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8.29
#每天一典#——草间求活
《晋书.周顗(yǐ)传》:“或劝其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
注:备位,作为。宁可,怎麼能。复,又,再。草间指草野之中,也就是民间。求活是求得活命。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安成人。两晋时期名士、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曾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因敢进忠言而被朝廷重用,天性宽厚仁爱遂被敬重,王敦之乱时被杀害,终年54岁。后以草间求活谓苟且偷生,亦作“草间偷活”。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历史上所有这一典故的运用几乎都是反用,即引用者都是不屑於或者不愿意草间求活,而是宁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千年来的华夏历史,类似这样的例子实在举不胜举,而这种气节也恰恰正是华夏文明铮铮铁骨挺立数千年而不倒的灵魂所在。
例:梁.沈约撰《宋书.武帝纪》:“公(指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小名寄奴)曰:‘苟厄运必至,我当以死卫社稷,横尸庙门,遂其由来以身许国之志,不能远窜於草间求活也。’”这一句与大明崇祯皇帝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实有异曲同工之效。宋.陈亮《送吴恭父知县序》:“吾为令,顾委命若等,是谓草间求活。吾宁与贼死,况不必死乎!”《南史.袁顗传》:“非不能死,岂欲草间求活。望一至寻阳,谢罪至人,然后自刎耳。”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张玉良》:“力竭势穷,杭城必失,我军必溃,与其草间求活,孰若先死於行阵之得所哉。”
#每天一典#——草间求活
《晋书.周顗(yǐ)传》:“或劝其避敦,顗曰:‘吾备位大臣,朝廷丧败,宁可复草间求活,外投胡越邪!’”
注:备位,作为。宁可,怎麼能。复,又,再。草间指草野之中,也就是民间。求活是求得活命。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汝南安成人。两晋时期名士、大臣,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曾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因敢进忠言而被朝廷重用,天性宽厚仁爱遂被敬重,王敦之乱时被杀害,终年54岁。后以草间求活谓苟且偷生,亦作“草间偷活”。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历史上所有这一典故的运用几乎都是反用,即引用者都是不屑於或者不愿意草间求活,而是宁可杀身成仁舍身取义。千年来的华夏历史,类似这样的例子实在举不胜举,而这种气节也恰恰正是华夏文明铮铮铁骨挺立数千年而不倒的灵魂所在。
例:梁.沈约撰《宋书.武帝纪》:“公(指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小名寄奴)曰:‘苟厄运必至,我当以死卫社稷,横尸庙门,遂其由来以身许国之志,不能远窜於草间求活也。’”这一句与大明崇祯皇帝那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实有异曲同工之效。宋.陈亮《送吴恭父知县序》:“吾为令,顾委命若等,是谓草间求活。吾宁与贼死,况不必死乎!”《南史.袁顗传》:“非不能死,岂欲草间求活。望一至寻阳,谢罪至人,然后自刎耳。”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张玉良》:“力竭势穷,杭城必失,我军必溃,与其草间求活,孰若先死於行阵之得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