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了万名考试的成绩与结果,不由让人陷入沉思。在给入围的考生送上由衷的祝福的同时,又为那么多失利考生的前途感到迷茫和无奈。毕竟就业名额太少而报名参考的大学生太多,所以万名考试的压力甚至比高考的压力更大,竞争更激烈。随着鼠标滑动的是一串串名字,每一个名字就是一个内心充满希望的生命,但他们的希望却是那么的无助与脆弱,难道考一万名才是他们的唯一出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创业?进企业?自谋生路?当然这些都是生存之道,但做起来却难上加难。大家在励志故事和心灵鸡汤的陪伴下长大,在进入社会碰的头破血流的时候才发现这些全是笑话。说起创业,只有经历过创业的人才知道创业的艰难,对于刚毕业的学生,创业必须具备的条件一个都没有,比如资金,人脉,经验,项目等等。好吧,那就进企业!这几年企业的不景气大家有目共睹,珠三角去年倒闭的厂子达数千家之多,苟延残喘的一些电子厂里的流水线上有很多大学生忙碌的身影,十几年的寒窗苦读难道就是为了做一个人人都能胜任的操作工?理工科毕业生也许能找到和自己专业对口的工种,学以致用,发挥才能,可是那些师范类的学生该怎么办?做老师是他们最对口的职业,如愿以偿当上老师的又有多少人呢?教师岗位的缺口远远小于毕业生的数量,每年都有大量的毕业生积压,而每年教师的招聘数量不增反减,不由得让人对各种师范院校的存在感到疑惑,这些院校大量培养师范类学生的目的难道是为了让他们失业吗?不仅如此,很多高校还一直在盲目扩招,导致更多的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对这种可以称之为恶性循环的教育现象,我们不得不低头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