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lboard吧 关注:595,771贴子:56,855,938
  • 12回复贴,共1

【Billboard】十首歌诠释立体丰满的mariah carey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5-08-17 22:30回复
    贴子在本吧和mariah吧同时直播!
    两个版本会有所不同
    mariah吧版本:http://tieba.baidu.com/p/3979834660


    2楼2015-08-17 22:33
    回复
      楼主正在努力更!预告:下一首将是一首不管老粉新粉甚至路人粉都会很熟悉的歌!


      39楼2015-08-18 19:09
      回复
        2、We belong together
        2005年mc通过专辑《the emancipation of mimi》创造了她音乐事业的第二个巅峰,告别了自2001年《glitter》flop以来的低谷期。《we belong together》作为专辑二单,所获得的商业成绩和各种奖项不计其数,14周冠,年冠,十年冠…
        对于mc能重归巅峰的原因,大家众说纷坛。努力拼搏,团队给力,休息后嗓音状态变好,前夫Tommy自离婚后的电台封锁结束……这些都是重要原因。
        说句题外话,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取得抗战的胜利?国共两党合作,美国的两颗原子弹,苏联的援助……但最根本的是全民抗战。同样地,mc能回春,最根本的是mc的音乐创作能力没有退化,依然能创作好音乐。有好音乐不一定成功,但没好音乐一定不成功。
        《we belong together》便是这样的一首mc词曲创作的音乐。这首歌我想大谈特谈的是mc的作曲与配器。
        在音乐写作里,一个乐章由多个乐段构成,一个乐段由多个乐句构成。那么一个乐句呢?——由动机经过发展后组成。问题来了,什么是动机?——作曲时,构成主题之最小单位的旋律。
        we belong together这首歌的动机很简单,歌曲进入鼓点后至人声进入前的那一段的钢琴旋律就是这首歌的动机,简单地归纳,就是3221(mi re re do)四个音。我想说的是,这不是一个很稀奇的动机。我们不妨来看看用此动机创作的华语大hit歌曲的乐段:
        3 2 2 1
        情人总分分合合 可是我们却越爱越深
        3 2 2 1
        一起长大的约定 那样清晰
        3 2 2 1
        我始终带着你爱的微笑 一路上寻找我遗失的美好
        同一个动机,mc通过各种重复,模进,节奏变换,加花,成就了一曲融soul,R&B,pop于一体的we belong together。迂回婉转的旋律,错落有致的节奏,不得不佩服mc的创作水准!
        由动机发展成乐句再到乐段的过程,大部分歌曲用的都是“起承转合”的手法。然而,在这首歌里,这种定则被打破了。我们看到的是,歌中除了第二段主歌的其中32小节外用的起承转合手法外,其余都是分分分总的手法。传统手法与非传统手法的有机结合,极大地让这首歌富有新鲜的生命力。
        平时大家关注点都放在vocal表达上,想让大家知道,mc也是一个优秀的音乐创作者!
        视频来自:音悦台

        歌曲mv,越狱的米勒,mc93年的婚纱。真希望mc能多拍这样的mv!我不要自摸的喜感牛!!


        43楼2015-08-18 21:47
        收起回复
          预告:明天更新两首!一首是翻唱,一首是大家津津乐道的大hit


          48楼2015-08-18 23:39
          回复
            3、O come all ye faithful/hallelujah chorus
            这是mc在2010年发行的圣诞专辑《Merry Christmas II You》的一首和母亲Patricia Carey合唱的敬拜歌曲。准确地说,这是两首圣诗的组合,分别是韦德(据传)的齐来崇拜歌和亨德尔的弥赛亚。
            鉴于大部分人会对这歌不熟悉,我们先来对这首歌进行整体赏析。
            歌曲前奏是带有爵士风味的一段钢琴solo和mc的哼唱。进入第一段后,歌曲节奏突然变慢,正式进入敬拜模式。“齐来宗主信徒,快乐又欢欣,齐来一齐来,大家上伯利恒;来朝见圣婴,天使王已降生;齐来虔诚同崇拜,齐来虔诚同崇拜,齐来虔诚同崇拜主基督”。唱的是《齐来崇拜歌》的第一段,伴着钢琴声,温柔的管弦声音,唱诗班的和声,mc用着轻柔的声音娓娓道来,演绎着舒缓曲折的旋律。
            一段结束后,母亲Patricia Carey献声,唱的是《弥赛亚》的一个乐段。平心而论,Patricia的声音与自己的diva女儿相比,通透性显得不足。不管怎样,60多岁的老母亲依旧能登台并有好的发挥,实属不易。
            mc的一句海豚音(G6)后,鼓进入,唱诗班和声音量加大,歌曲升7key,进入整曲高潮。mc唱的是《齐来崇拜歌》的第三段。“天使结成乐队,欢然同歌唱,光明众天君来高声同赞扬;至高的处所,荣耀归于君王;齐来虔诚同崇拜,齐来虔诚同崇拜,齐来虔诚同崇拜主基督。”在这段里,一个又一个铿锵有力明亮高亢的饱满高音的袭来,气声,饱满真声和海豚音的急速转换,无处不在的一字多转音,mc把强大的vocal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歌曲的最后,是“And he shall reign forever and ever"的再现。值得一提的是mc最后一句的演绎,晶莹的Bb5头声后以一个Bb6的超长哨音结束,庄严的神圣,悠远空灵。
            大家欣赏下2010年身怀六甲的mc与母亲同台合唱的live吧!状态很猛!或许是上帝的力量,胎儿的力量!
            视频来自:音悦台

            未完待续……


            61楼2015-08-19 13:56
            收起回复
              这首歌我想详细分析的是mc作为一个音乐制作人对两首老圣诗的改编。
              先分析占据了歌曲大部分的《o come all ye faithful》,即《齐来崇拜歌》,收录在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的红皮赞美诗第76首。原版你们应该没听过,你们可以听我在楼中楼里的语音这是我在教会唱诗班里献唱过几次的赞美诗。可以听到,旋律朴素简单,音域跨度只有一个八度,连八分音符都几乎没有,全由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构成。然而,带着一种喜乐祥和的气氛的这首歌却动人至深。
              对比mc的改编,不能不说mc卓越的乐感和强大的vocal水准。一首很质朴的赞美诗通过mc的各种加花后成为了一首以柔板打底,时而柔和时而力度刚猛时而低沉婉转时而高亢一泻千里的大作。就拿mc唱的两段对比,同一个主题动机,旋律却几乎变化的没有重叠之处。我们称mc是个把洛可可艺术绽放得淋漓尽致得歌者,这真的无可争议。一首歌可以演绎得这么千转百回,富丽堂皇。
              下面是我自己的一些私人看法。mc的这次改编有点用力过猛了。如果大家听过原版与mc版的齐来崇拜歌,或许会脱口而出一句话:“这是同一首歌?!?”一首歌被创作出来是有其基本的音韵的,如这首齐来崇拜歌就是表达在圣诞夜大家一起崇拜主耶稣基督的喜庆,并且歌词里也体现一种浓浓的进行感。然而,在mc的版本中,第一段却变成柔板,并带有连绵不断的一字多转音。怎么说,用很慢的速度唱“齐来一起来,大家上伯利恒”多多少少有违和感。
              mc发过两张圣诞专辑,一张是1994年的《merry christmas》,另一张是2010年的《marrychristmas II you》。两张专辑里的翻唱歌曲都演绎得如锦缎般华丽。与原曲相比,都会有着更大的张力。其实楼主作为一个玛迷,很希望mc能不改一字一句唱一首原汁原味的赞美诗,不用插入成团的装饰音,不用一次又一次的转调,用最质朴的旋律打动听众。
              其实这也可以推广到mc的其他歌曲。在哈姆雷特第三幕第二场里有句这样的对白:“任何过分的表现都是和演剧的原意相反的,自有戏剧以来,它的目的始终是反应人生,显示善恶的本来面目,给它的时代看一看他自己演变发展的模型。要是表演得过分了或者太懈怠了,虽然可以取外行的观众一笑,明眼之士却因此而皱眉。”这段话用在音乐里同样适合。在一些歌里或一些live里,mc有时真的有这样过分表演的倾向。有时平白无事来个哨音,听众第一次听了会很激动,拼命鼓掌,然而有些时候是炫技,过分的表演,经不起推敲。
              返璞归真,或者就是mc以后的功课。
              end=========================


              67楼2015-08-19 23:20
              收起回复
                由于今天马拉松训练,没来得及发第四首歌不辜负大家的等待,正在努力码字中!!


                79楼2015-08-20 23:17
                收起回复

                  亮点自找


                  81楼2015-08-20 23:36
                  收起回复
                    我把两首歌前两小节的谱写出来了,wbt用的大多是不稳定的七和弦,reflection用的是稳定的五和弦。至于说为啥听起来像,你可以对照谱子,你会发现有几次地方有一定程度的吻合。mc作为一个音乐创作者,自己作品间的相似应要避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2楼2015-08-21 00:01
                    收起回复
                      4、Heartbreaker
                      这是mc在1999年发行的专辑《rainbow》的首支单曲。咋一看标题,以为是首表现怨妇情怀的伤感抒情慢歌,然而事实是首曲调欢快的hip hop风。在这首歌里,mc展现了强大的vocal,最后的花腔海豚音尤为光辉耀眼。这part我想多谈谈mc的音乐创作,尤其是和声与对位的制作,一个常被忽略的部分。
                      在分析mc的这首heartbreaker前,我先介绍两个作曲手法上的名词,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主调音乐是多声部音乐的一种,整部作品的进行以其中某一个声部(多数情况下是高音部)的旋律为主,其他的声部以和声或节奏等手法进行陪衬和伴奏。复调音乐也是一种多声部音乐,与主调音乐不同的是,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含)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在我们大部分流行音乐里,大部分与这两个作曲学上的名词无缘,因为很多都是从头到尾一条旋律线。然而,mc在这一点上脱颖而出。听mc歌曲较多的人都会发现,她的歌曲中会有纷繁复杂的和声,有时也会是对位。这使歌曲里人声呈现的音响效果层次更多样化,立体。《heartbreaker》便是这样的一首多声部歌曲,既有主调音乐的和声,又有复调音乐的对位,一首难得的流行音乐精品。
                      歌曲开始,在一段随意的对话后,鼓点进入,gimme your love的歌声响起。在这段里,歌曲呈现两条旋律线,一条是gimme your love,另一条是mc穿插其间的哼唱。 这里运用了主调音乐的创作手法,gimme your love是主旋律线,哼唱是对gimme your love的陪衬。
                      进入第一段唱词,这段是在中音区的单声部。一段过后,单声部变为多声部。主旋律线划入低声部,mc延续第一段的音区用轻柔的声音在中声部(部分音在高声部,但整体在中声部)进行和声。这个和声对歌曲的灵动性产生了很大的正面效果。
                      接下来的第一次副歌与上一段相似,同样是一主一和两条旋律线。不同的是,主旋律线在中声部,mc的哼唱作为陪衬线基音在中声部,时而划向高声部或低声部。这样在使歌曲更有立体感时,避免了声部的打架。接下来的“gimme your love”间奏段与前奏一样一主一和两旋律线,不过细心的你会发现,陪衬线与前奏不完全相同,这个差异使歌曲的发展更自然流畅。
                      在mc的一句饱满真声高音(F5)下,第二段主歌进入,这段变为单声部,少量加花的旋律与第一段主歌形成对比,歌曲递进感突出。接下来的那段至Jay-z的rap进入前,与前面相同都是一主一和两条旋律线。不同的是,和声线时常用饱满真声在中音区和高音区漂浮。这也第一次也形成对比,歌曲横向层次感突出。
                      Jay-z的rap后,第三段副歌进入。依旧是一主一和两条旋律线,这时和声线在高音区,mc用饱满真声演绎。
                      接下来到结尾的部分就是最让人称道的部分。第四次副歌进入,歌曲又两条旋律线变三条旋律线。最高的那条旋律线是mc的哼唱,这段里mc饱满真声与头声交替使用;中间的那条旋律线是副歌的主旋律线。还有一条在哪里呢?开头和间奏里的主旋律线“gimme your love”作为低声部插入其中。这段里,高声部旋律线是副歌主旋律的和声与陪衬,“gimme your love”旋律线与副歌主旋律同时进行形成对位复调,毫无违和感。在这段里,主调与复调共同使用在流行乐中屈指可数!
                      第五次副歌进入,歌曲由两条独立旋律加一条和声旋律变为三条独立旋律形成的对位复调。低声部是“gimme your love”,中声部是副歌主旋律线。不得不惊叹mc对哨音的灵活运用。mc用整整一大段的哨音把超高音区的旋律线演绎得迂回婉转而又光辉灿烂!
                      最后一段,歌曲又是三条独立旋律的对位复调。副歌主旋律为高声部,“gimme your love”为中声部,“Boy if I do The things you want me to the way I used to do”一段,即主歌的第二段插入作为低声部。三条看起来毫不相干的旋律线完美融合在一起结束了这首《heartbreaker》,意犹未尽。
                      在一首歌曲里,层次感对歌曲的质量有很大关联,一首层次感不足的歌听起来单薄无聊,一首层次感强的歌曲立体丰满。《heartbreaker》不仅在一条旋律线上的横向对比明显,通过和声音区的不断提升完成歌曲的发展,并借助主调音乐和复调音乐的作曲手法,有丰富的纵向对比,一条旋律线,一主一和,一和两独立,三条对位旋律线。
                      不可以忽略的是,mc一个人独自完成了四个声部的vocal,并和谐地糅合在一起。这也是证明mc的一首vocal大作!总结一句话,mc是一个杰出的歌手兼创作人!
                      后面更精彩……这次是真的真的
                      Heartbreaker - Mariah Carey


                      92楼2015-08-21 18:32
                      收起回复
                        既然讲到heartbreaker怎能忘了它的大制作mv
                        视频来自:音悦台

                        《heartbreaker》赏析的第二part,从mv延伸开来!!


                        93楼2015-08-21 22:43
                        收起回复
                          至此为止贴子上半部分结束,用四首歌诠释了一个音乐艺术家mc。明天晚上更第五首,从这首开始,贴子将开始不局限于音乐艺术家的身份,继续深入诠释立体丰满的mc!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0楼2015-08-22 22:56
                          回复