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歼20吧 关注:32,747贴子:653,473

回复:抢救兔吧精品 细侃航空发动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010年:
从天天要大修的奇葩到勉强能用的夯货,虽然确实提高有限,但是经过一年的排故后,从2010年开始,太行终于能够堂堂正正的穿上军装了。只有穿上军装之后经历一线部队的摸爬滚打,它的前途才能够真正的清晰起来。而且在同年1月,太行发动机和02批歼-11B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年初,首批换装太行发动机的歼-11B(为方便称呼,以下各批次装备太行的歼-11B/BS飞机,不分批次均称为02批歼-11B)开始装备沈空航空兵某歼击机团(现沈空航空兵某歼击机旅):

4月,歼-15 0005号原型机(554号歼-15)首次以海航涂装+“海太行”发动机的形象出现。在2012年和辽宁舰进行的海空联合调试期间,这架飞机又换回了AL-31F发动机。

5月,使用FWS-10发动机完成试验试飞工作的歼-11BS完成设计定型,投入批量生产,装备部队。

下半年,02批歼-11B开始装备海军南海舰队航空兵某师。

2011年:
2010年就这样在一线部队和新机的磨合中度过了,虽然远称不上一帆风顺,暴露出了很多之前试飞中都没有发现的问题,但是随着厂家根据部队实际训练要求所做的改进,以及部队使用维护经验的增加,在太行设计定型后的第六年,太行发动机终于在不断的改进中走上了堪用的道路,更多新机型也终于能够放心的用中国心去飞。同年军报公开报道兰空航空兵某旅歼-11B组织跨昼夜飞行训练,初步具备战斗力。

歼-10B 1035号原型机出现,该机装备了太行发动机的单发版本进行了一系列试飞。 不过2013年投产的歼-10B仍然使用AL-31FN系列发动机。11月,歼-16重型战斗轰炸机1601号原型机首飞成功,该机使用FWS-10系列发动机顺利完成了首飞。

2012年:
在太行定型的2005年还没有成熟的那些新技术,新工艺被逐渐应用到新批次太行发动机的生产改进中。
官媒以大量图片公开报导济空航空兵某团的02批歼-11B的训练情况,下图中一架歼-11B发射火箭弹进行火箭地靶训练。

歼-15 0001号原型机(551号机)将右侧发动机更换为“海太行”发动机进行试飞。


IP属地:四川85楼2015-08-02 20:24
回复

    耕战台公开报道兰空航空兵某旅歼-11BS进行夜间二对二空战训练。

    11月3日,歼-15S双座型舰载战斗机首飞成功,该机使用“太行”系列发动机顺利完成了首飞。

    在年底组织的红剑-2012空军歼击机部队对抗性考核中,来自沈空航空兵某旅的02批歼-11B参加了对抗,这也是装备国产发动机的空军第三代战斗机首次参加鼎新对抗。
    2013年:
    根据官方报道,济空航空兵某团的02批歼-11B已经可以参加放开高度限制的自由空战训练,并在对抗训练中达到了8个G的过载。

    9月,空军航空大学开学典礼暨空军开放日活动上,来自沈空航空兵某旅的歼-11BS首次参加了室外的公开展示。

    同年,装备太行系列改进型发动机的歼-16战斗轰炸机进入小批量生产,即将试装部队。


    IP属地:四川86楼2015-08-02 20:25
    回复
      从上面这篇大事记中可以看出,“太行”发动机自2005年定型以来,经历了众多磕磕绊绊才到了今天被空军和海军认可的地步,这其中的经历的挫折和困难可想而知。但是令我们再次感到骄傲的是,我们的“太行”闯过了着一道道艰难险阻,终于成为了一台可用的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
        在此楼主想放上这样两张图片作为对比:


        两张照片都来自美国的侦察机,81192的故事楼主不想多说了,而在今天,我国的歼-11在东海防空识别区跟踪监视美国的不速之客,美国的一名国防部官员针对此事将中美飞机比作“一辆校车和一辆法拉利”,称“解放军的歼-11像风驰电掣的法拉利赛车一样在庞大笨重的美国海军飞机旁边绕圈,还曾亮出机翼下方的武器以示威胁”。想想当年王伟烈士为了跟踪EP-3不得不将冒着失速的风险将机头高高昂起,而今天我们有自己的重型战斗机,用着我们自己设计和生产的发动机,我们中国人,今天就是来放肆的,就是来任性的!!!


      IP属地:四川87楼2015-08-02 20:25
      回复
         抒情完毕,咱们说点说正经的。上面我们看到了“太行”发动机历经多年修成正果,现在我们就放眼一下未来,展望一下“太行”的明天。
          放眼世界上众多第三代大推力涡扇发动机的发展情况,在早期型号的成功使用后,发动机的增推和减重就成为了后期改进的主要方向,俄罗斯的AL-31发展出了99M和117S两个增推系列,美国的F100和F110也都有增推版的新型号问世,其中“太行”的远房表亲F110在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后,先后通过增推和减重双重手段的改进,在F110-GE-129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加力推力达142千牛的F110-GE-132和推力为151.4千牛的F110-GE-134,已经在推重比上接近了第四代发动机的标准。所以在配套歼-20的涡扇-15发动机真正获得成功之前,我国针对“太行”的改进肯定不会停止,如果我们将估计放的乐观一些,那么能在推力和推重比上接近甚至达到F110-GE-132和F110-GE-142的“太行”改进型出现的话,不仅可以满足未来十年内我国歼-10、歼-11更加变态的后续改进机型,甚至可以作为歼-20的试飞和早期试生产型号。而且与F110一样,“太行”还可以演变成为类似CFM-56的大涵道比发动机,为我国自行设计的C919客机提供动力来源,因为可以肯定的是,未来的C919一定会按照我国的国防需求,发展处加油机、预警机、侦察机等等一系列特种飞行平台,国产的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的问世是必然之举。
          
          而且不光是在航空领域,在“太行”核心机的基础上,我国还可以发展出类似美国LM-2500的船用燃气轮机,为我国后续的万吨大型驱逐舰提供一颗澎湃的心脏。在去年下水试航的052D驱逐舰确实曾令我们兴奋了好一阵,但是052毕竟还是6000吨级别的设计,我国现有的船用动力装置还不足以满足更大吨位驱逐舰的设计与建造,未来“太行”的路,依旧任重而道远。
          
          
          当然,既然我们已经有了“太行”,更有了借助“太行”、“秦岭”所建立起的一整套航空发动机科研设计与建造体系,我们自然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二十年内,在我国的天空,必定会出现越来越多采用国产喷气式发动机的飞机,请看下一回《山山相映》。


        IP属地:四川88楼2015-08-02 20:26
        回复
          楼主因为刚出差回来,很多事情要处理,消失了几天,今天就着上次的更新说几句:
          首先是关于“太行”是F110远亲的说法,这个说法目前并没有非常权威的消息来源证明其正确性,但是楼主个人认为其应该是真实的,首先一个证据就是在2008年某期《舰载武器》的增刊上,一篇文章明确说明了“太行”是F110核心机进行半研半仿的产品,期间还融合了AL-31的部分技术,从而导致了试车期间众多的因为“排异反应”导致的故障和难题,另一个证据是在网络上曾经有一个视频,大概内容是通过声纹频谱对“太行”、AL-31、F110三种发动机的比对,结果显示“太行”在声纹频谱上与F110惊人的相似,而且这个视频的作者还声称,发动机的声纹频谱特征与发动机核心机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通过上述的表征,基本可以认定F110和“太行”的共通性,楼主本来想在《太行出世》一篇中把这个视频作为佐证,但是由于时间久远,楼主没有找到这个视频,最后只能作罢。这两个证据可能并非有百分之百的可信度,但是楼主还是认为“太行”肯定与F110与AL-31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可这并不能影响“太行”在我国航发产业发展历程上无可比拟的里程碑意义,对于“太行”来说,虽然它在设计定型后十年才初步达到了可靠的实用状态,但是从楼主以前发布的番外篇《发动机大战》中,我们能看到即便是发动机技术独步全球的美国,也是在F100定型后将近十年后才得到了可靠实用的大推力涡扇发动机,期间还不惜动用了普惠和通用两家公司的竞争关系,美国人从J-79到F100的跨越,其实并不比我们从“昆仑”到“太行”的进步少花多少人力和时间。所以说某些人你认为“太行”是一个鸡肋,未来中国的航发产业还是看不到希望,楼主认为你这样的观点,不仅是对我国航发产业众多科技人员劳动成果的不尊重,也是对我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勤劳勇敢,踏实肯干民族精神的一种亵渎,还是L叔那句话:“你们家孩子出生的时候打不过泰森跑不过博尔特,那你就把他掐死?”有些人啊,你可以发表不同的看法,但请不要以为自己就真的站在道德和理论水平的高地上,能对其他人的劳动成果指指点点。我们这个国家和民族,最终还是需要踏实肯干的实业者,而不是只能在言语上强词夺理的嘴炮。


          IP属地:四川89楼2015-08-02 20:26
          回复
            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某些人“体系支撑下歼-10有可能与F-22一较高下”的观点,楼主还是认为这个说法过于乐观了。不错,近几天我们空军的硬件水平的确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预警机、加油机、电子干扰机、电子侦察机等等一系列“力量倍增器”不断亮相,也就助长了一些人开始认同上述观点。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现在正在着力建设的现代空战体系,难道不是美国人在二十年前海湾战争就已经初步成型的体系吗?这二十年来美国人虽然在军事力量的建设上没有冷战时期的不惜血本,但是F-22、E-8、E-10C等等这些“”老黄瓜上刷的嫩漆“,难道真的就是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吗?还记得在几年前”装备了先进雷达火控系统和导弹的二代机可以压倒航电简单的早期三代机”这个盛行一时的论调,不也是在相关实践中被证明是彻彻底底的失败了吗?而且更进一步,如果有一天真的中美两国的现代空战体系有了现实碰撞,那就意味着中美两国之间的冲突已经接近了全面战争的级别,在这样的情况下,参与其中的可就不止是两国的空军力量了,我们自己的第二炮兵、美国人大洋之上的航母战斗群,九天之外的两国空天力量等等,真要是到了这个份儿上,再去争论歼-10和F-22空战结果的胜负,是不是已经无多意义了呢?


            IP属地:四川90楼2015-08-02 20:27
            回复
              一个是关于我国一直还在引进AL-31FN发动机的事实,这种情况被很多人解读为“太行”还没有完全到达成熟堪用的外在表现。楼主认为这种说法只能算是部分正确,毕竟“太行”目前的产能并不能完全满足新型号战机的配装,而且据俄罗斯媒体报道,出口到中国的AL-31有不少是礼炮厂出品的99M系列增推型号,推测也是满足一部分新机的配装需求。但是着并不一定完全代表“太行”还是难堪大用,因为从目前空军的歼-10、歼-11/15/16机队的组成结构来看,很多早期型号的歼-11(包含上世纪九十年代从俄罗斯原装引进的部分苏-27、苏-30等)和几乎所有的歼-10早期型号的原装发动机都是AL-31,这些原来就使用AL-31的旧飞机几乎不可能一步就位的换装AL-31,尤其是一些机龄较长的苏-27和歼-11早期型号。众所周知“侧卫”系列战机的寿命并不是很可观,再考虑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到本世纪初的头几年,整个空军的训练水平都还徘徊在较低的层次,高级教练机的水平也难以满足三代机的阶梯训练体系,苏-27和一部分歼-11早期型号这些高端货有的时候将大量的飞行寿命浪费在了常规起降这些基础训练而不是战术训练上(据传现在空军很多原装进口的俄制苏-27已经在逐渐退役),现在的剩余寿命已经没有了需要换发的价值。所以说现在我国仍在进口AL-31,其中最大的用意应该仍旧是充实一些稍旧型号战机的发动机备件库存。要知道一款在用的三代机换装一台完全不同型号的发动机,在世界范围内也仅有美帝F-14D换装F110这独一号实例,其余的换发实例几乎都是将老款发动机替代为改进型号的新款发动机,而且即便如此也需要进行大量的工厂试验和用户试验,由此付出的金钱和时间成本想必并不是一个小数目,空军现在估计真是懒得对那些老飞机大动干戈了。


              IP属地:四川93楼2015-08-02 20:29
              回复
                另一个问题还是关于战斗机跨代比较的情况,针对“歼-10在体系支援下对抗F-22”问题的不现实性,楼主建议有兴趣的吧友们还是去看一下《舰载武器:军事评论》2015年第一期和第二期的两篇连载《心藏灵机御龙卷 翼动长空啸九天——战斗机从二代到三代的发展》,这篇文章关于上述问题有着比较明确的讨论,在此楼主采撷几个文章中的观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1.现在俄罗斯和美国采用的五代战斗机划代标准科学性较高,因为原先那些被称为三代半的战斗机,比如EF-200、“阵风”、苏-35等现在新标准下的第四代战斗机,其实已经在气动布局上体现了人类关于战斗机设计的新理念,尤其是EF-2000、阵风、歼-10这些采用鸭式布局的战机,其气动设计水平已经非F-15、苏-27这些早期型号相比。所以前几年小道消息称我空军内部对抗中“歼-10完虐苏-27”的说法并非没有边际。
                2.二代机就是二代机,怎么涂脂抹粉也不是三代机。现代空战中德中距空战,绝非“玩电子游戏般加速——发现——锁定——发射”那样简单,中距空空导弹也并不是真的就如同一些制导武器般简单对准目标即可,其初始发射条件与使用效果有着很大的关系,并不是谁都可以拿来用的傻瓜相机,载机的机动性和航电系统都对其使用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所以在三代机面前二者都难以兼顾的二代机,寄希望用着主动中距弹这种高端货翻盘的想法不可取,据传我国空军内部曾经对采用了现代航电和主动中距弹的歼-8改进型抱有重大期望,但随后的情况却是后者在与采用了早期简陋航电的苏-27SK对抗中毫无还手之力,这种说法应该能从现在空军对歼-8几乎到了不屑一顾的态度上便可略知一二。


                IP属地:四川94楼2015-08-02 20:29
                回复
                  转载一个超大上的言论:
                  日本的这个XF5-1在各大论坛引起一片腥风血雨,怎样的发动机算是好发动机?这个问题值得好好探讨。一般来说,同等的推比条件下,发动机越大,由于进气量和涡前温度的提升,带来的技术难度就越大,F100肯定比F404难,F404肯定又比TFE1042难,这个技术难度可以说是呈几何级数的。所以说三代大推很难做到推比8一级(一般就是接近8),而同时代小推则非常容易达到8一级。
                  发动机如何提升推力?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提高压比、进气量、涡前温度三招,问题是航空发动机是个系统工程,任何方面的改动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譬如提高涡前温度,能很容易把推力做上去,但是会严重影响发动机的寿命。综合来看,在发动机初始设计阶段就务必精益求精让高压部分和低压部分完美协同才是更为重要的,一款新发动机定型初期,我们希望在保证性能的前提下,涡前温度尽可能的低,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发动机寿命,同时保证发动机以后的发展潜力。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XF5-1,推比7.8,作为一款小推来讲,这个性能不错,但是也只能是不错,因为小推达到这个推比比大推容易的多,如果一款三代大推能达到7.8的推比,我们可以说已经是三代大推中的出类拔萃者了,但是小推,只能中规中矩。再说涡前温度,XF5-1的涡前温度号称高达1900K,这个温度甚至已经超过以涡前温度偏高著称的M88,这是什么概念?说明XF5-1的高低压匹配肯定不太好,为了提高推力,采用了近乎野蛮的直接提升涡前温度的方法,在这样的情况下XF5-1的寿命和发展潜力实在是好看不了。
                  总结,XF5-1是款中规中矩的小推,不宜过分小看,但更不应高看,日本人用了极端的手段几乎压榨出了其所有的潜能,依然只有7.8的推比,实在是离航空先进国家还很远很远。


                  IP属地:四川96楼2015-08-02 20:30
                  回复
                    反正从目前来看,美国空军倒还是比较接受F-35A,因为美国空军还是有F-22做镇宅之宝,不愁未来空中优势。但是这可坑苦了美国的一些盟国们,即便F-35在F-22面前是小姐陪嫁的丫鬟,但那也是大户人家的丫鬟拿得出手,在这些投资F-35项目的美国盟国空军中是要当作一等一的空战主力来使的,可是从现在F-35A诸多分析来看,这些美国的盟国肯定已经把美国在心中诅咒无数遍了,更有甚者如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直接就采购了F/A-18E/F"超级大黄蜂“填补了原先属于F-35的空缺。
                    但是美国海军就有些苦逼了,因为他们从一开始就没瞧上这只肥硕的”闪电“,再加上现在中俄两国的第五代战斗机和深度改进的第四代战斗机都已经日趋成熟,用这只难堪大用的胖鸟在这两个大国前支撑起未来美国空军航母战斗群的空防大伞?美国海军想想都觉得背后一股邪风吹过。
                    于是乎,我们就又看到了几十年前的历史在重演,在美国海军的授意下,一些美国航空企业开始了对第六代战斗机的前期设想和验证,比如说波音公司提出的方案:

                    如此具有科幻感和冥煮范儿的战斗机什么时候能面世呢?嗯,楼主我还是那句话:“咱们还是先去关注一下美国的财政悬崖吧”


                    IP属地:四川98楼2015-08-02 20:32
                    回复
                      《说一说船用燃气轮机》
                        本来楼主开贴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多了解一下现代涡轮风扇式发动机,尤其是用在战斗机及其他军用飞机上的高性能涡扇发动机的常识,可是应很多吧友的要求,今天就专门出一篇番外介绍与航空用燃气轮机有着密切关系的船用燃气轮机。
                        船用燃气轮机其实在工作原理上与航空涡轮发动机非常类似,都是以空气为介质,靠高温燃气推动涡轮机械连续做功的大功率、高性能动力机械。它主要是由压气机、燃烧室和涡轮三大部件组成(与我们前面讲到的航空发动机核心机三大部件相同),再配以进气、排气、控制、传动和其他辅助系统。当燃气轮机机组起动成功后,燃气轮机就会开始进入稳定的热力学循环过程。压气机连续不断地从外界大气中吸入空气并增压,被压缩后的空气温度升高有利于与燃料进行更猛烈的化学反应(化学反应速度和程度与温度成正比),更大的膨胀比也有利于压缩空气燃烧后释放更大的能量。压缩空气从压气机出来后即进入燃烧室,在燃烧室进口被喷入燃料进行掺混后点火燃烧,燃烧产生的温度可高达上千度,压力也会激增。如此作用下的高温高压燃气从燃烧室出口喷出推动涡轮叶片做功。涡轮将燃气的能量转化为动能后,一方面用于压气机压缩空气持续进行热力学循环,另外一方面由主轴将转子的扭矩输出,经过减速器减速以后用于推动船舶前进。


                      IP属地:四川100楼2015-08-02 20:33
                      回复
                         与传统的船用动力的推进设备——蒸汽轮机和柴油机相比,燃气轮机主要具有以下三大优势,首先是功率密度极大。一般情况下,同等功率的燃机体积是柴油机的三分之一到五分之一,是蒸汽轮机的五分之一到十分之一左右。这是由于燃气轮机本身由精巧的连续转动热力学循环结构造成的,体积小、功率大,非常适合军舰分舱小、航速要求高的特点。当然在这里楼主特地强调一下,我们并不能就此认为船用燃气轮机在船上所占的空间就一定是柴油机和蒸汽轮机的五到十分之一,因为毕竟要考虑燃气轮机一些其他的附属设备,经过综合考量进行对比,一个最简单的例子,美国的M1主战坦克使用的就是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但是由于要配套安装空气过滤器等附属设备,M1坦克的动力舱相较于其他国家的主战坦克没有表现出体积的优势来。
                          
                          其次,燃气轮机的启动速度很快,对于军舰的战时出动和反潜作战时加减速性提高大有裨益,燃气轮机可以在启动机帮助下在1-2分钟就可以达到最高转速。而柴油机由于转子运动源于活塞的往复,加速较慢,蒸汽轮机就更不用说了,由于蒸汽锅炉启动前需要进行预热,整个启动过程更是“反应迟钝”,整个系统达到最高功率输出可能需要长达一小时甚至数小时的时间。
                          最后,燃气轮机的噪声低频分量很低。由于燃气轮机本身处于高速稳定转动当中,产生的噪声更多是高频啸声。而柴油机的活塞往复产生了大量低频机械振动噪声,恰好迎合了海洋容易传播低频噪声的特点,导致军舰容易被敌方声纳探测,所以柴油机动力尤为不适合给反潜军舰作动力系统。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说,很多人认为我国的054护卫舰可以充当未来海军航母战斗群的反潜主力的观点非常值得商榷,因为054护卫舰采用的主动力正是柴油机,不光有着上面所说的噪声问题,就连最大航速也只有28节,这对于反潜作战无疑会有着一定的负面影响。


                        IP属地:四川101楼2015-08-02 20:33
                        回复
                          历史不容假设,无论如何从西方获取帮助的机会已经不存在了,052型驱逐舰仅建造了两艘便不得不停止,我国新一代驱逐舰的建造工作难以为继。有关方面不得不拐回到蒸汽动力的老路上,建造了仅有1艘的051B型“深圳”号导弹驱逐舰。于是我们便不得不把目光投向了原来的老大哥,在1997年4月与乌克兰“曙光”机械设计联合体签订了购买4台UGT-25000燃气轮机的合同,2000年又进一步取得生产许可证。在之后的几年,中国再次引进了多台UGT-25000并在乌克兰方面的帮助下逐渐尝试实现UGT-25000的国产化。而引进的UGT-25000则作为052B、052C首批四艘驱逐舰的建造及备份。
                          但是国产化UGT-25000的工作就如同当年我们国产化“斯贝”一样坎坷,当时我国船用燃气轮机的底子并不比当年的航空发动机行业厚实多少,所以我们看到在168、169、170、171四艘驱逐舰下水后,海军多年没有建造大型驱逐舰,而是采购了大量的054护卫舰满足需要。终于在2010年前后,UGT-25000的国产化版本QC-280在历经多年的坎坷后安装在了169号驱逐舰上装舰试用,经历了亚丁湾护航的磨砺,QC-280终于获得了海军的认可,所以在2011年前后,我国重启了驱逐舰的建造计划,并且还利用这段空档期研制成功了052C的深度改进型052D驱逐舰。从目前052C/D两个级别舰只的建造计划来看,海军对QC-280还算满意,将其视为055大驱问世之前国产驱逐舰的首选动力来源。
                          话不多说,上图(图引自崇军尚武吧吧主共和国开路先锋的部分作品,在此表示感谢):




                          IP属地:四川107楼2015-08-02 20:37
                          回复
                             燃气轮机包括燃气发生器与动力涡轮两个组成部分,其中燃气发生器结构、制造技术与航空发动机类似,本公司依托本身具有的先进航空发动机制造技术,已经顺利完成了30 兆瓦级燃气轮机燃气发生器国产化研制工作,基本具备了 30兆瓦级燃气轮机的生产能力建设条件。QC280/QD280 燃气轮机是 30 兆瓦级的燃气轮机,QC280燃气轮机为舰船用燃气轮机、QD280 燃气轮机为 QC280 燃气轮机的工业改型燃气轮机,同属国际先进的第三代燃气轮机。根据市场需求,结合本公司发展总体规划,本项目建设目标为形成 QC280/QD280 燃气轮机达到 20 台份/年的生产能力,并形成较为通畅的生产线,并承担燃气轮机整机试车任务。
                              以上一段话引自西安航空动力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会议材料,具体大家可自行百度“QC280/QD280 燃气轮机生产能力建设项目”。


                            IP属地:四川108楼2015-08-02 20:37
                            回复
                              另外再给大家一个网址,大家可以看看世界上最大的燃气轮机,西门子SGT5-8000H,感受一下工业的博大吧
                              http://biz.ifeng.com/finance/detail_2014_09/01/2860537_0.shtml


                              IP属地:四川110楼2015-08-02 20: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