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到了老年很多社恐就都好了?
步入老年的人会觉得自己的时间已经极为有限了,完成了的事就完成了,完不成的事也不会再有机会了,这时候就从一种我是否该去做的半吊子心态变成了要么做,要么不做的果断决定,而且决定后毫无后顾之忧。比如我的奶奶喜欢下五子棋,她纯粹是为了打发时间而已,所以根本不在乎胜负,以至于每一次她都能将自己的全部头脑投入到下棋上,所以现在她五子棋的水平变得高于了许多成年人。可以看出,老年人如果全身心投入一件事也是很有可能做到极致的,但为什么我们年轻人反倒很难做到了呢?我认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年人有目标却没有得失心。我喜欢一件事,不为了达到什么水平,只是希望在我剩下的时间了我可以好好享受生活。
当你意识到自己的时间是如此有限的时后,你可能会对大多数犹豫不决的事情做一个决断。我不再担心我和周围人的相处得不好,反正这么短的时间也不会有什么改变了,所以我想说就说,我想不理你们就不理你们,我想在最后的时间里顺应我自己的心意;我不再担心我学一样东西学不会未来会没有饭吃,反正我的时间不多,我学就是为了自己开心,我不学就是放弃了,不想费劲。可以看出,老年人们的欲望从不会变成行动的压力。虽然这看上去是老年人的思维,但是不可否认,这种心态在成年人当中同样适用。尽管我们有着打拼生活的压力,也要学会适当看淡自己的欲望,目标的作用时给我们一个做事的方向,而不是过于渴望所带来的压力。我也有着想要成为一名优秀咨询师的欲望,因为这样和你们探讨心理问题的过程是很快乐的,但是我不会要求自己非要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因为无论考试能够通过,我中间感受到的快乐都是真实存在的,目标不一定会实现,但向着目标努力的你,以及过程中你所得到的快乐、悲伤、无助,满足都是真实的属于你自己人生的精彩体验。
我经历了一年的时间去考研,我承认我是个自控力差的人,并没有将努力坚持到最后。这过程中也有着很多复杂的心理,比如未完成目标的自卑,怀疑自己能力的自我否定,看着别人那么努力的比较心理,面对别人鼓励的压力,上考场前想临阵脱逃,最后没考上的失望等等,每一种感觉来了又去,反反复复,但从未有哪一次让我真正从心底放弃自己,甚至让我在考完的第二天就有无限的活力投入新的生活,这一点我真的要感谢我十多年的社恐经历。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我似乎应当把每一天都当作近乎于世界末日,该做的做,该弃的弃,而我又何其幸运,这并不是真的世界末日,这又让我不必放弃那么多需要长期努力才能达到的愿望,即使它们可能永远也不会实现,因为过程中的每一种快乐与失望让我真正的觉得自己活着,我学到的知识就是我的,即使它可能不会在我原本预期的地方发挥什么作用,但它从未浪费;我没有开始的事我有勇气从零开始,即使学会的时候我可能已经老去,没有人再会欣赏,但是走向愿望的过程就是我的快乐,这也是为什么在学习了五年医学后,我依然会有勇气想要从零开始学习心理学。不知多少人说你要是转行那你五年不是浪费了吗,只有我自己清楚的知道,这五年给我的每一个感觉都是塑造如今的我的一个契机,没有这五年,我的过去将不完整,我的未来也不会改变。十多年的社恐让我明白考研会失败,转行可能也会失败,出国可能也会失败,我会难过、会悲伤、会后悔,但绝不会害怕去尝试,因为过程中的快乐和希望不会被最后的失败贬得一文不值,失败的痛苦和悲伤也不会因为有过快乐就完全消失,因为每种感觉都是那么的平等,都在告诉你你很精彩。
最后谢谢给我灵感的朋友还有那些看似有些迟钝却充满了生活智慧的老年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