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内容包括: ① 课程内容的整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将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整合为基础化学实验Ⅰ(大一化学实验),并将内容整合为基本操作技能训练、无机合成训练、分析与表征训练和元素实验四个部分,将无机化学实验与分析化学实验进行了全面融合,减少重复实验。 二是在基础化学实验Ⅰ(大一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Ⅱ(有机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Ⅲ(物理化学实验)中都增加了提高学习兴趣的实用型实验和与科学研究相关联的综合开放型实验,并且明确该层次的综合开放型实验侧重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基础实验的延伸,为综合实验奠定基础。 ② 实验室建设。将仪器分析实验课程列为基础化学实验Ⅳ,以此为契机,建立了多门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可以共享的大型仪器实验室,极大地提高了大型仪器的利用率,并提高了学生学习基础化学实验的兴趣。目前,已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原子光谱、分子光谱、色谱和结构测定仪器室,仪器总资产达到1600万元,服务于基础化学实验、综合化学实验和创新研究实验等3个层次的课程。 ③ 教材建设。凝聚课程体系改革成果的《现代化学实验丛书》正在编写之中,已与科学出版社签署出版协议。 ④ 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推开实验教师队伍的建设工作,所有实验课程成立课程组并实行A+B+C岗。目前,所有的实验教师均具有博士学位,新引进的2位实验技术人员均具有硕士学位。化学实验教学团队2009年获准成为省级教学团队。
三、人才培养目标 ① 办学指导思想 育人为本、加强基础、注重交叉、突出创新、提高素质、体现特色。以培养具有生命科学和材料科学背景的化学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为主要目标,为国家输送优秀的科学研究人员。 ②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和一定的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知识背景、实验技能强、综合素质高、得到系统科研训练,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探索精神、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高素质本科生。 ③ 实践教学理念 育人为本,以创新人才和复合人才培养为工作核心,注重学生知识结构的合理分布,在保证化学优势的前提下掌握一定的生命科学与材料科学的知识背景,注重科研优势对实验教学的带动作用,注重学生知识、能力、思维、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构建三层次双体系多途径实践教学平台,全面实施开放式创新性实验教学,培养综合素质较高的化学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④ 实验课程新体系 2007年,对原有实验课程进行了重新整合与建设。原有实验课程主要包括6门,分别为: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物理化学实验、仪器分析实验、综合化学实验等。为了切实落实办学指导思想,即强化基础、突出创新、体现特色,并且实现分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