出你看的几部作品并对它加以赏析呢?”女儿支吾的说不出来,巴菲特顿而大怒,吼道:“离开餐桌,回到你卧室去反思一下自己,记住,当你什么都没做的时候,不要梦想着成为什么。”巴菲特成功的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他敢做常做,而不是和谁浪费时间吹捧自己的成功经验。他说:“想成功,一是要保持沉默,二是要马上行动,三是要坚持到底。”巴菲特的成功事实不正说明行胜于言吗?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1楼2016-01-17 08:13
                        回复
                          【原文】
                          细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约有四端:曰慎独则心泰,曰主敬则身强,曰求仁则人悦,曰思诚则神钦。慎独者,遏欲不忽隐微,循理不间须臾,内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齐严肃,内而专静纯一,齐庄不懈,故身强。求仁者,体则存心养性,用则民胞物与,大公无我,故人悦。思诚者,心则忠贞不贰,言则笃实不欺,至诚相感,故神钦。四者之功夫果至,则四者之效验自臻。(选自曾国藩《挺经》)
                          【译文】
                          仔细思考古人修身方面的要义,其成效特别显著的约有四项:慎重独处,则心胸安然;庄严恭敬,则身体强健;追求仁义,则众人爱戴;正心诚意,则神灵钦敬。慎重独处,就是遏制贪欲,连其中最隐蔽微小之处也不忽略,遵循自然之理而行,一时也不间断,这样内心自省而无愧于心,所以心胸安泰。庄严恭敬,就是仪容整齐严肃,内心宁静专一,稳重矜持不懈怠,所以身体强健。追求仁义,本身须心存仁义滋养天性,作用于外则须视百姓为同胞,视万物为朋友。如此大公无私,自然人民爱戴。正心实意,即内心忠贞不二,言语笃实无欺,以至诚之德感应天地万物,因此神灵钦敬。如果真能达到上述四者的修身功夫,那么效验自然来到。
                          【延展】
                          曾国藩一直学习古代先哲的智慧,并能不时地反思自己的得失,以史为鉴,以圣贤为镜。用各种方式雕琢自己的内在。他不仅以此律己还不忘教育家人。他在写给弟弟的信中就有所提及,大意是说:以你现在有水平,要每日多读书培养气质内涵,日积月累就会有所长进,这就好比建房子,有好的地基也要有合理的结构,再加上精良的装修功夫才能成为华室。所以,何必急急忙忙六神无主呢?内在的修为是需要时间与耐心的呀。
                          信虽是写给弟弟的,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心灵写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3楼2016-01-20 08:30
                          回复
                            【原文】
                            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选自晋·葛洪《抱朴子·崇教》)
                            【译文】
                            学问的广博在于学而不倦,学而不倦在于志向坚定。
                            【延展】
                            1942年,美国洛杉矶郊区一个没见过世面的少年约翰·卡达德。15岁时,他把自己一生想做的大事列了一张表,题名为“一生的志愿”。有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道路;重演一部《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学会驾驶飞机;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曲;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等等。他给每一项都编了号,一共127个目标。
                              43年后,也就是1985年,戈达德在经历了18次死里逃生的冒险和无数个难以想象的困难后,已经达到了其中的106个目标,他获得了很大的成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享有世界探险家的崇高荣誉,成为英国皇家地理协会会员和纽约探险家俱乐部的成员。
                              卡达德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应当归功于他少年时代定下的目标。他说,我制定了这张奋斗的蓝图,心中有了目标,我就会感到时刻都有事做。“我决不放弃任何一个目标,这样一有机会到来时,我总是‘准备完毕’。”可见,目标对于激励、保持和巩固他的进取心,起了很大的作用。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4楼2016-01-21 09:15
                            回复
                              【原文】
                              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选自《庄子•天运》)
                              【译文】
                              天鹅并不天天沐浴,而羽毛却是洁白的;乌鸦并不天天暴晒,而羽毛却是乌黑的。万物出自本性,不能强行改变。
                              【延展】
                              从前,有一个地方住着一只蝎子和一只青蛙。蝎子想过池塘,但不会游泳。于是,它爬到青蛙面前央求道:“劳驾,青蛙先生,你能驮着我过池塘吗?”
                              “我当然能。”青蛙回答。“但在目前情况下,我必须拒绝,因为你可能在我游泳时蜇我。”
                              “可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蝎子反问。“蜇你对我毫无好处,因为你死了我就会沉没。”
                              青蛙虽然知道蝎子是多么狠毒,但又觉得它说得也有道理。青蛙想,也许蝎子这一次会收起毒刺,于是就同意了。蝎子爬到青蛙背上,它俩开始横渡池塘。就在它们游到池塘中央时,蝎子突破弯起尾巴蜇了青蛙一口。伤势严重的青蛙大喊道:“你为什么要蜇我呢?蜇我对你毫无好处,因为我死了你就会沉没。”
                              “我知道。”蝎子一面下沉一面说。“但我是蝎子,我必须蜇你。这是我的天性。”
                              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每个人各有自己的优缺点,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交往风格。作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意识到:改造一个人是有限度的。我们需要做的不是试图消除这些弊端,而是把他们的优点合理地加以利用,尽量避免他们的缺点,并力图帮助每个人在其独特天性的基础上持续进步。
                              一个改变自己以求适应大众的人,最终会失去自己的一切特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35楼2016-01-22 2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